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第一部分:阅读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演讲为主题,选取了四篇风格迥异的演讲词,展现了演讲的强大力量,引导我们走进演讲的世界,学习演讲的技巧,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的特征:理解演讲是面对听众,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见解,并试图说服听众的一种口语表达形式。
2.感受演讲的魅力:体会演讲的感染力、鼓动性和说服力,感受演讲者传递的思想和情感,并激发对演讲的兴趣。
3.学习演讲的技巧: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方法,如确定主题、选择材料、安排结构、设计开头和结尾、运用修辞手法等,并学习演讲时的语言表达技巧,如语气、语调、节奏、表情、动作等。
4.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口头表达能力,做到语言清晰、流畅、生动、富有感染力。
5.培养思辨能力:学会分析演讲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并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提升思辨能力。
三、单元核心知识点:
(一)演讲的类型:演讲的类型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场合、内容等进行分类。常见的演讲类型有:
1.政治演讲:阐述政治观点、号召行动的演讲,例如竞选演讲、就职演说等。
2.学术演讲:介绍学术成果、探讨学术问题的演讲,例如学术报告、研讨会发言等。
3.纪念性演讲:纪念重要人物或事件的演讲,例如追悼会演讲、周年纪念会演讲等。
4.励志演讲:鼓舞人心、激励斗志的演讲,例如毕业典礼演讲、企业年会演讲等。
5.生活演讲:探讨生活问题、分享生活经验的演讲,例如家长会演讲、朋友聚会发言等。
(二)演讲稿的结构:演讲稿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开头:演讲的开头要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常用的方法有:
(1)问候语:向听众表示问候,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2)开场白:介绍演讲的背景、目的、主题等,引起听众的兴趣。
(3)设问句:提出问题,引发听众思考。
(4)引用名言:引用名人名言,增强演讲的说服力。
(5)故事导入:讲述与主题相关的故事,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2.主体:演讲的主体部分要围绕主题展开论述,阐明自己的观点,并用充分的论据进行论证,使听众信服。常用的论证方法有:
(1)举例论证:用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观点。
(2)道理论证:用科学的道理或公认的理论来证明观点。
(3)对比论证: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证明观点。
(4)比喻论证:用比喻的方式来证明观点,使论证更加生动形象。
3.结尾:演讲的结尾要总结全文,强化主题,并发出号召,留下深刻的印象。常用的方法有:
(1)总结式结尾:概括总结演讲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号召式结尾:向听众发出号召,鼓励行动。
(3)展望式结尾:展望未来,表达美好的愿望。
(4)引用名言:引用名人名言,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5)故事结尾:讲述与主题相关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演讲的语言:演讲的语言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
1.口语化:演讲的语言要接近口语,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书面化或专业化的词汇。
2.形象化: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和记忆。
3.情感化:演讲要表达真情实感,用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听众,引发共鸣。
(四)演讲的技巧:除了语言表达,演讲时还需要注意一些技巧,才能更好地吸引听众,取得良好的效果。
1.语气语调:要根据演讲的内容和情感,调整语气和语调,使演讲更加生动自然,富有感染力。
2.节奏控制:要控制演讲的节奏,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使演讲更加引人入胜。
3.表情动作:要配合演讲的内容和情感,运用合适的表情和动作,使演讲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4.眼神交流:演讲时要与听众进行眼神交流,观察听众的反应,并根据情况调整演讲的内容和方式。
四、各篇课文核心知识笔记
最后一次讲演
1.核心知识点:
(1)演讲背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并对爱国民主运动进行镇压,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先生追悼会上发表了这篇演讲,慷慨激昂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表达了对和平民主的追求,以及为正义事业献身的决心。
(2)演讲主题: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号召人民起来斗争,争取和平民主。
(3)语言特点:演讲语言慷慨激昂,富有气势,大量运用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演讲的感染力和鼓动性。
(4)演讲技巧:闻一多先生在演讲时,语气坚定,情感真挚,并运用眼神、手势等动作,增强了演讲的表达效果。
2.原文解析:这篇演讲是闻一多先生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发出的正义之声。
(1)开头部分,闻一多先生开门见山,直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先生的卑劣行径,并表达了对李先生的敬佩和怀念。
(2)主体部分,闻一多先生列举事实,控诉国民党反动派制造恐怖、破坏和平、残害人民的罪行,并揭露其“慌”“怕”的本质。
(3)演讲过程中,闻一多先生多次运用反问句,质问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并号召人民起来斗争,“打不尽”“杀不完”的人民力量必将战胜反动势力。
(4)结尾部分,闻一多先生表达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并发出“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誓言,表达了为正义事业献身的决心。
3.精彩语句:
(1)“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直接质问特务,表达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慨和蔑视,也展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勇气和正义感。)
(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民的力量不可战胜,也预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必然灭亡)
(3)“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这句话精炼地概括了演讲的主题,也表达了对正义和真理的坚定信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核心知识点:
(1)格物致知的含义:“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大学》,原意是通过探究事物本源来获得知识,丁肇中先生在演讲中赋予其新的含义,即重视实验精神,通过实践来探究真理。
(2)科学精神:演讲强调了科学研究需要实验精神,要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方法来探究事物真相,而不是依靠空想或权威。
(3)论证方法:演讲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并结合自身经历,使说明的内容更加具体可信。
2.原文解析:丁肇中先生从“格物致知”这一中国传统思想出发,阐述了科学研究需要实验精神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经历,鼓励中国学生要培养独立思考和实践探索的能力。
(1)演讲开头,丁肇中先生从自己获得“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谈起,引出对中国传统教育和西方教育的思考,自然地过渡到“格物致知”这一话题。
(2)演讲接着介绍了中国传统教育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并以王阳明“格竹子”的例子,说明了传统教育重视内省而忽视实践的局限性。
(3)演讲的核心部分,丁肇中先生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强调了实验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指出“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4)演讲还分析了中国学生由于文化背景的影响,容易“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并鼓励中国学生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5)演讲最后,丁肇中先生总结了“格物致知”在新时代的意义,即“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3.精彩语句:
(1)“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这句话点明了“格物致知”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即要重视实验,通过实践来探究真理)
(2)“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这句话强调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要以实验为基础,不能依靠空想或主观臆断。)
(3)“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段话将“格物致知”的精神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认为这种精神不仅适用于科学研究,也适用于社会生活和个人行动。)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1.核心知识点:
(1)人生抉择:演讲以“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为主题,分享了王选先生在人生道路上做出的重要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对他的事业和人生的影响。
(2)扶植年轻人:演讲中,王选先生特别强调了扶植年轻人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历史的规律和潮流,并以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
(3)淡泊名利:演讲中,王选先生也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态度,认为“院士者,就是他一生辛勤奋斗,做出了出色贡献,晚年给他一个肯定,这就是院士”,并告诫年轻人不要追求虚名,要踏踏实实地工作。
2.原文解析:王选先生以“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为主题,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并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1)演讲开头,王选先生以幽默的语言介绍了自己“过时的科学家”的身份,并以“太阳”的比喻,说明了不同年龄段的人所处的不同阶段。
(2)演讲的第六个抉择部分,王选先生重点阐述了扶植年轻人的重要性,并以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例子说明了“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
(3)演讲中,王选先生也反思了“马太效应”,认为“已经得到的,他一个劲儿地得到,多多益善;不能得到的,他永远得不到”,并以自身经历为例,说明了小人物在科研过程中常常不被重视的现象。
(4)演讲还批评了一些人“把时态给弄错了”,将已经“过时”的科学家误认为是“现在”甚至“将来”的权威,并强调了院士只是一种“肯定”,而不是“当前的学术权威”。
(5)演讲最后,王选先生以荣格的公式“IplusWeequalstoFullI”结束演讲,鼓励年轻人要融入集体,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3.精彩语句:
(1)“努力奋斗,曾经取得过成绩,现在高峰已过,跟不上新技术发展的一个过时的科学家”。(这句话以自嘲的语气,体现了王选先生的谦虚和幽默,也表达了对新技术发展的关注和对年轻人的期待)
(2)“我觉得世界上有些事情也非常可悲和可笑。当我26岁在最前沿,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这句话反映了科研领域论资排辈的现象,也表达了对年轻科研人员的同情和理解。)
(3)“院士者,就是他一生辛勤奋斗,做出了出色贡献,晚年给他一个肯定,这就是院士。”(这句话点明了院士的本质,即对过去成就的肯定,而不是对现在或将来能力的保证。)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1.核心知识点:
(1)奥林匹克精神:演讲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即“根除恐惧”,“培养自信和平和”,“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
(2)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演讲强调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即不仅仅是体育竞技,更是要“面向大众”,促进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
(3)演讲风格:演讲语言庄重典雅,富有哲理,展现了顾拜旦先生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的思想深度和远见卓识。
2.原文解析:顾拜旦先生在演讲中回顾了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年来的历程,并展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发展方向。
(1)演讲开头,顾拜旦先生回顾了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0周年庆典,并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中幸存下来,并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2)演讲接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认为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体育竞技,更是要“根除恐惧”,“培养自信和平和”。
(3)演讲还强调了奥林匹克运动要“面向大众”,打破“贵族特权”,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4)演讲最后,顾拜旦先生展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希望它能够为构建更加和平、公正的社会做出贡献。
3.精彩语句:
(1)“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这句话点明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即不仅是体育竞技,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2)“勇气是战争中的美德,它能够在时势中造就英雄。……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用的良药,更多的是自信而非勇气。”(这段话将“自信”与“勇气”进行对比,突出了“自信”在和平年代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3)“面对一个需要用基本原则来整顿的全新世界,某些过去一直被视为乌托邦的原则,如今却变得切实可行。人类必须吸收古文明遗留下来的全部精华,用以构筑未来,其中就包括奥林匹克精神。”(这段话表达了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信心,认为它可以为构建更美好的未来做出贡献)
第二部分:撰写演讲稿
一、什么是演讲稿?
演讲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是演讲者在特定场合,针对特定听众,就特定主题发表意见、表达观点、阐述事理、抒发情感的文稿。它是演讲活动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演讲者与听众沟通交流的桥梁。
二、为什么要撰写演讲稿?
1.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撰写演讲稿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演讲的思路,确定演讲的目标,使演讲内容更加集中,避免漫无边际或离题万里。
2.精心准备,提升质量:撰写演讲稿可以让我们对演讲内容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准备,选择合适的材料,运用恰当的语言,提升演讲的质量,使演讲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3.增强自信,克服紧张:拥有精心准备的演讲稿,可以增强演讲者的自信心,减少临场发挥的压力,克服紧张情绪,使演讲更加流畅自然。
4.留下记录,便于修改:撰写演讲稿可以留下演讲的文字记录,便于日后回顾、反思和修改,不断提升演讲水平。
三、如何撰写演讲稿?
1.确定主题,明确目的:撰写演讲稿的第一步是确定演讲的主题,明确演讲的目的。主题要鲜明突出,目的要明确具体,要根据演讲的场合、听众和时间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选择材料,充实内容:确定主题后,要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充实演讲的内容。材料要真实可靠,有代表性,能够支持演讲的观点,并引起听众的共鸣。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搜集材料:
(1)查阅资料:查阅书籍、报刊、网络等资料,了解相关信息和背景知识。
(2)调查研究: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实际情况,收集一手资料。
(3)采访专家:采访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获取专业意见和建议。
(4)个人经历:结合个人经历和感悟,使演讲更加真情实感。
3.安排结构,逻辑清晰:演讲稿的结构要清晰合理,逻辑严密,便于听众理解和记忆。常用的演讲稿结构有:
(1)总分结构:先总述演讲的主题,再分点阐述,最后总结全文。
(2)并列结构:将几个并列的观点或事例进行逐一阐述。
(3)递进结构:将几个递进的观点或事例进行逐一阐述,层层深入。
(4)问题解决结构: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设计开头,吸引听众:演讲的开头要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激发听众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演讲做好铺垫。常用的开头方法有:
(1)问候语:向听众表示问候,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2)开场白:介绍演讲的背景、目的、主题等,引起听众的兴趣。
(3)设问句:提出问题,引发听众思考。
(4)引用名言:引用名人名言,增强演讲的说服力。
(5)故事导入:讲述与主题相关的故事,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5.阐述观点,论证充分:演讲的主体部分要围绕主题展开论述,阐明自己的观点,并用充分的论据进行论证,使听众信服。常用的论证方法有:
(1)举例论证:用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观点,使论证更加具体形象,易于理解。
(2)道理论证:用科学的道理或公认的理论来证明观点,使论证更加有说服力。
(3)对比论证: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突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证明观点,使论证更加清晰明确。
(4)比喻论证:用比喻的方式来证明观点,使论证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6.设计结尾,强化主题:演讲的结尾要总结全文,强化主题,并发出号召,留下深刻的印象。常用的结尾方法有:
(1)总结式结尾:概括总结演讲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使听众对演讲内容有一个清晰的回顾。
(2)号召式结尾:向听众发出号召,鼓励行动,激发听众的热情和斗志。
(3)展望式结尾:展望未来,表达美好的愿望,给听众留下希望和憧憬。
(4)引用名言:引用名人名言,增强演讲的感染力,使演讲更加深刻有力。
(5)故事结尾:讲述与主题相关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发听众的思考和回味。
7.锤炼语言,增强感染力:演讲的语言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要做到:
(1)口语化:演讲的语言要接近口语,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书面化或专业化的词汇。
(2)形象化: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和记忆。
(3)情感化:演讲要表达真情实感,用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听众,引发共鸣。
四、注意事项:
1.了解听众:撰写演讲稿要考虑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语言和内容,才能更好地与听众沟通。
2.控制时间:演讲稿的篇幅要根据演讲的时间进行控制,避免演讲时间过长或过短。
3.反复修改:演讲稿要反复修改,仔细推敲,才能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4.预演练习:撰写演讲稿后,要进行预演练习,熟悉演讲稿的内容,并注意语气、语调、节奏、表情、动作等方面的表达,提升演讲的感染力。
第三部分:举办演讲比赛
一、为什么要举办演讲比赛?
演讲比赛是展现口才、锻炼胆量、提升自信、交流思想的平台。举办演讲比赛,能够激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并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如何举办演讲比赛?
举办演讲比赛需要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安排,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赛前准备:
(1)确定主题:选择一个能够引起学生共鸣、激发他们思考的主题,例如“我的梦想”“感恩的心”“责任与担当”“科技与未来”等。主题要积极向上,符合时代精神,并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
(2)制定规则:制定比赛规则,包括比赛时间、演讲内容要求、评分标准、奖项设置等,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
(3)宣传发动:通过海报、广播、校报等多种途径宣传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报名筛选:设置报名截止日期,并对报名选手进行筛选,确保参赛选手的水平和质量。
2.选手准备:
(1)撰写演讲稿:根据比赛主题和规则,撰写演讲稿。演讲稿要观点鲜明,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并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2)练习演讲:反复练习演讲,熟悉演讲稿的内容,并注意语气、语调、节奏、表情、动作等方面的表达,提升演讲的感染力。
(3)准备PPT:如果需要,可以制作PPT,配合演讲内容,增强演讲的视觉效果。
3.比赛现场:
(1)布置场地:布置比赛场地,包括舞台、音响、灯光、背景等,营造良好的比赛氛围。
(2)安排人员:安排主持人、评委、计时员、工作人员等,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
(3)比赛流程:
①主持人开场:主持人介绍比赛主题、规则、评委等,并宣布比赛开始。
②选手演讲:选手按照抽签顺序依次上台演讲。
③评委评分:评委根据评分标准,对选手的演讲进行评分。
④颁奖仪式: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4)注意事项:
①时间控制:严格控制演讲时间,确保比赛的节奏和进度。
②公平公正:评委要公平公正地评分,避免个人偏见或情感因素的影响。
③现场秩序:维持良好的现场秩序,避免噪音干扰或其他意外情况发生。
4.赛后总结:
①评委点评:邀请评委对选手的演讲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选手提升演讲水平。
②选手交流:组织选手进行交流,分享演讲经验和心得体会。
③总结经验:总结比赛经验,为下次比赛积累经验。
三、演讲比赛的评分标准:
演讲比赛的评分标准可以根据比赛的主题和要求进行调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分标准:
1.内容:观点是否鲜明,论证是否充分,材料是否恰当,语言是否准确,能否引起听众的共鸣。
2.结构:结构是否清晰合理,逻辑是否严密,层次是否分明。
3.语言:语言是否流畅自然,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4.技巧:语气、语调、节奏是否恰当,表情、动作是否自然得体,能否与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
5.仪态:仪表是否端庄大方,举止是否得体,精神面貌是否良好。
四、演讲比赛的注意事项:
1.主题要明确:演讲的主题要明确具体,避免泛泛而谈或离题万里。
2.内容要充实:演讲的内容要充实,要有理有据,避免空洞无物或言之无物。
3.语言要生动:演讲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避免枯燥乏味或平淡无奇。
4.技巧要娴熟:演讲的技巧要娴熟,包括语气、语调、节奏、表情、动作等方面的表达,才能更好地吸引听众,达到良好的演讲效果。
5.自信大方:演讲时要自信大方,展现自己的风度和魅力。
6.尊重听众:演讲时要尊重听众,与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
五、演讲比赛的意义:
1.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演讲比赛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准确性、流畅性和生动性。
2.培养思辨能力:演讲比赛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用清晰的逻辑和有力的论据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3.增强自信心:演讲比赛需要学生克服紧张情绪,勇敢地站在舞台上表达自己,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促进团队合作:演讲比赛通常需要团队合作,例如共同讨论主题、撰写演讲稿、练习演讲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部分:字音字形
13.最后一次讲演
卑劣(liè) 卑鄙(bǐ) 蛮横(hèng) 挑拨离间(jiàn) (晓)得 无(耻) (诬)蔑 (屠)杀 (捶)击恐(怖) 赋(予)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瞭(liào)望 缅(miǎn)怀 彷(páng)徨 (瞭)望 (缅)怀 探(察) (检)讨 (彷)徨 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干(gān)预 堕(duò)落 狡(jiǎo)辩 阳奉阴违(wéi) 强(qiǎng)词夺理 (抉)择 扶(植) 阻(碍) (趋)势 狡(辩) 阳奉阴(违) 招摇(撞)骗 强(词)夺理 平(易)近人不修边(幅)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指摘(zhāi) 襁(qiǎng)褓 萦(yíng)绕 绚(xuàn)丽 枷(jiā)锁 拙(zhuō)劣 奠(diàn)定
挚(zhì)爱 暴风骤(zhòu)雨 相辅(fǔ)相成 (浩)劫 (萦)绕 (绚)丽 (枷)锁 目(睹) (挚)爱 (钟)爱 分崩离(析) 行将就(木)
第五部分:成语
1.光明正大: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2.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
3.格物致知: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4.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5.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6.狗皮膏药:比喻骗人的货色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7.阳奉阴违: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当众同意肯后反对)。
8.招摇撞骗:假借名义,进行蒙骗欺诈。
9.风口浪尖: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
10.强词夺理:无理强辩,明明没理使说有理。
11.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
12.不修边幅: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拍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想的整洁。
13.行将就木: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木,指棺材。
14.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15.暴风骤雨: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面猛烈。
16.担惊受怕: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17.相辅相成: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不可。
18.自圆其说: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
第六部分:文学常识
1.闻一多:
(1)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2)代表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2.丁肇中:1936年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祖籍山东省日照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3.王选:
(1)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
(2)2002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当代毕昇”。
(3)由他领导研制成功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我国新闻出版业普及推广中文计算机排版做出了重大贡献。
4.顾拜旦:
(1)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
(2)主要作品有《体育颂》《运动心理学试论》《竞技运动教育学》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