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过程及在生产中的应用1.保温过程由上图可知,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过程可归纳如下表:保温过程 具体过程 热量来源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 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大地暖大气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大气还大地 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2.保温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1)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农业、玻璃温室育苗等。原理:塑料薄膜、玻璃与二氧化碳具有相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功能,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散失,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大棚或温室里。(2)秋冬季节,北方农田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练习1 下面图1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由图1和图2可知( )A. 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C.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D.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2)人类通过燃烧烟幕预防霜冻,可以使图2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①增强 B.③增强C.②减弱 D.④减弱答案 (1)C (2)B解析 据图1可知,a曲线昼夜温差小,图2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代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③代表大气逆辐射即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因此昼夜温差大小主要是受①③影响。燃烧烟幕增加了CO2的排放,使大气逆辐射增强。二、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如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特别提醒] (1)高压的数值并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压的数值大于低压;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的低压反而高于对应高空的高压。(2)气流并不是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在垂直方向上,气流却有可能由低压区流向高压区。练习2 读“北半球某地高空等压面分布图”,回答(1)~(2)题。(1)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上图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2)关于等压面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为城市,b地为郊区B.a地为海洋,b地为陆地C.a地可能昼夜温差较小D.b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答案 (1)B (2)D解析 本题组考查了热力环流及等压面的判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图知d为低压,c为高压,由近地面与高空气压性质相反,可推出a为高压,b为低压,根据热力环流a应为冷空气下沉,b为热空气上升,环流为逆时针。a地高压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b地上升气流易形成阴雨天气。三、等压线图中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1)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如下: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做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或向左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的风向。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2)利用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判读风力大小①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②在比例尺相同的两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B处风力大于A处。③在气压差值相同的不同等压线图中,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C处风力大于D处。练习3 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回答(1)~(2)题。(1)由图可判断M和N两地天气( )①M地比N地风力小 ②M地比N地风力大 ③M地比N地气流更暖湿 ④M地比N地气流更干冷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图中M点的风向最可能是( )A.西北风 B.东北风C.偏南风 D.偏西风答案 (1)D (2)C解析 本题组考查了等压线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判读。图中M处比N处等压线稠密,风力大;M风向为偏南风,气流暖湿,N风向为偏北风,气流冷干。根据风向的判断方法可以确定M地最有可能为偏南风。四、全球性大气环流及对气候的影响1.三圈环流(1)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2)情况: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3)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4)两个多雨带:赤道多雨带(上升气流)、温带多雨带(锋面气旋、极锋)。(5)两个少雨带:极地少雨带(下沉气流)、副热带少雨带(下沉气流)。(6)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向高纬移,冬季向低纬移,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移动5~10个纬度。2.季风环流(1)概念: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http: / / www.21cnjy.com )(3)东亚季风最显著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4)澳大利亚北部:1月(夏季)西北季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而成),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7月(冬季)东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少。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特别提醒] 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特征往往无明显季节变化;而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的气候,特征季节变化十分显著。练习4 下图为“某风带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甲地位于大陆西岸。读图完成(1)~(2)题。(1)甲地的气候类型应为( )①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④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2)甲地与同纬度的大陆东岸地区相比,气候类型不同,造成其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下垫面状况 B.太阳辐射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答案 (1)C (2)C解析 (1)图示风向为北半球西风,受其控制的气候类型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2)同纬度的大陆东岸因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五、世界气候的类型、分布及特点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各因素与气候的关系,如下图所示: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模式(北半球)3.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热量带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很少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寒带 苔原气候 终年寒冷,降水稀少冰原气候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练习5 下图为“北美部分地区等气温年较差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季风 C.地形 D.河流(2)下列各图中,与①地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3)造成②、③两地气候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大气环流C.洋流 D.地形答案 (1)C (2)A (3)B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候类型分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判断及影响气候的因素。第(1)题,甲地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冬季时冬季风能长驱直入,气温低;夏季时因海拔低,气温较同纬度两侧气温高。这样受地形影响,其气温年较差较大,因此等值线向年较差较小的南方凸出。第(2)题,根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可以判断出,①地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根据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判断出,选项四幅图中A图表示温带海洋性气候,B图表示温带季风气候,C图表示亚热带季风气候,D图表示地中海气候。第(3)题,②、③两地气候类型分别是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因海陆位置差异导致的大气环流的差异:②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③受季风环流影响。六、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锋面系统的类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移动缓慢的锋图示 示意图天气图雨区位置 主要在锋后,锋前也有 锋前 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过境时 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产生连续性云雨 暖气团平稳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但强度不大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天气实例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尘暴、寒潮 华南地区,春暖多晴,春寒雨起 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冬半年,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气流方向 垂直方向 中心上升 中心下沉水平方向 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 北半球顺时针辐散;南半球逆时针辐散近地面风向 北半球 东侧—偏南风,西侧—偏北风,南侧—偏西风,北侧—偏东风 东侧—偏北风,西侧—偏南风,南侧—偏东风,北侧—偏西风南半球 东侧—偏北风,西侧—偏南风,南侧—偏东风,北侧—偏西风 东侧—偏南风,西侧—偏北风,南侧—偏西风,北侧—偏东风天气 中心天气 云层增厚,形成阴雨天气 天气晴朗实例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冬季,我国北方的寒冷干燥天气示意图(北半球)练习6 《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寻即降雨”的“祈雨”神效蕴含的某种科学道理对应下图中( )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降水类型,解题关键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确题干文字所叙述的降水类型属于对流雨。燃木后灰烬移渊,造成渊水受热蒸发,水汽上升降温凝结导致对流雨产生。A、B、C、D分别为对流雨、台风雨、地形雨、锋面雨。七、知识联系法归纳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练习7 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1)~(2)题。(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 B.火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2)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冰川融化 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 D.地面沉降答案 (1)A (2)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