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学习目标】(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形成和维持(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学习重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预习新知】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概念: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 为基础的液体2.组成:图中A为 ,B为 ,C为 ,D为(1)血浆:血液存在于血管中,血液包括 和 ,血细胞通过 进行物质交换,因此 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组织液:组织液是存在于 的液体,又叫组织间隙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它主要由 通过 渗出到细胞间隙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 。 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透过 进入组织液(3)淋巴:淋巴又称 ,存在于 中,其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等,淋巴细胞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于这些细胞来说, 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液由一部分组织液经 进入 形成,最终汇入(4)三者之间的关系3.内环境的概念:由 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 、 、 等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成分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的异同。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3.细胞外液的本质:是一种 类似于海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填表)理化性质 正常指标 相关因素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约为 kPa 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 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 的含量有关,而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和酸碱度 血浆pH为 与血浆中的 、 等离子有关温度 一般在 左右 与产热量和散热量有关,正常情况下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 的参与2.机体的各个部分正常运行和协调一致,共同保证 与外界环境之间 的顺利进行。3细胞不仅依赖于 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易错提示】1.内环境为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 )2.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血红蛋白、尿素等。 (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 )4.血浆中的有些物质可以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 ( )5.细胞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 )提示:1.× 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2.× 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3.×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4.√5.×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除了需要内环境,还需要各个系统的参与。【巩固训练】1.大量的组织液积累在细胞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毛细血管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2.“探究血浆对pH变化的调节作用”的实验材料包括动物血浆、清水和pH7的磷酸缓冲液等,其中磷酸缓冲液的作用是( )A.调节血浆pH B.作为实验组C.维持pH不变 D.作为阳性对照3.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都是将药物直接送入人体液的治疗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B.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C.静脉注射常使用生理盐水目的是增加体内的无机盐含量D.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会出现在淋巴液中4.如图甲、乙、丙表示三种细胞,A、B、C代表细胞生活的三种液体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细胞通过A、B、C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B中含有气体,乙细胞不一定消耗和产生气体C.A、B、C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都与其中的某些离子有关D.C中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B中液体的量增多5.下列关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HCl和NaOH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B. 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另一种实验材料C. 从加入盐酸或NaOH后pH的变化来看,肝匀浆更像缓冲液D. 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6.如图为人体体液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甲~丁代表相应液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体液中,含量最多的液体是丁B.抗体、血红蛋白等属于丁的成分C.丙、丁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D.若毛细淋巴管堵塞,则会引起乙增多,导致水肿7.如图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图中数字1所示)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3内液体渗透压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C.由2携带的氧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D. 5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与3内的一样多8.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血糖 C.肾上腺素 D.睾酮9.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10.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O2、ATP合成酶、血红蛋白等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汗液、泪液、消化液不属于体液C.甲状腺激素、乙酰胆碱和抗体都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D.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不能在内环境中发生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①毛细血管管壁破损,血浆中物质进入组织液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造成组织水肿①正确;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高于血浆,引起组织水肿,②正确;③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物质不能回流到毛细淋巴管中,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造成组织水肿,③正确;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造成组织水肿,④正确;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蛋白渗出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造成组织水肿,⑤正确。故选:D。2.答案:D解析:缓冲液具有调节pH的作用,本实验探究的是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阳性对照)为对照组,ABC错误,D正确。故选D。3.答案:C解析:4.答案:D解析:A、A、B、C分别为淋巴(液)、血浆和组织液,三者均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正确;B、B为血浆,其中含有气体,在血浆中生活的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C、细胞外液渗透压与Na+、Cl-有关,酸碱度与等离子有关,C正确;D、C为组织液,没有血浆蛋白,D错误。故选D。5.答案:D解析:A、盐酸和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会损伤实验者的皮肤,因此在实验中应注意避免直接接触,A正确;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否则会造成实验误差,干扰实验结果,B正确;C、结果显示生物材料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后变化情况与缓冲液很接近,说明肝匀浆更像缓冲液,C正确;D、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量为横轴,以pH为纵轴,D错误。故选:D。6.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题图为人体体液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甲为淋巴,乙为细胞内液,丙为组织液,丁为血浆。在体液中,含量最多的液体是乙(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A错误。丁为血浆,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丁的成分,B错误。丙(组织液)、丁(血浆)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C正确。若毛细淋巴管堵塞,则会引起丙(组织液)增多,导致水肿,D错误。7.答案:C解析:由题图可知,1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4为组织液,5为淋巴,3为血浆。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主动运输;3是血浆,血浆渗透压过高小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由2携带的氧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包括1层红细胞膜(1 层)、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1层组织细胞膜(1层)、线粒体膜(2层);5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比3的少。8.答案:A解析:A、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符合题意;B、血糖属于营养物质,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不符合题意;C、肾上腺素属于激素,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不符合题意;D、睾酮属于雄激素,可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不符合题意。故选A。9.答案:C解析: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10.答案:A解析:A错,ATP合成酶催化细胞内ATP合成反应,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携带O2的蛋白质,二者都是胞内蛋白,不属于细胞外、人体内的内环境范畴; B对,体液是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判断标准为人体皮肤和黏膜以内的液体,汗液、泪液、消化液由细胞产生、分泌到体外形成,不属于体液; C对,抗体是在细胞内合成、被分泌到细胞外的内环境发挥作用的免疫活性物质,甲状腺激素和乙酰胆碱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过程中的信号分子,由细胞释放到内环境中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D对,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为发生在细胞内的代谢反应,不能发生在内环境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