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案

资源简介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设计说明
从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本课承接上一课国民革命的失败,于是就有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本课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中是重点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艰难历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历史概念的解释,同时使学生加深对中国革命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理解,认识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是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教学目标
1.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等基本史事;通过对比城市武装暴动的失败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成功创建,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史料实证)
2.通过识读《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感受中国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时空观念)
3.通过学习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过程,体会井冈山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
难点: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史料研习法 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资源与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境
教师朗读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并讲解这首诗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历史,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
1.简述南昌起义的概况。
2.中国第一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哪里
三、学习任务一
南昌起义
教师活动: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7页相关内容,列表归纳南昌起义的概况。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小组交流讨论,制作表格。 时间1927年8月1日地点南昌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结果占领南昌,南下广东,转战湘南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学习任务二
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8页相关内容,列表归纳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制作表格。 时间1927年8月7日地点汉口主要内容①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②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③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8—79页相关内容,归纳秋收起义的概况。 材料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西江月·秋收起义》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知识,回答问题。 时间1927年9月地点湘赣边界领导人毛泽东经过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开始时比较顺利,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结果进攻城市受挫,转向山区进军
教师活动:秋收起义失败后,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9页相关内容,思考毛泽东是怎样把中国革命的中心转移到农村的。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识读教材第79页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归纳井冈山会师的概况。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结合教材知识,回答问题。 (1)时间:1928年4月。 (2)地点:井冈山。 (3)会师双方: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 (4)结果: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5)意义: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使其更直观地了解井冈山会师,从而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
五、学习任务三
工农武装割据
教师活动: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什么是工农武装割据。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知识,小组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0页相关内容,列表归纳古田会议的概况。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制作表格。 时间1929年12月地点福建上杭县古田意义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识读教材第81页的《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内涵。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相关内容,列表归纳中华苏维埃政权成立的相关史事。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了解内涵,结合教材知识,制作表格。 时间1931年冬地点江西瑞金政权名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 人民委员会主席)政权性质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政权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教材信息,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六、过程性评价
相关练习
七、课堂小结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内反动集团的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这些武装斗争的相继失败证明,俄国的革命道路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于是,毛泽东逐渐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使中国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八、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活动题,并标明所考查的知识点。
2.发展型作业:完成相关练习练习。
九、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