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体例单元主题 历史要素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三、单元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及表现欲,经过前面一年对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能力,学生在书籍、影视作品中对中国近代史已经有了简单的了解,但是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等知识点的理解不透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补充材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历史核心素养。同时,教师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再现战争场景,使其深切地感受这些历史事件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影响。四、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林则徐禁烟运动,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及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等基本史事,认识到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西方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3.了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思考和理解农民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锻炼历史思维能力。鸦 片 战 争设计说明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历史有了一定的认知,但不够深刻,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还不够多。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采用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林则徐禁烟运动。(史料实证)2.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历史解释)3.知道《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唯物史观)4.学习林则徐敢于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危害。难点: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危害。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讲授法 列表归纳法 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影视作品:(电影)《林则徐》。(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教师首先让学生回忆他们看过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如电影《林则徐》,说一说他们眼中的林则徐,接着引导学生要从真实的史料、实物中去认识历史,并表明本节课将从一些更为真实的史料着手进行学习。二、预习检查1.简述虎门销烟的时间、意义及林则徐禁烟的措施。2.说出《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三、学习任务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教师活动:从英国航行到中国,途中需要绕过非洲好望角,全程至少需要4个月。19世纪上半叶,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讲解,归纳鸦片战争的背景。 (1)国际背景: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国内背景: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达到顶峰,缺乏活力;经济上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对外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页的内容,提出问题。 (1)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采取了哪些方式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什么地位 (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贸易局面 英国人打算如何改变这种不利局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1)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向中国倾销商品。 (2)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3)原因:遭到了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排斥。做法: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严重危害。 材料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陈溰《炮子谣》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教师活动: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的内容,归纳虎门销烟的相关知识点。 学生活动:理解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原因和鸦片对中国的危害,感受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残酷和中国人民的苦难;了解林则徐的生平事迹,认识到他是一位忠于国家和民族的爱国者和改革者;正确评价林则徐销毁鸦片的意义和影响,表达自己对林则徐的看法,认识到他是一位勇敢、正义的民族英雄。 【设计意图】阅读教材和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本课,探究鸦片战争的背景及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事,认识到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两国之间的差距。四、学习任务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一)原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讨论,回答问题。 (1)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2)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教师活动:通过上述分析,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前世界形势的变化,明确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二)过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6页内容和第5页的《鸦片战争形势图》,结合形势图简单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归纳鸦片战争的经过。 (1)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攻陷浙江定海,随后直趋天津,威胁清政府。 (2)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之后进攻虎门炮台,占领广州城北的四方炮台。 (3)1841年秋,英军再次北上,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 (4)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后溯江而上,进攻镇江。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第5页的“相关史事”部分。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概括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的英雄事迹,了解爱国官兵的英勇事迹,感悟民族精神。 (三)结果 教师活动:鸦片战争终以中国的失败结束,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政府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10万人,却打了败仗,原因有哪些 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 材料二 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下面是中、英两国步枪性能对比表。 枪长射速射程点燃装置刺刀中国2.01米1—2发/分钟100米前装滑膛 火绳枪无英国1.16—1.42米3—4发/分钟200—300米滑膛燧发枪有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回答问题。 (1)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生产力发达,政治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2)主观原因: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清朝统治昏庸愚昧,统治集团战和不定,作战组织指挥不力。 (3)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设计意图】利用地图,结合每个阶段的几个关键点,以讲述的形式加深学生对鸦片战争过程的了解,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通过阅读史料,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关键历史信息的能力,使其进一步理解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帮助学生感知历史,理解重难点知识,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五、学习任务三《南京条约》的签订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相关内容,找出《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性质和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时间:1842年8月。 (2)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3)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教师活动:《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又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独立主权开始遭到破坏。结合《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引导学生说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通过对比1840年前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说说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变化: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影响: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师活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启示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展示成果。 落后就要挨打;必须保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先进性;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紧跟世界发展潮流;以史为鉴,勿忘国耻,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合作探究,提高其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六、过程性评价相关练习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这三部分内容之间联系紧密,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是引起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之一,而《南京条约》则是这次战争带给中国的恶果。八、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活动题,并标明所考查的知识点。2.发展型作业:完成相关练习练习。九、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