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哲学的基本问题学案(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哲学的基本问题学案(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1.2哲学的基本问题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哲学的基本问题,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根源所在。
2.能够结合实例阐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能够列举不同的哲学家对思维和存在关系不同的理论表达,学会用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分析问题。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深刻领会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认知会形成不同的哲学观点,自觉做到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科学精神: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习难点: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区分;唯心主义两种形态的区分。
【预习新知】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也就是_______和_______的关系问题。
2.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_______的问题。
(2)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_______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人类从事的活动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要解决____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
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_____________的始终,是一切_______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_____________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并明确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___________和_______,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1)两者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__________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认为,__________是本原的,__________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________意识。
(3)唯心主义认为,__________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__________,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____________物质。
2.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4.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长期存在。从派别上将,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正如毛泽东所作的通俗比喻,虽然存在着这样“两个对子”,但从独立的基本派别上,只能是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易错提示】
1.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的观点,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
【答案】正确
【解析】“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火,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而且“活火”看到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蕴含着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故题中观点正确。
2.“造物者无主,而物各自造”,这一观点坚持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 )
【答案】错误
【解析】这是判断题,依据教材与相关知识,“独化论”是郭象玄学的核心思想。“造物者无主”、“物之自造”是对各种造物论思想的批判否定。所谓独化是指现象界的一切事物是独自的,无所依凭地自生、变化,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每一个物体都是自己造自己,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但没有体现辩证法中的联系、发展、矛盾观点,故题目观点错误。
3.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没有任何借鉴意义。( )
【答案】错误
【解析】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不能认为唯心主义没有价值,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故本题说法错误。
4.“万物独化,物各自生,独生而无所资借。”包含着辩证法思想。( )
【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为判断题,意思是天地万物的生成和变化都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关的,这蕴含的是形而上学思想,故本观点错误。
5.唯物主义是客观的,唯心主义是主观的。( )
【答案】错误
【解析】客观强调在意识之外,不依赖主观意识而存在的;主观是人类意识的观念的内在活动。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从根本上讲,唯物主义观点是正确的,唯心主义观点是错误的。但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其中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唯心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在一定意义上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思想,因而也有其合理的因素。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不能说唯物主义是客观的,唯心主义是主观的。故题目观点错误。
【巩固训练】
1.下列观点体现了哲学上的“两个对子”的有( )
①“心之官则思”与“万物皆备于我”
②“万物独化”与“名师出高徒”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与“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④“子不语怪力乱神”与“世异则事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阅读漫画《雨》。下列语句表达的观点与漫画寓意最相似的是( )
①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璃
②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③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④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确诊患者越多,越说明我们的医学技术强大”、“我不去检测,我就没有感染”。面对汹涌的新冠疫情,有些国家政客这么回答下列观点与这种“掩耳盗铃”式的“抗疫”体现的哲理构成“哲学史上的对子”的是( )
①理在气先,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
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④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下列选项中,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根本对立的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
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②“心包万物,心包万理”与“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
④“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体”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哲学根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6.把5个苹果和5个梨放在一起,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很显然,都是5个。这个“5”就是不同事物之间共通的地方,因此,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整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的本原。柏拉图则认为,在数学知识之上,还有更高级的“本原”统摄一切,提出了著名的“理念论”。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的( )
①分歧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上认识的差异
②分歧在于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认识
③共同之处在于他们同属于一个基本哲学派别
④共同之处在于他们的观点都包含着朴素辩证唯物论思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这说明( )
A.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B.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和二者有没有同一性两个方面
D.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8.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是( )
①我思故我在——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下列哪组命题能体现哲学两大阵营对立( )
①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②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境由意造,物由心生
③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④喜鹊报喜,乌鸦报丧——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康德认为,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物体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作为一切精神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灵魂、作为一切物理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世界和作为最高统一体的宗教都不是认识的对象,而属于信仰的领域。他的观点( )
①认为“物自体的存在先于人的感觉”,有唯心主义的倾向
②将灵魂、宗教和世界排除在可认识对象之外,是不可知论
③将宗教作为世界的最高统一体,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
④与“整个世界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不属于同一哲学派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①:“心之官则思”意思是脑的功能是思考,体现了唯物主义,“万物皆备于我意思是万事万物的本性都为我所具备,是唯心主义的体现,①符合题意。
②:“万物独化”意思是万物有其个性,自在自为具有完全自足的价值,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体现了形而上学的观点;“名师出高徒强调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有时起重大作用,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②符合题意。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是把观念当作世界的本原,是主观唯心主义,“理念是世界的本原把理念当作世界的本原,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③不符合题意。
④:“子不语怪力乱神”意思是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世异则事异”意思是社会变化了,一切事情也要随着变化,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答案:A
解析:漫画中“世间万物皆两面,换个角度试试看”反映了下雨时,农民觉得欢喜,拉车的汉子却嫌弃土地泥泞。事物都有两面,换个角度去看问题,事情就会变得不同,这说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同时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疵”意思是一尺长的木材会有节疤,一寸见方的玉石会有瑕疵,体现事物不能十全十美,说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①符合题意。“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意思是泾溪里面礁石很险,浪很急,人们路过的时候都非常小心,所以终年都不会听到有人不小心掉到里面淹死的消息。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②入选。“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意思是世间万物如果保住根本就能生长,而一切事情只要符合道义就能成功。强调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蕴含的哲理与漫画不相符,③不选。“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意思是只有去掉遮蔽内心的杂念,恢复到本来的“良知”,才能养得一颗光明的心,无论月亮阴晴圆缺、世界悲欢离合,内心总是光明富足,体现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蕴含的哲理与漫画不相符,④不选。
3.答案:D
解析:①:“理在气先,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②:“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属于唯物主义。
④:“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唯物主义。
题干中指出“我不去检测,我就没有感染”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与题干相对应的是③④。
故本题选D。
4.答案:D
解析: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①不符合题意,“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体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了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②不符合题意,“心包万物、心包万理”属于唯心主义观点,“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③符合题意,“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属于唯物主义思想,“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④符合题意,“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体”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选:D。
5.答案:B
解析:ABCD: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ACD错误,B正确。
故本题选B。
6.答案:A
解析:①: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整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的本原,柏拉图则理念是世界的本原,二者的分歧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上认识的差异,①符合题意。②: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整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的本原,柏拉图则理念是世界的本原,二者的分歧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上认识的差异,而不是在于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干性”问题的不同认识,②与题意不符。③: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整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的本原,柏拉图则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原,二者都是把抽象的概念作为世界的本原,同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③符合题意。④: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整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的本原,柏拉图则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原,二者的共同之处都是把抽象的概念作为世界的本原,同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并不包含着朴素辩证唯物论思想,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7.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了思维决定存在的观点是唯心主义,存在决定思维的观点是唯物主义,可见,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划分,没体现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也没有体现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更没有强调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排除ACD。故选B。
8.答案:D
解析: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我思故我在”“未有此气,已有此理”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都属于唯心主义,①不选;“古今异俗,新故异备”与“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②不选;“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属于唯物主义,“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属于唯心主义,③正确;“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属于唯物主义,“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属于唯心主义,④正确。
9.答案:B
解析:②:“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境由意造,物由心生”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符合题意,②应选。③:“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符合题意,③应选。①:“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体现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是辩证法的观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体现了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与题意不符,①不选。④:“喜鹊报喜,乌鸦报丧”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④不选。故本题选B。
10.答案:C
解析:①:认为“物体的存在先于人的感觉”,即先有物质,后有意识,这体现的是唯物主义,①说法错误。
②:康德认为物自体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灵魂、世界、宗教都不是认识的对象,这是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属于不可知论,②正确。
③:一般宗教都认为世界是神创的,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因此,将宗教作为世界的最高统一体,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③正确。
④:康德的观点从哲学派别上看,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整个世界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这两者属于同一哲学派别,④错误。
故本题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