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沪科版(2019)】普通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2)(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沪科版(2019)】普通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2)(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沪科版(2019)】普通高等学校信息技术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2)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及科类名称。
2.请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右侧的[考生条形码粘贴处]的方框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 共30分)
1.有如下VB程序段: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
Dim s As String
s =Str(Val("20") + Len("student"))
Label1.Caption = s
End Su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事件的对象名为“Label1” B.这是一个“鼠标单击”事件
C.事件过程名为“Command1” D.此程序段里只有一个对象
2.Authorware对导入声音的操作,理解错误的是( )。
A.声音可以在流程线的任意位置添加图标导入
B.Authorware不能控制声音的播放
C.Authorware对导入声音文件格式有要求,如格式不对,则无法播放
D.MP3、WAV是Authorware支持的常用声音文件格式
3.以下( )哪一个不是数据的基本特征
A.二进制 B.集中性
C.分散性 D.感知性
4.《易传》记录“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由阳爻(yáo)“—”和阴爻“- -”两个元素构成,共有:“乾 ”、“兑 ”、“离 ”、“震 ”、“巽(xùn) ”、“坎 ”、“艮(gèn) ”、“坤 ”这八个卦象。如果按下图的规则对每个卦象进行编码,则“兑 ”的二进制编码是( )。
A.001 B.110 C.100 D.011
5.声音的采集和量化过程中,采样频率越高,量化位数越多,则( )
①声音的保真度越高 ②音质效果越差 ③数据容量越大 ④存储容量越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下列不属于采集信息的工具的是( )。
A.打印机
B.摄像机
C.扫描仪
D.照相机
7.“有线通”是基于双向有线电视网络的宽带接入服务,只需具备计算机和CableModem,便可尽情浏览互联网信息。CableModem的功能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可以在有线电视网络中传递的信号,属于(  )
A.交换机 B.网卡 C.路由器 D.调制解调器
8.将数学关系式5≤x<14表示成Python表达式,正确的是( )
A.5≤x<14 B.5≤x and x<14 C.x>=5 or x<14 D.x>=5 and x<14
9.下列关于数据、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出土契刻文字的商代殷墟甲骨是数据 B.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化后的信息
C.数字是数据的唯一表现形式 D.移动手机发明以后,信息不再需要载体
10.下列关于IP协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IPv4规定IP地址由2段16位二进制数字构成
B.IPv4规定IP地址由4段8位二进制数字构成
C.IPv4规定IP地址由16段2位二进制数字构成
D.IPv4规定IP地址由8段4位二进制数字构成
11.大数据的来源不包括( )
A.互联网大数据 B.传统数据源
C.物联网大数据 D.学生写的笔头作业
12.数据可视化以丰富的视觉效果呈现数据,获取其中的信息。下列属于数据可视化表达方式的是( )
A.工作簿 B.词云图 C.数据库 D.学籍号
13.用坐标轴模拟一段时长为1ms的声波数字化的过程,每隔0.1ms取一个采样点,其中A点和B点分别为声波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音频的采样频率为44.1kHz,量化位数至少是8位
B.该音频的采样频率为44.1kHz,量化位数至少是7位
C.该音频的采样频率为10kHz,量化位数至少是8位
D.该音频的采样频率为10kHz,量化位数至少是7位
14.PCM编码是一种将声音等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如图所示,依据PCM 编码,一段音频模拟信号(图1)经过①②③数字化的过程,最终转变为一组由二进制码表示的数字信号(图2)。图中模拟信号数字化的过程①②③依次为( )
A.采样编码量化 B.采样量化编码 C.量化编码采样 D.量化采样编码
15.机器学习的常见方法有( )
A.强化学习 B.非监督学习 C.深度学习 D.监督学习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 共10分)
16.某公司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所示,公司WiFi热点名称为caicom,密码为HaPPy2019。请回答以下问题:

调制解调器在网络中的主要作用是完成模拟信号与 信号之间的转换。
17.已知某声卡使用采样频率为48KHz,量化位数为16位,双声道,对声音进行数字化,则1分钟这样的声音文件容量为多少MB?(只需写出计算式,不需要计算结果)
18.看到以“一定要转发”“出大事了”等为标题的消息时,我们需要立即转发。( )
19.常见的内存可分为 和 这两种。
20.一副16色图像,其图像深度是( )位。
三、判断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
21.2022年4月初,太原市各中学再次开启了“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线上教学。钉钉在线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运用思维导图软件结束课堂,再一次对教学内容概括和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把握重点,运用钉钉答题卡功能当堂检测每个学生学习效果,进而有针对性、更精准的辅导。老师通过答题卡的选项统计功能对学生更精准的辅导。这个事例说明学生提交的选项作为数据需要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就可以得到学生学习情况这一信息。( )
22.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以特定的图形符号加上说明,表示算法(有限的步骤去解决问题)的图,称为流程图或框图。 (判断对错)
23.“num”和“NUM”会被Python解释器视为相同的变量。( )
24.由程序和文档构成的硬件起到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管理和组织的作用。( )
25.一般来说,我们只能够通过身体感官直接与事物进行接触的途径来获取信息。( )
26.计算机网络按照连接介质一般可划分为广域网和局域网两大类。( )
27.Wi-Fi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DA、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网络技术。( )
28.数据可视化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用户过滤、清洗掉无用的、错误的数据。( )
29.知识由概念、事实、规则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它不仅可以反映个别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具体的变化方式,更可以反映一类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共同变化规律。( )
30.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袭击全球,我国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迅速开启了高科技防疫模式:利用大数据快速进行流调、普及非接触式体温检测、启用楼院刷脸|门禁系统、推出场所码准确掌握进出人员信息、开通移动终端健康码行程码实时查验、 建立常态化核酸检测机制等....这些措施为有效防疫和保障经济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请结合题目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在政府主导下,利用大数据技术,打破原有的行业数据垄断,通过对跨行业跨区域巨量数据的综合分析,为综合防控和政府快速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31.大数据价值密度低,不会造成个人隐私的泄露。( )
32.大数据是指大量的数据。( )
33.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对资源的需求较大,所以增加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提高了用户的总体成本。( )
34.班级投票选举班干部需要依赖大数据。( )
35.衡量算法的优劣往往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两个维度考虑。( )
36.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高效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 )
37.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 )
38.大数据具有数据产生速度快特点,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数据量是EB级别。( )
39.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
40.计算机软件是信息系统的物质基础,也是信息系统的运行平台。( )
四、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 共40分)
41.防火墙如何分类?
42.生活中一些零星的片段,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内涵,例如一副图像、一段声音和一串符号等。让我们借助于网络手段,完成下述活动来探索它们背后的故事,并且分析活动中有哪些数据、信息和知识。
(1)上图是一幅中国著名古画的局部,你能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它的出处吗?
(2)这幅古画在中国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幅画的历史吗?
(3)画中有驮负10篓木炭的驴子。而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帏前皆置酒作暖会”。你认为古画的名字是表示时令吗?
(4)在研究该图的时候,由于史料不足产生了很多谜团。例如,清明是指“清明节”“清明坊”,还是“清明盛世之意”?“上河”是指“河的上游”“逆水行舟”,还是“赶集上街”?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你能否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了解本班同学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现状。
43.数据应用既为我们带来便利,同时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如未经许可数据被复制、篡改、暴露或破坏等,因此平时使用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数据保护,如设置安全密码和验证码等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加密。结合学过的知识,请说明如何设置安全密码。
44.对下列数字按要求进行进制转换:
(1)D8H转换成10进制
(2)81H转换成2进制
(3)A3H转换成10进制
(4)56转换成2进制
1.B
2.B
3.B
4.B
5.A
6.A
7.D
8.D
9.B
10.B
11.D
12.B
13.C
14.B
15.ABCD
16.数字
17.(48000×16×2×60)/8/1024/1024
18.错误
19. 只读存储器(ROM) 随机存储器(RAM) (中文或英文都可以,填写顺序可变)
20.4
21.正确
22.正确
23.错误
24.错误
25.错误
26.错误
27.正确
28.错误
29.正确
30.正确
31.错误
32.错误
33.错误
34.错误
35.正确
36.正确
37.正确
38.错误
39.正确
40.错误
41.防火墙有如下两种分类方法:
第一种,按照实现方式可以分为:软件防火墙和硬件防火墙;
第二种,按照工作方式可以分为:包过滤型防火墙、代理服务型防火墙和状态监测防火墙。
42.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1]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2]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誉满中外的艺术珍品。它和唐人韩滉创作的《五牛图》一样,被称为画苑“国宝”。其最早收藏者是宋徽宗(赵佶),他用瘦金体书写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和双龙小印(宋代皇帝的闲章,用于鉴赏或收藏艺术品时铃记),可证画成后最初收藏在皇宫,公元1126年汴京陷落后,宫中所有名贵文物包括这幅名画,统统被金人掠去,金人初不识此画的价值。又过了59年,即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金人张著最早在《清明上河图》上撰跋文转引《向氏评论图画记》说,证实宋人张择端有《清明上河图》及《西湖争标图》,这样《清明上河图》的名称始定下来。
对春景之说首先怀疑者是开封市教师孔宪易先生。他在1981年《美术》杂志第二期上发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列举了八项理由,认定《清明上河图》上所绘是秋景。
一、画卷右首有驮负10篓木炭的驴子。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帏前皆置酒作暖会”,若说清明节前后进暖炉炭,违背宋人生活习俗。孟元老和张择端生活在同一时代,《东京梦华录》是研究北宋汴梁风土民俗的重要资料,所述史事当是可信的。
二、画面有一农家短篱内长满了像茄子一类的作物,更为有趣的是几名孩童赤身嬉戏追逐,这些都不可是清明时节的事物。
三、画面上的人物拿扇者有十多人,有扇风状,有遮阳状,常识告诉人们伏天用扇,初春用扇者极少见。
四、草帽、竹笠在画面上多处出现。“草帽、竹笠是御暑、御雨的东西,图中既不下雨,这肯定是御阳用的,根据当时汴梁的气候,清明节似无此必要,这是值得我们怀疑的。”
五、画面上酒肆多处,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而《东京梦华录》云:“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醉仙锦,市人争饮(见该书“中秋”条)。”宋代新谷下来要酿醪酒喜庆丰收,不然无新酒可言。
六、面上有一处招牌上写着“口暑饮子”这样的小茶水摊。“如果‘口暑饮子’中的‘暑’字不错的话,这足以说明它的季节。”
七、河岸及桥上有好几处小贩的货桌上都摆着切开的西瓜。宋时古都汴梁的早春乍暖还寒,不可能有西瓜一类鲜果。
八、画面乘轿、骑马者带着仆从的行列,土坟后面向城市一段。细细分析,这些人虽然有上坟扫墓的可能,倒不如说它是秋猎而归更恰当些,因为,上坟四季皆有可能,就插花而言,春秋二季都能解释得通。今从画面种种现象来看,说是秋季倒符合实际些。 [7]
颂辞之说
继孔宪易《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邹身城先生在中国宋史研究会上提出论文《宋代形象史料〈清明上河图〉的社会意义》,认为“清明”既非节令,亦非地名。这里“清明”一词,本是画家张择端进献此画时所作的颂辞。故有人认为,这里的“清明”要从广义上去理解。《后汉书》有例证,是出云:“固幸得生‘清明之世’……”从语气看这个“清明”系指政治开明。画中题款“清明”语,本是张择端进献此画,请帝王们赏识所作的颂辞。金人在画面上留下的跋文说:“当日翰林呈画本,承产风物正堪传。”点明此画主题在于表现承平风物。考张择端行年,他于徽宗朝在翰林书画院供职,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便是宋徽宗,证画家意在称颂盛世,讨最高统治者欢心。知道了这个背景,显然“清明”一词不是指节令。
《清明上河图》的专家学者通过对“清明”的考证得出三种观点:一,“清明节之意”;二,“清明坊之意”;三,即“清明盛世之意”。
持“清明节”观点的专家学者,有已故文物鉴定专家郑振铎先生,和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先生等。郑振铎先生甚至指出就是清明节这一天。
持“清明坊”观点的专家学者,是已故河南开封中学的孔宪易先生,1981年,孔宪易先生在《美术杂志》上发表了《清明上河图——质疑》的文章。孔宪易先生在文章中通过对木炭,石磙子、扇子、西瓜、服饰等考证研究,认为是画的秋景。清明之意是指“清明坊”。根据是当时东京城划分一百三十六坊,外城东郊区共划分三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
持“清明盛世”观点的专家学者,有著名鉴定专家史树青先生,史树青先生指出:“清明非指清明节这一天,而是作为称颂太平盛世的寓意,清明即政治清明。”
许多专家学者对于《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有着诸多的解释与争论。那么《清明上河图》中的“上河”又是指什么含义呢?长期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对“上河”二字的含义也有诸多解释。关于“上河”的含义主要有几种观点: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指“河的上游”;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逆水行舟”之意;也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上坟之意”;还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赶集上街之意”。
根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根据这段文字,由西北向东南是下水,反之是上水。因此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汴河上逆水行舟之意。然而,也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根据《清明上河图》明代李东阳的题跋记载:“上河者云,盖其世俗所尚,若今之上冢然,故其如此也。”这就是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上河”即是“上坟”一说的重要依据。然而,还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上河”不能作为动词解释,而应该作为专用名词解释,如果按名词解释“上河”应该是指御河。
43.一、设置密码长度不能太少
二、密码同时包含字母大小写、数字及特殊字符
44.(1)216
(2)10000001
(3)163
(4)1110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