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预习课本,识记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体、根本目的和措施。2.通过学习文化与时代的关系,能够说出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3.通过阅读与思考,能够总结实现文化创新发展需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2.科学精神: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的资源。3.公共参与: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趋势,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学习重难点】重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难点: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预习新知】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总体要求(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依靠人民(1)原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2)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3.为了人民(1)原因: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2)要求: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1.原因(1)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2)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2.要求(1)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2)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 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要融通 古今中外 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2.我们要坚持 不忘本来 、 吸收外来 、 面向未来 。通过综合创新,形成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社会主义文化。【易错提示】1.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2.文化创新需要满足人民大众的各种文化需求。( )3.文化发展的主体是立足于时代的艺术家。( )1.错误【解析】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故题干说法错误。2.错误【解析】各种文化需求太绝对,满足人民大众的合理的文化需求。故题干说法错误。3.错误【解析】文化发展的主体是立足于时代的人民。故本观点错误。【巩固训练】1.2024年春节档影片《第二十条》逆势上扬,票房火爆。作为一部政法题材的影片,它没有选择以往政法片正襟危坐、严肃沉重的风格,而是用略带荒诞的琐碎日常,让严肃的司法主题逐渐显露出来,让观众在不经意间感受到法律的力量。这启示文艺工作者要( )①立足人民的生活实践,让作品更接地气②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优秀文化的感染力③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增强先进文化的影响力④明确文艺作品价值的根本尺度是获得社会认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11月19日,2023年全国优秀舞剧邀请展演在成都拉开帷幕,舞剧《大熊猫》作为开幕大戏正式首演。舞剧《大熊猫》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充分塑造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大熊猫形象,借大熊猫讲中国好故事,传递成都好声音。该剧以熊猫百丈心怀梦想、奔赴河山的追梦历程为主线,讲述了各物种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与自然的情怀、生命与自然的归宿。以点、线、面的舞台形式,成功展现了自然之美、生命之力、艺术之魅。这启示我们,优秀的文艺作品要( )①立足社会实践,挖掘有感染力的素材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③运用新技术新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④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文化自信奠定基础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3.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是( )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③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④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大山的女儿》讲述了一位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广西家乡担任公职人员,响应号召去了大山深处的百堆村担任扶贫干部,到百堆村三个月,就让村里十多户“插上了脱贫红旗”,最终让88户贫困户顺利脱了贫。该剧向真实溯源,致敬平民英雄与时代楷模,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这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是( )①讴歌英雄,尊重英雄的历史主体地位②创新表达方式,增强文艺作品感染力③立足社会实践,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④构筑中国精神,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2年热播刷《我们这十年》立足十八大以来的十年辉煌成就,以单元期形式讲述“我们”的故事,通过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同时,该剧在单元故事的题材类型、开掘角度、地域和人物选择上注重多样化与均衡性,全面塑造了新时代人民群众鲜活群像。这启示我们,优秀的影视作品要( )①立足红色资源,挖掘有感染力的素材②反映时代精神风貌,传播社会正能量④不忘本来、开创未来,弘扬传统文化③走进生活、贴近人民,讲好中国故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1992年,蒋开儒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文中报道了深圳市飞速发展的景象。受该报道影响而来到深圳的他,看到蒸蒸日上的深圳,有感而发,写下了歌曲《春天的故事》。该歌记录了深圳乃至整个中国的变化,写出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和对邓小平同志的崇敬,鼓舞着人民推进改革开放事业,是真正的百姓心声。该曲发行后,逐渐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代名词。材料告诉我们( )①能否成为时代的代名词是判断作品价值高低的主要标准②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③优秀的文艺作品既能反映时代特征,又能推动时代发展④只有选择现实题材,才能有感而发创作出优秀文化作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钱穆先生曾说,“梅本无心,漫天飞霄得梅心,梅本无心,但以梅心做人心”。雪赋予了梅美丽,人为梅添上意义,以梅心作人心,表达了中国文化的幽深、细腻和美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梅的价值是梅本身所固有的功能和属性B.梅花之美通过中华文化的内蕴表现出来C.梅心是人对梅这一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D.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受者8.音乐剧《鲜花盛开的地方》将以叙事为主的戏剧表演结合优美的歌唱和多样化的舞蹈形体动作,同时融合服饰、布景、灯光等舞台艺术的辅助形成整体舞台效果,用艺术语言弘扬“矢志不移、永不退缩、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彰武治沙精神,打造符合辽宁地域特色的时代精品力作。该音乐剧的成功得益于( )①融通古今中外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②以人民为中心,反映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③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弘扬中华传统道德,激励人们向上向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1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于1949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役中身负重伤,成了一级伤残军人。他退伍后,担任村支部书记,带领乡亲建设家园。朱彦夫的先进事迹启示广大共产党员应( )①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②践初心担使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③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④坚定理想信念,健全领导制度体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关注人民的生活,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文艺工作者要坚定远大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B.人民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C.人民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D.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①②:作为一部政法题材的影片,它没有选择以往政法片正襟危坐、严肃沉重的风格,而是用略带荒诞的琐碎日常,让严肃的司法主题逐渐显露出来,让观众在不经意间感受到法律的力量。这启示文艺工作者要立足人民的生活实践,让作品更接地气,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优秀文化的感染力,①②符合题意。③: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③不符合题意。④:人民群众满意与否是衡量文艺作品价值的根本尺度,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2.答案:A解析:①:舞剧《大熊猫》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充分塑造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大熊猫形象,借大熊猫讲中国好故事,传递成都好声音。这启示我们,优秀的文艺作品要立足社会实践,挖掘有感染力的素材,①符合题意。③:该剧以点、线、面的舞台形式,成功展现了自然之美、生命之力、艺术之魅。这启示我们,优秀的文艺作品要运用新技术新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符合题意。②: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而不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②错误。④:文化自信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④错误。故本题选A。3.答案:C解析:①③④:根据教材知识点可知,我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是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①③④正确。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不是基本路径,②错误。故本题选C。4.答案:D解析:该剧向真实溯源,致敬平民英雄与时代楷模,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启示我们文化创作应立足社会实践,与时代同频同振,构筑中国精神,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③④可选;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①不选;材料没有体现创新表达方式,②不选。5.答案:C解析:热播剧《我们这十年》立足十八大以来的十年辉煌成就,通过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全面塑造了新时代人民群众鲜活群像,这说明优秀的影视作品要反映时代精神风貌,传播社会正能量,要走进生活、贴近人民,讲好中国故事,故②③正确。是立足实践而非立足红色资源,①观点有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而非所有传统文化,①观点有误。6.答案:C解析:①:能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判断作品价值高低的主要标准,①说法错误。②③:该歌记录了深圳乃至整个中国的变化,写出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和对邓小平同志的崇敬,鼓舞着人民推进改革开放事业,是真正的百姓心声。说明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优秀的文艺作品既能反映时代特征,又能推动时代发展,②③符合题意。④:只有选择现实题材,才能有感而发创作出优秀文化作品,说法过于绝对,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7.答案:D解析:A错误,梅的价值是梅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B错误,人为梅添上意义,以梅心作人心,表达了中国文化的幽深、细腻和美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内蕴通过梅花之美表现了出来,选项颠倒了二者关系;C错误,梅心是人对梅这一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D正确,钱穆先生曾说,“梅本无心,漫天飞霄得梅心,梅本无心,但以梅心做人心”。雪赋予了梅美丽,人为梅添上意义,以梅心作人心,表达了中国文化的幽深、细腻和美感,这表明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受者。故选:D。8.答案:C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融通古今中外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②③符合题意,音乐剧《鲜花盛开的地方》将以叙事为主的戏剧表演结合优美的歌唱和多样化的舞蹈形体动作,同时融合服饰、布景、灯光等舞台艺术的辅助形成整体舞台效果,用艺术语言弘扬“矢志不移、永不退缩、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彰武治沙精神,打造符合辽宁地域特色的时代精品力作。该音乐剧的成功得益于以人民为中心,反映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错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人们向上向善。故选:C。9.答案:C解析:①:题干中的主体是广大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做,而且应该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①不选。②③:朱彦夫在抗美援朝中成为一级伤残军人,退伍后带动家乡建设,表明中国共产党员要践初心担使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②③入选。④:广大共产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但是党员不能健全领导制度体系,④不选。故选C。10.答案:C解析:A不合题意,广大文艺工作者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这体现了文艺工作者坚定远大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BD不合题意,广大文艺工作者之所以要始终关注人民的生活,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是因为人民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也是因为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C符合题意,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认为人民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是错误的;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