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学案(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3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学案(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9.3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学案
【学习目标】
必备知识:
1.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
2.区分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
5.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
关键能力:
1.能够结合近年来党中央关于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方针政策,全面理解建设文化强国的措施;
2.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理解坚定文化自信。
3.明确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科学精神: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
3.公共参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学习重难点】
重点:建设文化强国
难点:坚定文化自信
【预习新知】
建设文化强国
1.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1)原因
①我们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先进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等。
②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2)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3.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1)原因: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2)要求: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
4.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
5.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坚定文化自信
1.原因
(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3)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2.措施
(1)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2)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3)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易错提示】
1. 传统习俗都是落后文化。
答案:×
解析: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但传统习俗并非都属于落后文化。传统习俗中有精华也有精粕,其中的糟粕才是落后文化。
2.科学文化修养高,道德修养就一定高。
答案:×
解析:科学文化修养高,道德修养不一定高。
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弘扬中华传统道德。
答案:×
解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4.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更持久、更深沉、更基本的力量。( )
答案:√
解析: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故本题说法正确。
【巩固训练】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种“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可见,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
①需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借助中华传统美德凝魂聚力
②倡导主流意识形态多元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③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培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弘扬者
④需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为加快推动解决群众“去哪儿健身”的难题,我国启动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聚焦健身场地和设施的强基础、提质量、优服务、增效益,优化资源布局,扩大服务供给,让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的生活方式。上述举措( )
①能够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
②旨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③说明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
④有利于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9月24日,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活动在浮梁县高岭中国村开幕,活动通过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农业农村发展的伟大成就,唱响了江西乡村振兴的时代最强音。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展、消费扶贫直播带货等系列庆祝活动,展示了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营造了庆丰收、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的节日气氛。这体现了( )
①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凝魂聚气和中国农民的文化自信
②中国农民在节日文化中的幸福感,汇聚兴农的磅礴力量
③中国农民丰富的精神世界,也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文化与经济相交融,感受喜悦的同时也带来了农业商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短视频门槛低,趣味性高,草根性强,既充分利用人的碎片时间,极具吸引力,也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通往兴趣和知识的大门。但短视频的问题也不少,内容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流量至上”“低俗博眼球”,败坏了社会风气。这需要政府( )
①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②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我国公民素质
③增强信息辨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文化
④弘扬主旋律,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椰树木屋、欢乐的派对、琳琅满目的零食货架……走进“四叶草”,浓浓的异国风情扑面而来。来自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参展商带来世界各国的产品和服务,丰富多彩的文化故事在这里汇聚,“美美与共”的文化理念在这里融会。这说明( )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
②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③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④活动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启示我们( )
①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物质力量
②要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腐朽文化,依法取缔落后文化
③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④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引。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有利于( )
①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②夯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③凝聚力量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制度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1年国庆档电影市场上,《长津湖》仅用24天时间就突破52亿元票房大关。该片取材于抗美援朝的真实历史事件,塑造了一个个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用艺术化的手法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不屈不挠、抗争到底的精气神。该片的成功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是( )
①引入现代文明元素,赋予历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②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③走文化与经济融合之路,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
④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电视剧《雪莲花盛开的地方》以一个小山村的巨变,描绘西藏近年来的发展变化,生动再现了广大援藏干部的家国情怀和英雄形象,反映了雪域高原儿女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该作品的成功启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需要( )
A.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B.从革命文化中汲取营养
C.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10.文化是国际交流的载体,艺术是文化传播的桥梁。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艺术家和艺术品走出国门。新时代十年,他携代表作在20多个国家举办了47场个人雕塑展,受到不同国家、不同肤色民众的喜爱,为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作出了积极贡献。材料反映了( )
①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②彰显文化自信,创新国际传播方式
③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让世界读懂中国
④要理解、认同各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③④: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培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弘扬者,③④正确。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而不是中华传统美德凝魂聚力,①错误。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主流意识形态一元化,而不能多元化,否则会造成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②错误。故本题选D。
2.答案:D
解析:①:上述举措是发展文化事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体现,不是发展文化产业,①错误。②:启动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优化资源布局,扩大服务供给,让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的生活方式,旨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②正确。③:材料强调国家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未涉及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③不符合题意。④:我国启动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聚焦健身场地和设施的强基础、提质量、优服务、增效益,优化资源布局,扩大服务供给,让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的生活方式。上述举措有利于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正确。故本题选D。
3.答案:D
解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展现出来了时代的农民精神风貌,没有体现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①不选。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能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但材料没有体现,③不选。
4.答案:A
解析:面对短视频的问题,①②是政府需要做的,①②符合题意;③是公民需要做的;中国共产党要弘扬主旋律,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④不选。
5.答案:D
解析:①③:参展商带来世界各国的产品和服务,丰富多彩的文化故事在这里汇聚,“美美与共”的文化理念在这里融会,说明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产品蕴含的“美美与共”的文化理念,说明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材料强调来自145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不涉及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活动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6.答案:D
解析:①错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而不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物质力量;②错误,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③④正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启示我们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故选:D。
7.答案:B
解析:①③: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引,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有利于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凝聚力量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③符合题意。
②: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可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指导,但并不能夯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②排除。
④: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有利于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而不是制度保障,④排除。
故本题选B。
8.答案:C
解析:①:材料中“《长津湖》用艺术化的手法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不屈不挠、抗争到底的精气神”体现的是民族精神,没有赋予时代内涵,①不符合题意。②④:材料中“《长津湖》仅用24天时间就突破52亿元票房大关。该片取材于抗美援朝的真实历史事件”说明文艺创作要根植于中华民族历史,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②④符合题意。③:材料中“2021年国庆档电影市场上,《长津湖》仅用24天时间就突破52亿元票房大关”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我们需要挖掘文化的经济价值,但是文化创作应该以社会效益为主,③说法错误。故选C。
9.答案:A
解析:A:电视剧《雪莲花盛开的地方》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是因为该剧描绘了西藏近年来的发展变化,生动再现了广大援藏干部的家国情怀和英雄形象,反映了雪域高原儿女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该作品的成功启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A正确。BC: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弘扬主旋律,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没有涉及革命文化,没有涉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BC排除。D: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D排除。故本题选A。
10.答案:A
解析:①:材料中指出许鸿飞携代表作积极向他国展示中国文化,这体现了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故①正确。②:材料强调的是许鸿飞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更好的向世界读懂中国,未体现创新国际传播方式,故②不选。③:材料中指出许鸿飞携代表作在众多国家进行雕塑展,得到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民众的喜爱,为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让世界读懂中国,故③正确。④: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