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资源简介

抗日战争的胜利
设计说明
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对华侵略政策发生变化,国共两党对此反应不同。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图片、史料、课件等多种形式的资料、资源辅助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提出问题和组织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互动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合作讨论教师提出的思考题,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探究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事。 (史料实证)
2.知道张自忠和左权的典型事迹,以及全国各界团结抗战的情况,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明确论从史出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
3.了解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时间、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史料实证)
4.从多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理解其历史意义。(历史解释)
5.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家园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讲授法
资源与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境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战地小记者,你将如何报道抗日战争后期的情况”。引导学生自然地过渡到本课的学习之中。
二、预习检查
1.简述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意义。
2.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三、学习任务一
全民族坚持抗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6页相关内容,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日本的侵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些变化对国共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变化: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影响: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党内的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并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教师活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7页相关内容,列表归纳具体有哪些群体为抗战做出了哪些努力。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国民党内爱国将领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中国共产党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提高其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学习任务二
中共七大
教师活动:出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7—108页相关内容,归纳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时间:1945年4至6月。 (2)地点:延安。 (3)主要内容: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8页的“材料研读”中的材料,谈谈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作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史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从而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五、学习任务三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8页相关内容,并简述1944—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状况。 学生活动:听教师讲解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概况。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了解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后中国战场的概况,并根据教材内容,制作时间轴。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时间轴的方式,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
六、学习任务四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9页相关内容,并出示材料,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抗战相持阶段的主战场。从抗战全局来看,敌后战场发展壮大,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为赢得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中国全民族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贡献。 国民党内爱国将领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中国共产党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材料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决定性因素) (2)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民族坚持抗战。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斗争。 (4)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援助和支持。(外部条件)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材料 在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最危急时刻……中华民族终于觉醒了。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原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中国各界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抗战。海外赤子心系祖国,泰国1 000多名华侨司机回国参加军事运输,美国华侨飞行员回国参战……抗日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学生活动:分析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回答问题。 (1)国内意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国际意义: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材料,提高学生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七、过程性评价
相关练习
八、课堂小结
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九、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活动题,并标明所考查的知识点。
2.发展型作业:完成相关练习练习。
十、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