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 题 质量守恒定律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PPT教材内容 分 析 本节课内容位于人教版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开始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学生在实验探究基础上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这是本节的重点,运用化学反应的实质解释和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从而实现本节难点的突破。设计理念 1、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得出同样的结论,让学生知道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同时也体验质量守恒的存在。 2、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 Flash动画模拟化学变化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运动, 从微观角度设计出化学反应的过程,从而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点,我设知识线索为: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物质、分子、原子、元素之间的关系,如何将这些知识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对质量守恒定律做出解释 有些同学也能够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但是同学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只是停留在较浅的层面,缺乏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深刻认识,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对所运用的质量守恒的相关理论并不明确。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实验测定知道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初步培养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体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难点: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一)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引入: 师:什么是化学反应? 生:回答化学反应的概念。 师: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生:回答化学反应的特征。 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发生变化呢?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的关系。设计意图 通过联系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二)实验探究,引导发现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教师演示实验(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得出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这一结论是否具有普遍规律呢? 学生通过做分组实验(铁与硫酸铜反应、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学生实验后得出前一个实验相等,后一个实验不相等,同学合作交流分析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后一个实验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从而能更进一步分析教材实验5-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和实验5-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两个实验不平衡的原因. 教师归纳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并板书.设计意图 授课与实验同步教学,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体验自己探究知识的乐趣;更加注重实验的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缩短探知的时间,降低学习的难度,同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实验的作用,因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三)动画摸拟突破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原因]设问:为什么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通过播放多媒体Flash动画,摸拟在水电解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微观变化。学生小组讨论,进一步探究质量守恒的本质。结论: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设计意图 Flash动画摸拟实验达到了一目了然的效果,对学生获得更真切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深刻地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分析能力。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四)联系实践,学以致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 1、6g的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2 g ,则有____g 的氧气参加反应。 2、 将25 g氯酸钾和1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残余固体质量为14 g,则产生氧气____g。设计意图 [质量实恒定律的应用]这一部分是本节的一个难点,教师应该设计一些符合生活常识性的问题,学生也可以提出一些有疑问的化学现象,大家共同讨论,使学生真正会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现象,以此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由于我本节课的实验较多所以我设计了两道比较简单的题目,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教学环节 (五) 师生活动 (五)交流收获体验成功 [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以及活动探究的心得,交流收获,体验成功: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逐步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总结自己的收获。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再次巩固质量守恒的定义和从微观角度、宏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教学环节 (六) 师生活动 (六)提升训练,课后巩固 1.课本98面第1、2题。(全做) 2.文字作业本30面。(第1-5小题必做,第6小题选做)设计意图 课后训练是对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升,书本练习比较简单量也少所以全体同学必做。光靠书本上两题练习是取得不了好的效果,所以学生要把文字作业本上的练习也要完成。由于文字作业本上前面五个小题是基础题,全体同学都必须会做,所以要全体同学必做。第6小题难度系数有点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挑战一下。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守恒的原因: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总类不变 元素的总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分子的总类改变教学反思 (1)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科学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有效开发了学生拓展思维 (3)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升华。 (4)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氛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