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 12 课 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思维导图大单元教 学目标(新 课标要求)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 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了解我国为促进民族 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知道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情况,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 展的原因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学习查找、筛选、整理资料的方法;通过分析地图、文字资料,掌握阅 读材料的方法,学习如何运用材料分析具体的历史问题;通过设计和完善表格,学习利用表格 归纳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自觉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方法 制作年代尺、研读史料法、观看视频法、列表整理法教学资源 教材、PPT教 学 内 容 及 进 程一、时政导入 每日一习话 我国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如何?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第 12 课《民族大团结》 二、通读课文——梳理大事 观看视频 聆听主席 讲话 根据时间 填写事件 运用每日 一习话导 入新课,学 生 了 解 国 家在民族 政策方面 的大政方 针 落实时空 观念的核 心素养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 材料: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各民族团结一致,投入抗战东北地区的满族、朝鲜族 等积极投身各种抗日团体和抗日义勇军。东北、华北等地的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先 后成立了蒙边骑兵、蒙汉同盟军、蒙汉抗日游击队等, 对日开展武装斗争。西藏宗教 观看图片 从中提取 有效信息 阅读材料 得出结论 了解民族 区域自治 制 度 的 内 容和实施 情况,知道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是解决我 国 民 族 问 题的基本 政策,是我领袖第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和第十三世达赖喇嘛通电全国,声讨日本侵略罪行。新疆的 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各族人民掀起了大规模募捐活动, 支援抗 日前线。壮族、苗族、瑶族、仫佬族、京族、黎族、布依族、水族、高山族、金族、 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也都通过各种方式参加了抗日斗争。 材料:卢沟桥事变后,马本斋联合同村青手,在家乡河北献县组织回民义勇队, 共司宣誓:“为国为民,雪耻报仇,死而无怨。”他们拿起武器,抗击日军入侵,令 日、伪军闻风丧胆。后来, 这支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成为中共领导 下的一支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力量。 阅读以上材料,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点拨:各族人民同舟共济、共御外辱,共同缔造了勇于斗争的民族精神。 总结提升: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对统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作出 了重大贡献。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联系密切,形成了大 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民族分布格局, 形成了各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在近代的革命斗争中,各族人民共御外敌,休戚与共。这是我国的民族问题的历史依 据和现实情况。在此基础上, 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 题的基本政策。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阅读教材 P60 内容,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①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区域自治。一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②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根据民族聚居的人口多 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国的一项 基本政治 制度;认识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的重要意 义;通过分 析地图、文 字资料,掌 握阅读材 料的方法, 学习如何 运用材料 分析具体 的历史问 题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情况 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 识读地图,结合教材 P60-61 内容: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实施情况。 明确:民族区域地方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5 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 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30 个自治州 120 个自治县(旗) 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 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禁 识读地图 简述民族 区域自治 制度实施 情况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 展。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 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 P61 内容:概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意义:①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 会、文化权利; ②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③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四、共同繁荣发展 1.新中国成立前民族地区的状况 2.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情况表 研读史料 概括意义 前后对比 表格总结 感受各民 族共同繁 荣发展 了解我国 为促进民 族地区的 发展而采 取的措施, 知道民族 地区经济、 文化快速 发展的情 况,认识各 民族共同 繁荣发展 的原因和 意义。通过3.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五、课堂小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点拨提升:我国是由 56 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相互交往 交流交融,共同缔造了中华文化,荣辱与共,休戚相关。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畅所欲言 全班分享 设计和完 善表格,学 习利用表 格归纳知 识的方法。 认 识 中 国 是一个统 一多民族 国家,认同 国 家 的 民 族政策,铸 牢 中 华 民 族共同体 意识,增强 自觉维护 国家统一 和 民 族 团 结的责任 感。意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板书设 计课后作 业 活动内容:撰写民族团结小论文。 活动设计:采访身边的少数民族同学或邻居,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 风俗,结合自身实际,想一想作为当代中学生, 自己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并就 此问题写出小论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