资源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 9 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大单元教 学目标 (新课标 要求)教学目标 1. 通过识读地图、图片,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在 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进程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方法。 2.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 史; 3.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 4.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 面向世界的意识。教学重点 经济特区的建立教学难点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教学方法 识读地图法、研读史料法教学资源 教材、PPT教 学 内 容 及 进 程一、歌曲导入 听歌曲,思 考问题 通过听歌曲、 思考问题, 导 入新课,激发 学生探究新知 的兴趣歌词中提到的这位老人指的是谁?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什么意思? 真的有“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样的事情发 生吗? 下面让我们来探寻答案,共同走进第 9 课《对外开放》 二、经济特区的建立 1.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历史经验说明:闭关锁国会导致一个国家的落后。对外开放能促进一个国 家的发展。 材料:“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 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回顾古代史 近代史历史 认识闭关锁 国导致国家 落后 研读史料、 提取信息 通过回顾历史, 研读材料,认 识对外开放的 必要性——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点拨:对外开放非常必要。 2.经济特区的建立 识读地图,结合教材 P42 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识读地图、 填空 阅读文字、 理解“特 ” 的含义开始时间 1980 年省份 福建、广东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3.“特区”“特”在哪里 “特区”一词的由来 在 1979 年 4 月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提出要发挥广东的 优势,在邻近香港、澳门的深圳、珠海以及汕头兴办出口加工区。邓小平明确 指出: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 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此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给予广东、福建两 省对外经济活动许多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并在 1980 年开始创办经济特区,也 就是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他地区更加开放的政策, 吸引外部资金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 4.深圳的巨变深圳经济特区——由一个小渔村变成现代化大都市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 改革开放后的深圳 观看图表、 图片,感受 深圳的巨变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 深圳本来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后,以“时间 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的精神和“三天一层楼 ”的建设速度,几年时间就 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1984 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 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5. 经济特区的作用 材料:1984 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 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 经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 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 对外影响。 结合邓小平这段话,谈谈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到了哪些作 用? 经济特区引进了大量外资、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现代经营管理经验,促进 了经济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特区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对 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中国其他地区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经济 特区也是对外的窗口,可以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有助于世界了解我国的改革 开放政策。 研读史料, 理解经济特 区对中国经 济社会发展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识读地图,阅读教材 P43 内容,简述我国沿海城市开放的概况。 明确:1984 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 等 1 个沿海城市。 2. 沿海开放区 结合地图及教材 P43 内容,简述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形成过程。 明确:1985 年,我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开辟为沿 的意义海经济开放区; 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一些县市。 改革开放前的顺德(广东佛山) 改革开饭后的顺德 这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火璀璨金凤凰广场在此盘踞,勾画出城市的 中轴,默默见证着顺德这条巨龙如何展翅腾飞,闪耀珠三角 3. 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巨变 观看图片, 对比中感受 对外开发前 后的变化 通过识读地图、 图片,知道经 济特区的建立 和发展, 了解 我国对外开放 格局形成的过 程,在运用地 图了解对外开 放进程的过程 中,掌握观察 和分析地图的 方法。80 年代末的陆家嘴 2008 年的陆家嘴 浦东地处上海黄浦江东岸。改革开放以前,由于交通不便,浦东经济和社会发 展远比浦西落后。那里分布着破旧的工厂和阡陌纵横的田野,只有少量的商业 区和居民区。上海人一般都不愿意到浦东工作和居住,以致流行着“宁要浦西一 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的说法。 自从 1990 年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以后,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 抓住机遇,利用上海的资金、技术等优势, 加快对浦东的建设,浦东迅速崛起。 一时间,数条黄浦江地下隧道和杨浦、南浦等数座跨江大桥把浦东和浦西联系 在一起,道路、绿地和高楼大厦迅速取代了原有的农田和工厂厂房,东方明珠 电视塔等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 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以及浦东机场相继展露新姿……在很短的时间内,浦东 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 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4.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在了解对外开 放史实的基础 上,理解对外 开放对中国发 展的重大意义, 初步学会分析 和评价历史明确:“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的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 背景 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我国对外贸易 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2. “入世” 中国代表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 阅读教材 P44 内容,简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概况。 明确:2001 年 12 月,在经过长达 15 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 结合地图, 归纳对外开 放格局的形 成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为 WTO,是处理世界贸易问题的重要国际组织,负 责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各成员间的贸易争 端。2001 年 11 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 上,举行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签字仪式。12 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 贸易组织成员。 3. 意义 阅读文字、 地图、了解 世界贸易组 织和中国的 “入世” 分析表格、 材料、理解 中国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 的意义 理解中国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 的作用; 了解 认识历史的多 种途径和方式,材料: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拥有 13 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 易体系,标志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 对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 研读图表、材料,总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明确:意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有助于我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对推动 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 五、课堂小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建立经济特区 是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步骤。经济特区作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 窗口”,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最终形成发挥了重要的辐射作用。1982 年 12 月, 对外开放政策被正式写入我国宪法。随后,从 1984 年到 1992 年,我国陆续开 放了更多的沿海城市、地区及内陆城市、边境城市。中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 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对外开放格局。2001 年,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加入世界贸 易组织以后,我国进一步完善了对外开放政策,增强国际合作和竞争能力。 认识改革开放 是我国的强国 之路, 我们要 毫不动摇地坚 持改革开放;认识开放的重 要性,培养面 向世界的意识。板书设 计课后作 业 以相声、小品、导游词、广告词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深圳、上海浦东等地 在开放后的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