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单位:m)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CD是山谷,EF是山脊 B.甲、乙两山的相对高度为2 400米C.A地在东南坡上,阳光充足 D.A地比B地降水多2.该处山脉走向为(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下图为某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3.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③以平原、盆地为主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4.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A.山脊、山谷 B.山脊、山脊C.山谷、山脊 D.山谷、山谷 (2024江西九江月考)长城由城墙、关城(选择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处,以收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等多种防御工事组成。下图示意某地等高线地形及关城景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5.长城城墙所在的地形主要是( )A.陡崖 B.山谷 C.山脊 D.鞍部6.关城适宜设在图中(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024江苏徐州三中开学考)读图,假如a>b>c,完成下面两题。7.假如图中曲线表示等高线,则甲、乙两处地形分别是( )A.山脊、山谷 B.山谷、山脊C.山脊、山脊 D.山谷、山谷8.假如图中曲线表示等温线,图示内容为某半球冬季近地面气温分布图,则海拔相同的甲、乙两处海陆分布情况是( )A.陆地、陆地 B.海洋、陆地C.陆地、海洋 D.海洋、海洋题组二 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貌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甲、乙两地建有养殖场。读图,完成下面两题。9.①③④⑤四地中,在②地可以看到的是( )A.①③ B.①⑤ C.③④ D.④⑤10.若图中建有一小型水库,甲养殖场濒临水库最高水位,则( )A.水库最深为10~15mB.水坝高度为15~20mC.库区大坝位于⑤处D.甲、乙两养殖场将污染水库 (2024山东日照期中)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一个视野开阔、视线不受阻挡的地方。某地理学习小组野外考察并绘制了该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1.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是( )A.70 m B.80 mC.90 m D.100 m12.实地考察中( )A.站在甲地可以看到丙地B.站在乙地可以看到丙地C.站在丙地可以看到丁地D.站在丁地可以看到乙地 (2024山东菏泽一中第三次月考)馒头山是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的石质山(下左图)。下右图是某研学小组绘制的馒头山景观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3.绘制该馒头山景观素描图的观察点位是( )A.甲 B.乙 C.丙 D.丁14.该观察点位与馒头山顶的最大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80米 B.220米C.270米 D.310米 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注:图中数字的单位为米)15.该等高线地形图所表示的景观是( )A.小溪 B.平原C.沙滩 D.梯田16.该景观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A.青藏高原 B.江南丘陵C.黄土高原 D.四川盆地能力提升练题组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下图是我国某高原局部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及拍摄照片。据此回答下面三题。1.在一次绳降比赛中,组织者计划的路线是从H处下降。运动员准备的绳子长度最适宜为( )A.150米 B.225米 C.250米 D.275米2.组织者能全程拍摄到H处绳降过程的摄影机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3.图示区域的地形特点是( )A.北缓南陡的山地 B.北陡南缓的山地C.北缓南陡的“天坑” D.北陡南缓的“天坑”题组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2023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调研)下图为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反映我国某地区一种地貌的形成过程,虚线表示被遮挡部分。据此完成下面三题。4.现在该地貌的外部形态最接近( )A.锥状 B.洼地状C.蘑菇状 D.柱状5.图中宽箭头最可能代表的地质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C.海浪侵蚀 D.风力侵蚀6.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B.降水丰富,河网密布C.峡湾相间,坡陡水深D.气候干旱,荒漠广布 (2024山东济宁微山二中12月月考)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一猎人欲到该地打猎。读图,完成下面两题。7.猎人登上山顶,最可能看到哪个地点的猎物(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8.猎人熟悉动物习性,知道山羊喜欢在陡峻的山崖活动,而水鹿被追赶过后,会寻找有水的地方喝水。在这次打猎中,猎人捕获了山羊和水鹿,请问猎人最有可能在图中哪两处捕获了这两种动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基础过关练1.D 2.C 3.C 4.D 5.C 6.B 7.A 8.B9.B 10.A 11.C 12.D 13.C 14.D 15.D 16.B1.D 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递变、弯曲状况可知,CD处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值区,为山脊,EF处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值区,为山谷,A错误;据图可知,甲山海拔1 100米,乙山海拔1 300米,两山相对高度为200米,B错误;据图中指向标可知,A地在西北坡上,C错误;A地位于山地盛行风迎风坡,降水多,B地位于山地盛行风背风坡,降水少,D正确。方法技巧 相对高度(高差)的计算n表示两点之间等高线的条数(包括两点所在的等高线),d表示等高距,Δh表示相对高度(高差)。(1)若两点均不在等高线上:(n-1)d<Δh<(n+1)d。(2)若两点均在等高线上:Δh=(n-1)d。(3)若其中一点在等高线上:(n-1)d<Δh(4)陡崖相对高度的确定:(n-1)d≤Δh<(n+1)d。2.C 图中两个山峰的连线即山脉的大致走向。据图中的指向标可知,该处山脉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3.C 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和数值大小可知,图示地区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中部高,西南、东北低。4.D 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等高线均由低值区向高值区凸出,说明均为山谷。5.C 结合地形图可以看出,长城城墙多位于等高线向低海拔区凸出处,等高线凸低为高,该地形应为山脊,C正确。6.B 乙处等高线相对密集,位于鞍部地形部位,乙东北、西南两侧地势较高,西北向东南的道路在该处较为狭窄,在该处建设关城能够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B正确;甲、丙位于山脊位置,丁处等高线较为稀疏,坡度相对较缓,且三处均没有道路通过,均不是修建关城的最佳地点,A、C、D错误。7.A 若图中曲线表示等高线,且a>b>c,则甲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乙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A正确。8.B 若图中曲线表示等温线,且a>b>c,又知此时为冬季,甲、乙两处海拔相同,则甲处冬季近地面气温高于乙处。因为海水热容量较陆地大,海洋增温、降温都比陆地慢,而此时为冬季,海洋上气温高于陆地上气温,所以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B正确。9.B 首先把②与①③④⑤四地用直线连起来,然后观察每一条线上等高线的疏密和形态。①地与②地之间,从高处向低处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坡,不会阻挡视线;③地与②地之间,从高处向低处等高线先疏后密,应为凸坡,会阻挡视线;④地与②地之间有陡崖阻挡视线;⑤地与②地之间为下凹的山谷,不会阻挡视线。故选B。10.A 读图可知,甲养殖场下部与1 020米等高线相交,若甲养殖场濒临小型水库的最高水位,则水库的最高水位应为1 020米,水库底部的海拔为1 005~1 010米,水库最深应为10~15米,A正确;图中适合建设水坝地点(⑥处)最低处海拔为1 010~1 015米,水库最高水位约为1 020米,则水坝相对高度应略高于5~10米,B错误;⑤在山坡处,而库区大坝的选址要在口袋型洼地上的峡谷处,C错误;乙养殖场与水库之间有山脊相隔,没有位于水库的汇水区域,因此其污染水库的可能性极小,D错误。11.C 结合图示等高线信息可知,等高距为10米,乙处海拔最高,高于880米、低于890米,海拔最低处为丙所在河谷,该处海拔高于790米、低于800米,所以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大于80米、小于100米,C符合题意。12.D 读图可知,甲与丙之间和乙与丙之间,都是上部坡度缓,下部坡度陡,为凸坡,因此站在甲地看不到丙地,站在乙地也看不到丙地,A、B错误;丙与丁之间有小的山脊阻挡,站在丙地看不到丁地,C错误;乙、丁之间上部坡度陡,下部陡度缓,为凹坡,所以站在丁地可以看到乙地,D正确。13.C 读素描图可知,该景观为正前方远处是馒头山,近处平缓开阔,左右两侧各有一处小山丘,且左侧山丘较右侧山丘高,结合等高线地形图上各点位置可知,观察点位最可能为丙,C正确。14.D 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为40米,丙高度介于60~100米之间,山顶高度介于340~380米之间,故两者的高差介于240~320米之间。结合选项可知,最大值可能为310米,D正确。15.D 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特征判断,图示景观为梯田。16.B 梯田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结合海拔判断图示景观最可能分布于我国的江南丘陵。能力提升练1.D 2.D 3.C 4.C 5.D 6.D 7.C 8.D1.D 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H处有4条等高线重叠, 则该处陡崖相对高度为150米至250米,安全起见,运动员准备的绳子长度应长于250米,故D项正确。2.D 甲、乙两摄影机位与H处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组织者不能全程拍摄到H处绳降过程;丙摄影机位右侧为“凸坡”,组织者不能全程拍摄到H处绳降过程;丁摄影机位与H处之间无阻挡,组织者能全程拍摄到H处绳降过程,D项正确。3.C 图中显示等高线数值整体由外向内减小,并且南部出现大范围陡崖,北部等高线较稀疏、地势较为平缓,所以该地貌为北缓南陡的“天坑”,C正确。4.C 读图可知,距今10 000年前,该地貌随着海拔的升高,等高线圆圈变小,说明其形态类似馒头状;现在该地貌1 002米等高线圆圈明显变小,1 004米、1 006米等高线圆圈也略有缩小但大于1 002米等高线圆圈,说明该地貌中部明显变细,类似蘑菇状,C正确。5.D 该地貌为风蚀蘑菇,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D正确。6.D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A错误;降水丰富,河网密布的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B错误;峡湾相间,坡陡水深的地区位于沿海,目前以海浪作用为主,C错误;气候干旱,荒漠广布的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D正确。7.C 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甲地位于陡崖下,故猎人登上山顶看不到甲地的猎物,A错。乙地与山顶之间有山脊阻挡,猎人登上山顶看不到乙地的猎物,B错。丙地与山顶之间没有阻挡,故猎人登上山顶能看到丙地的猎物,C对。丁地与山顶之间有凸坡阻挡视线,故猎人登上山顶看不到丁地的猎物,D错。8.D 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②处有3条等高线相交,为陡崖,故在这次打猎中,猎人最有可能在②处捕获了山羊。山谷地形可能有河流发育,③处等高线由低处凸向高处,为山谷,故猎人最有可能在③处捕获了水鹿。D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