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资源简介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设计说明
本课内容总体分为三个部分,即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初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但其中涉及的日本、朝鲜的历史,需要教师补充材料,同时对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进行点拨。甲午中日战争过程中的主要战役是本课的重点,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即可掌握,教师可以补充战争期间一些英雄人物事迹的材料,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同时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总结。
教学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史料实证)
2.通过识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时空观念)
3.了解《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结合史实说明《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历史解释)
4.通过邓世昌等人的英雄事迹,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树立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意识。(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
难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讲授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影视作品:(电影)《甲午风云》。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境
以吴玉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评价作为材料导入本课,使学生初步感受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震动”,从而引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思考。
二、预习检查
1.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哪些
2.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该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学习任务一
甲午中日战争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6页相关内容,并出示材料,思考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材料 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日本大陆政策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根本原因:日本蓄谋已久,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2)直接原因: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6—28页相关内容,自主学习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并补充有关旅顺大屠杀的史料,使学生了解旅顺大屠杀的基本史事。 材料 日军占领旅顺后,对城内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屠杀,死难者人数达两万多人。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并了解旅顺大屠杀的基本史事。 【设计意图】感知日本侵华的凶恶本质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四、学习任务二
《马关条约》的签订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8页相关内容,列表归纳《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别指出各项条款对中国产生的危害。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小组合作交流,制作表格。 项目主要内容危害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使中国丧失了更多领土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清政府的财政危机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列强的侵略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并结合上述对《马关条约》主要内容的总结,说说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一 在中国,以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为标志,列强侵华政策出现了体现帝国主义特点的重大变化。一是经济方面,此前主要是围绕商品输出,攫取片面协定关税等特权,现在则着重于资本输出。二是政治方面,此前主要出于商贸需要,攫取相关特权,现在则在瓜分世界的大形势下,更进一步分割在华权益。 ——摘编自李育民《甲午战争暨<马关条约>与中外条约关系的变化》 材料二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学生活动: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经济上,列强的侵略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潮。 【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五、学习任务三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师活动:《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8—29页相关内容,自主学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史事。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加深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认识。 教师活动: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9页相关内容,这个照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主要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2)影响:这个照会得到各国的同意。这样,列强不但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理解,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六、过程性评价
相关练习
七、课堂小结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企图,于1894年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虽然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抵抗,但因清政府的腐败,战争仍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并引发了后来的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活动题,并标明所考查的知识点。
2.发展型作业:完成相关练习练习。
九、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