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学案【学习目标】1.描述20世纪初中国文化界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几种文化思潮,说出判断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的标准。2.结合有关实例,阐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理解中国共产党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必然性。3.运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知识,结合典型案例分析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感悟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两者是路径与目标的关系。【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中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科学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3.公共参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发展道路。【学习重难点】重点:共产党对中华文化发展的作用;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预习新知】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中华文化复兴之路的求索(1)为了 ,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寻找救国良方,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2)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各种主张纷纷登场亮相,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 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①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 方向。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 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3.革命文化的重要性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 、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4.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 _、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一、1.民族复兴 社会性质 2.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3.国家独立 4.百花齐放 面向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要性(1)如何看待文化有没有生命力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 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 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2.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 ,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 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二、1.实践 人民群众 2.文化强国 文化底蕴【易错提示】1.近代的各种“主义”、主张未能改变旧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所以,它们毫无意义可言。( )提示 ×。各种“主义”都为寻找救国良方,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虽然未能改变旧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但是不能说毫无意义可言。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提示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3.中国共产党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提示 ×。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4.当前我国的文化整体实力已和我国的国际地位完全相符合。( )提示 ×。当前,我国的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的国际地位还不相称。【巩固训练】1.现实主义作品《平凡的世界》,以人民为主角,为改革立传,为奋斗歌唱,描写了巨大的社会变迁给中国乡村的冲击,塑造了艰辛劳动和敢闯敢拼的新农民形象,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 )①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②倾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问题③立足社会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④弘扬革命文化,把握文化前进方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被称作红色故都守护者的江西省瑞金市消防救援大队,每逢新队员入队,就会给新队员上一堂“红色接风课”,让新队员听一堂红军史、访一次红旧址等,从新队员入队之初就为其种下“红色的种子”。开展红色文化熏陶课的依据是( )①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促进文化交流③传承革命文化,激活红色文化的基因④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近年来,延安积极开展“寻根工程”,先后与30余家单位在旧址保护修缮、陈列布展等方面合作共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革命旧址保护,近三年共实施文物保护维修项目81个,革命文物保存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开展“寻根工程”旨在( )①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②继承革命文化,坚定理想信念③保护文化遗产,维护文化多元④立足革命文化,承载革命历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由之路。这说明党的理论创新要(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②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方法指导实践③在全面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炼出具有时代价值的思想观念④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形成了独特的革命文化,该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青年肩负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永葆革命锐气,勇做时代先锋,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可见,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文化( )①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真正的大众文化②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③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④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近年来,省内各个中学挖掘红色资源,举办“红色基因永流传”主题影视节等活动,来培养红色传人、时代新人。举办此类活动是为了( )A.发展民族文化,同化世界文化B.继承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复古C.学习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D.吸收外来文化,传播中国价值7.山西革命遗存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现存革命文物2500余处,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847处。近年来,山西省开展了革命文物资源调查,维修了一批有重要价值的革命旧址,并出台了《山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指导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这是因为( )①革命文物是国家繁荣振兴的力量源泉②革命文物能增进人们对革命历程的理解③革命文物对于研究中国革命具有重要意义④保护革命文物就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入了解“半截皮带”的故事,更能懂得什么是信仰的力量;走近“藏山穴二十余年”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更能理解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更能感悟革命先辈炽热深沉的家国情怀。重视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有利于( )①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②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③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④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②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③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电视剧《觉醒年代》讲述了100年前一群具有革命信仰的热血青年为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无所畏惧,前赴后继的故事,他们谱写了革命青春之歌,也无形间树起了当代青年的榜样。这种革命信仰在真理力量的加持下,历经百年、风华正茂。材料表明( )①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②优秀的文艺作品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③传统文化能鼓舞人们向上向善的信念④崇高的理想信念鼓舞国家和民族同心前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平凡的世界》以人民为主角,为改革立传,为奋斗歌唱,说明其成功之处在于倾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问题,立足社会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融通不同资源,也没有涉及革命文化,排除①④。2.答案:D解析:给新队员上一堂“红色接风课”,让新队员听一堂红军史、访一次红旧址等,从新队员入队之初就为其种下“红色的种子”,意在传承革命文化,激活红色文化的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④符合题意。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①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交流,排除②。3.答案:A解析:材料中,延安开展“寻根工程”,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革命旧址保护等,旨在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继承革命文化,坚定理想信念,①②入选。材料未涉及维护文化多元;应立足社会实践,而不是革命文化,③④不选。4.答案:B解析:党的理论创新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说明要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①④正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能为实践提供具体方法指导,只能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②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不能全面继承,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错误,故选B。5.答案:D解析:①: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文化的形成和作用,未体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①不符合题意。②: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艰苦奋斗,形成了独特的革命文化,表明革命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②正确。③: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但其并没有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③不符合题意。④: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④正确。故本题选D。6.答案:C解析:A: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同化世界文化的说法错误,A错误。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题目也与中华传统文化无关,B错误。C:中学挖掘红色资源,举办“红色基因永流传”主题影视节等活动,来培养红色传人、时代新人。红色资源属于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举办此类活动是为了学习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C正确。D:吸收外来有益文化,传播中国价值,而且材料与外来文化无关,D错误。故本题选C。7.答案:C解析:文化是国家繁荣振兴的力量源泉,而不是革命文物,①错误;④说法绝对,不选;保护革命文物是因为革命文物能增进人们对革命历程的理解,对于研究中国革命具有重要意义,②③正确。故选C。8.答案:B解析:重视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有利于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①③正确。红色资源不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而是弘扬主旋律,②排除。民族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④排除。故本题选B。9.答案:D解析:10.答案:C解析: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故①说法错误。②④:“他们谱写了革命青春之歌,也无形间树起了当代青年的榜样。这种革命信仰在真理力量的加持下,历经百年、风华正茂。”体现了优秀的文艺作品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崇高的理想信念鼓舞国家和民族同心前行,故②④符合题意。③:优秀传统文化能鼓舞人们向上向善的信念,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