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知识点归纳-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主要知识点归纳-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节: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确立的(或形成的)。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我国的国家性质(即国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区分)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建党精神。
★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联系)国家机构贯彻(或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由其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即党的中央委员会简称党中央)。
党代会的全称:中国共产党第 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 大。如: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二十大”。
党的几届几中全会全称:中国共产党第 届中央委员会第 次全体会议。如: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简称二十届二中全会。
两个维护: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⑴ 党的领导原则,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⑵ 人民主权原则,即: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9、★宪法的基本原则: ⑶ 人权保障原则,即: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2004年入宪)。
⑷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即: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⑸ 民主集中制原则,即:国家机构贯彻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20、★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21、★我国公民的六大基本权利: ⑴ 平等权
⑵ 政治权利
⑶ 人身自由
⑷ 社会经济权利
⑸ 文化教育权利
⑹ 宗教信仰自由
22、★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到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3、★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24、★中国人权的特点: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
25、★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26、★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
27、★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包括我国公民,还包括外国人等;人权保护的对象不仅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
28、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P3(不需背诵)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③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29、★★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4(必背)
⑴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⑵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⑶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⑷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⑸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0、怎样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4-5
①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②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④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第③、④回答:党与宪法法律的关系)
★宪法是如确认并保障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5-6
⑴ 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⑵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⑶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等。
⑷ 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⑸ 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巩固国防,保卫人民的根本利益。
32、★国家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或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对国家机关提出了哪些要求?)p8-10
⑴ 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⑵ 立法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具体权利,并规定了侵权责任。
⑶ 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⑷ 监察方面:监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行使公权力监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⑸ 司法方面:审判、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⑹ 普法宣传方面: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切实保护人权。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节: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3、★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区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政体)。
34、★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5、★人民代表大会和由它产生的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由其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主要是监督被监的关系)。注:不是领导被领导,也不是管理被管理。
36、在立法过程中坚持民主立法的价值取向。
37、我国的国家机构贯彻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这也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
公民
人民
)38、★★★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39、区分:权力(力量的力)指国家权力、公权力; 权利(利益的利)指公民权利。
40、区分:公民和人民:公民包含人民,人民属于公民,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广。
(人民都是公民,公民不全是人民,还包括极少数敌对分子)
41、★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42、宪法规定国家机构如何设置?(国家机构如何产生?)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③全国人民代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④国家行政、监察、审判、检察等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
43、宪法与国家机构的关系如何?(不需背诵)
①宪法通过设置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②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 (不需背诵)
①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②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③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45、★★★为什么要规范权力的运行?(或为什么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① 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② 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③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④ 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46、★宪法如何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力?)
⑴ 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权力行使守法律、法无授权不可为)
⑵ 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法定职责必须为)
⑶ 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行使权力守程序)
⑷ 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权力行使不任性)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节:坚持依宪治国
保障宪法实施,就要坚持依宪治国,加强宪法监督。
两会指: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称: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届全国委员会第 次会议;②第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次会议)
★宪法的构成: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核心内容)、第三章国家机构(内容最多共八节)、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五部分、143条。
★我国共制定过四部宪法: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54、75、78、82)。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1982年12月4日通过)。
★现行宪法经过五次修改: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88、93、99、04、18)。
1954年宪法是未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宪法的性质: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根本法。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全局性的问题,如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等,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着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宪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等的根本活动准则)。
★到2010年我国已起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一般性的和某方面的问题。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严格,使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宪法的修改须有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三分之二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通过。
★其他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只需立法机关全体成员的过半数(即二分之一以上)通过即可。
★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特点。
★宪法具有怎样的法律地位?
①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②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根本法。
③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着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⑤宪法是公民、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等的根本活动准则。
⑥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宪法规定的内容具有哪些特殊性?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全局性的问题,如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等,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为什么要维护宪法的权威?
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着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何维护宪法的权威?
①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②宪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等的根本活动准则。
③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且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根本法 (或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⑴ 法律地位上: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⑵ 规定内容上: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一般性的和某方面的问题。(全局性、根本性;一般性、某方面)
⑶ 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⑷ 制定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严格。
⑸ 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特点。
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不需背诵)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必须依据宪法制定,并不得违背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否则会因违宪而无效。
为什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①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②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不需背诵)
①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
③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节:加强宪法监督
★★权力的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为保证国家机关严格依法行使权力,我国建立了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其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宪法监督的内容有:⑴合宪性审查和监督,确保国家法律、法规不与宪法相抵触;⑵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宪行为,追究其违宪责任,维护宪法权威。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
★国家宪法日是12月4日,2014年设立。(2024年是第11个宪法日)注:不能用2024-2014=10算。
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做到: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我们要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敢于同违宪行为作斗争。
★宪法宣誓2018年写入宪法,以下人员就职前必须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⑴各级人大及县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⑵各级行政、监察、审判、检察机关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⑶公务员。
宪法宣誓誓词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为什么要加强宪法监督 (为什么要监督权力的行使?)
⑴权力的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⑵为保证国家机关严格依法行使权力,我国建立了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其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⑶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
如何加强宪法监督?(不需背诵)
①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地担负起宪法监督的职责;
②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③对各种违宪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42、★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有什么意义?
⑴有利于弘扬宪法精神,彰显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
⑵有利于激励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增强公职人员的宪法观念,树立宪法信仰。
⑶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宪法观念,营造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的氛围。
⑷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⑸有利于普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宪法知识,增强人们的宪法意识和宪法情感。
43、列举实例说明宪法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每个人从婴儿期就受到父母长辈的呵护、上户口、衣食住行等;再到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受教育,国家和社会各方面都依据宪法和法律给予物质保障、政策支持,每个人都享有相应的权利,如劳动就业、结婚生育、买房购物、生老病死等方面宪法都有相关的规定。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44、怎样增强宪法意识?
①学习宪法,②认同宪法,③践行宪法,④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45、如何学习宪法?
了解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46、怎样认同宪法?
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铭记宪法精神。
47、如何践行宪法?
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运用宪法精神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维护宪法权威,敢于同损害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与宪法相关的其他知识点:
48、★宪法的核心内容是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49、★宪法的核心价值是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区分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50、★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51、★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52、开展宪法宣传活动的形式:宪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活动、宪法专题讲座、板报、手抄报……
53、宪法宣传标语:①弘扬宪法精神,坚持宪法至上;②维护宪法尊严,捍卫宪法权威;
③学习宣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④宪法国家根本法,治国安邦全靠它;
⑤遵守宪法法律,争做守法公民……
54、宪法顺口溜:宪法就是根本法,公民生活全靠它; 宪法铭刻我心田,人民意志在其间;
宪法规定要记牢,生活工作乐陶陶; 宪法治国之总纲,公民权利有保障;
治国安邦总章程,守护公民的终生; 宪法根本法,呵护你我他;……
序言四章一四三,尊崇宪法治国观; 宪法序言又四章,国家性质在总纲。
第一单元要求:
以宪法两字开头能说出20句以上的知识点, 宪法两字在句中、句末分别能说出5句以上知识点。
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节:公民基本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民的政治权利主要有 政治自由
监督权
具有中国国籍
2、★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资格条件 年满18周岁
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重要性: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4★政治自由主要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强调:静坐、罢工、围攻、张贴大字报等均不是政治自由。
★政治自由的意义: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监督权主要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行使监督权应注意: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监督权的意义:有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网上评议政府的意义:⑴有助于政府接受公民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⑵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剥夺政治权利主要是剥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剥夺监督权。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身自由包括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人身自由得到保障,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注:人民检察院有批准权和决定权,人民法院有决定权,公安机关有执行权。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身体。
注:非法搜身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非法搜包侵犯公民隐私权。
★公民享有人格尊严权,禁止有任何方法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他人的名誉。
名誉权侵权行为:侮辱、诽谤、诋毁他人,捏造或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起侮辱性绰号等
荣誉权侵权行为:非法撤销他人的荣誉称号等
16、★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肖像权侵权行为:丑化、涂抹、刻画等故意损毁他人肖像,未经本人同意使用他人肖像从事盈利活动或
非正义活动等(使用他人肖像新闻报道和举报他人不道德或违法行为不侵犯肖像权)
姓名权侵权行为:干涉他人使用姓名,冒用或盗用他人姓名从事非正义、非法活动等
隐私权侵权行为:公开他人秘密,偷看他人隐私等
财产权
17、★社会经济权利包括 劳动权
物质帮助权
★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004年入宪)
★公民可以通过合法的方式取得财产,并享有⑴占有权、⑵使用权、⑶收益权、⑷处分权。
财产权的重要性:财产可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公民享有劳动权的重要性: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和服务,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物质帮助权主要有:退休金、养老金、社会保险金、医疗报销金等。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文化教育权利包括⑴受教育权、⑵文化权利。
★教育的重要作用:教育为个人的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权利为我们追求有尊严的生活,实现人生幸福提供保障。
★公 民 基 本 权 利 知 识 网 络 结 构 图
具有中国国籍
资格条件 年满18周岁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重要性:是公民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政治权利 政 治 自 由 注意:静坐、罢工、围攻、张贴大字报等均不是政治自由
意义:有助于公民参与管理国家政治生活,充公表达自己的意愿
内容: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注意: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监 督 权 意义: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网上评议政 有助于政府接受公民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
府的意义: 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







)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或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禁非法拘禁或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禁止非法搜查公民身体。(非法搜身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非法搜包侵犯公民隐私权)
名誉权侵权行为:侮辱、诽谤、诋毁他人,捏造或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起侮辱性绰号等
荣誉权侵权行为:非法撤销他人的荣誉称号等
人身自由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肖像权侵权行为:丑化、涂抹、刻画等故意损毁他人肖像,未经本人同意使用他人肖像
最基本、最重要 从事盈利活动或非正义活动等(使用他人肖像新闻报道和举报他人不道德或违法行为不侵犯肖像权)
独立自由有尊严 姓名权侵权行为:干涉他人使用姓名,冒用或盗用他人姓名从事非正义、非法活动等
隐私权侵权行为:公开他人秘密,偷看他人隐私等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占有权
使用权
财产权 收益权 财产权的重要性:财产能满足公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社会经济权利 处分权
劳动权 重要性: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的价值,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物质帮助权 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医疗保险、退休金、养老金等。
受教育权 含义: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意义: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文化教育权
利 科学研究 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基本义务
(
基本
权利
劳动
基本
受教育
义务
)文化权利 文学艺术创作
其他文化活动
权利平等
义务平等
平 等 权 法律适用平等
(
A
B
C
) 法律界限平等
宗教信仰自由
其他权利
A B C
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节:依法行使权利
依法行使权利应做到:行使权利有界限,维护权利守程序。
★公民行使权利不得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公民维护合法权利的方式主要有:⑴和解、⑵调解、⑶仲裁、⑷诉讼
和解指当事人之间通过协商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
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均是用和解的方式解决的。
★和解应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法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调解的依据是法律法规、政策、社会公德。
调解的方式分为:⑴人民调解、⑵行政调解、⑶司法调解。
调解是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仲裁是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
仲裁解决的是合同纠纷和财产权益纠纷。
★诉讼是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也称“打官司”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民事诉讼
★诉讼分为: 行政诉讼(也叫“民告官”)
刑事诉讼(分为a由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公诉、b刑事自诉)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节:公民基本义务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利益
依法服兵役
依法纳税
1、★公民的基本义务 劳动
受教育
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孝敬父母)
保守国家秘密
爱护公共财产
★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表现 遵守劳动纪律
遵守公共秩序
尊重社会公德
★怎样做到遵守宪法和法律?
⑴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⑵自觉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⑶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依法律已,依法办事。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4、★维护国家利益主要有
维护国家全、荣誉和利益
5、★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2018年入宪)
6、★《国家安全法》规定:每年4月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2016年设立。
7、★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8、★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9、★税收是国家财政收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0、任何逃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节:依法履行法定义务
★★公民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法定义务由宪法和法律规定,具有强制性。
★★★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
⑴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⑵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⑶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
履行法定义务应做到:⑴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⑵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指:⑴实施了法律禁止的行为,⑵未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
第三单元第五课:我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A:制度类知识点(1—4)
★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也是我国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政体),(区别国体),区别: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⑶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共同发展
★基本经济制度 ⑵按劳分配为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节: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是:⑴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⑵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⑶体现人民共同意志,⑷维护人民合法权益。这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
宪法将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为国家根本制度,其实质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据宪法设立的国家机关都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
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⑵人民民主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权力机关
⑶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行政、监察、审判、检察等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⑷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人大代表四大职权:⑴审议权、⑵表决权、⑶提出议案权、⑷质询权(表婶提义侄谐音表审提议质)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B:有关政协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1一2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项职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政协不是国家机关,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即政协的性质)。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人民政协共四级:即全国政协、省政协、市政协、县政协。(乡镇不设政协)
★人民政协的主要领导职务称:主席(即政协主席)
★政协上下级的关系是:指导被指导(注不是领导被领导、管理被管理)
★政协委员由提名推荐(民主推荐)产生,区别: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全国政协委员有2200人左右,区别:全国人在代表有2900多人(或近3000人)。
政协会议的全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届全国(或xx省、xx市、xx县)委员会第 次会议。
政协八大党派速记:致农盟建进九台革(即:致公党1925年成立、农工党1930年成立、民盟1941年成立、民建和民进1945年成立、九三学社1946年成立、台盟1947年立、民革1948年成立)
C: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知识点(22---29)
五大民族自治区及成立时间速记:蒙47维55壮回58藏65(即: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新疆
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于1965年)
★民族自治地方共三级:自治区、自治州(或盟)、自治县(或旗)(依次相当于省级、市级、县级)
★自治机关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注:只有人大和政府是自治机关。监察、审判、
检察不是自治机关)
★自治区人民政府的主要行政领导称:主席
★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2018年入宪)
人民币上有四种少数民族的文字:蒙维壮藏,即: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壮族
五大少数民族中离山西最近的是内蒙古(跨经度最大),离山西最远的是西藏,面积最大的是新疆(大约相当于中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面积最小的是宁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是广西,也是离海最近、离香港最近的……)
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及习俗:
⑴蒙古族:骑马、射箭和摔跤三大运动,献“哈达”,马头琴,蒙古包,马奶酒,那达慕大会……等;
⑵新疆维吾尔族:“瓜果之乡”,葡萄干、哈密瓜、馕、清真寺,冬不拉,帕米尔高原,三山夹两盆……等;
⑶西藏:献“哈达”,青稞酒、酥油茶,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8868.86m)……等;
⑷广西:“三月三”,“水果之乡”,竹竿舞,“桂林山水”……等,
⑸宁夏回族:“塞上江南”,枸杞,清真寺……等。
D:有关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重要知识点(30---33)
城市的居民委员会 简称 居委会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形式有 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简称 村委会
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 简称 职代会
居委会、村委会和职代会都是基层群众自治形式,切记,不是基层政权。
★村委会主要领导职务称主任,切记不叫村长,是本村村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的。
村两委是指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村党支部委员会主要领导职务是书记,即党支部书记,是由上级党组织委派的,或本村党员代表民主选举产生的。切记:不是由村民选举出来的。
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三节: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由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确立依据)
国有经济 如:中国石油、中国农业银行、太钢集团、太重集团……
公有制经济包括 集体经济 如:XX村、村办XX厂、镇办XX厂、村合作社……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份。
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国有经济的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国家对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私营经济
港奥台投资经济
外商投资经济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按劳分配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⑴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⑵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多种分配方式指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方式,主要有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土地要素、知识要素、技术要素、管理要素、数据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此处灵活考查,提供材料让作判断。
在非公有制经济中,通过劳动获得的报酬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只要是通过投资获得的经济收入都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简单来说就是用钱挣钱叫按资本要素分配。
房屋租金、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农民承包耕地种植农作物收入等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
作家写作文学作品的收入、文艺工作者创作和表演文艺作品的收入等属于按知识要素分配。
企业技术工人改进生产设备或工艺提高了企业效率而个人因此获得的额外收入,科技发明的专利所得(包括卖出专利和专利入股)等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所得的年薪、高额报酬等属于按管理要素分配。
网络企业及其工作者通过网络数据获得的收属于按数据要素分配。
社会保障收入如社会救助金、社会公益事业的帮助,如收到捐款等(属于公民的物质帮助权)。
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的作用是宏观调控。
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节:国家权力机关
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为实现国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统称,包括权力机关、国家主席、行政机
关、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等,是一个严密的组织体系。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即中国共产党山西省委员会简称山西省委,不是国家机关,是党的组织或党的机关,再如:晋中市委、迎泽区委、某镇党委等)。
国家机关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国家主席、副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委员、秘书长等。决定产生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中央军委其他组成人员等。(需了解的知识)
★人民代表大会共五级,即:全国人大,省人大、市人大、县人大、乡(镇)人大主席团。
五级人大中四级设常务委员会,即全国、省、市、县;乡(镇)只有人大主席团,不设常委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职务称委员长,省、市、县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称主任,乡镇人大主席团
主要领导职务称主席。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人大四大职权:⑴立法权,⑵决定权,⑶任免权,⑷监督权。区分人大代表四大职权(表审提义质)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级、市级人大及其常委行使地方立法权。
注: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没有地方立法权,但自治县人大其常委会有地方立法权。
10、★五级人大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工作上的联系、业务上的指导、法律上的监督。
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席
11、★国家席是国家机关,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也是国家领导职务。
12、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且年满45周岁的中国公民有资格被选为国家主席、副主席。
13、★国家主席四大职权:
⑴公布法律、发布命令,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发布命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⑵任免权,根据全国人及其常委会的决定,任命行政机关组成人员。
⑶外事权,a.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b.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车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⑷授予荣誉权,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签发证书等。
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三节:国家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设立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国家机关,负责组织和管理国家事务。
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共五级。即全国、省、市、县、乡(镇)。上下级关系
是领导和被领导。注:街道办是相当于乡镇人民政府一级的行政机关。
16、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
17、国务院最高领导称总理;省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职务称省长或市长(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职务
称主席);市级(直辖市下的区、自治州、自治盟)、县级(市辖区、自治旗)、乡镇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职务称X长,即省长、区长、州长、盟长、市长、县长、乡(镇)长。
18、★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人民政府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行政机关负
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法律、决议和决定。
19、行政机关对本级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在人大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0、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是人民授予的,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
服务型政府。
县级以上行政机关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城乡建设、财政、民政、公安、
民族事务、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行政机关共五级,上下级间的关系是领导被领导的关系,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行使职权必须严格
遵守宪法和法律。
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要求: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
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政府是现代政府的基本特征。
第三单元第六课第四节:国家监察机关
★监察机关是监察委员会,其性质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反腐败专责机关。⑴对所有行使
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⑵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⑶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监察委员会共四级,即国家级、省、市、县级,乡(镇)不设监察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
监察机关,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各级监察委员会的主要领导职务都称主任。
监察委员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同时还对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并受
其监督。监察委员会上下级之间是领导被领导的关系。
★国家监察委员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
★监察委员会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检察机关和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监察机关的职责:⑴监督职责,是首要职责;⑵调查职责,是一项经常性工作;⑶处置职责。
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五节:国家司法机关
★司法机关的性质: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国家审判机关共四个层级,国家级的称最高人民法院,省级称高级人民法院,市级称中级人民法院,
县(区、市)级称XX县(区、市)人民法院,领导职务都称院长。乡(镇)不设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上下级的关系是:监督和被监督(切记)
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审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
和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人民法院行使行使职权的要求:⑴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
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的干涉;⑵对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救济,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人民法院审判厅正中必须悬挂国徽,是代表国家审判。
民事审判厅和行政审判厅的布局相同,有原告和被告,且原告居左侧(观众视角),被告居右侧(观
众视角);刑事审判厅布局稍有不同,有公诉人、辨护人和被告人,且公诉人居左,辨护人居右,被
告人居审判席正对面,证人在被告人傍边。可见下图:
(
审判席
公诉人
辨护人





被告人
) (
审判席
原告
被告





)
行政/民事审判厅 刑事审判厅
区分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常见的几个词:起诉(诉讼)、反诉、撤诉、申诉、上诉、抗诉(只有人民检
察院具有的职权);另有投诉(与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无关,常见的是消费者投诉无良厂家和商家)。
★人民检察院的性质: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是检察机关,还是国家公诉机关。
★人民检察院共分四个层级:国家级的称最高人民检察院,省级称XX省(市、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市级称XX市(区、自治州、自治盟)人民检察院,县(区、市)级称XX县(区、市)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的领导职务都称检察长。乡(镇)不设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上下级的关系是:领导和被领导。
人民检察院的基本职权: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追诉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维护个
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
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
人民检察院行使职权的要求:⑴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
和个的干涉。
⑵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
认识法徽、检徽和警徽:纪检监察徽章(注:纪检委不是国家机关是党的机关,监察委是国家机关)
警徽
司法机关 行政机关 纪检监察
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一节自由平等的真谛
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证;追求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法治的基本精神。
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会导致混乱和伤害。
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自由主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自由与法治的关系:(4号和部分3号学生只需背熟划线加粗部分即可)
⑴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⑵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失去自由;
⑶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⑷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区分: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的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平等在法律上的含义:(4号和部分3号学生只需背熟划线加粗部分即可)
⑴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
⑵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如老幼病残孕等弱势群体有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特权等。
★圆桌会议体现了平等原则和协商精神,已成为国际和外交会议的一种重要形式。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或一律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或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⑴任何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⑵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二节自由平等的追求
如何珍视自由?⑴思想上,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⑵行动上,必须依法行权利,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如何践行平等?⑴反对特权,特权是平等的大敌。⑵平等对等他人的合法权利。⑶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⑷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⑸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节公平正义的价值
★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区分: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公平的内涵:公平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
公平的要求: ⑴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
⑵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
⑶机会平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公平的价值(或公平的意义)
⑴对个人: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够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⑵对社会: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正义行为的表现: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正义的重要性:⑴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⑵正义是法治追求的目标之一;⑶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⑷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正义的要求:⑴要求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⑵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心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⑶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的生存。
正义对社会制度的重要性(或正义和社会制度的关系)⑴正义作为社会制度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往往被当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价值标准;⑵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⑶有了正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⑷作为社会制度中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更应体现正义的原则,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的意义:⑴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⑵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节公平正义的守护
公平的实现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个人维护公平的做法:⑴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 ⑵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制度如何保障公平:⑴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等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⑵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等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14和15合起来从个人维护公平和制度保障公平两个方面共同回答了怎样坚守公平)
★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行。
个人如何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司法如何维护正义:⑴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⑵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p.108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区分:p.10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我们应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五次修改宪法修改或新增内容需记知识
1、1988年
⑴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⑵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
2、1993年
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⑵“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
★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改革开放
3、1999年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2004年
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载入宪法。
⑵国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⑶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⑷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5、2018年
⑴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⑵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⑶贯彻新发展理念;
⑷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⑸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⑹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
★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⑻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⑼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⑽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⑾“国家机构”中增加“监察委员会”;
★⑿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