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 题 《中国有了共产党》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问卷调查教材内容 分 析 《中国有了共产党》是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中的第三课,这一课是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的。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国家认同要点以及”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政治认同要点都提出了相关要求。基于此,我进行了如下分析:首先是单元内分析,本单元以时间为脉络,以精神为核心,带领学生领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以重大历史事件及人物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感悟仁人志士在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历程中所展示出来的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从而激发学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实现对国家认同素养的培养。 设计理念 让学生去感悟、理解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并以这三种精神作为红线,串联起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知,进而激发其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 学情分析 针对本课所涉及的历史知识,五年级部分学生可能听说过五四运动、《新青年》杂志、中共“一大”等名词,但这些了解极其有限,游离在学生头脑中的历史时间线之外,本课中陌生概念和重大历史事件又多,很难从情感上对这段历史产生共鸣。因此,本课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对这些关键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厘清。教学目标 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 2.通过了解共产党成立初期的艰难,感受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与爱国情怀。 3.感悟红船精神的内涵,萌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相关史实,学习革命先烈事迹,感受他们身上的精神内涵,明确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教学难点:萌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情感,并愿意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活动一:直面历史屈辱 课堂伊始,我以一条中国近代签订不平等条约时间轴的图片、国土沦丧、资源失窃、文物流失的数据,向学生呈现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虽然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却没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从而引发学生对我国抗争史中,许多仁人志士为积极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付出努力,但都以失败而告终的惨痛代价。设计意图 用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数据刺激学生的视觉,触动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对入侵者的愤懑。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在中国革命前路一片迷茫之际,一次震动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活动二:寻找指路明灯 接下来,我出示线索一的两张人物图片,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论两位人物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哪些贡献?从而引出,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先驱。通过阅读史料,发问学生”李大钊为何不惧死亡?“设计意图 了解《新青年》杂志和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马克思主义就是指路明灯。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活动三:谱写青春乐章 接下来,我出示线索二《五四运动》油画图,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身份、表情、动作、口号等细节。引发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爆发的此次运动?“在视频和史料的辅助下,学生小组讨论寻找”中国作为战胜国却是战败国的待遇“的原因,从中体会”弱国无外交“的感想。并顺势追击提问”假如你是那个年代的青年学生,会加入他们的队伍吗?“由此直击学生心灵深处,直观感受五四运动中青年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设计意图 感受五四青年的爱国情怀,在情感的感受与理解中达成对历史脉络的梳理,为后续情感场的创建打下基础。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活动四:开启伟大征程 本环节中,我出示线索三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一次如此重要的会议会从上海转移到南湖的一艘木船上进行呢?“,学生观看”一只小船和一大党的故事“视频,谈感受 ”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再以学生角色扮演沉浸式体验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与神圣,从中学习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奋斗目标。随后,播放《觉醒年代》中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片段,萌发学生的敬仰之情,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之艰难。自此,中国有了共产党(板书),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板书)。最后介绍党旗、党徽和七一建党节。设计意图 基于情感萌发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建党精神”,感悟“红船精神”的内涵。教学环节 (五) 师生活动 活动五:传承红船精神 2005年,习总书记首次提出“红船精神”,师生齐诵“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为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正在一代代接续传承,在我们家乡兴国像开国上将萧华将军抱病书写《长征组歌》、马前托孤含泪舍亲儿的无奈母亲李美群、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的烈士江善忠等这样不怕牺牲、对党忠诚的革命先烈,前赴后继为中国共产党做出巨大贡献。学生再通过学习单形式写下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如何传承“红船精神”呢?设计意图 学生将此前的五项活动中自己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沉淀,用诵响李大钊《青春》节选的形式抒发自己的爱党之情,萌发对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情感,完成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的教学突出了精神主题教育,实现学生立德树人目标的培养。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所以在设计的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达到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目的。本课时教学后,我进行了进一步思考,在充分运用本土红色资源、实践探究方面要再深度挖掘,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汲取奋进力量,这样学生对“建党精神”的感悟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