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导体和绝缘体》课件(16张PPT)+教案+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3《导体和绝缘体》课件(16张PPT)+教案+说课稿

资源简介

《导体和绝缘体》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本单元以“电路”为探究主题。本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电是可以在特定的物质中流动的,电是我们生活中重要能源的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并学会安全用电。第6课主要引领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明白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本课承担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使用教材
《导体和绝缘体》是四年级下册《电路》单元的第6课。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在这一课中,他们会发现将身边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导体是一种允许电流通过它们的物质,绝缘体是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质。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将探究物体导电性能,教学内容主要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检测区分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第二部分:使用电路检测器规范地来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以及一些安全用电事项。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能提出科学探究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者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出书面计划。在实际过程中,如果让他们完成独立的计划,稍有困难,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做完整实验计划。四年级学生往往会用自己原有的经验来判断甚至想象替代实际科学实验情况,有些学生甚至只会凭借经验不加实验地将导体和绝缘体分类,因为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实证意识的培养,每一种检测都要达到两次以上。四年级学生合作分工意识还不够强,本节课会继续在小组分工提供帮助策略。
三、实验器材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木质铅笔,回形针,铁钉,干树枝,橡皮,塑料尺等待检测的物体,1个自制简单电路检测器,1份科学监测记录表。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实验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做成的物体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做成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科学探究目标]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在实验中学习与别人合作。
2.在检测中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2.教学难点:使用电路检测器规范地来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
五、实验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采用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是借鉴学习周期的策略,将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显性化,使师生不必再去识别过程,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理解活动的意义以及注重它们的联结上来。
第一部分:聚焦
这一板块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几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
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电路,指着电路中的导线提问学生:在连接电路时,我们为什么要把导线两端的塑料包皮剥开 当学生们说出各自的观点后,教师分别用导线的金属头和塑料皮作为接触点连接到电路中,来验证学生的观点。确定物质中的确是有的物质容易让电流通过,而有的物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并让学生们列举出一些他们认为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和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来了解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原有认识。
第二部分:探索
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
同学们列举的物体到底能不能让电流通过呢 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的导电性。
怎样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一个物体的导电性呢 请小组学生讨论一下,制定出一个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导电性的研究计划。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研究计划,并进行相互的补充和完善。形成一个规范而又完善的检测计划。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身边的6种物体,用来检验的6 种物体可以教师准备一部分,再加上学生选取的身边物体,这样使检测的物体更有结构性。
在检查了电路检测器能正常工作后,逐一检测每件物体,先预测它的导电性,并将预测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
学生在讨论研究方案的时候,也可能会想出以下的研究方案:先对要检验的所有物体的导电性进行预测,并记录预测结果,再进行检验,也可以。
按照规定的研究计划进行规范操作,是这个活动的重点,还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和合作的意识。
第三部分:研讨
问题1:整理检测结果。
让学生分组汇报检验结果,对于同一种物体的检测,不同小组的检测结果是否相同 如果检测结果不同,可以进行重复检测。对物体导电性的预测和实际检测的结果相同吗 如果预测和实际检测结果不同,让学生说一说预测时是怎么想的,通过实际检测后,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问题2:揭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通过检测,学生知道了有的物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这时教师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告诉学生。那么,在检测的问题中,哪些第导体 哪些是绝缘体 让学生按照导体和绝缘体来给刚刚检测的物体分类,让学生将导体和绝缘体的科学的概念进行初步的应用。并让学生们去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有认识到导体通常是金属的,绝缘体通常是非金属的。
问题3: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
把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简单的电器,如电池盒、灯座、开关、插头、插座、螺丝刀等,发给各个小组,每组发一样。让学生们观察这些物品的哪些部分使用导体材料制成的,哪些部分是用绝缘体材料制成的 为什么这样选用材料 通过各个小组的汇报交流,让学生们认识到我们通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而用导体使电流流过。
第四部分:柘展
通过教师讲解,拓展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知道导体混台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环境下,绝缘体也可能变成导体,堤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
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
六、实验教学过程第二单元 电路
第6课时 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科学探究目标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难点:根据检测的结果判断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电路检测器、待测材料、科学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图片出示一根已经剥开塑料包皮的导线,提问:在连接电路时,我们需要把导线两端的塑料包皮剥开的原因是什么?(预设:塑料不能导电)21·cn·jy·com
学生猜想:橡胶塑料包皮不导电,而金属铜丝会导电。
2.追问:是否真的如你们所说,我们该如何检测呢?同时生活中又有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导体与绝缘体的世界。
揭示课题:导体与绝缘体(板书)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探索: 我们发现在简单电路中,电路闭合,小灯泡会发光。那它能否给我们一些启示呢?
学生猜想:我们是否可以借助电路,来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将物体接入电路当中:当物体导电时,小灯泡会发光,当物体不导电时,小灯泡不发光。
选取身边的6种物体,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它们的导电性,并记录下来。
1.先检测电路检测器能否正常工作。
2.预测被检测物体能否使小灯泡亮起来。
3.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物体的两端,检测物体的到导电性,做好记录,并与预测进行比较。
4.出示要求:
(1)自检:组装电路检测器,并检查电路检测器能否正常工作;
(2)预测:猜测待测物体是否能点亮小灯泡,记录在预测栏中;
(3)检测:每种物体要检测2遍,并记录检测结果;
(4)对比:将能亮和不能亮的物体进行分类,比较有什么异同。
5.将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物体放在一边,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放在另一边。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你能发现它们又什么异同吗?21教育网
6.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学生总结:我们发现:回形针和铁钉在接入电路检测时,小灯泡发光。而橡皮、木质铅笔、塑料尺和干树枝接入电路检测时,不发光。每种材料检测2次,结果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回形针和铁定容易导电,而橡皮、木质铅笔、塑料尺和干树枝不容易导电。
8.教师补充: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下图中这些物品的哪些部分是用导体材料制成的,哪些部分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这样选用材料?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1.在潮湿的空气中或较强的电流下,人体、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等都将成为导体。如果我们触及了家中使用的电路,电流就会通过人体而危及生命。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21cnjy.com
【板书设计】
2.6 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在潮湿的空气中或较强电流下,人体、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等都将成为导体。
【教学反思】
导体与绝缘体这两个科学概念学生以前可能都听说过,但是在认识上是比较模糊的。学生在以前的探究活动中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为什么导线的外面用塑料皮,而里面用铜丝?为什么小灯座、电池盒的有些部分用铜来做,有些部分用塑料来做?教材通过用电路检测器去检测20种(甚至更多)物体能不能使小灯泡发亮(在检测前让学生先作出预测,并强调重复几次)的实验,凸显了探究活动的价值,强调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概念、内化概念。如果说起初的概念是模糊的话,那么,活动后的概念将是深刻的、影响深远的。(共17张PPT)
导体与绝缘体
问题聚焦
为什么连接电路时,要剥开导线的两端的橡胶塑料呢?
橡胶塑料
铜丝
金属铜丝容易导电
橡胶塑料不容易导电
学生猜想
同时在生活中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呢?
问题聚焦
是否真的如此,我们该如何去判断?
探索发现
怎样判断物体的导电性?
实验猜想
可以用电路检测物体的导电性。
实验准备
2.5V
灯泡
灯泡底座
U型导线
电池底座
5V
电池
自检:组装电路检测器,并检查能否正常工作。
实验操作
3、电池装入底座
1、连接电路
2、安装小灯泡
待检测状态
物体导电性检测记录表 物体 预测 第1次检测 第2次检测 检测表明 亮 不亮 亮 不亮 亮 不亮 容易导电 不容易导电 回形针
橡皮
木质铅笔
铁钉
塑料尺
干树枝
预测记录
预测:猜想待检测物体的导电性,并进行记录。
实验操作
检测:每一种物体要检测2遍以上,并记录检测结果。
物体导电性检测记录表 物体 预测 第1次检测 第2次检测 检测表明 亮 不亮 亮 不亮 亮 不亮 容易导电 不容易导电 回形针
橡皮
木质铅笔
铁钉
塑料尺
干树枝
实验记录
分析总结
对比:根据是否易导电将物体进行分类,比较异同。
容易导电的物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小结
学习研讨
下图中的物体哪些部分是导体,哪些部分是绝缘体?为什么这样选材?
充电宝
数据线
插头
插排
墙壁插座
学习拓展
在潮湿的空气中或较强电流下,人体、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等都将
成为导体。如果我们触及了家中使用的电路,电流就会通过人体而危及生命。
注意用电安全
学习拓展
说一说我们的教室内,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为什么?
注意用电安全
再见
注意用电安全试讲稿
一、聚焦引入
1.图片出示一根已经剥开塑料包皮的导线,提问:在连接电路时,我们需要把导线两端的塑料包皮剥开的原因是什么?(预设:塑料不能导电)
验证观点:分别用导线的金属头和塑料皮作为接触点连接到电路中,发现灯泡会亮、灭。
2.追问:生活中哪些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揭示课题:导体与绝缘体(板书)
二、探索实验
1.同学们列举的物体是否容易或者不容易让电流通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预设:电路检测器)
2.怎样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呢?说说你们的想法。
(预设:先预测电流是否容易通过铜丝和塑料使得小灯泡发光,把预测的结果记录下来,每个物体检测至少2次。在检测前,电路检测器要进行自检。当小灯泡发光,则说明是导体。)
3.同学们认识了正确的检测方法,现在实验篮里面有很多物体,哪些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不容易让电流通过?请大家自己来动手试一试。
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取身边的的若干种物体(教师提供一部分,学生自己选取一部分。)
出示要求:
(1)自检:组装电路检测器,并检查电路检测器能否正常工作;
(2)预测:猜测待测物体是否能点亮小灯泡,记录在预测栏中;
(3)检测:每种物体要检测2遍,并记录检测结果;
(4)对比:将能亮和不能亮的物体进行分类,比较有什么异同。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三、研讨交流
1.我们的检测已经结束,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代表,拿着你们的实验记录表到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汇报,哪些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物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如果有不同的意见,请同学汇报结束后,提出自己的想法。
2.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若对于同一种物体的检测,小组检测结果出现不同,可进行重复检测。对预测和实测结果不同的情况,说说预测时是怎么想的,通过检测后,有什么新的认识。
小结:根据检测,能让小灯泡发光的物体和不能发光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预设:金属材料容易让灯泡发光,非金属材料则不容易让灯泡发光。)
我们把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导体,不易导电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课题:导体和绝缘体)
3.解释应用。
出示一些简单电器,如电池盒、开关、灯座、插头、插座、螺丝刀等发给小组,每组一种,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哪些部分使用导体材料,哪些部分使用的绝缘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这样选用材料?
我们通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而用导体使电流流过。
四、拓展延伸
导体和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环境下,绝缘体也可能变成导体。你知道的导体和绝缘体有哪些?
我们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用电安全。
【板书设计】
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易导电的物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