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 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民以食为天,人的一日三餐离不开农业,拓展学生的视野,从现实生活联系到农业生产劳动中去,本节课教学内容切合生活实际,学生从资料的收集,增长知识,懂得“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仔细观察、分析的习惯。教育大家热爱劳动。教材分析《我们的衣食之源》是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内容 52-57页,本课题设置了两个板块:“白白的大米哪里来”“美好生活的保证”。“白白的大米哪里来”板块设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一种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了解生产过程中人们的辛勤付出,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美好生活的保证”板块设置的目的是通过介绍农业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农业是我们衣食的重要来源。通过资料的收集,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并进行初步分析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了解其他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学情分析当前,绝大多数的四年级学生,包括很多农村的学生,都远离农事劳作,对农业生产缺乏了解。尤其在城市,小学生五谷不分、蔬菜不识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农耕教育,让他们感受农业生产的辛苦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崇尚节俭、珍惜劳动成果等行为习惯有很大帮助。【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生产者在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2.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食物的来之不易,养成节约粮食、珍惜劳动者的劳动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及他们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难点】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教学方式】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教学资源】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查找关于农业方面的资料。【教学过程】课前律动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同大家齐聚课堂,开启学习之旅。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手势舞,我们一起动起来吧!同学们的小律动做的真整齐,笑起来真好看,让我们带着这份好心情进入今天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贴板书)一、主题情景1.同学们,我们汶上莲花湖有个美丽的八里农庄。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时,要举行“爱粮惜粮,不负“食”光”系列活动。现在要从我们班招募一批爱粮惜粮宣传大使。你想成为其中一员吗?想啊!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我们的衣食之源。2.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将从衣食之源出发,探寻生活物品哪里来,感谢劳动者的守护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在本课的学习中,如果你通过以下挑战就可以成为爱粮惜粮宣传大使了。(出示评价量表)最终你能得几颗星呢?让我们拭目以待。活动一:粮食来源我探究1.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今天,咱们先从“美食”谈起。你们都喜哪些美食?原来咱们班藏着这么多小小美食家。老师也特别喜欢吃美食,你看,这些美食有一样共同的食材,那是什么呢?2.对,大米,大米让我们的生活有滋有味。那你知道大米是由什么变身而来?(是的,水稻)大家了解水稻的种植过程吗?3.相信,同学们在课前都已经收集了资料,请你来说,原来种植水稻要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碾米),谁再来分享,(你还会整理资料呢。你补充的资料更丰富一些)(贴水稻种植的流程图)师小结:听了大家的分享。我们知道了水稻的种植过程。原来从一粒种子变成白白的大米,要经过这么多复杂的环节。4.你看,插秧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你们了解农民伯伯是怎样插秧的吗?现在,我们进行插秧小农夫模拟活动。选三名同学上台,其他同学认真观看,稍后我要进行访问。出示双脚与肩同宽,低头、弯腰,左手拿苗,右手插秧,做出相应的动作,体验时间为 2分钟。开始,此刻,天快黑了,手中秧苗还未插完,时间紧,任务重,小农夫们加油啦!速度再快一些 1.2,1.2。5.老师要采访一下,请说说你的感受。是啊!同学们,我们只是在教室里模拟了 2分钟,而农民伯伯却头顶烈日,脚踏淤泥,从早到晚。然而,这仅仅是种植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大家知道从一粒种子到白白的大米,大约经过多长时间吗?(4-7个月)在这些时间里,农民伯伯还要具体做哪些事情呢?对,浇水、除草、喷洒农药。听到这里,你体会到什么?(辛苦)师小结:是啊!小小的一粒米,凝聚着农民多少的辛勤汗水啊!小小一粒米真是来之不易。(贴来之不易)6.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小小的一粒米的种植过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食材不仅仅有大米,还有我们熟悉的小麦。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还熟悉哪些农作物的种植过程?请你来说。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这些农作物变成了我们舌尖上的美食,每当品尝到它们的美味时,不仅想到了它们的种植过程,更应该感谢农民的辛勤劳动,没有他们的汗水就没有饭桌上的美味佳肴。活动二:科研助粮我了解1.一粒米,千滴汗。我们要感谢那些辛苦劳作的农民,更要感谢这样一个人,他就是袁隆平。你对他有哪些了解?谁来给大家分享。2.大家了解的袁隆平的生平可真不少。是呀,他是共和国功勋章的获得者,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些是袁隆平爷爷伟大的成就。其实,袁隆平爷爷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遇到很多的困难,谁来分享这其中的故事(你说出了袁隆平爷爷研究水稻的时间很长。你了解了袁隆平爷爷研究的环境很恶劣,条件很辛苦)3.让我们通过视频,再次走进袁隆平。(贴感恩付出)4.同学们,你看到这些有什么感受?同学们,《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全球有近 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而我国耕地少、人口多,但现在我国 4.94亿家庭、14亿人口,不仅没有挨饿,而且还从“吃得饱”走向“吃得好”。其实,我国还有很多像袁隆平爷爷甚至更多科研人员为我国农作物生产付出艰辛的心血。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师小结:是啊,我们要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关系到我们每个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中多次提到,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不止我们现在,古代人们对于珍惜粮食也有自己的认识。正如《朱子家训》中说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屡,恒念物力维艰。”活动三:勤俭节约我传承1.美德始于心,节俭践于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行动呢?让我们去寻找生活中爱粮惜粮大妙招吧!课前我们展开了小调查去寻找生活中的大妙招。请大家拿出学习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要求:(1)小组长组织,每个人轮流发言。(2)声音要适度,表达要清楚。(3)按照表格的提示,用恰当的方式展现妙招。2.班级汇报交流师:老师看到大家都坐端正了,现在我们进行班级交流。一个小组上台交流的时候,其他小组认真听。根据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请看评价要求:分工明确,成员之间配合默契。1颗星声音响亮,表达清晰,台风落落大方。1颗星能够将妙招讲解清楚、详细。1颗星哪个小组上台展示(课前指导小组积极举手用:老师我们小组的妙招是这样的)请你们。小结:这是家庭生活中餐桌上勤俭节约的妙招。谁来评价一下刚才小组的表现?小组代表评价。(为表现优秀的小组颁发奖励)刚才几位同学认真倾听,评价到位,奖励送给你。第二小组、第三小组、第四小组(小结:学校餐厅、家庭餐桌、社会聚餐)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珍惜粮食的行为,你看这样一群小少年来为珍惜粮食做出努力。师小结:珍惜粮食,有我,有你,还有他,希望同学们懂得珍惜粮食成果,践行爱粮惜粮大妙招,将我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板贴:珍惜成果)活动四:爱粮惜粮我宣传1.学到这里,相信大家都会自觉爱粮惜粮了,但这还不够,我们要带动更多的人去珍惜粮食,为八里农庄“中国丰收节”的举办添砖加瓦。让我们一起争做爱粮惜粮宣传大使吧!在不同的场所,面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宣讲。请大家自由选择地点,认真阅读要求,准备宣讲吧!要求:(1)选择其中一个地点,结合以上所学知识,向大家宣讲生活中爱粮惜粮的意义,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事例恰当,表达清楚流畅。(2)首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推选一位,说得最全面,语言表达能力最强的代表上台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的时候整合小组成员的优秀观点。有请第一位宣传大使,谁来评价?有请第二位(你真是一位优秀的宣传大使)2.听了大家的宣讲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自觉爱粮惜粮,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同学们让我们把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实际行动去爱粮惜粮,争做爱粮惜粮宣传大使,为八里农庄“中国丰收节”贡献一份力量。课后拓展课下,请大家利用节假日时间到社区、广场、公园继续为爱粮惜粮代言,争做最优秀的爱粮惜粮宣传大使,让大家更好的勤俭节约、爱粮惜粮!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 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班级 ____ 姓名 ____ 考号____一、填空题(每空 2分,共 32分)1、生活中,我们要知道“一粥一饭,当思______半丝半缕,恒念_______”。2、每粒米都来之不易,我们既要感谢大地对庄稼的______,也要感谢种田人付出______。3、我们的国家是一个______大国, _______生产种类多样,有______、______、林业和渔业等。4、一粒米粒的形成过程包括育秧、_____、田间管理、________、________。5、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体现了我国重视______、尊重________、感恩_______的文化传统。6、_____是我们的衣食之源,为工业生产提供______。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后边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共 24分)1、我国的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联系密切。()2、我们经常吃的羊肉来自农业中的种植业。()3、我国草原辽阔,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以放牧牛羊为主。()4、海参、海带来源于淡水渔业。( )5、我们农村盖房用的椽子和门框来源于林业。()6.自 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日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三、选择题(每小题 5分,共 20分)1、下面哪种物品来自种植业是()A、鸡蛋、大米 B.C、猪肉2、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多种多样,下列不属于农业生产的是()A、工业B、种植业C、畜牧业3、下列关于畜牧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A、畜牧业是饲养家禽、家畜的农业生产活动。B、畜牧业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肉食和禽蛋的需求。C、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以打鱼为生。4、螃蟹是农业中的()A、种植业B、畜牧业C、渔业四、自主探究分析题(共 24分)1、把下面的物品与农业生产的相关行业用线连起来。(8分)玉米 畜牧业木材 渔业牛奶 种植业鲤鱼 林业2、列举这个行业还生产哪些商品,以及没有这个行业的危害?(16分)种植业商品还有:___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种植业,我们的生活会_______________。畜牧业商品还有:___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畜牧业,我们的生活会_________________。林业商品还有:___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林业,我们的生活会________________。渔业商品还有:___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渔业,我们的生活会_________________。《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学反思农业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话题,他们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对“盘中餐”、“身上衣”及生活中的日用品从何而来了解甚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本节课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体现教学生活化,实现教材的“对话”功能。 新课标要求教材实现的功能是“激活”,是要成为一种“活性因子”。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和复制教材,不能简单地教教材、备教材,而是要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因此,在解读本课教材时,我的着眼点是儿童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注意重视学生们独特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去追忆生活、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如课伊始,让学生带着使命感,争当八里农庄“中国丰收节”爱粮惜粮宣传大使。同时引导学生回忆平时爱吃的美食都是吃些什么?学生通过分享交流,了解大米的由来。接下来思考:大米从哪儿来的?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初步了解水稻的种植过程。特别是在模拟插秧小农夫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农民的辛苦付出。在珍惜劳动成果这个环节,让学生收集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理解科研人员的默默付出,更加懂得勤俭节约,珍惜粮食。之后,让学生尝试着争当爱粮惜粮宣传大使,鼓励同学们用实际行动来感恩现在美好的生活。教学中多次还原生活情节,引发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顾,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平时吃的、穿的,大多来源于农产品,我们的衣食之源在农村,要珍惜劳动的成果。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们都乐于参与,因为它们是真实的,有意义的,是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生活。 二、努力体现学生学习自主化。 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是课前调查访问,收集资料,还是课堂讨论,自我展示等都是以学生自主活动的方式来开展。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多次预设了学生讨论、交流等环节。在课堂上,我扮演的`是一个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的角色,是与学生平等的一员,对学生的活动予以积极的支技,指导和合作。学生在学习中不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而且他们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得到了很好地培养,真正地让学生在品德课堂中收获着、快乐着。 三、如何在农村小学进行农产品的学习和节约习惯的教育,是这堂课最大的探索点。虽然,绝大部分学生生活在农村,但他们几乎从不参与农业活动,对农业知识知之甚少,有的农村孩子连稻穗和麦穗都分不清。教学后,我发现学生内心对农民的认同和认识有了一定的效果。但节约的话题确实是一个较难走进孩子心里的活动,“插秧小农夫”的活动环节由于考虑时间、场地等因素,没有让学生更多的充分展示,只是以“代表”的形式出现,没有如课前所预料的那样能更加充分的拨动学生的心弦。所以部分的教学环节还需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才能发挥出教育的最佳效果。另外,关于“爱粮惜粮宣传大使”的践行活动,还可以进一步落实和跟踪,让学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本课教学设计是对新课程教学的一次探索。因此,教学设计中还存在许许多多不足,比如活化教学内容方面做得还很不够,除了简单的课件、图片、实物外,还有更多的可以活化教学内容的方法,应该努力地去挖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