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期末质量评估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期末质量评估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期末质量评估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23五下·莲都期末)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主要是为了(  )。
A.保护自己 B.减少水分蒸发 C.更加美观
【答案】B
【知识点】沙漠中的植物
【解析】【分析】仙人掌的茎肥厚多汁,有发达的薄壁组织细胞善于贮藏水分;茎的表皮由厚而硬的蜡质或生有密集的绒毛覆盖,从而避免和减少阳光照射,降低水分蒸发。仙人掌根系庞大,吸收水分的能力很强,善于收集微量的水分;叶子退化了,变成了针状或刺状,这就从根本上减少了蒸腾面。
2.(2023五下·莲都期末)我们更容易在(  )找到蚯蚓。
A.铺满枯叶的湿润土壤
B.干燥的石子路
C.池塘里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栖息地
【解析】【分析】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态传递的桥梁。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所以我们更容易在铺满枯叶的湿润土壤找到蚯蚓。
3.(2023五下·莲都期末)独木舟在平静的湖面上航行时,动力主要来自(  )。
A.人力 B.风力 C.水力
【答案】A
【知识点】船的动力装置
【解析】【分析】船的动力有很多种,包括人力驱动、风力驱动、电力驱动、发动机驱动(如蒸汽机、燃气涡轮、柴油引擎、核动力机组)等。不同的船的动力不同,独木舟使用的是人力。
4.(2023五下·莲都期末)下列使用的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潮汐能 B.天然气 C.石油
【答案】A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类。使用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而使用之后在短时间内不可以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潮汐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5.(2023五下·莲都期末)冬天,我们在房间里使用取暖器时,正确的安装位置是(  )。
A.房间上部 B.房间中部 C.房间下部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空气温度高,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空气密度小,重量轻,所以热空气向上升。冷空气温度低,空气受热体积收缩,空气密度大,重量重,所以冷空气向下走。因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所以为了室内取暖,暖气片应该安装在房屋的下方。
6.(2023五下·莲都期末)在竹筏制作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测试载重量;②画设计图;③制作竹筏;④改进竹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③①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制作竹筏
【解析】【分析】设计制作小船时,通常经历五个环节,依次是:明确任务→设计图纸→制作小船→测试小船→改进小船。所以在竹筏制作过程中,步骤是②画设计图、③制作竹筏、①测试载重量、④改进竹筏。
7.(2023五下·莲都期末)潜水艇通过(  )的方法在水中沉浮自如。
A.改变形状 B.改变重量 C.改变体积
【答案】B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潜艇靠调节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为了让潜艇上浮可以通过排出压载舱里的海水减少自身重量,为了让潜艇下沉可以通过向压载舱里加海水增加自身的重量。
8.(2023五下·莲都期末)做再生纸的正确步骤是(  )。
A.撕碎—搅拌—平铺—挤压吸水—晾干
B.撕碎—平铺—搅拌—挤压吸水—晾干
C.撕碎——搅拌——挤压吸水——平铺—晾干
【答案】A
【知识点】造纸术
【解析】【分析】再生纸的制作过程:把一张废报纸或一小块纸巾撕碎,放入杯中加水搅拌,直到成为均匀的稀纸浆。把稀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尽可能铺压平整,再盖上吸水的棉布、毛巾等挤压吸水。将挤压排水后成型的再生纸放置在塑料片上,然后小心地揭下来,在阴凉通风处自然干燥。所以再生纸的制作步骤是:撕碎→搅拌→平铺→挤压吸水→通风晾干。
9.(2023五下·莲都期末)酸雨属于环境问题中的(  )。
A.大气污染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水资源短缺
【答案】A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大量增加,它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并随着降雨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酸雨。酸雨属于环境问题中的大气污染。
10.(2023五下·莲都期末)铝箔在水中是沉的,做成船型能浮在水面上,从沉到浮,铝箔受到的浮力(  )。
A.减小了 B.增大了 C.没有变化
【答案】B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二、实验探究
11.(2023五下·莲都期末)下面是探究种子发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表,请根据实验记录表回答问题。
编号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
① 不加水,置温暖处 不发芽
② 加少量水,置温暖处 发芽
③ 加过量水,置温暖处  
④ 加少量水,置寒冷处 不发芽
⑤ 加少量水,用透明杯罩住 发芽
⑥ 加少量水,用黑色杯罩住 发芽
(1)小明在探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叫   实验。
(2)根据实验记录单,发现种子发芽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变化是(  )。
A.长出根 B.种子膨大 C.长出茎和叶
(3)比较①和②,是为了验证种子发芽和   的关系。
(4)比较②和④,可以发现种子发芽需要(  )。
A.水分 B.空气 C.合适的温度
(5)编号为③的实验组的实验结果是   。
(6)比较⑤、⑥种子都发芽,说明   。
(7)小明为了节约实验器材,在每个瓶子里只放了一粒绿豆种子。你认为他的做法   (填“科学”或“不科学”),理由是   。
(8)通过实验发现   是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
(9)生活中农民伯伯的青菜种子播种不久,连下了几场大雨,结果种子的发芽率极低,这是因为下雨后(  )。
A.土壤中缺少空气 B.种子缺少阳光 C.土壤中缺少水分
【答案】(1)对比
(2)B
(3)水
(4)C
(5)不发芽
(6)种子发芽不需要光
(7)不科学;只有一颗种子不能排除偶然因素,实验结果不准确
(8)空气、水、适宜的温度
(9)A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1)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实验中需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给对照组和实验组做好标记,可以使控制的条件更清晰。
(2)播种后会发生四个变化,分别是:种子膨胀、种皮破裂、长出根和长出叶,大约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所以种子发芽过程中最先出现的现象是种子膨胀。
(3)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①和②唯一的变量是水,所以研究的是种子发芽和水的关系。
(4)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②和④唯一的变量是温度,所以可以得出种子发芽需要合适的温度。
(5)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编号为③的实验组缺少空气,所以其实验结果是不发芽。
(6)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⑤、⑥唯一的变量是光照,而且种子都发芽,说明种子发芽不需要光。
(7)一般实验我们都会进行两到三次,反复进行多次实验,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使实验结论更科学、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同理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用至少3粒种子做实验,是为了避免种子自身不能发芽的可能性,减少实验偶然性的发生,可以让实验更严谨。
(8)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9)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生活中农民伯伯的青菜种子播种不久,连下了几场大雨,结果种子的发芽率极低,这是因为下雨后土壤中缺少空气。
12.(2023五下·莲都期末)模拟温室效应实验。
取两支规格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支放在透明塑料袋中,封口;两支温度计放在室外阳光下,距离地面等高的位置,让阳光直射两支温度计的液泡部分。在5 分钟内,每隔1 分钟读取温度计示数。
(1)这个模拟实验中,透明密封袋模拟(  )。
A.温室气体 B.大气层 C.云层
(2)通过观察和对比,会发现塑料袋内的空气温度上升得比塑料袋外   (填“快”或“慢”)。
(3)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气体是   。
(4)以下四个现象出现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全球变暖 ②煤、石油等大量开采使用 ③南极冰川融化加快 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5)简述这种现象带来的不良影响(写出两点)。
   
【答案】(1)A
(2)快
(3)二氧化碳
(4)②④①③
(5)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如①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②气候变暖又使雨量较大的热带地区降水量进一步增大,从而加剧洪涝灾害的发生。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1)研究温室效应的实验既是对比试验又是模拟实验。透明的密封塑料袋模拟温室气体,与塑料袋外面的温度计相比,塑料袋内的温度计示数一定偏高。
(2)实验中,密封塑料袋能让阳光的热量进入,能阻止一部分热量的散发,不利于散热。所以透明的密封塑料袋模拟温室气体,与塑料袋外面的温度计相比,塑料袋内的空气温度上升得比塑料袋外快。
(3)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大大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加剧温室效应,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上升。
(4)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持续的温室效应会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南极冰川融化加快。
(5)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全球范围内气候混乱异常,加剧了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带来沿海陆地面积缩小,带来了洪涝、干旱、高温等气象灾害,进而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和伤害。
13.(2023五下·莲都期末)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如图,在玻璃杯中加入冰块,观察玻璃杯外壁出现的现象,并记录玻璃杯内外温度计的读数;在装有冰块的玻璃杯里加入一些食盐,继续观察玻璃杯外壁有什么现象,并记录两支温度计的读数。
(1)本实验至少需要两支温度计,其中玻璃杯内的温度计是测量   的温度,玻璃杯外较远处的温度计是测量   的温度。
(2)我们发现:加盐前,装有冰块的玻璃杯内的温度会(   ),玻璃杯外较远处的温度会(   )。加盐后,玻璃杯内温度会(   )。
A.先下降,后保持0℃不变
B.下降,在0℃以下
C.下降,在0℃以上
(3)如果在玻璃杯外附近放第三支温度计,此处的温度可能(  )。
A.比杯子里的温度低
B.比杯子外远处的温度高
C.比杯子里的温度高,但比杯子外远处的温度低
(4)在装有冰块的玻璃杯内加入食盐后,可以观察到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  )。
A.变多 B.变少 C.变成小冰晶
(5)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水蒸气凝结需要(  )。
A.遇冷 B.遇热 C.无需热量变化
【答案】(1)冰块;空气
(2)A;C;B
(3)C
(4)C
(5)A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1)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可以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本实验至少需要两支温度计,其中玻璃杯内的温度计是测量冰块的温度,玻璃杯外较远处的温度计是测量2的温度。
(2)向冰块上撒上盐后,盐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能让冰快速融化。冰融化吸热,这样温度就会变低。所以加盐前,装有冰块的玻璃杯内的温度会先下降,后保持0℃不变,玻璃杯外较远处的温度会在0℃以上。加盐后,玻璃杯内温度会在0℃以下。
(3)如果在玻璃杯外附近放第三支温度计,此处的温度可能比杯子里的温度高,但比杯子外远处的温度低。因为冰块加盐后会融化,冰融化吸热,首先会吸收杯子内部的热量,然后吸收杯子周围的热量。
(4)在装有冰块的玻璃杯内加入食盐后,可以观察到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变成小冰晶,这是温度下降到0℃以下,水凝固了。
(5)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凝结时,水从气态变成液态。
14.(2023五下·莲都期末)小明用4张相同的铝箔纸制作4艘铝箔船(设计图如图,单位:厘米),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测试前,小明认为船底面积越大,船的载重量越大,这属于探究过程的(  )。
A.分析得出结论 B.实验验证 C.建立假设
(2)测试时需向小船中添加垫圈,小船会   (填“上浮一点”“下沉一点”或“不变”),小船排开的水量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小船受到的浮力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通过测试,小明组获取实验数据如表:
  甲 乙 丙 丁
船舷高度(厘米) 1 2 3 4
船底面积(平方厘米) 100     36 16
船的体积(立方厘米)     128 108 64
最大载重量(个) 38 51 42 30
①请将上面表格数据补充完整。
②从数据中可知,载重量最大的是   船,由此我们发现小船载重量与它的   有关,且相同大小材料制成的船只,   。
(4)实验中用同样的铝箔纸制作不同的船,是为了比较载重量时保证船体的(  )。
A.形状不变 B.体积不变 C.质量不变
(5)如果货物像弹珠这样会滚动,船体会不平衡而侧翻,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将船舱底部做成波浪形
B.将船舱分隔成小格
C.在船舱底部粘贴双面胶
【答案】(1)C
(2)下沉一点;增大;增大
(3)64;100;乙;体积;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
(4)C
(5)B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在测试前,小明认为船底面积越大,船的载重量越大,这属于探究过程的建立假设。
(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测试时需向小船中添加垫圈,小船会下沉一点,小船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排开的水量增大,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
(3)①根据题干可知,甲船的体积为10厘米×10厘米×1厘米=100立方厘米;乙的底面积为8厘米×8厘米=64平方厘米。
②船的载重量不仅与船的材料、结构、货物放置的位置等多种因素相关,还和船的体积大小相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所以载重量最大的是乙船。
(4)实验中用同样的铝箔纸制作不同的船,形状和体积都变了,是为了比较载重量时保证船体的质量不变。
(5)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为了提高船的稳定性可以把船舱分隔开或增加船的底面积。弹珠滚动容易导致船侧翻,所以将分格结构放入铝箔船中,装载弹珠,弹珠因为空间缩小不容易滚动,从而船不容易侧翻。
三、实践应用
15.(2023五下·莲都期末)做一个生态瓶。
学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后,小明想要用池塘水、小鱼、小虾、水草、沙子来制作一个生态瓶,研究生物、非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制作生态瓶有一定的顺序,下列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请填序号)。
①水草存活后,再放入小鱼和小虾
②在瓶中栽几棵水草
③在瓶底装入淘洗干净的沙子,再装入一些池塘水
④把瓶子加盖密封,放到有光但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
(2)在做好的生态瓶中,非生物有   ,消费者有   。
(3)根据生态瓶中生物的食物关系,请写出一条食物链:   。
(4)小明发现生态瓶中的小鱼浮出水面呼吸,并且越来越频繁,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多喂一些鱼食
B.生态瓶中多加一些水
C.生态瓶中的水倒出去一些
(5)通过对生态瓶内的生物进一步观察,结果却发现:生态瓶中小虾的数量减少,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1)③②①④
(2)水、沙子、空气;小鱼、小虾
(3)水草→小虾→小鱼
(4)B
(5)种植的水草太少(或放的小鱼太多)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分析】(1)制作生态瓶时,植物的存活需要水,所以先放水和土壤,植物是生产者,它为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所以再放植物,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最后把瓶子加盖密封,放到有光但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
(2)制作生态瓶时,我们应该先放土壤,再向里面放植物,等植物存活后,再向里面放一些小动物。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鱼、虾等都属于生物,同时又是消费者;水、沙子、空气属于非生物。
(3)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生态瓶中的食物链有水草→小虾→小鱼。
(4)生态瓶中的小鱼浮出水面呼吸,并且越来越频繁,这是因为水中缺少氧气,所以生态瓶中应该多加一些水。
(5)生物圈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的,如果其中的一环断链就会影响到其它生物,首先以它们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会大大减少,甚至灭绝,其次以这些生物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也跟着大大减少,甚至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瓶中小虾的数量减少,可能的原因一个是食物减少,即水草的数量较少;另一个可能是天敌过多,即小鱼的数量太多。
16.(2023五下·莲都期末)热的研究。
在学习了《热》的相关知识后,小明发现了很多生活中的热学知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1)如图,当小明用燃气灶开始烧水时,站在旁边感觉到有些热,热是通过   的方式传递给小明的;壶壁与水之间的热传递方式主要是   。
(2)小明记录了把水加热到沸腾后的温度变化,这一变化过程是(  )。
A.
B.
C.
(3)当水沸腾后,小明观察到水壶上方出现大量“白气”,这其实是   。
(4)在水沸腾过程中,把冷、热两块玻璃片靠近壶口上方,我们会发现(  )(选“A”或“B”),这是因为(  )(选“C”或“D”)。
A.冷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现 B.热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现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D.水蒸气遇热凝结成小水珠
(5)小明把开水装进保温瓶中,保温瓶上的软木塞是(  )。
A.热的良导体 B.热的不良导体 C.热的绝缘体
(6)保温瓶最外层包裹了反光外壳,主要是因为它(  )。
A.可以减少热辐射
B.光滑,美观
C.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发
(7)小明也准备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下面是他的三幅设计图。
设计图中填充泡沫塑料、棉花或铝箔纸的意图,相当保温瓶中   的作用。
(8)要比较三只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三只杯子中最初的(  )。
A.水量相同,水温不同
B.水量相同,水温相同
C.水量不同,水温相同
(9)在如图所示的三只保温杯中倒入同样多的热水,热水最先变冷的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1)热辐射;热传导
(2)B
(3)小水珠
(4)C
(5)B
(6)A
(7)真空
(8)B
(9)C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往往多种传热方式并存。当小明用燃气灶开始烧水时,站在旁边感觉到有些热,热是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给小明的;壶壁与水之间的热是直接接触传递的,所以传递方式主要是热传导。
(2)水沸腾前,温度会持续升高;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即B。
(3)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凝结时,水从气态变成液态。当水沸腾后,小明观察到水壶上方出现大量“白气”,这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
(4)在水沸腾过程中,把冷、热两块玻璃片靠近壶口上方,我们会发现冷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现,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5)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保温瓶上的软木塞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差。
(6)物体颜色相同,表面越粗糙吸热快;表面越光滑吸热越慢。所以保温瓶最外层包裹了反光外壳,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减少热辐射。
(7)设计图中填充泡沫塑料、棉花或铝箔纸的意图,相当保温瓶中真空的作用,减缓热传递。
(8)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三只保温杯的保温效果,所以唯一的变量就是保温杯的材料,其他条件都要不变,比如三只杯子中最初的量相同,水温相同。
(9)三只保温杯中倒入同样多的热水,热水最先变冷的是丙,因为三种材料中铝箔纸的导热性能最好。
17.(2023五下·莲都期末)垃圾问题。
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垃圾已经成为人类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
(1)垃圾分类是政府当前大力提倡的工作,请帮助小区居民将下面的垃圾进行合理的分类分装。
①碎石子 ②吃剩的饭 ③用完的电池 ④玻璃酒瓶 ⑤过期药品
⑥旧报纸 ⑦蔬菜老叶 ⑧可乐瓶 ⑨破铁门 ⑩香蕉皮
可回收物 有害垃圾 厨余垃圾 其他垃圾
   -    -    -    -
(2)下列垃圾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
A.将垃圾集中倾倒入土坑中,进行填埋
B.将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一起处理
C.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并对一些有毒垃圾进行处理
(3)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有   、   和无害化。
(4)除了垃圾问题,我们当前还面临   、   等环境问题。
(5)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能做些什么 (写出两条)
   、   。
【答案】(1)④⑥⑧⑨;③⑤;②⑦⑩;①
(2)C
(3)减量化;资源化
(4)大气污染;水污染
(5)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生活当中的每一滴水;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尽量自带购物袋,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1)生活中我们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厨余垃圾四类。玻璃酒瓶、旧报纸、可乐瓶和破铁门都属于可回收物;用完的电池和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吃剩的饭、蔬菜老叶和香蕉皮都属于厨余垃圾;碎石子属于其他垃圾。
(2)A:将垃圾集中倾倒入土坑中,进行填埋,错误;这样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B:将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一起处理,错误;医疗垃圾是有毒的;
C: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并对一些有毒垃圾进行处理,正确。
(3)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减量化有利于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资源化有利于将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无害化有利于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4)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面临诸多的环境问题,特别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变得更加突出,人类主要污染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5)保护环境的做法有: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宣传具体的保护环境知识;参加捡拾垃圾、保护母亲河等公益活动;节约水电等能源;不乱扔垃圾,学会垃圾分类。
1 / 1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期末质量评估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23五下·莲都期末)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主要是为了(  )。
A.保护自己 B.减少水分蒸发 C.更加美观
2.(2023五下·莲都期末)我们更容易在(  )找到蚯蚓。
A.铺满枯叶的湿润土壤
B.干燥的石子路
C.池塘里
3.(2023五下·莲都期末)独木舟在平静的湖面上航行时,动力主要来自(  )。
A.人力 B.风力 C.水力
4.(2023五下·莲都期末)下列使用的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潮汐能 B.天然气 C.石油
5.(2023五下·莲都期末)冬天,我们在房间里使用取暖器时,正确的安装位置是(  )。
A.房间上部 B.房间中部 C.房间下部
6.(2023五下·莲都期末)在竹筏制作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测试载重量;②画设计图;③制作竹筏;④改进竹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③①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③④
7.(2023五下·莲都期末)潜水艇通过(  )的方法在水中沉浮自如。
A.改变形状 B.改变重量 C.改变体积
8.(2023五下·莲都期末)做再生纸的正确步骤是(  )。
A.撕碎—搅拌—平铺—挤压吸水—晾干
B.撕碎—平铺—搅拌—挤压吸水—晾干
C.撕碎——搅拌——挤压吸水——平铺—晾干
9.(2023五下·莲都期末)酸雨属于环境问题中的(  )。
A.大气污染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水资源短缺
10.(2023五下·莲都期末)铝箔在水中是沉的,做成船型能浮在水面上,从沉到浮,铝箔受到的浮力(  )。
A.减小了 B.增大了 C.没有变化
二、实验探究
11.(2023五下·莲都期末)下面是探究种子发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表,请根据实验记录表回答问题。
编号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
① 不加水,置温暖处 不发芽
② 加少量水,置温暖处 发芽
③ 加过量水,置温暖处  
④ 加少量水,置寒冷处 不发芽
⑤ 加少量水,用透明杯罩住 发芽
⑥ 加少量水,用黑色杯罩住 发芽
(1)小明在探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叫   实验。
(2)根据实验记录单,发现种子发芽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变化是(  )。
A.长出根 B.种子膨大 C.长出茎和叶
(3)比较①和②,是为了验证种子发芽和   的关系。
(4)比较②和④,可以发现种子发芽需要(  )。
A.水分 B.空气 C.合适的温度
(5)编号为③的实验组的实验结果是   。
(6)比较⑤、⑥种子都发芽,说明   。
(7)小明为了节约实验器材,在每个瓶子里只放了一粒绿豆种子。你认为他的做法   (填“科学”或“不科学”),理由是   。
(8)通过实验发现   是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
(9)生活中农民伯伯的青菜种子播种不久,连下了几场大雨,结果种子的发芽率极低,这是因为下雨后(  )。
A.土壤中缺少空气 B.种子缺少阳光 C.土壤中缺少水分
12.(2023五下·莲都期末)模拟温室效应实验。
取两支规格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支放在透明塑料袋中,封口;两支温度计放在室外阳光下,距离地面等高的位置,让阳光直射两支温度计的液泡部分。在5 分钟内,每隔1 分钟读取温度计示数。
(1)这个模拟实验中,透明密封袋模拟(  )。
A.温室气体 B.大气层 C.云层
(2)通过观察和对比,会发现塑料袋内的空气温度上升得比塑料袋外   (填“快”或“慢”)。
(3)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气体是   。
(4)以下四个现象出现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全球变暖 ②煤、石油等大量开采使用 ③南极冰川融化加快 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5)简述这种现象带来的不良影响(写出两点)。
   
13.(2023五下·莲都期末)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如图,在玻璃杯中加入冰块,观察玻璃杯外壁出现的现象,并记录玻璃杯内外温度计的读数;在装有冰块的玻璃杯里加入一些食盐,继续观察玻璃杯外壁有什么现象,并记录两支温度计的读数。
(1)本实验至少需要两支温度计,其中玻璃杯内的温度计是测量   的温度,玻璃杯外较远处的温度计是测量   的温度。
(2)我们发现:加盐前,装有冰块的玻璃杯内的温度会(   ),玻璃杯外较远处的温度会(   )。加盐后,玻璃杯内温度会(   )。
A.先下降,后保持0℃不变
B.下降,在0℃以下
C.下降,在0℃以上
(3)如果在玻璃杯外附近放第三支温度计,此处的温度可能(  )。
A.比杯子里的温度低
B.比杯子外远处的温度高
C.比杯子里的温度高,但比杯子外远处的温度低
(4)在装有冰块的玻璃杯内加入食盐后,可以观察到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  )。
A.变多 B.变少 C.变成小冰晶
(5)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水蒸气凝结需要(  )。
A.遇冷 B.遇热 C.无需热量变化
14.(2023五下·莲都期末)小明用4张相同的铝箔纸制作4艘铝箔船(设计图如图,单位:厘米),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测试前,小明认为船底面积越大,船的载重量越大,这属于探究过程的(  )。
A.分析得出结论 B.实验验证 C.建立假设
(2)测试时需向小船中添加垫圈,小船会   (填“上浮一点”“下沉一点”或“不变”),小船排开的水量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小船受到的浮力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通过测试,小明组获取实验数据如表:
  甲 乙 丙 丁
船舷高度(厘米) 1 2 3 4
船底面积(平方厘米) 100     36 16
船的体积(立方厘米)     128 108 64
最大载重量(个) 38 51 42 30
①请将上面表格数据补充完整。
②从数据中可知,载重量最大的是   船,由此我们发现小船载重量与它的   有关,且相同大小材料制成的船只,   。
(4)实验中用同样的铝箔纸制作不同的船,是为了比较载重量时保证船体的(  )。
A.形状不变 B.体积不变 C.质量不变
(5)如果货物像弹珠这样会滚动,船体会不平衡而侧翻,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将船舱底部做成波浪形
B.将船舱分隔成小格
C.在船舱底部粘贴双面胶
三、实践应用
15.(2023五下·莲都期末)做一个生态瓶。
学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后,小明想要用池塘水、小鱼、小虾、水草、沙子来制作一个生态瓶,研究生物、非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制作生态瓶有一定的顺序,下列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请填序号)。
①水草存活后,再放入小鱼和小虾
②在瓶中栽几棵水草
③在瓶底装入淘洗干净的沙子,再装入一些池塘水
④把瓶子加盖密封,放到有光但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
(2)在做好的生态瓶中,非生物有   ,消费者有   。
(3)根据生态瓶中生物的食物关系,请写出一条食物链:   。
(4)小明发现生态瓶中的小鱼浮出水面呼吸,并且越来越频繁,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多喂一些鱼食
B.生态瓶中多加一些水
C.生态瓶中的水倒出去一些
(5)通过对生态瓶内的生物进一步观察,结果却发现:生态瓶中小虾的数量减少,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
16.(2023五下·莲都期末)热的研究。
在学习了《热》的相关知识后,小明发现了很多生活中的热学知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1)如图,当小明用燃气灶开始烧水时,站在旁边感觉到有些热,热是通过   的方式传递给小明的;壶壁与水之间的热传递方式主要是   。
(2)小明记录了把水加热到沸腾后的温度变化,这一变化过程是(  )。
A.
B.
C.
(3)当水沸腾后,小明观察到水壶上方出现大量“白气”,这其实是   。
(4)在水沸腾过程中,把冷、热两块玻璃片靠近壶口上方,我们会发现(  )(选“A”或“B”),这是因为(  )(选“C”或“D”)。
A.冷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现 B.热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现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D.水蒸气遇热凝结成小水珠
(5)小明把开水装进保温瓶中,保温瓶上的软木塞是(  )。
A.热的良导体 B.热的不良导体 C.热的绝缘体
(6)保温瓶最外层包裹了反光外壳,主要是因为它(  )。
A.可以减少热辐射
B.光滑,美观
C.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发
(7)小明也准备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下面是他的三幅设计图。
设计图中填充泡沫塑料、棉花或铝箔纸的意图,相当保温瓶中   的作用。
(8)要比较三只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三只杯子中最初的(  )。
A.水量相同,水温不同
B.水量相同,水温相同
C.水量不同,水温相同
(9)在如图所示的三只保温杯中倒入同样多的热水,热水最先变冷的是(  )。
A.甲 B.乙 C.丙
17.(2023五下·莲都期末)垃圾问题。
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垃圾已经成为人类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
(1)垃圾分类是政府当前大力提倡的工作,请帮助小区居民将下面的垃圾进行合理的分类分装。
①碎石子 ②吃剩的饭 ③用完的电池 ④玻璃酒瓶 ⑤过期药品
⑥旧报纸 ⑦蔬菜老叶 ⑧可乐瓶 ⑨破铁门 ⑩香蕉皮
可回收物 有害垃圾 厨余垃圾 其他垃圾
   -    -    -    -
(2)下列垃圾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
A.将垃圾集中倾倒入土坑中,进行填埋
B.将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一起处理
C.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并对一些有毒垃圾进行处理
(3)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有   、   和无害化。
(4)除了垃圾问题,我们当前还面临   、   等环境问题。
(5)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能做些什么 (写出两条)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沙漠中的植物
【解析】【分析】仙人掌的茎肥厚多汁,有发达的薄壁组织细胞善于贮藏水分;茎的表皮由厚而硬的蜡质或生有密集的绒毛覆盖,从而避免和减少阳光照射,降低水分蒸发。仙人掌根系庞大,吸收水分的能力很强,善于收集微量的水分;叶子退化了,变成了针状或刺状,这就从根本上减少了蒸腾面。
2.【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栖息地
【解析】【分析】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态传递的桥梁。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所以我们更容易在铺满枯叶的湿润土壤找到蚯蚓。
3.【答案】A
【知识点】船的动力装置
【解析】【分析】船的动力有很多种,包括人力驱动、风力驱动、电力驱动、发动机驱动(如蒸汽机、燃气涡轮、柴油引擎、核动力机组)等。不同的船的动力不同,独木舟使用的是人力。
4.【答案】A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类。使用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而使用之后在短时间内不可以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潮汐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5.【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空气温度高,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空气密度小,重量轻,所以热空气向上升。冷空气温度低,空气受热体积收缩,空气密度大,重量重,所以冷空气向下走。因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所以为了室内取暖,暖气片应该安装在房屋的下方。
6.【答案】A
【知识点】制作竹筏
【解析】【分析】设计制作小船时,通常经历五个环节,依次是:明确任务→设计图纸→制作小船→测试小船→改进小船。所以在竹筏制作过程中,步骤是②画设计图、③制作竹筏、①测试载重量、④改进竹筏。
7.【答案】B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潜艇靠调节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为了让潜艇上浮可以通过排出压载舱里的海水减少自身重量,为了让潜艇下沉可以通过向压载舱里加海水增加自身的重量。
8.【答案】A
【知识点】造纸术
【解析】【分析】再生纸的制作过程:把一张废报纸或一小块纸巾撕碎,放入杯中加水搅拌,直到成为均匀的稀纸浆。把稀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尽可能铺压平整,再盖上吸水的棉布、毛巾等挤压吸水。将挤压排水后成型的再生纸放置在塑料片上,然后小心地揭下来,在阴凉通风处自然干燥。所以再生纸的制作步骤是:撕碎→搅拌→平铺→挤压吸水→通风晾干。
9.【答案】A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大量增加,它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并随着降雨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酸雨。酸雨属于环境问题中的大气污染。
10.【答案】B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11.【答案】(1)对比
(2)B
(3)水
(4)C
(5)不发芽
(6)种子发芽不需要光
(7)不科学;只有一颗种子不能排除偶然因素,实验结果不准确
(8)空气、水、适宜的温度
(9)A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1)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实验中需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给对照组和实验组做好标记,可以使控制的条件更清晰。
(2)播种后会发生四个变化,分别是:种子膨胀、种皮破裂、长出根和长出叶,大约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所以种子发芽过程中最先出现的现象是种子膨胀。
(3)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①和②唯一的变量是水,所以研究的是种子发芽和水的关系。
(4)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②和④唯一的变量是温度,所以可以得出种子发芽需要合适的温度。
(5)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编号为③的实验组缺少空气,所以其实验结果是不发芽。
(6)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⑤、⑥唯一的变量是光照,而且种子都发芽,说明种子发芽不需要光。
(7)一般实验我们都会进行两到三次,反复进行多次实验,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使实验结论更科学、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同理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用至少3粒种子做实验,是为了避免种子自身不能发芽的可能性,减少实验偶然性的发生,可以让实验更严谨。
(8)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9)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生活中农民伯伯的青菜种子播种不久,连下了几场大雨,结果种子的发芽率极低,这是因为下雨后土壤中缺少空气。
12.【答案】(1)A
(2)快
(3)二氧化碳
(4)②④①③
(5)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如①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②气候变暖又使雨量较大的热带地区降水量进一步增大,从而加剧洪涝灾害的发生。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1)研究温室效应的实验既是对比试验又是模拟实验。透明的密封塑料袋模拟温室气体,与塑料袋外面的温度计相比,塑料袋内的温度计示数一定偏高。
(2)实验中,密封塑料袋能让阳光的热量进入,能阻止一部分热量的散发,不利于散热。所以透明的密封塑料袋模拟温室气体,与塑料袋外面的温度计相比,塑料袋内的空气温度上升得比塑料袋外快。
(3)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大大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加剧温室效应,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上升。
(4)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持续的温室效应会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南极冰川融化加快。
(5)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全球范围内气候混乱异常,加剧了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带来沿海陆地面积缩小,带来了洪涝、干旱、高温等气象灾害,进而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和伤害。
13.【答案】(1)冰块;空气
(2)A;C;B
(3)C
(4)C
(5)A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1)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可以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本实验至少需要两支温度计,其中玻璃杯内的温度计是测量冰块的温度,玻璃杯外较远处的温度计是测量2的温度。
(2)向冰块上撒上盐后,盐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能让冰快速融化。冰融化吸热,这样温度就会变低。所以加盐前,装有冰块的玻璃杯内的温度会先下降,后保持0℃不变,玻璃杯外较远处的温度会在0℃以上。加盐后,玻璃杯内温度会在0℃以下。
(3)如果在玻璃杯外附近放第三支温度计,此处的温度可能比杯子里的温度高,但比杯子外远处的温度低。因为冰块加盐后会融化,冰融化吸热,首先会吸收杯子内部的热量,然后吸收杯子周围的热量。
(4)在装有冰块的玻璃杯内加入食盐后,可以观察到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变成小冰晶,这是温度下降到0℃以下,水凝固了。
(5)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凝结时,水从气态变成液态。
14.【答案】(1)C
(2)下沉一点;增大;增大
(3)64;100;乙;体积;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
(4)C
(5)B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在测试前,小明认为船底面积越大,船的载重量越大,这属于探究过程的建立假设。
(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测试时需向小船中添加垫圈,小船会下沉一点,小船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排开的水量增大,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
(3)①根据题干可知,甲船的体积为10厘米×10厘米×1厘米=100立方厘米;乙的底面积为8厘米×8厘米=64平方厘米。
②船的载重量不仅与船的材料、结构、货物放置的位置等多种因素相关,还和船的体积大小相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所以载重量最大的是乙船。
(4)实验中用同样的铝箔纸制作不同的船,形状和体积都变了,是为了比较载重量时保证船体的质量不变。
(5)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为了提高船的稳定性可以把船舱分隔开或增加船的底面积。弹珠滚动容易导致船侧翻,所以将分格结构放入铝箔船中,装载弹珠,弹珠因为空间缩小不容易滚动,从而船不容易侧翻。
15.【答案】(1)③②①④
(2)水、沙子、空气;小鱼、小虾
(3)水草→小虾→小鱼
(4)B
(5)种植的水草太少(或放的小鱼太多)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分析】(1)制作生态瓶时,植物的存活需要水,所以先放水和土壤,植物是生产者,它为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所以再放植物,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最后把瓶子加盖密封,放到有光但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
(2)制作生态瓶时,我们应该先放土壤,再向里面放植物,等植物存活后,再向里面放一些小动物。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鱼、虾等都属于生物,同时又是消费者;水、沙子、空气属于非生物。
(3)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生态瓶中的食物链有水草→小虾→小鱼。
(4)生态瓶中的小鱼浮出水面呼吸,并且越来越频繁,这是因为水中缺少氧气,所以生态瓶中应该多加一些水。
(5)生物圈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的,如果其中的一环断链就会影响到其它生物,首先以它们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会大大减少,甚至灭绝,其次以这些生物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也跟着大大减少,甚至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瓶中小虾的数量减少,可能的原因一个是食物减少,即水草的数量较少;另一个可能是天敌过多,即小鱼的数量太多。
16.【答案】(1)热辐射;热传导
(2)B
(3)小水珠
(4)C
(5)B
(6)A
(7)真空
(8)B
(9)C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往往多种传热方式并存。当小明用燃气灶开始烧水时,站在旁边感觉到有些热,热是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给小明的;壶壁与水之间的热是直接接触传递的,所以传递方式主要是热传导。
(2)水沸腾前,温度会持续升高;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即B。
(3)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凝结时,水从气态变成液态。当水沸腾后,小明观察到水壶上方出现大量“白气”,这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
(4)在水沸腾过程中,把冷、热两块玻璃片靠近壶口上方,我们会发现冷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现,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5)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保温瓶上的软木塞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差。
(6)物体颜色相同,表面越粗糙吸热快;表面越光滑吸热越慢。所以保温瓶最外层包裹了反光外壳,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减少热辐射。
(7)设计图中填充泡沫塑料、棉花或铝箔纸的意图,相当保温瓶中真空的作用,减缓热传递。
(8)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三只保温杯的保温效果,所以唯一的变量就是保温杯的材料,其他条件都要不变,比如三只杯子中最初的量相同,水温相同。
(9)三只保温杯中倒入同样多的热水,热水最先变冷的是丙,因为三种材料中铝箔纸的导热性能最好。
17.【答案】(1)④⑥⑧⑨;③⑤;②⑦⑩;①
(2)C
(3)减量化;资源化
(4)大气污染;水污染
(5)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生活当中的每一滴水;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尽量自带购物袋,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1)生活中我们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厨余垃圾四类。玻璃酒瓶、旧报纸、可乐瓶和破铁门都属于可回收物;用完的电池和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吃剩的饭、蔬菜老叶和香蕉皮都属于厨余垃圾;碎石子属于其他垃圾。
(2)A:将垃圾集中倾倒入土坑中,进行填埋,错误;这样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B:将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一起处理,错误;医疗垃圾是有毒的;
C: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并对一些有毒垃圾进行处理,正确。
(3)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减量化有利于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资源化有利于将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无害化有利于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4)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面临诸多的环境问题,特别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变得更加突出,人类主要污染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5)保护环境的做法有: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宣传具体的保护环境知识;参加捡拾垃圾、保护母亲河等公益活动;节约水电等能源;不乱扔垃圾,学会垃圾分类。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