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期末质量评估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期末质量评估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期末质量评估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23五下·椒江期末)(  )的环境里最容易找到蚯蚓。
A.寒冷、干燥 B.温暖、干燥 C.阴暗、潮湿 D.明亮、潮湿
【答案】C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态传递的桥梁。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所以阴暗、潮湿的环境里最容易找到蚯蚓。
2.(2023五下·椒江期末)如图所示,将一株绿豆苗用不透明纸盒罩住,放置在阳台上,几天后发现这株绿豆苗(  )。
A.笔直生长 B.朝两侧生长
C.朝黑色卡纸方向生长 D.朝透明薄膜方向生长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向光性
【解析】【分析】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将一株绿豆苗用不透明纸盒罩住,放置在阳台上,几天后发现这株绿豆苗朝透明薄膜方向生长。
3.(2023五下·椒江期末)研究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水分,我们需要保持(  )。
A.水分、阳光、温度条件相同
B.水分、温度、土壤质量条件相同
C.水分、阳光、土壤质量条件相同
D.除水分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答案】D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水分,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水分,其他条件除水分外都要保持不变。
4.(2023五下·椒江期末)每年春季,丹顶鹤从南方迁往东北,主要是为了(  )。
A.觅食 B.繁殖
C.过冬 D.体验不同环境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候鸟一年迁徙两次。一次是春天,是从南方向北方迁徙,目的是生殖和育雏。第二次是秋季,是从北方向南方迁徙,目的是在温暖的地方过冬。丹顶鹤属于候鸟,每年春季从南方迁往东北,主要是为了繁殖。
5.(2023五下·椒江期末)下列能使生态瓶维持时间更长的是(  )。
A.在瓶中种满植物 B.在瓶中放满小鱼
C.装入自来水 D.装入自然水域的水
【答案】D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分析】生态瓶由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我们制作的小生态瓶要想长期维持稳定,应该注意的是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配比合理,不合理,就不能维持生态平衡。所以在瓶中种满植物或放满小鱼不能维持生态平衡,不能使生态瓶维持时间更长。自然水域的水中含有微生物及无机盐,适合让生态瓶维持的更久。
6.(2023五下·椒江期末)下列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光照有关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A: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水,所以研究的是绿豆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
B: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温度,所以研究的是研究的是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
C: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光照,所以研究的是绿豆种子发芽与光照的关系;
D: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空气,所以研究的是绿豆种子发芽与空气的关系。
7.(2023五下·椒江期末)常年干旱、雨量稀少的地方最有可能生长(  )。
A.仙人掌 B.香蕉树 C.荷花 D.水稻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生存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这是生物的环境适应性。植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环境是相适应的。为了适应酷旱的沙质土环境,仙人掌经过千千万万年的演变过程,体态变了样,叶子退化了,变成了针状或刺状,这就从根本上减少了蒸腾面,又能储存水分,仙人掌适合在常年干旱、雨量稀少的地方生长。香蕉树、荷花和水稻都在雨水充沛的地方生长。
8.(2023五下·椒江期末)制作竹筏模型时,应选用(  )的竹竿来提升载重量。
A.没有竹节 B.有一个竹节
C.靠近中间各有一个竹节 D.靠近两端各有一个竹节
【答案】D
【知识点】制作竹筏
【解析】【分析】空心的竹竿在水中漂浮能力强,把一些竹竿紧密并排平铺扎牢固做成竹筏,能浮在水面且可以承载一些货物。制作竹筏时应该选取两端有节的竹竿,中间空心,材料既轻便,又能最大程度增大排水量,有利于提高竹筏的载重量。
9.(2023五下·椒江期末)我们主要通过(  )来调整船的行驶方向。
A.减轻质量 B.调整船舵 C.增大船面积 D.增加动力
【答案】B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船舵是驾驶船的主要装置,船舵的作用是控制船在行驶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方向,它的转向与船前进方向一致。小船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偏离方向,我们主要通过船舵来调整船的行驶方向。
10.(2023五下·椒江期末)为了让铝箔船在装载货物时不易侧翻,(  )可以提高其稳定性。
A.增高船舷 B.缩小底面积 C.船舱分舱 D.单边放货
【答案】C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为了提高船的稳定性可以把船舱分隔开或增加船的底面积。所以为了让铝箔船在装载货物时不易侧翻,船舱分舱可以提高其稳定性。
11.(2023五下·椒江期末)水下工作的潜艇靠(  )来上浮。
A.减小重力 B.增加重力 C.减小体积 D.增大体积
【答案】A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潜艇靠调节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为了让潜艇上浮可以通过排出压载舱里的海水减少自身重量,为了让潜艇下沉可以通过向压载舱里加海水增加自身的重量。
12.(2023五下·椒江期末)在正常情况下,(  )的小船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最小。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船在水中行驶,会受到水的阻力。不同形状的船首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不同。与圆形、方形的船首相比,尖形船首受到的阻力更小,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
13.(2023五下·椒江期末)在设计和制作小船的过程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设计时主要考虑质量,不用考虑成本
B.制作时可以不按设计图制作
C.设计图需要标注材料和结构
D.设计时只听一个人的意见就好
【答案】C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A:设计时主要考虑质量,不用考虑成本,错误;设计时成本也是考虑因素之一;
B:制作时可以不按设计图制作,错误;制作时要严格按照设计图制作;
C:设计图需要标注材料和结构,正确;
D:设计时只听一个人的意见就好,错误;设计时要分工协作。
14.(2023五下·椒江期末)地球为生命提供生存所必需的条件有(  )。
①拥有比较厚的大气层 ②与太阳距离适中使气温适宜 ③大气中有大量的氧气 ④地表的岩石和土壤可以蓄积雨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解析】【分析】地球为生命提供生存所必需的条件有(:大气就像是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张毛毯,使地球表面的实际平均气温为15℃,适宜生命存在。火星和金星的大气基本上都不含有氧气,唯有地球的大气中有大量的氧气。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正好位于离太阳不太近也不太远的一段距离内,保证了地球上有液态水。地球上有岩石和土壤,使雨水能够蓄积在地球表面。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液态水,它的好处是调节气候、孕育生命、转换物质等。
15.(2023五下·椒江期末)长期偷排废水不会造成(  )。
A.地下水污染 B.土壤污染 C.河流污染 D.噪声污染
【答案】D
【知识点】水污染
【解析】【分析】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长期偷排废水首先会造成河流污染,进而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但是废水与噪声污染无关。
16.(2023五下·椒江期末)控制碳排放和促进碳吸收是碳中和的主要原理。大力推广光伏发电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下列不利于碳中和发展的是(  )。
A.夏季空调温度控制在26℃以上 B.发展新能源汽车
C.统一采用火力发电 D.提倡使用再生纸产品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A:夏季空调温度控制在26℃以上,正确;
B:发展新能源汽车,正确;
C:统一采用火力发电,错误;火力发电会增加碳排放,不利于碳中和发展;
D:提倡使用再生纸产品,正确。
17.(2023五下·椒江期末)提倡“光盘行动”是从垃圾(  )的途径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A.资源化 B.减量化 C.无害化 D.再循环
【答案】B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
【解析】【分析】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减量化有利于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资源化有利于将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无害化有利于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提倡“光盘行动”是从垃圾减量化的途径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18.(2023五下·椒江期末)不能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是(  )。
A.无节制地增加地下水的开采 B.大力提倡五水共治
C.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 D.适度开采地下水
【答案】A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A:无节制地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错误;无节制地增加地下水的开采,这样会加快水资源的消耗,不能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
B:大力提倡五水共治,正确;
C: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正确;
D:适度开采地下水,正确。
19.(2023五下·椒江期末)下列能源中,(  )是可再生资源。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太阳能
【答案】D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从利用的角度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土地、太阳能、水、森林、地热等自然资源,在较短时间内能再生或再循环,被称为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在地下要经过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使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被称为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
20.(2023五下·椒江期末)关于冰镇小龙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由小龙虾传给冰块 B.热由冰块传给小龙虾
C.小龙虾与冰块之间发生热对流 D.小龙虾与冰块之间没有热传递
【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冰镇小龙虾是由温度较高的小龙虾将热传给温度较低的冰块,这种传热方式是热传导。
21.(2023五下·椒江期末)下列示意图中(黑点为加热点),能正确反映热在水中传递过程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称为热对流。加热烧杯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
22.(2023五下·椒江期末)冬天,赤脚踩在瓷砖上比踩在木地板上感觉冷,是因为(  )。
A.瓷砖比木地板导热快 B.木地板比瓷砖导热快
C.瓷砖和木地板导热一样快 D.木地板是热的良导体
【答案】A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被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瓷砖比木地板导热快,所以冬天,赤脚踩在瓷砖上比踩在木地板上感觉冷。
23.(2023五下·椒江期末)下列设计是为了加快热传递的是(  )。
A.保温瓶的双层真空内胆 B.将热菜放入泡沫箱里
C.电脑散热片使用铝片 D.冬天盖厚棉被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A:保温瓶的双层真空内胆,是为了减慢热传递;
B:将热菜放入泡沫箱里,是为了减慢热传递;
C:电脑散热片使用铝片,铝片是热的良导体,传热快,是为了加快热传递;
D:冬天盖厚棉被,是为了减慢热传递。
24.(2023五下·椒江期末)将四杯等量的水置于不同的环境中,蒸发得最慢的是(  )。
A.冰箱里的水 B.阳光下的水 C.加热中的水 D.教室里的水
【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空气流动的快慢、蒸发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加热,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物态表面空气流速都能加快水的蒸发。所以冰箱里的水温度低,空气流动慢,蒸发得最慢。
25.(2023五下·椒江期末)如图所示,铁环上涂有感温油墨,用酒精灯加热,变色顺序是(  )。
A.1—2—3—4 B.1—4—2—3 C.4—1—3—2 D.1—4—3—2
【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离热源越近,热传递所需时间越短,离热源越远,热传递所需时间越长。所以铁环上涂有感温油墨,用酒精灯加热,变色顺序是距离加热点从近到远的顺序,即1—4—2—3。
二、综合题
26.(2023五下·椒江期末)生物与环境。
如图所示是一片草原里的多种生物,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食物关系。
(1)草原里的所有生物形成了一个(  )。
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C.生态环境 D.生物种群
(2)草原里的草通过   (填“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获得能量。
(3)请写出上图草原里的一条食物链。   
(4)关于食物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一种动物只会被一种动物捕食 B.一种动物只会捕食一种动物
C.鹰没有天敌,会一直大量繁殖 D.植物是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
(5)下列现象或行为不会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的是(  )。
A.冬天下雪 B.人类大量捕杀蛇
C.过度放牧 D.人类大量猎杀鹰
【答案】(1)B
(2)光合作用
(3)草→兔→鹰
(4)D
(5)A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可以看成一个生物群落。
(2)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所以草原里的草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
(3)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草原上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等。
(4)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一种动物可以捕食多种动物,也有可能被多种动物捕食;而且世界上的每种动物都有天敌的;植物是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
(5)A:冬天下雪,正确;冬天下雪可以给草原补充水分,有利于生态群落发展,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B:人类大量捕杀蛇,错误;人类大量猎杀蛇会破坏食物链,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平衡;
C:过度放牧,错误;过度放牧容易导致草场退化,兔子、老鼠食物减少,严重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平衡;
D:人类大量猎杀鹰,错误;人类的灭鼠活动破坏草原食物链,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平衡。
27.(2023五下·椒江期末)环境与我们。
(1)给下列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填序号)。
①快递纸箱 ②剩饭剩菜 ③干电池 ④废餐巾纸
(2)垃圾回收后,我们可以进行资源再生,比如纸可以变成再生纸。在课堂中,我们制造一张再生纸可以使用(  )作为原料。
A.树皮 B.旧报纸 C.棉布 D.渔网
(3)快递纸箱大多是再生纸做的,再生纸制作的步骤是(  )。
A.撕碎→平铺→搅拌→挤压吸水→通风晾干
B.撕碎→平铺→挤压吸水→搅拌→通风晾干
C.撕碎→搅拌→平铺→挤压吸水→通风晾干
D.撕碎→搅拌→挤压吸水→平铺→通风晾干
(4)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B.回收处理垃圾,变废为宝
C.污水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D.多燃放烟花
【答案】(1)
(2)B
(3)C
(4)D
【知识点】纸的特征
【解析】【分析】(1)生活中我们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厨余垃圾四类。快递纸箱属于可回收物;剩饭剩菜属于厨余垃圾;干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废餐巾纸属于其他垃圾。
(2)废旧物品一般先按照可重复利用和不可重复利用进行分类,再按照材料进行分类,回收后分类交给专门的处理加工厂进行处理。在课堂中,我们制造一张再生纸可以使用旧报纸作为原料。
(3)再生纸的制作过程:把一张废报纸或一小块纸巾撕碎,放入杯中加水搅拌,直到成为均匀的稀纸浆。把稀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尽可能铺压平整,再盖上吸水的棉布、毛巾等挤压吸水。将挤压排水后成型的再生纸放置在塑料片上,然后小心地揭下来,在阴凉通风处自然干燥。所以再生纸的制作步骤是:撕碎→搅拌→平铺→挤压吸水→通风晾干。
(4)A: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正确;
B:回收处理垃圾,变废为宝,正确;
C:污水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正确;
D:多燃放烟花,错误;烟花会污染环境。
28.(2023五下·椒江期末)船的研究。用边长12cm的正方形铝箔设计了不同底面积的铝箔船。
(1)上图是小明已经完成了工程设计的(  )步骤。
A.画设计图 B.制作 C.测试 D.完善
(2)要制作体积108cm3的正方形铝箔船,以上设计最合理的是(  )船。
A.甲 B.乙 C.丙 D.丁
(3)要制作一个底面积最大的正方形铝箔船,应选择的设计是(  )船。
A.甲 B.乙 C.丙 D.丁
(4)小明认为“船的载重量可能与船舷高度有关,且船舷高度越高,载重量越大”。这是我们科学课中的(  )。
A.研究问题 B.建立假设 C.探究过程 D.实验证据
(5)严格按照以上设计图,制作小船模型,探究船的载重能力。
测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船编号 甲 乙 丙 丁
船舷高度(cm) 1 2 3 4
船的最大载重量(垫圈数量) 25 33 27 15
测得的数据   (填“支持”或“否定”)了小明的想法。证据是   。
(6)继续探究,折成船舷高度为5cm的小船,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小船的最大载重量最有可能是(  )个垫圈。
A.8 B.21 C.30 D.45
(7)在测试小船载重量的过程中,下列垫圈放置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1)A
(2)C
(3)A
(4)B
(5)否定;丁的船舷最高,载重量却最小
(6)A
(7)C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1)设计制作小船时,通常经历五个环节,依次是:明确任务→设计图纸→制作小船→测试小船→改进小船。上图是小明已经完成了工程设计的画设计图步骤。
(2)船型甲的体积是:10厘米×10厘米×1厘米=100立方厘米;船型乙的体积是:8厘米×8厘米×2厘米=128立方厘米;船型丙的体积是:6厘米×6厘米×3厘米=108立方厘米;船型丁的体积是:4厘米×4厘米×4厘米=64立方厘米。所以要制作体积108cm3的正方形铝箔船,丙设计最合理。
(3)船型甲的底面积是: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船型乙的底面积是:8厘米×8厘米=64平方厘米;船型丙的底面积是:6厘米×6厘米=36平方厘米;船型丁的底面积是:4厘米×4厘米=16平方厘米。所以要制作一个底面积最大的正方形铝箔船,应选择的设计是甲船。
(4)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小明认为“船的载重量可能与船舷高度有关,且船舷高度越高,载重量越大”。这是我们科学课中的建立假设。
(5)根据题干可知,丁的船舷最高,载重量却最小,所以小明的想法是不对的。
(6)船舷越高,载重量越小,所以折成船舷高度为5cm的小船,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小船的最大载重量最有可能是8个垫圈。
(7)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为了提高船的稳定性可以把船舱分隔开或增加船的底面积。所以C垫圈均匀放置合理。
29.(2023五下·椒江期末)水的沸腾。
(1)实验过程:
①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用酒精灯加热;
②观察并记录,加热到第2分钟,水中会出现少量气泡,水温在   (填“上升”“下降”或“保持不变”);
③加热到第4分钟,此时水的温度是100℃,水沸腾了;
④继续给水加热到第8分钟,水的温度是100℃,水持续沸腾;
⑤再继续给水加热至第12分钟,水的温度   10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水   (填“一定”“可能”或“绝不”)沸腾;
⑥撤走酒精灯2分钟后,水   (填“不再”或“继续”)沸腾;
⑦继续加热后,水又会慢慢沸腾。
(2)图   (填“甲”或“乙”)为水沸腾时杯中气泡的现象。
(3)分析实验过程,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液态的水变成了   。
(4)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只有持续提供   ,水才会沸腾。
【答案】(1)上升;等于;一定;不再
(2)甲
(3)水蒸气
(4)热量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1)②观察并记录,加热到第2分钟,水中会出现少量气泡,水在吸收热量,所以水温在上升;
⑤再继续给水加热至第12分钟,水的温度达到了沸点,即100℃,一定在沸腾;
⑥撤走酒精灯2分钟后,水热量减少,所以不再沸腾,水温下降。
(2)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图甲为水沸腾时杯中气泡的现象。
(3)水沸腾前,温度会持续升高;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是因为液态的水变成了水蒸气。
(4)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只有持续提供热量,水才会沸腾。
1 / 1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期末质量评估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23五下·椒江期末)(  )的环境里最容易找到蚯蚓。
A.寒冷、干燥 B.温暖、干燥 C.阴暗、潮湿 D.明亮、潮湿
2.(2023五下·椒江期末)如图所示,将一株绿豆苗用不透明纸盒罩住,放置在阳台上,几天后发现这株绿豆苗(  )。
A.笔直生长 B.朝两侧生长
C.朝黑色卡纸方向生长 D.朝透明薄膜方向生长
3.(2023五下·椒江期末)研究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水分,我们需要保持(  )。
A.水分、阳光、温度条件相同
B.水分、温度、土壤质量条件相同
C.水分、阳光、土壤质量条件相同
D.除水分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4.(2023五下·椒江期末)每年春季,丹顶鹤从南方迁往东北,主要是为了(  )。
A.觅食 B.繁殖
C.过冬 D.体验不同环境
5.(2023五下·椒江期末)下列能使生态瓶维持时间更长的是(  )。
A.在瓶中种满植物 B.在瓶中放满小鱼
C.装入自来水 D.装入自然水域的水
6.(2023五下·椒江期末)下列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光照有关的是(  )。
A. B.
C. D.
7.(2023五下·椒江期末)常年干旱、雨量稀少的地方最有可能生长(  )。
A.仙人掌 B.香蕉树 C.荷花 D.水稻
8.(2023五下·椒江期末)制作竹筏模型时,应选用(  )的竹竿来提升载重量。
A.没有竹节 B.有一个竹节
C.靠近中间各有一个竹节 D.靠近两端各有一个竹节
9.(2023五下·椒江期末)我们主要通过(  )来调整船的行驶方向。
A.减轻质量 B.调整船舵 C.增大船面积 D.增加动力
10.(2023五下·椒江期末)为了让铝箔船在装载货物时不易侧翻,(  )可以提高其稳定性。
A.增高船舷 B.缩小底面积 C.船舱分舱 D.单边放货
11.(2023五下·椒江期末)水下工作的潜艇靠(  )来上浮。
A.减小重力 B.增加重力 C.减小体积 D.增大体积
12.(2023五下·椒江期末)在正常情况下,(  )的小船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最小。
A. B.
C. D.
13.(2023五下·椒江期末)在设计和制作小船的过程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设计时主要考虑质量,不用考虑成本
B.制作时可以不按设计图制作
C.设计图需要标注材料和结构
D.设计时只听一个人的意见就好
14.(2023五下·椒江期末)地球为生命提供生存所必需的条件有(  )。
①拥有比较厚的大气层 ②与太阳距离适中使气温适宜 ③大气中有大量的氧气 ④地表的岩石和土壤可以蓄积雨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2023五下·椒江期末)长期偷排废水不会造成(  )。
A.地下水污染 B.土壤污染 C.河流污染 D.噪声污染
16.(2023五下·椒江期末)控制碳排放和促进碳吸收是碳中和的主要原理。大力推广光伏发电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下列不利于碳中和发展的是(  )。
A.夏季空调温度控制在26℃以上 B.发展新能源汽车
C.统一采用火力发电 D.提倡使用再生纸产品
17.(2023五下·椒江期末)提倡“光盘行动”是从垃圾(  )的途径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A.资源化 B.减量化 C.无害化 D.再循环
18.(2023五下·椒江期末)不能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是(  )。
A.无节制地增加地下水的开采 B.大力提倡五水共治
C.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 D.适度开采地下水
19.(2023五下·椒江期末)下列能源中,(  )是可再生资源。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太阳能
20.(2023五下·椒江期末)关于冰镇小龙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由小龙虾传给冰块 B.热由冰块传给小龙虾
C.小龙虾与冰块之间发生热对流 D.小龙虾与冰块之间没有热传递
21.(2023五下·椒江期末)下列示意图中(黑点为加热点),能正确反映热在水中传递过程的是(  )。
A. B.
C. D.
22.(2023五下·椒江期末)冬天,赤脚踩在瓷砖上比踩在木地板上感觉冷,是因为(  )。
A.瓷砖比木地板导热快 B.木地板比瓷砖导热快
C.瓷砖和木地板导热一样快 D.木地板是热的良导体
23.(2023五下·椒江期末)下列设计是为了加快热传递的是(  )。
A.保温瓶的双层真空内胆 B.将热菜放入泡沫箱里
C.电脑散热片使用铝片 D.冬天盖厚棉被
24.(2023五下·椒江期末)将四杯等量的水置于不同的环境中,蒸发得最慢的是(  )。
A.冰箱里的水 B.阳光下的水 C.加热中的水 D.教室里的水
25.(2023五下·椒江期末)如图所示,铁环上涂有感温油墨,用酒精灯加热,变色顺序是(  )。
A.1—2—3—4 B.1—4—2—3 C.4—1—3—2 D.1—4—3—2
二、综合题
26.(2023五下·椒江期末)生物与环境。
如图所示是一片草原里的多种生物,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食物关系。
(1)草原里的所有生物形成了一个(  )。
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C.生态环境 D.生物种群
(2)草原里的草通过   (填“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获得能量。
(3)请写出上图草原里的一条食物链。   
(4)关于食物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一种动物只会被一种动物捕食 B.一种动物只会捕食一种动物
C.鹰没有天敌,会一直大量繁殖 D.植物是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
(5)下列现象或行为不会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的是(  )。
A.冬天下雪 B.人类大量捕杀蛇
C.过度放牧 D.人类大量猎杀鹰
27.(2023五下·椒江期末)环境与我们。
(1)给下列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填序号)。
①快递纸箱 ②剩饭剩菜 ③干电池 ④废餐巾纸
(2)垃圾回收后,我们可以进行资源再生,比如纸可以变成再生纸。在课堂中,我们制造一张再生纸可以使用(  )作为原料。
A.树皮 B.旧报纸 C.棉布 D.渔网
(3)快递纸箱大多是再生纸做的,再生纸制作的步骤是(  )。
A.撕碎→平铺→搅拌→挤压吸水→通风晾干
B.撕碎→平铺→挤压吸水→搅拌→通风晾干
C.撕碎→搅拌→平铺→挤压吸水→通风晾干
D.撕碎→搅拌→挤压吸水→平铺→通风晾干
(4)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B.回收处理垃圾,变废为宝
C.污水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D.多燃放烟花
28.(2023五下·椒江期末)船的研究。用边长12cm的正方形铝箔设计了不同底面积的铝箔船。
(1)上图是小明已经完成了工程设计的(  )步骤。
A.画设计图 B.制作 C.测试 D.完善
(2)要制作体积108cm3的正方形铝箔船,以上设计最合理的是(  )船。
A.甲 B.乙 C.丙 D.丁
(3)要制作一个底面积最大的正方形铝箔船,应选择的设计是(  )船。
A.甲 B.乙 C.丙 D.丁
(4)小明认为“船的载重量可能与船舷高度有关,且船舷高度越高,载重量越大”。这是我们科学课中的(  )。
A.研究问题 B.建立假设 C.探究过程 D.实验证据
(5)严格按照以上设计图,制作小船模型,探究船的载重能力。
测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船编号 甲 乙 丙 丁
船舷高度(cm) 1 2 3 4
船的最大载重量(垫圈数量) 25 33 27 15
测得的数据   (填“支持”或“否定”)了小明的想法。证据是   。
(6)继续探究,折成船舷高度为5cm的小船,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小船的最大载重量最有可能是(  )个垫圈。
A.8 B.21 C.30 D.45
(7)在测试小船载重量的过程中,下列垫圈放置合理的是(  )。
A. B. C. D.
29.(2023五下·椒江期末)水的沸腾。
(1)实验过程:
①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用酒精灯加热;
②观察并记录,加热到第2分钟,水中会出现少量气泡,水温在   (填“上升”“下降”或“保持不变”);
③加热到第4分钟,此时水的温度是100℃,水沸腾了;
④继续给水加热到第8分钟,水的温度是100℃,水持续沸腾;
⑤再继续给水加热至第12分钟,水的温度   10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水   (填“一定”“可能”或“绝不”)沸腾;
⑥撤走酒精灯2分钟后,水   (填“不再”或“继续”)沸腾;
⑦继续加热后,水又会慢慢沸腾。
(2)图   (填“甲”或“乙”)为水沸腾时杯中气泡的现象。
(3)分析实验过程,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液态的水变成了   。
(4)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只有持续提供   ,水才会沸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态传递的桥梁。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所以阴暗、潮湿的环境里最容易找到蚯蚓。
2.【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向光性
【解析】【分析】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将一株绿豆苗用不透明纸盒罩住,放置在阳台上,几天后发现这株绿豆苗朝透明薄膜方向生长。
3.【答案】D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水分,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水分,其他条件除水分外都要保持不变。
4.【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候鸟一年迁徙两次。一次是春天,是从南方向北方迁徙,目的是生殖和育雏。第二次是秋季,是从北方向南方迁徙,目的是在温暖的地方过冬。丹顶鹤属于候鸟,每年春季从南方迁往东北,主要是为了繁殖。
5.【答案】D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分析】生态瓶由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我们制作的小生态瓶要想长期维持稳定,应该注意的是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配比合理,不合理,就不能维持生态平衡。所以在瓶中种满植物或放满小鱼不能维持生态平衡,不能使生态瓶维持时间更长。自然水域的水中含有微生物及无机盐,适合让生态瓶维持的更久。
6.【答案】C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A: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水,所以研究的是绿豆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
B: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温度,所以研究的是研究的是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
C: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光照,所以研究的是绿豆种子发芽与光照的关系;
D: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空气,所以研究的是绿豆种子发芽与空气的关系。
7.【答案】A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生存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这是生物的环境适应性。植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环境是相适应的。为了适应酷旱的沙质土环境,仙人掌经过千千万万年的演变过程,体态变了样,叶子退化了,变成了针状或刺状,这就从根本上减少了蒸腾面,又能储存水分,仙人掌适合在常年干旱、雨量稀少的地方生长。香蕉树、荷花和水稻都在雨水充沛的地方生长。
8.【答案】D
【知识点】制作竹筏
【解析】【分析】空心的竹竿在水中漂浮能力强,把一些竹竿紧密并排平铺扎牢固做成竹筏,能浮在水面且可以承载一些货物。制作竹筏时应该选取两端有节的竹竿,中间空心,材料既轻便,又能最大程度增大排水量,有利于提高竹筏的载重量。
9.【答案】B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船舵是驾驶船的主要装置,船舵的作用是控制船在行驶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方向,它的转向与船前进方向一致。小船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偏离方向,我们主要通过船舵来调整船的行驶方向。
10.【答案】C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为了提高船的稳定性可以把船舱分隔开或增加船的底面积。所以为了让铝箔船在装载货物时不易侧翻,船舱分舱可以提高其稳定性。
11.【答案】A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潜艇靠调节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为了让潜艇上浮可以通过排出压载舱里的海水减少自身重量,为了让潜艇下沉可以通过向压载舱里加海水增加自身的重量。
12.【答案】C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船在水中行驶,会受到水的阻力。不同形状的船首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不同。与圆形、方形的船首相比,尖形船首受到的阻力更小,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
13.【答案】C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A:设计时主要考虑质量,不用考虑成本,错误;设计时成本也是考虑因素之一;
B:制作时可以不按设计图制作,错误;制作时要严格按照设计图制作;
C:设计图需要标注材料和结构,正确;
D:设计时只听一个人的意见就好,错误;设计时要分工协作。
14.【答案】D
【知识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解析】【分析】地球为生命提供生存所必需的条件有(:大气就像是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张毛毯,使地球表面的实际平均气温为15℃,适宜生命存在。火星和金星的大气基本上都不含有氧气,唯有地球的大气中有大量的氧气。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正好位于离太阳不太近也不太远的一段距离内,保证了地球上有液态水。地球上有岩石和土壤,使雨水能够蓄积在地球表面。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液态水,它的好处是调节气候、孕育生命、转换物质等。
15.【答案】D
【知识点】水污染
【解析】【分析】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长期偷排废水首先会造成河流污染,进而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但是废水与噪声污染无关。
16.【答案】C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A:夏季空调温度控制在26℃以上,正确;
B:发展新能源汽车,正确;
C:统一采用火力发电,错误;火力发电会增加碳排放,不利于碳中和发展;
D:提倡使用再生纸产品,正确。
17.【答案】B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
【解析】【分析】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减量化有利于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资源化有利于将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无害化有利于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提倡“光盘行动”是从垃圾减量化的途径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18.【答案】A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A:无节制地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错误;无节制地增加地下水的开采,这样会加快水资源的消耗,不能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
B:大力提倡五水共治,正确;
C: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正确;
D:适度开采地下水,正确。
19.【答案】D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从利用的角度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土地、太阳能、水、森林、地热等自然资源,在较短时间内能再生或再循环,被称为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在地下要经过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使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被称为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
20.【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冰镇小龙虾是由温度较高的小龙虾将热传给温度较低的冰块,这种传热方式是热传导。
21.【答案】B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称为热对流。加热烧杯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
22.【答案】A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被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瓷砖比木地板导热快,所以冬天,赤脚踩在瓷砖上比踩在木地板上感觉冷。
23.【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A:保温瓶的双层真空内胆,是为了减慢热传递;
B:将热菜放入泡沫箱里,是为了减慢热传递;
C:电脑散热片使用铝片,铝片是热的良导体,传热快,是为了加快热传递;
D:冬天盖厚棉被,是为了减慢热传递。
24.【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空气流动的快慢、蒸发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加热,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物态表面空气流速都能加快水的蒸发。所以冰箱里的水温度低,空气流动慢,蒸发得最慢。
25.【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离热源越近,热传递所需时间越短,离热源越远,热传递所需时间越长。所以铁环上涂有感温油墨,用酒精灯加热,变色顺序是距离加热点从近到远的顺序,即1—4—2—3。
26.【答案】(1)B
(2)光合作用
(3)草→兔→鹰
(4)D
(5)A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可以看成一个生物群落。
(2)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所以草原里的草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
(3)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草原上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等。
(4)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一种动物可以捕食多种动物,也有可能被多种动物捕食;而且世界上的每种动物都有天敌的;植物是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
(5)A:冬天下雪,正确;冬天下雪可以给草原补充水分,有利于生态群落发展,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B:人类大量捕杀蛇,错误;人类大量猎杀蛇会破坏食物链,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平衡;
C:过度放牧,错误;过度放牧容易导致草场退化,兔子、老鼠食物减少,严重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平衡;
D:人类大量猎杀鹰,错误;人类的灭鼠活动破坏草原食物链,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平衡。
27.【答案】(1)
(2)B
(3)C
(4)D
【知识点】纸的特征
【解析】【分析】(1)生活中我们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厨余垃圾四类。快递纸箱属于可回收物;剩饭剩菜属于厨余垃圾;干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废餐巾纸属于其他垃圾。
(2)废旧物品一般先按照可重复利用和不可重复利用进行分类,再按照材料进行分类,回收后分类交给专门的处理加工厂进行处理。在课堂中,我们制造一张再生纸可以使用旧报纸作为原料。
(3)再生纸的制作过程:把一张废报纸或一小块纸巾撕碎,放入杯中加水搅拌,直到成为均匀的稀纸浆。把稀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尽可能铺压平整,再盖上吸水的棉布、毛巾等挤压吸水。将挤压排水后成型的再生纸放置在塑料片上,然后小心地揭下来,在阴凉通风处自然干燥。所以再生纸的制作步骤是:撕碎→搅拌→平铺→挤压吸水→通风晾干。
(4)A: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正确;
B:回收处理垃圾,变废为宝,正确;
C:污水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正确;
D:多燃放烟花,错误;烟花会污染环境。
28.【答案】(1)A
(2)C
(3)A
(4)B
(5)否定;丁的船舷最高,载重量却最小
(6)A
(7)C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1)设计制作小船时,通常经历五个环节,依次是:明确任务→设计图纸→制作小船→测试小船→改进小船。上图是小明已经完成了工程设计的画设计图步骤。
(2)船型甲的体积是:10厘米×10厘米×1厘米=100立方厘米;船型乙的体积是:8厘米×8厘米×2厘米=128立方厘米;船型丙的体积是:6厘米×6厘米×3厘米=108立方厘米;船型丁的体积是:4厘米×4厘米×4厘米=64立方厘米。所以要制作体积108cm3的正方形铝箔船,丙设计最合理。
(3)船型甲的底面积是: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船型乙的底面积是:8厘米×8厘米=64平方厘米;船型丙的底面积是:6厘米×6厘米=36平方厘米;船型丁的底面积是:4厘米×4厘米=16平方厘米。所以要制作一个底面积最大的正方形铝箔船,应选择的设计是甲船。
(4)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小明认为“船的载重量可能与船舷高度有关,且船舷高度越高,载重量越大”。这是我们科学课中的建立假设。
(5)根据题干可知,丁的船舷最高,载重量却最小,所以小明的想法是不对的。
(6)船舷越高,载重量越小,所以折成船舷高度为5cm的小船,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小船的最大载重量最有可能是8个垫圈。
(7)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为了提高船的稳定性可以把船舱分隔开或增加船的底面积。所以C垫圈均匀放置合理。
29.【答案】(1)上升;等于;一定;不再
(2)甲
(3)水蒸气
(4)热量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1)②观察并记录,加热到第2分钟,水中会出现少量气泡,水在吸收热量,所以水温在上升;
⑤再继续给水加热至第12分钟,水的温度达到了沸点,即100℃,一定在沸腾;
⑥撤走酒精灯2分钟后,水热量减少,所以不再沸腾,水温下降。
(2)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图甲为水沸腾时杯中气泡的现象。
(3)水沸腾前,温度会持续升高;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是因为液态的水变成了水蒸气。
(4)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只有持续提供热量,水才会沸腾。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