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述,此单元的素养目标是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国家利益至上》《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美好祖国》三课的具体内容都渗透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学生将通过对此单元的学习,在政治认同方面,能够热爱伟大祖国,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在道德修养方面,能树立劳动不分贵贱的观念,理解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做未来的美好建设者,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增强民族气节;在法治观念方面,能够增强法治意识和义务观念,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义务;在责任意识方面,能够增强主人翁意识,关心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提升对国家的责任感,增强担当精神,提升参与能力。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在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对社会的认识进一步扩展到国家层面,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等方面形成对国家的深刻认识,进而为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发展、投身国家建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奠定基础,也为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教材的开展奠定认识基础。此单元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论述作为重要理论依据,专门进行国家利益、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爱国情怀等内容的教育,引导初中学生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维护国家安全的观念,增强建设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单元由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第九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三课组成。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国家利益涉及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相辅相成、高度统一。维护国家利益,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共同努力。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构建国家安全体系。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关心国家发展,为祖国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正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国家未来充满信心。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青少年要努力学习、积极实践,担负起历史重任。三、单元学情分析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能够开始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国家和社会的现象。但是,他们思想还不成熟,社会经验比较欠缺,对国家利益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对于长期生活在和平与安定环境中的初中生来说,他们对于国内外安全领域面临的复杂形势缺乏切实的感受和必要的了解,很难充分意识到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缺少忧患意识。他们认为维护国家安全只是安全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太多关系,或者距离遥远。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由于过于重视学习成绩、缺乏国家主人翁意识等,对国家发展关注不够,使命感不强。同时,也有部分学生虽然非常关心国家发展,对重大时事、社会问题也颇感兴趣,但存在着片面认识。有的没有看到巨大变化,只看到问题,感受不到国家正在积极努力解决这些问题,难免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对国家的未来产生怀疑;有的只看到成就,对问题关注不够,没有紧迫感。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很少接触真正的劳动,对劳动的意义、价值认识不足,以致轻视劳动,有的甚至对某些岗位的劳动有歧视、厌烦等错误态度。有的学生认为,美好的未来自然会实现,对只有通过辛勤劳动、艰苦付出才能实现梦想认识不足,从而缺乏实干精神,不能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四、单元学习目标(一)通过探究情境、观看视频、分析人物故事和社会现象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国家利益的内容和重要性,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高度统一的,懂得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理念,自觉捍卫国家利益,进而增强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二)通过观看视频、分析人物故事和社会现象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从时空和内涵外延上理解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要性及如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懂得维护国家安全既需要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也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担责,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和法治观念。(三)通过观看视频、探究情境、分析人物故事、分析图片数据等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发展既有成就也有问题,增强对国家发展的信心,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理解劳动的重要意义及不同岗位的劳动者都值得尊重,树立劳动不分贵贱的正确劳动观;激发学生担当使命,努力成为美好未来的建设者。国家利益至上设计说明此课由引言和两框内容组成。引言明确了此课的学习主题,具有统领全课的作用。第一框“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包括哪些内容。第二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从思想和行动两个角度,引导学生明确如何真正做到以国家利益为重。学习目标1.通过解析汉字、认识国家发展举措、分析人物故事等,让学生形成对国家利益的含义、内容及重要性的初步认识,理解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利益至上的理念;形成在负责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价值判断选择的能力;能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2.通过分析人物故事、解析汉字、认识国家发展举措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能够主动为维护团结稳定的社会局面贡献力量。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2.教学难点: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外延;捍卫国家利益的做法。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等。资源与工具1.资源。人物故事、相关漫画、新闻事件、历史资料等。2.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2)图书馆资源和网络搜索工具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框 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一、学习情境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国家繁荣昌盛,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人民才能幸福安康。深入了解此观点,需要我们认识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什么是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的相关知识。二、预习检查1.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它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2.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3.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4.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5.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第86页“运用你的经验”,展示材料: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六千余人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清华大学救国会在《告全国民众书》中悲愤地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呐喊。提出问题:你如何理解“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话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信息,思考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只有国家繁荣昌盛,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国家好,大家才会好。【设计意图】以历史事件为素材,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话的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国家好、大家才会好的道理,进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二)学习任务一:认识国家利益。【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第87页“探究与分享”,展示材料:“国”字原作“或”,字形像以“戈”守卫“口”。后来在“或”的周围加方框表示疆域,构成“國”字。提出问题:结合篆书“国”字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国家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学生活动】思考并分析“国”字的结构,得出认识:国家生存和发展需要人口、土地、军队等。【教师活动】总结归纳: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它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包括的一些基本要素,理解国家利益的内涵;引导学生初步树立国家利益需要维护的意识,努力做国家利益的捍卫者。(三)学习任务二:国家利益和国家核心利益。1.【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第88页“探究与分享”,展示图片:◇图片一:成立三沙市。◇图片二:保护文化遗产。◇图片三: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图片四:保卫祖国领空。提出问题:上述举措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问题并交流展示。提示:成立三沙市表明了中国政府维护南海诸岛主权的决心,有助于中国摆脱个别国家对中国海上石油运输的干扰,促进经济腾飞。此外,三沙市处于中国边疆,还具有重要的国防意义。保护文化遗产是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民族情感的重要举措,是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创造性的前提,是增强文化自信和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需要,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稳定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减少土地过度开发带来的生态问题。保卫祖国领空可以维护祖国安全,捍卫国家尊严。【设计意图】此活动通过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涉及国家的方方面面,国家利益无处不在;不同的国家利益在国家中的地位又是不同的,国家最根本的利益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其是国家的最高利益,与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密切相关;必须坚决维护和捍卫国家利益特别是国家的核心利益,这是每个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2.知识整合,总结提升。笔记:国家利益和国家核心利益的内容。国家利益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教师活动】梳理知识,形成认识。【学生活动】整理教材相应内容,形成认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与自身思考中,认识国家利益和国家核心利益的内容,同时在教材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工作。(四)学习任务三: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1.【教师活动】依据教材第89页“探究与分享”,展示材料:除夕之夜,中学生小京一家围坐在一起,畅谈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爸爸说:“我希望咱们国家越来越强大。”小京说:“我希望学习取得更大进步。”奶奶说:“我希望小区环境更优美。”提出问题:(1)在新的一年,你的愿望是什么 (2)个人愿望与国家利益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阅读信息并思考问题,分享观点。提示:(1)我的新年愿望是能参加更多课外活动。(2)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个人愿望的实现建立在拥护、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设计意图】通过小京一家围坐在一起谈新年愿望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愿望是什么及个人愿望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2.【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文字材料)在此次撤侨行动中,中国政府动用了182架次中国民航包机、5艘货轮,动用了4架军机,租用了20余艘外籍邮轮,把35 860名中国公民安全接回家。也许,现在的中国护照,还不能带你去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但是,当灾难和战争来临的时候,它能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接你回家。提出问题:国家为什么要组织这次撤侨行动 这说明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并阅读材料信息,结合问题进行理解和思考,分享展示观点: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人民利益的维护离不开国家利益)【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国家的撤侨行动及投入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背后是国家利益的体现,也由此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民利益只有上升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3.【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文字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原油年产量只有12万吨,平均到4.6亿人手里趋近于零,国家当时不得不动用本来就不多的外汇,去国外购买一些洋油回来。石油的问题,令国家领导人忧心忡忡:没有石油,飞机、坦克、大炮不如一根打狗棍。我们制作衣服的涤纶、腈纶等面料,都是由石油生产的合成纤维;很多食物的染色、调味,都有石油产品的参与;家庭装修使用的塑料,都是以石油制品为原料制成的;石油作为交通工具的主要燃料是为人们所熟知的。提出问题:结合文字材料,说说我国为什么要开采出自己的石油。这反映了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并阅读材料信息,结合问题进行理解和思考,分享展示观点:为了保护国家利益,我国要开采出自己的石油。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国家利益的实现离不开人民利益)4.知识整合,总结提升。笔记: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①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②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人民利益的维护离不开国家利益) ③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国家利益的实现离不开人民利益)④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教师活动】梳理知识,形成认识。【学生活动】整理教材相应内容,形成认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与自身思考中,认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同时在教材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工作。四、过程性评价相关的课堂练习。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国家利益以及国家利益的内容,也知道了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高度统一。希望同学们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感恩我们所处的和平环境。六、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梳理此框知识。2.发展型作业:完成相关的课时练习。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框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学习情境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是广大人民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高度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应如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相关内容。二、预习检查1.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3.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国家利益是整体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局部利益。整体利益照顾到了大多数人民的长远需求,符合大多数群体的利益。从根本上说,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一致的。5.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6.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第91页“运用你的经验”,展示材料:1979年3月,坐落在广西十万大山深处的尖峰岭国防民兵哨所诞生。作为村民兵营副营长和支前模范的陆之方临危受命,成为哨所第一任哨长。3年后,患上严重风湿病的陆之方走不动了。陆兰廷接过父亲手中的枪,成为尖峰岭哨所第二任哨长,一干就是14年。1996年,陆兰廷工作调动,陆兰军接替哥哥任第三任哨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陆兰军深情地说:“是祖国养育了我,那么为她奉献一生又算得了什么呢 哪怕有一天我会老死在自己的岗哨上,我问问自己的心,它会说这是值得的。”提出问题:(1)你如何评价陆之方一家两代人守卫祖国边疆的事迹 (2)与同学分享你所知道的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先进人物的事迹。【学生活动】阅读材料信息并思考问题,交流展示自己的观点。提示:(1)陆之方一家两代人以国家利益为重,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实际行动守卫祖国边疆,维护国家利益。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在今后的生活中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维护国家利益。(2)张存浩曾放弃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和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于1949年毅然投身到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热潮中。一生中,张存浩曾多次改行,而每次改行皆为国家而战。【设计意图】通过陆之方一家两代人坚守祖国边疆的事迹,使学生体会到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坚守信念、戍边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对国家利益至上的最好诠释。此活动既引出了这节课的课题,又帮助学生树立了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二)学习任务一: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1.【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第91页“探究与分享”,展示材料:有调研报告显示,网络泄密占泄密事件总数的七成以上。在某西方国家军方研究中国军情的权威文件中,有相当一部分信息来自中国军迷发布的网络信息。一些从事互联网情报搜集的人主要从网上论坛、聊天室等公开发布的信息中搜集情报。如果要搜集空军情报,只需发出“有谁知道我国空军现状”的帖子,就会引来大量网友跟帖。为了引诱军迷更加“开放”,有的情报搜集者故意说自己不懂空军,在网友的回应中窃取更有价值的信息。提出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上事例中吸取什么教训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问题。交流分享观点: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设计意图】此活动聚焦网络安全,意在教育学生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在平时网络交往等活动中提高警惕和辨别能力,避免因自己的疏忽大意而给国外情报机构以可乘之机,泄露国家秘密,损害国家利益。2.【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第92页“探究与分享”,展示材料:生活中,有的人以爱国为由,拉横幅围堵外资企业,砸某国品牌汽车甚至打伤车主,在网上联名抵制某一国家的商品。对此,同学们纷纷发表评论。同学甲:这些人的爱国热情值得肯定,但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简单抵制并非良策。同学乙:围堵和打砸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损害了他人和社会利益,应当受到法律处罚。同学丙:爱国不是将拳头砸向自己的同胞,而是努力在各方面将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提出问题:对以上观点进行评价,并就如何正确表达爱国情感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问题,交流展示。提示:三名同学的说法都是有道理的,启示我们应珍惜国家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珍惜国家发展的难得机遇期,树立理性爱国的意识,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采取合法有效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表达爱国情感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打着爱国的旗号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而要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设计意图】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操,爱国需要热情,也需要理性。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一些人总以为自己最爱国,看不惯别人就横加指责,或者散发攻击性言论,其实,这样做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团结;一些人以爱国为由盲目行事,实际上扰乱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此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是什么理由,都不能突破法律边界为所欲为。我们要学会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3.知识整合,总结提升。笔记: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的要求。①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②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③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教师活动】梳理知识,形成认识。【学生活动】整理教材相应内容,形成认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与自身思考中,知道如何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同时在教材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工作。(三)学习任务二:捍卫国家利益。1.【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第93页“探究与分享”,展示材料:钱伟长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1931年,19岁的钱伟长考入清华大学。当他考虑读历史专业还是中文专业时,传来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他毅然决定转学物理,以求科学救国。后来,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研究所取得卓越的学术成就,且收入颇丰。就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传来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他当即决定回国,到母校清华大学任教。1948年,当他有机会重返美国工作时,面对签证申请表上的“若中美交战,你是否忠于美国”一栏,他毫不犹豫地填上“否”,放弃了赴美机会。提出问题:钱伟长是如何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的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分享交流:钱伟长在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时做到了:①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②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设计意图】钱伟长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人生选择过程中应该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帮助学生树立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意识;帮助学生深刻领悟个人的人生道路与国家、民族的前进道路相切合的真正内涵和价值体现。2.【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第93—94页“探究与分享”,展示材料: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发表宣言,提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中共满洲省委相继派出杨靖宇、赵尚志等共产党员深入义勇军队伍,组织工农游击队,领导东北人民武装抗日。在那硝烟弥漫的年代,在苍茫的东北大地上,无数抗日将士为保家卫国挑战人类生存的极限,英勇打击凶恶的日本侵略者,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抗日联军将领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仍然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面对日寇围困,有老乡劝他投降,他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最终,他战斗几个昼夜后,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35岁。提出问题:东北抗日联军将士的做法对我们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有何启示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分享交流: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设计意图】此活动通过东北抗日联军将士的事例,帮助学生深刻领悟个人的人生道路与国家、民族的前进道路相切合的真正内涵和价值体现,引导学生知道,为了民族大义、国家利益,有时候不仅需要牺牲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3.【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图片一:谣言漫天飞。◇图片二:某饭店为偷税漏税,谎称没有发票,可以送礼物赔偿。◇图片三:“光盘行动”。◇图片四:人们主动搀扶摔倒的老人。提出问题:结合图片信息,分析在生活中,我们如何维护国家利益。【学生活动】分享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设计意图】此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维护社会稳定有序,是捍卫国家利益的体现。此处延伸了维护国家利益的范围。4.知识整合,总结提升。笔记:捍卫国家利益的做法。①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②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③始终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④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教师活动】梳理知识,形成认识。【学生活动】整理教材相应内容,形成认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与自身思考中,知道如何捍卫国家利益,同时在教材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工作。(四)学习任务三: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1.【教师活动】展示材料:材料一:钱伟长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1931年,19岁的钱伟长考入清华大学。当他考虑读历史专业还是中文专业时,传来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他毅然决定转学物理,以求科学报国。后来,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研究所取得卓越的学术成就,且收入颇丰。就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传来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他当即决定回国,到母校清华大学任教。1948年,当他有机会重返美国工作时,面对签证申请表上的“若中美交战,你是否忠于美国”一栏,他毫不犹豫地填上“否”,放弃了赴美机会。材料二: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发表宣言,提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中共满洲省委相继派出杨靖宇、赵尚志等共产党员深入义勇军队伍,组织工农游击队,领导东北人民武装抗日。在那硝烟弥漫的年代,在苍茫的东北大地上,无数抗日将士为保家卫国挑战人类生存的极限,英勇打击凶恶的日本侵略者,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抗日联军将领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仍然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面对日寇围困,有老乡劝他投降,他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最终,他战斗几个昼夜后,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35岁。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选择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国家利益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联系教材知识,分享观点。提示: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国家利益得到维护,个人利益才有保障。【设计意图】此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学会积极主动维护国家利益。2.知识整合,总结提升。笔记: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国家利益是整体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局部利益。整体利益照顾到了大多数人民的长远需求,符合大多数群体的利益。从根本上说,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一致的。【教师活动】梳理知识,形成认识。【学生活动】整理教材相应内容,形成认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与自身思考中,知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能够自觉捍卫国家利益,同时在教材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工作。四、过程性评价相关的课堂练习。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要在思想上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白了捍卫国家利益,要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在日常生活中遵守道德和法律。六、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梳理此框知识。2.发展型作业:完成相关的课时练习。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