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国共产党诞生
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过程、初步发展及历史意义等内容。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分三个部分进行讲解,第一个部分介绍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强调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第二个部分讲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过程及意义,包括前期筹备阶段和成立阶段;第三个部分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初步发展情况。教师应重点讲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使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等基本史事。(史料实证)
2.采用直观教学法,运用历史图文资料,讲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让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法、分组讨论法等,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一个伟大的政党。(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难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讲授法
资源与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境
播放视频《1921—2021》,让学生观看视频,体会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历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
1.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历史意义
三、学习任务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5—66页相关内容,并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列表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 材料一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在北洋军阀的恐怖统治下,热情讴歌十月革命,盛赞它“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 材料二 下面是中国近代工人数量变化图(单位:万人)。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组织基础上海、北京、长沙、武昌等地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图表等,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四、学习任务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6—68页相关内容,列表归纳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和意义,以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时间1921年7月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 诞生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8页相关内容,归纳这次大会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8页相关内容,列表归纳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概况。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制作表格。 时间1922年7月地点上海主要内容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纲领)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教师活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材料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学生活动:分析材料,结合教材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既改变了中国,又改变了世界。 教师活动: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新”在哪些方面。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领导阶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指导思想绝对平均主义“中体西用”变法维新三民主义奋斗目标“四有两无”社会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结果失败失败失败失败
学生活动:分析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2)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3)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4)新的结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基本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归纳总结,使其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五、学习任务三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教师活动:出示时间轴,梳理时间线,让学生了解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相关史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8—69页相关内容,列表整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相关知识点。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整理表格。 时间1923年2月口号“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意义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结果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二七惨案”),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教训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六、过程性评价
相关练习
七、课堂小结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先后建立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确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因此出现了全国工人运动高涨的局面。
八、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活动题,并标明所考查的知识点。
2.发展型作业:完成相关练习练习。
九、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