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案

资源简介

敌后战场的抗战
设计说明
教师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一主题来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补充多种史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战斗场面及重要影响,了解抗日根据地军民的作战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启发式教学、小组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其能够正确评价敌后战场的抗战,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目标
1.了解平型关大捷、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百团大战等基本史事。(史料实证)
2.认识到敌后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唯物史观)
3.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讲授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拓展阅读:毛泽东《论持久战》。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境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这是毛泽东对彭德怀的高度评价。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战场,彭德怀指挥的哪次著名战役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
1.平型关大捷有什么重要意义
2.说出百团大战的时间、地点、指挥者和意义。
三、学习任务一
平型关大捷
教师活动:播放平型关大捷的相关视频,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2页相关内容,列表归纳平型关大捷的基本史事。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时间1937年9月地点山西平型关交战双方林彪率领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与日军板垣师团一部战果八路军歼灭日军1 000多人影响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教材中获取关键信息,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四、学习任务二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一)毛泽东《论持久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2页相关内容,并出示材料,分析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原因。 材料一 牺牲两个字是严酷的,我们自己牺牲,我们并且要全国同胞一齐牺牲。因为我们是弱国,我们是弱国之民,我们所谓抵抗,无他内容,其内容只是牺牲。 ——汪精卫《最后关头》 材料二 再战半年,最多一年,敌人虽胜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瓦解。中国获得最后胜利,为期不远也。 ——1938年10月《中央周刊》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2—103页相关内容,列表归纳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概况。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背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内流行“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发表时间1938年主要内容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影响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教师活动:为了坚持抗战,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系列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3—104页相关内容,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军事:展开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 (2)政治: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3)经济: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教师活动:抗日根据地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及教师的讲解,理解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史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从而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五、学习任务三
百团大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4—105页相关内容,列表归纳百团大战的概况。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制作表格。 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时间1940年8月至次年1月指挥者彭德怀地点华北地区主要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百团大战的意义。 材料一 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贵部发动百团大战,不惟予敌寇以致命之打击,且予友军以精神上之鼓舞。 ——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 材料二 特别是在山西,其势更猛……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间和巨款方能恢复。 ——《日军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 学生活动:分析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材料,加深学生对百团大战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六、过程性评价
相关练习
七、课堂小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中国共产党积极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八、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活动题,并标明所考查的知识点。
2.发展型作业:完成相关练习练习。
九、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