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3 机械效率知识点回顾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等于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2.额外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3.总功: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4.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_________,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功率越大,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机械效率越大,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_________。有用功总________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__________。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等。5.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概念:(2)计算:(3)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①增加物重(增加有用功占比)②减轻动滑轮重③减少摩擦(4)特殊滑轮的机械效率:练习题一、选择题1.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B.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C.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D.改进机械的性能可以使机械效率达到100%2.两台机械,甲机械效率为80%,乙机械效率为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机械一定比乙机械省力 B.甲机械一定比乙机械做功快C.甲机械做的有用功一定比乙机械的多 D.有用功相同时,乙机械所做的总功多3.如图所示,用沿斜面向上的力拉着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运动到斜面顶端,下列做法中能提高此过程中斜面机械效率的是( )A.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 B.在斜面上铺较粗糙的棉布C.将垫斜面的木块向右移动一些 D.把物体换成底面粗糙程度相同但更重一些的4.如图所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A.W1<W2,η1>η2 B.W1<W2,η1<η2C.W1>W2,η1>η2 D.W1>W2,η1<η25.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G的物体。若拉力的大小为F,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A点的拉力FA,则下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表达式正确的是( )A. B. C. D.6.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工人利用滑轮组将重380N的建筑材料提升到楼顶,如图所示。已知工人对绳子的拉力为200N,建筑材料在5s内匀速上升5m,不计绳重及摩擦。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人所拉绳子移动了15m B.动滑轮所受重力为10NC.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2000J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5%7.某型号挖掘机在6s内将装满铲斗的质量为0.75t的泥土送到10m外的岸边,挖掘深度(如图乙所示)发动机的总功率是20kW,(取)则( )A.挖掘机每挖一次泥土并水平移送到岸边,挖掘机对泥土做功为B.挖掘机每挖一次泥土并水平移送到岸边,挖掘机对泥土做功为C.挖泥过程中挖掘机的机械效率为12.5%D.挖泥过程中挖掘机的额外功为8.如图所示,小明用滑轮组将一桶重为200N的水在10s内匀速提升6m,拉力F为150N。忽略绳重、桶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省功B.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C.该滑轮组的动滑轮重为100ND.若提升过程中,有部分水洒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二、填空题9.如图所示是两个工人分别用滑轮按甲、乙两种方式把质量相同的两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两种方式所做的总功W甲、W乙,机械效率为η甲、η乙.若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有下列关系:W甲 W乙,η甲 η乙。(选填“>”、“=”或“<”)10. 如图所示,小华用5N的拉力在10s内将重12N的木块从斜面底部匀速拉到顶部。斜面长为1m,高度为0.3m,拉力F的功率为 W,使用该斜面的额外功为 J,机械效率为 。11.如题图所示,工人师傅用一个动滑轮提升一个重为40N的物体,所用的竖直拉力为25N,在10s内物体向上移动了1.6m,在此过程中,工人师傅拉绳子的力做功为 J,拉力的功率为 W,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12.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搬运石块A。已知A重1200N,在20s内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3m,工人所用拉力F为120N,那么A移动过程中拉力F做功为 J;如果此装置机械效率为,则石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 N。13.如图所示是一台汽车起重机吊装货物的滑轮组,若某次作业中,起重机在内将的货物由地面提升到的高度,钢丝绳的拉力为,拉力做的有用功为 ,起重机起吊货物的机械效率为 。三、实验探究题14.学习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后,小明用同样的滑轮,组装成两个滑轮组,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实验的部分数据如表格所示。次数 物体重G/N 提升高度h/cm 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cm 机械效率η1 2 10 1.5 20 2 2 10 1.0 (1)第一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2)第二次实验如图乙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是 cm,分析比较两次机械效率,发现第二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想提高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以下措施中可行的是 (填序号)。①选用轻质动滑轮②给滑轮的轴心加润滑油③增加物体被提升的高度④增大被提升的物体的重力15.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刚用如图所示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序号 物重 物体上升的高度 拉力 绳端移动距离 机械效率 (1)本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和 。(2)在第次实验中,做的有用功是 ,额外功是 。(3)第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结果保留至。(4)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重增大,机械效率将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四、计算题16. 一个边长为40cm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6000Pa,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竖直提升该重物,若重物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人对绳子的拉力F的功率为120W,不计绳重和摩擦。(g取10N/kg)(1)求重物的质量。(2)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若用此滑轮组匀速提升另一物体B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5%,求物体B所受的重力。17.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提升物体,物体的重力为500N,所用动滑轮的重力为40N,不计绳重和摩擦,绳子自由端竖直移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中a所示,物体上升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中b所示。(1)求0-30s内物体上升的速度;(2)求0-20s内拉力做功的功率;(3)求滑轮组提升物体的机械效率。18.如图所示每个滑轮均重50N、拉着重450N的物体以0.1m/s的速度上升了4m,拉力F的功率是60W(不计绳重),求:(1)对重物做的有用功;(2)拉力做的总功;(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货物上升4m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参考答案1.B2.D3.A4.A5.C6.D7.C8.C9.<;>10.0.5;1.4;72%11.80;8;8012.1080;27013.4800;80%14.(1)66.7%(2)30;等于(3)①②④15.(1)弹簧测力计;刻度尺(2)1.8;0.54(3)80.8%(4)增大16.(1)解:重物是边长为40cm的正方体,即边长为0.4m,重物对地面的压强为6000Pa,则重物对地面的压力重物静止在地面上,重物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重物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重物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重物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重物的重力为960N,重物的质量答:重物的质量是96kg;(2)解:由图可知,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n=2,重物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绳端移动的速度绳子的拉力F的功率为120W,则绳端拉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答: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3)解:根据可知,动滑轮的重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即解得。答:物体B所受的重力是720N。17.(1)解:根据图像可知,物体上升的高度和绳子自由端竖直移动的距离的关系可知,当绳子自由端移动9m时,物体上升的高度是3m,说明承担物重绳子的股数为根据题意可知,0~30s内,物体上升的高度s物=3m,物体上升的速度(2)解:由题意可得,不计绳重和摩擦,0~20s内,物体匀速上升,绳子的拉力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根据可得,拉力做功的功率为P=Fv绳=180N×0.3m/s=54W(3)解:滑轮组提升物体的机械效率18.(1)1800J;(2)2400J;(3)75%;(4)400J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