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学案【学习目标】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尊重文化多样性。2.科学精神:阐释文化多样性形成的原因。3.公共参与: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学习重难点】重点:文化的民族性 文化的多样性难点:处理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预习新知】文化具有民族性1、民族文化的地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2、民族文化的作用: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3、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4、民族文化的体现: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文化具有多样性1、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1)地位: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2)原因: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3)意义:①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文化多样性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1)原则: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2)正确态度: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特别提醒 文化一体化的观点抹杀了文化的多样性。【易错提示】1.世界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一体化。( )3.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4.“美人之美”告诉我们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 )5.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产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6.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1.答案:×解析:世界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答案:×解析: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但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文化一体化的观点抹杀了文化的多样性。3.答案:×解析: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4.答案:×解析:对其他民族的文化时尊重,认同的是本民族的文化。5.答案:×解析: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产与发展的精神根基。6.答案:×解析:世界文化是由世界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没有民族文化就无所谓世界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岀现,不会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巩固训练】1.2023年12月3日,首届“良渚文化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这是中国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明对话的重要举措。中外嘉宾畅所欲言、深入讨论,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加强对话、增进共识,推动全球文明倡议从思想理念成为实际行动。我国举行“良渚文化论坛”的意义在于( )①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②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③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④全面吸收外来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许多中国的民间器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②世界人民都认同中华文化,借鉴、吸收中国的灿烂文化③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④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3.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中国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对此表示,春节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 )①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②将有力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融合统一③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④表明春节从民族文化变为世界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第25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技艺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发掘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因为它们( )①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②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④承载中华文化基因,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历史上,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这些都展现出( )①文化样态由多样走向统一是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②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涵养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格局③革故鼎新的伟大创造精神使中华民族以领先姿态屹立于世④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造就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语出《三国志》,意思是说,佳肴美馔,在于能够调和各种不同食材的味道。几千年来,“和”文化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来说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这说明( )①和羹以各种食材的差异为前提,文明有差异才能和谐共存②合异制约了各种食材的味道,文明应以共存超越文化优越③和羹之美需要各种食材充分融合,文明应在交流中超越文明隔阂④各食材的个性寓于和羹的共性之中,文明应以互鉴超越文明冲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上海民族乐团视听音乐会《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在广州大剧院上演。《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将东西方音乐交融碰撞,讲述上海“史诗”,为中国民族音乐注入新的艺术能量。这表明( )①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有助于文化创新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发展的决定因素③艺术创作应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④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唐人街保持着我国的风俗,讲普通话或各地方言。这儿有中文的书店、学校、有中国式的庙宇、祠堂等。每逢春节,唐人街均耍龙灯、舞狮子。诸种风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关注。由此可见( )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③民族文化是来自本民族之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体系④民族文化主要体现在民族生活方式等物质载体层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3年6月“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在福州市举办。至今,福建与美国相关地方共缔结17对国际友城,搭建了民间友好交往的桥梁和渠道,并在经贸、人文和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由此可见,中美民间友好交流有利于( )①增强中美人民情谊,消除政治分歧②拓展中美交往空间,促进民心相通③推动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互利共赢④跨越语言文化差异,认同对方文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川剧作为在巴山蜀水生长的“土著”剧种,是中国各个地域的戏曲声腔“合流”并逐渐“川化”的结果。今天的川剧大胆创新,唱词时代化、生活化,唱腔融入流行乐的气声唱法,创造了《江姐》等新版川剧,在国外也掀起了川剧热潮。这表明( )①川剧文化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认同②推动川剧文化的发展要保留自身的民族特色③推动民族文化发展要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果④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我国举行“良渚文化论坛”的意义在于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①②符合题意。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这不是举办“良渚文化论坛”的意义,③不符合题意。我们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而不是全面吸收外来文化,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2.答案:C解析:①符合题意,“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②错误,认同的是本民族文化;③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④符合题意,“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故选:C。3.答案:B解析: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也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①③符合题意;将有力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而不是“融合统一”,②表述错误;春节不仅是属于民族的也是属于整个世界的,而不是“从民族文化变为世界文化”,④表述错误。4.答案:C解析:5.答案:D解析:①: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发展但不会走向统一,①说法错误。②④: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这些都展现出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涵养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格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造就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②④符合题意。③:材料强调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没有涉及伟大创造精神使中华民族以领先姿态屹立于世,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6.答案:A解析:①③:“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意为要尊重文化多样性,积极推进文化交流,在交流中超越文明隔阂;和羹以各种食材的差异为前提,文明有差异才能和谐共存,①③正确。②:合异是以各种食材的差异为前提,不会制约各种食材的味道,②错误。④:和羹的共性寓于各种食材的个性之中,④观点错误。故本题选A。7.答案:A解析:①③:《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将东西方音乐交融碰撞,讲述上海“史诗”,为中国民族音乐注入新的艺术能量。这表明艺术创作应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通过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推动文化创新,①③符合题意。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但不是决定因素,②错误。④:材料强调通过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推动文化创新,不体现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8.答案:A解析:①②:在唐人街,仍然保持着我国的风俗和地方方言,展现着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这表明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①②入选。③:民族文化是某一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本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而不是来自本民族之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体系,③不选。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体现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等多个层面,而不仅仅是物质载体层面,④不选。故本题选A。9.答案:C解析:①:中美民间友好交流有利于增强中美人民情谊,但“消除政治分歧”说法错误,①排除。②③:中美民间友好交流,在经贸、人文和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拓展中美交往空间,推动经济贸易合作,促进民心相通。互利共赢,②③符合题意。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0.答案:D解析:①: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选项中“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认同”说法错误,故①排除。②④:川剧作为在巴山水生长的“土著”剧种,是中国各个地域的戏曲声腔“合流”并逐渐“川化”的结果。今天的川剧大胆创新,唱词时代化、生活化,唱腔融入流行乐的气声唱法,说明推动川剧文化的发展要保留自身的民族特色,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故②④符合题意。③:材料中说在国外也掀起了川剧热潮,涉及川剧走出去,没有体现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故③排除。故本题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