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七年级下册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知识梳理和真题练习★课标对接核心素养 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法治观念)内容要求 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法治教育)★知识梳理第一框 法律为我们护航1.什么是未成年人?(P96)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2.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P96-P97)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3.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P97)(1)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2)其他法律:宪法、民法典、义务教育法等。4.保护未成年人是谁的责任?(P99)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以及其他成年人的共同责任。5.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是什么?(P99正文+相关链接)共同作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共同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1)家庭保护含义:家庭保护是指父母、其他监护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地位: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个阵地,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2)学校保护含义: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地位: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中,学校保护起着重要作用。(3)社会保护含义:社会保护是指国家、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地位:社会保护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保护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4)网络保护含义:网络保护是指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网络生活实施的专门保护。地位:网络保护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5)政府保护含义:政府保护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地位:政府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承担着主体责任。(6)司法保护含义:司法保护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地位: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6.未成年人应如何正确对待自己享有的特殊保护?(P100)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第二框 我们与法律同行1.什么是法治意识?(P101)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P101)①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②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③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3.法治时代对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P102)①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②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4.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P102)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5.怎样学会依法办事?(P102-P103)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反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即:树立法治意识。)②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③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易混易错1.未成年人没有自我控制能力。纠正:2.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法律保证未成年人免受外界伤害。纠正:3.国家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了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纠正:4.建设法治中国是大人们的事情,和我们中学生没有关系。纠正:5.努力学习才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纠正:★真题扫描1.(黔西南州)2023年3月16日,国务院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撑起了“保护伞”,国家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是因为未成年人( )①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②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③所处社会环境复杂,无自我保护意识④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023 广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学校要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这表明我国( )①把体育事业作为教育中心工作②依法规范学校体育工作③重视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④立法保障学生体育锻炼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黑龙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有利于减轻青少年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属于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政府保护 C.学校保护 D.司法保护4.(宜宾)教育部于2023年5月至12月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要求,各地建立青少年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有条件的地方要将法治实践教育作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纳入中小学课后服务范围,推动学生每年接受不少于2课时的法治实践教育。这有利于青少年( )①接受法治教育,提升法治素养②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③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④推进宪法宣传,提高权力意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荆州)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时有发生,触目惊心。未成年人犯罪,牵动太多人的心,实践证明,事前的预防,永远好过事后的惩治。做好事前预防,需要未成年人( )①不参与学校和家庭以外活动②勇于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③行己有耻,不断增强自控力④增强法治观念,杜绝不良行为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七年级下册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知识梳理和真题练习★课标对接核心素养 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法治观念)内容要求 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法治教育)★知识梳理第一框 法律为我们护航1.什么是未成年人?(P96)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2.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P96-P97)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3.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P97)(1)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2)其他法律:宪法、民法典、义务教育法等。4.保护未成年人是谁的责任?(P99)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以及其他成年人的共同责任。5.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是什么?(P99正文+相关链接)共同作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共同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1)家庭保护含义:家庭保护是指父母、其他监护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地位: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个阵地,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2)学校保护含义: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地位: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中,学校保护起着重要作用。(3)社会保护含义:社会保护是指国家、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地位:社会保护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保护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4)网络保护含义:网络保护是指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网络生活实施的专门保护。地位:网络保护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5)政府保护含义:政府保护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地位:政府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承担着主体责任。(6)司法保护含义:司法保护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地位: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6.未成年人应如何正确对待自己享有的特殊保护?(P100)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第二框 我们与法律同行1.什么是法治意识?(P101)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P101)①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②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③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3.法治时代对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P102)①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②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4.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P102)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5.怎样学会依法办事?(P102-P103)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反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即:树立法治意识。)②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③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易混易错1.未成年人没有自我控制能力。×纠正: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易受不法侵害。2.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法律保证未成年人免受外界伤害。×纠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3.国家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了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纠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4.建设法治中国是大人们的事情,和我们中学生没有关系。×纠正: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5.努力学习才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纠正: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真题扫描1.(黔西南州)2023年3月16日,国务院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撑起了“保护伞”,国家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是因为未成年人( B )①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②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③所处社会环境复杂,无自我保护意识④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023 广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学校要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这表明我国( D )①把体育事业作为教育中心工作②依法规范学校体育工作③重视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④立法保障学生体育锻炼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黑龙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有利于减轻青少年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属于对未成年人的( B )A.家庭保护 B.政府保护 C.学校保护 D.司法保护4.(宜宾)教育部于2023年5月至12月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要求,各地建立青少年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有条件的地方要将法治实践教育作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纳入中小学课后服务范围,推动学生每年接受不少于2课时的法治实践教育。这有利于青少年( A )①接受法治教育,提升法治素养②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③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④推进宪法宣传,提高权力意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荆州)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时有发生,触目惊心。未成年人犯罪,牵动太多人的心,实践证明,事前的预防,永远好过事后的惩治。做好事前预防,需要未成年人( D )①不参与学校和家庭以外活动②勇于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③行己有耻,不断增强自控力④增强法治观念,杜绝不良行为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下册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知识梳理和真题练习(学生版).docx 七年级下册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知识梳理和真题练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