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标要点】1.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2.了解美苏对峙的具体表现,认识冷战的影响。【素养目标】1.掌握美苏冷战的具体原因,结合雅尔塔体系、美苏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变化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背景。2.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举例分析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3.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一体化和日本崛起的原因,掌握第三世界兴起的表现及意义。4.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意识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重点难点】1.重点:冷战的发生、发展和终结;冷战的基本特点。2.难点:冷战过程中国际格局从两极走向多极的趋势。【导学过程】学习过程 A.自主预习和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概念: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2.背景:(1)二战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2)根本原因:国家利益之间发生冲突,焦点集中于社会意识形态。(3)美苏关系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4)美苏战后势力相对平衡(不符合两国利益要求)。3.过程:(1)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提出反苏联、反共产主义。(2)政治:①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②1947年9月,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3)经济:①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②苏联与东欧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4)军事:①1949年,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②1955年,苏联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5)地缘政治: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49年相继成立,德国分裂。4.评价:(1)特点:①由美国主导,全面对抗。②全面冷战,局部热战。③具有自我克制机制。④具有不对称性和不完全性。(2)实质:两分天下,大国强权。(3)影响:①世界仍不安宁。②结束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孕育了多极化趋势,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二.多极力量的成长与冷战的发展:1.多极力量的成长:(1)西欧与日本:欧洲共同体的建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2)苏联: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所导致的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以及中苏关系的破裂,表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3)中国:中国拥有“两弹一星”、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表明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4)第三世界:①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②1961年,在万隆会议基础上形成的不结盟运动,与万隆会议共同成为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2.冷战的发展:(1)对抗:①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②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2)缓和:①1985年以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A.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B. 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C.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裁军取得重要进展。D.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②苏联与中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三.两极格局的瓦解:1.原因:(1)西方国家对东欧“和平演变”的攻势。(2)苏联模式改革僵化,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放弃了政党的领导权。[图示解史]苏联解体的原因2.影响: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多极化趋势不可逆。学习小结【同步练习】1.二战后,在联合国的有关表决和欧洲安全、经济等重大事务上,西欧国家都对美国的依赖较深。所以,英、法等国虽然都做出过与新中国建交的表示,但也都因在台湾问题上无法达成协议而搁浅。这一情形根源于( )BA.新中国未恢复联合国席位 B.美苏冷战的格局C.中国实行 “一边倒 ”政策 D.西欧受美国控制2.美国学者贝利·亚历山大在其著作《朝鲜:我们的第一次失败》一书中指出“如果世界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沉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甚至是激烈的,但是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以下体现该观点主旨的是( )BA.朝鲜半岛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B.朝鲜战争深受美苏冷战的影响C.美国采取分而治之的对朝策略 D.朝鲜战争是受局势影响的内战3.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事件最终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结束。这体现了( )BA.柏林从此被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B.美苏冷战期间对抗与妥协并存C.美苏冷战对峙期间的紧张状况 D.美国对西欧控制能力开始下降4.美苏冷战的奇妙性在于:一方面,双方长期处于一种“非敌即友”的零和博弈状态,对对方行为动机的主观认识中有很大程度的猜疑和不切实际的成分,常常夸大对手的威胁;一方面,两国的核战略威慑却都是“后发制人”战略,而不是以己方主动进攻为前提条件。这种“奇妙性”( )AA.体现了美苏间国际关系原则的多元考量 B.促使国际社会摒弃了意识形态思维C.保证了美苏间国家战略抉择的科学精准 D.致使两大阵营丧失了国际合作机缘5.有学者认为,与欧洲的冷战对抗不同,亚洲的冷战给诸如印度、印尼、缅甸等新兴国家相对宽松的空间,他们被殖民的历史构成了共同的身份认同,这些本身拥有多样性文化的国家汇聚在一起,成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舞台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上述评论揭示了( )CA.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影响世界局势 B.冷战时期国际力量对比失衡的表现C.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与现实原因 D.美苏两极对峙阻碍新兴国家的独立6.有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将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这一表述与认识最可能出现于( )A.联合国成立之后 B.两极格局确立之后C.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后 D.两极格局瓦解之后7.人们称美苏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是四位同学就美苏冷战对世界造成的影响的看法,说法最确切的一项是( )A.使世界长期陷于战争的动荡之中B.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处于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中C.维护了世界和平D.虽然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但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