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 古代埃及教材必备知识精练知识点1 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2024青岛市南区期末改编]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评价古埃及文明:“那里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以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其意图在于强调( )CA.古埃及文明衰败的根源 B.畜牧业与农业相互促进C.尼罗河对埃及的重要性 D.埃及农业水平相当落后【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尼罗河的重要性。解题思路如下:第一步: 分析材料 分析材料可知,希罗多德认为埃及农夫只需播种之后等待收获即可,说明尼罗河沿岸有着优越的种植条件第二步: 回扣教材 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给农业种植带来了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灌溉条件第三步: 得出答案 综上所述,题干材料体现了尼罗河对埃及的重要性,C正确。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涉及的是农业种植,未体现畜牧业的发展情况,排除B;材料没有进行比较,无法得出埃及农业水平落后的结论,且D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2.新素材 新课标·史料实证[2024无锡宜兴市期中]2023年10月15日,埃及旅游和文物部宣布,考古学家在埃及明亚省发现一座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墓地,据考证,其历史可追溯到3 400年前。这一考古发现受到史学界高度重视的理由是( )BA.古代埃及文明是从3 400年前开始的B.该发现对研究古代埃及文明演进具有史料价值C.考古发现可以开发明亚省的旅游资源D.该墓地不是金字塔,故不能反映古代埃及文明【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埃及文明的相关知识。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考古发现”“受到史学界高度重视”可知,应从该考古发现的史学价值的角度思考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发现是史学研究的第一手史料,具有极高的史学研究价值,因此新发现的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墓地对研究古代埃及的文明演进具有史料价值,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研究古埃及文明的发展进程,故B符合题意。据所学知识可知,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排除A;C体现的是该发现的经济价值,而非史学价值,排除;古埃及文明表现在多方面,金字塔只是其典型代表之一,且该墓地属于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可以反映古埃及文明,排除D。3.新课标·跨学科·地理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当时,其统治范围地跨( )AA.非洲、亚洲 B.非洲、欧洲C.亚洲、欧洲 D.欧、亚、非三洲【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属于亚洲部分,因此图特摩斯三世的统治范围地跨非洲、亚洲,故选A。4.[2024大同期中改编]古埃及人根据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涨水的经验,制定了太阳历;由于需要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再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这表明古埃及文明( )BA.受益于文明的交流互鉴 B.凝聚了顺应自然的智慧C.一直以农耕经济为本 D.是当时最先进的文明【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埃及文明的科学和文化成就。由材料可知,古埃及人制定太阳历依据的是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发展数学是因为需要测量尼罗河水位、丈量两岸土地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这些都表明古埃及文明凝聚了顺应自然的智慧,故选B。题干仅提到古埃及人根据自然现象制定太阳历和发展数学,并未提及文明交流,排除A;从材料信息不能看出古埃及以农耕经济为本,排除C;D无法由材料得出,排除。知识点2 金字塔5.古代埃及人组建了一支建筑团队,从设计师到工匠、从工程队队长到普通工人,再加上形形色色的后勤人员,金字塔正是他们通力合作的成果。这从侧面反映了古埃及( )BA.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B.社会经济水平较高C.自然环境较为恶劣 D.王权逐渐走向衰落【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埃及金字塔的修建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由材料可知,古埃及已经出现了建筑团队,其中有设计师、工匠、工程队队长、普通工人和后勤人员,多样的职业及其劳动成果——金字塔,从侧面反映了古埃及的社会经济水平较高,B正确。法制传统、自然环境和王权的衰落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A、C、D。6.新课标·跨学科·数学和地理[2024周口郸城县期中改编]金字塔作为古埃及时期法老的陵墓,一直充满着神秘的色彩。以下是鲲鹏同学收集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用来说明古埃及( )DA.金字塔工程浩大 B.经济发展水平较高C.法老有绝对权力 D.人民具有高超智慧【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字塔的相关知识。据题干信息可知,金字塔的塔高和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存在关联,金字塔的塔高与塔底周长的关系和圆周率存在关系,金字塔的中心与地球的子午线存在关联,而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圆周率、地球的子午线等都是数学常数或科学概念,因此这些资料可以用来说明古埃及人民具有高超智慧,故D符合题意。知识点3 法老的统治7.[2022江西中考]胡夫金字塔修建时至少有10万人参加,花费了20年时间,意味着要对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用。这说明古埃及( )DA.文明走向衰落 B.成为强大封建帝国C.外族入侵严重 D.国王权力至高无上【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埃及国王的权力。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胡夫金字塔的修建调集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这说明古埃及国王的权力至高无上,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古埃及文明走向衰落,排除A;胡夫在位时,古埃及还是奴隶社会,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外族入侵,排除C。8.新课标·跨学科·数学[2024青岛崂山区期中改编]据下表中的信息可推知( )古埃及第四王朝三位法老的金字塔统计表法老 名称 高度(米) 底边长(米) 体积(立方米)第二位 胡夫金字塔 146.59 约230 约387万第四位 哈夫拉金字塔 143.6 约215.7 约220万第五位 门卡乌拉金字塔 66.5 约108.5 约39万CA.建造技术的衰败趋向 B.古埃及统治中心的转移C.法老王权的逐渐衰落 D.古埃及被罗马帝国灭亡【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字塔的大小与王权强弱的关系。分析题干材料可知,从胡夫金字塔到哈夫拉金字塔再到门卡乌拉金字塔,金字塔的高度、底边长与体积都在减少,这说明古埃及第四王朝时期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法老王权的逐渐衰落,C正确。A在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且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建造技术是不断走向成熟的,排除;单由金字塔规模的变化不能得出统治中心转移的结论,排除B;D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第1课 古代埃及学科关键能力构建1.新课标·跨学科·地理[2023洛阳宜阳县二模]“尼罗河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它平缓的河流使北上的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尼罗河的这个特点有利于古代埃及的( )CA.农业发展 B.对外扩张 C.统一政权建立 D.对外贸易【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埃及文明。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尼罗河使尼罗河流域具有整体性,且河流特点和盛行风使得区域统治具有便捷性,尼罗河的这个特点有利于古代埃及统一政权的建立,故选C。材料未涉及与农业发展相关的土壤、灌溉等信息,排除A;题干论述的是尼罗河流域的优势,不涉及“对外”的内容,B、D均与材料无关,排除。2.[2023长沙期末]“埃及因为有了文字,账本和合同书才成为可能。法律文书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官员们可以上报文书给国王,国王也可以给官员们颁布命令。”这说明( )CA.古埃及的商品经济发达 B.古埃及发明了楔形文字C.文字推动埃及文明发展 D.古代埃及官员精通法律【解析】 材料“埃及因为有了文字……国王也可以给官员们颁布命令”说明古埃及文字是其文明的重要部分,文字推动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故选C。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佚名建筑师以精确的算术设计,建造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重达625万吨的石块建筑物。这座陵墓总共用了200万块石头,其中的一些在原地采集,但大多数则从更远的尼罗河上游地区获取,趁洪水季节搬运到吉萨来。——摘编自[美]罗伊·T.马修斯、德维特·普拉特《西方人文读本》材料二 1991年,埃及古物局的学者在胡夫金字塔南数百米和大狮身人面像的东南,发现了金字塔建设者的墓。……1994年,美国筹备了一个基金会,恢复发掘这座消失了的城市。美国学者莱赫奈尔说,这座消失了的城市曾经居住过至少5万人……其中包括建筑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家、工匠、面包师和普通劳动者。——摘编自刘文鹏《埃及考古学》材料三 在考察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中,今天的人们往往不易想象当时的历史背景……过多地拘泥于技术问题的探讨而忽视了古埃及人所具有的最伟大的力量。——摘编自王瑞珠《世界建筑史·古埃及卷》(1)据材料一,归纳与金字塔建造技术水平相关的信息。【答案示例】①设计恢宏;②计算精确;③巨石采集;④运输科学。【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一信息“精确的算术设计”“世界上最大”“重达625万吨的石块”“大多数则从更远的……趁洪水季节搬运到吉萨来”等信息分条归纳即可。(2)据材料二,概括金字塔考古的新发现,并说明其价值。【答案示例】新发现:①金字塔修建者的墓地;②修建者生活的城市遗址。价值:有助于了解修建者的社会分工和生活状况。【解题思路】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信息“发现了金字塔建设者的墓”“消失了的城市”得出。第二小问,可根据第一小问的答案得出其价值是有助于了解修建者的社会分工和生活状况。(3)据材料三,指出作者认为考察金字塔建造应有怎样的视角。【答案示例】技术和历史背景。【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当时的历史背景”“过多地拘泥于技术问题的探讨而忽视了古埃及人所具有的最伟大的力量”回答。(4)关于金字塔的建造之谜,至今最令人信服的说法是“金字塔是劳动人民的成果”。请你简述理由。【答案示例】宏伟壮观的金字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它充分显示了古代埃及人卓越的创造能力。与此同时,金字塔也是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它是法老奴役劳动者的象征。【解题思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共27张PPT)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教材必备知识精练学科关键能力构建快速核答案教材必备知识精练知识点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B 2.A知识点2 古巴比伦王国3.D 4.C知识点3 《汉谟拉比法典》5.A 6.C 7.B 8.B学科关键能力构建(1)【答案示例】判决一:穆某赔偿阿某全部损失。判决二:损毁阿某的眼睛。判决三:阿某赔偿穆某银三分之一明那。说明:判决一依据的是法典中关于租赁、雇佣等方面的规定,显示出古巴比伦繁荣的商品经济;判决二说明《汉谟拉比法典》保留了原始社会的同态复仇法;判决三说明古巴比伦社会等级森严。 (2)【答案示例】古巴比伦盛行家庭奴隶制,男性家长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3)【答案示例】判决结果:一、割掉图某一只耳朵;二、阿某给鲁某赔偿图某买价的一半。实质:《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材必备知识精练知识点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幅古代地图,它制作于公元前2500年前后,上有楔形文字,在今伊拉克巴格达附近出土。这幅地图属于哪一古代文明( )B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爱琴海地区【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大体位于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符合题干中“在今伊拉克巴格达附近出土”这一信息;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符合题干中“制作于公元前2500年前后”这一信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与题干中“上有楔形文字”的信息吻合。故这幅地图属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故选B。2.[2023北京石景山区期末]下面是某同学进行专题研究时收集的图片资料。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专题可能是( )AA.多样的古代文字 B.多彩的古代艺术C.发达的古代经济 D.先进的古代科技【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文字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图片从左到右分别反映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国商朝的甲骨文、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因此,该同学研究的专题可能是多样的古代文字,A正确。图片内容主要是文字,不能反映多彩的古代艺术、发达的古代经济、先进的古代科技,排除B、C、D。知识点2 古巴比伦王国3.某剧组准备把古代两河流域国王汉谟拉比的故事搬上荧幕。下列哪一镜头可能在剧中出现( )D①修建空中花园 ②于公元前18世纪在位③统一了两河流域 ④商议法典内容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的了解。由所学知识可知,空中花园修建于新巴比伦王国时期,①错误;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在位,他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D。4.[2022泰州兴化市模拟]汉谟拉比在位期间自称“众神之王”,他严密控制和监督着中央和地方政府,甚至低级官吏都由他任命,他还可以任意逮捕政府官员。这说明汉谟拉比在位时期的古巴比伦( )CA.产生了最早的文明 B.具有较完整的法律C.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D.不同等级贵贱分明【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汉谟拉比把控着各级政府,有权任命并可任意逮捕官员,这说明汉谟拉比在位时期的古巴比伦实行君主专制统治,C正确。知识点3 《汉谟拉比法典》5.[2023北京东城区期末]《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理、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以上内容说明该法典( )AA.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状况 B.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C.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经贸往来 D.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认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了当时社会的多个方面,是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状况的重要史料,A正确。《汉谟拉比法典》实质上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非封建贵族的利益,封建贵族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排除B;“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经贸往来”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C;D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排除。6.[2024随州月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儿子打他的父亲,应砍掉他的手。父亲无力偿还债务时,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奴隶,也可以将自己的家庭成员送给债主抵债。父亲有权利但没有义务去赎回这些家人。由此可见,古巴比伦王国( )CA.法律审判公平公正 B.债务奴隶是奴隶的主要来源C.家庭奴隶制很盛行 D.通过法典保护成年男子权益【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内容。分析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对冒犯父权家长的行为施以严惩,同时父权家长可以将家庭成员抵债为奴,说明古代两河流域地区家庭父权拥有很大权威,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家庭奴隶制很盛行,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律的审判,排除A;材料未体现奴隶的主要来源,排除B;成年男子既包括奴隶主,也包括奴隶,而《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所以“通过法典保护成年男子的权益”的说法错误,排除D。7.[2023湖北中考]下表是对《汉谟拉比法典》中法律条文的不完全统计。这表明古巴比伦( )《汉谟拉比法典》中的法律条文 涉及内容归类第44—47条、第78—88条、第268—272条、第276—277条 租赁第273条、第274条、第275条 雇佣第35—41条、第71条、第278条、第279条、第281条□ 购买、交换第89—96条、第117—119条 借贷BA.法律体系完善 B.商品经济活跃 C.民主政治发达 D.社会等级森严【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内容。据“租赁”“雇佣”“购买”“交换”“借贷”可知,这些条文均与商业活动有关,表明当时古巴比伦王国的商品经济较为活跃,故选B。A、D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古巴比伦王国实行奴隶制专制统治,不存在民主政治,排除C。8.[2024漯河郾城区期中]《汉谟拉比法典》作为一部公开的成文法典,开创了人类法治管理的先河,汉谟拉比所坚持的“能被普遍接受”和“具有永久性”的立法原则已经成为后来诸多法律的基本出发点。这说明( )BA.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B.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C.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 D.汉谟拉比实行了君主专制制度【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意义。分析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开法治的先河,立法原则对后世影响很大(影响大),而该法典制定于公元前18世纪(时间早),因此题干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B正确。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学科关键能力构建原创 某校九年级在学习了本课之后,开展了“我是法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法典条文】材料 第117条:倘自由民因负有债务,将其妻、其子或其女出卖,或交出以为债奴。第196条: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损毁任何(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第199条:倘彼损毁自由民之奴隶之眼,或折断自由民之奴隶之骨,则应赔偿其买价之一半。第201条:若自由民击落穆什钦努(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之齿,则应赔偿银三分之一明那。第205条: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第237条:倘自由民雇用船工,并租赁船舶……而此船工不慎,致船沉没或船上之物毁损,则船工应赔偿其所沉没之船及船上所载全部被损毁之财物。——摘自《汉谟拉比法典》【案例介绍】案例一 人物 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阿某;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维某;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穆某事件 阿某与维某合开了一家船舶货运公司,雇用了穆某为船工,帮助其运输货物,有一次穆某因自己疏忽导致沉船且船上物资全部损失。阿某得知此事之后非常生气,阿某与穆某发生冲突,维某儿子前来劝架,但因争执激烈,阿某不慎导致维某儿子眼睛受伤,穆某牙齿脱落案例二 人物 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鲁某;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穆某事件 上次判决之后,穆某向鲁某借了一大笔钱赔偿了阿某的经济损失并且答应3年后一定按时还钱。但是3年之后穆某无力偿还之前的债务,他只好把其妻子、儿女卖给鲁某,妻子不从,状告穆某将自己与子女卖为债奴续表案例三 人物 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鲁某;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阿某;女奴图某,男奴瓦某事件 穆某妻子申诉被驳回之后,成为鲁某的奴隶图某,他的儿子成为鲁某的男奴瓦某。某次图某和鲁某的儿子玩耍,不慎打了鲁某儿子的脸。阿某正好路过,看到之后非常生气,以为图某在欺负弱小,便上前教训图某,结果图谋的肋骨被折断续表【你是法官】(1)案例一:三人来到法庭上,依据【法典条文】,你会如何判决?结合材料,如此判决说明了什么?【答案示例】判决一:穆某赔偿阿某全部损失。判决二:损毁阿某的眼睛。判决三:阿某赔偿穆某银三分之一明那。说明:判决一依据的是法典中关于租赁、雇佣等方面的规定,显示出古巴比伦繁荣的商品经济;判决二说明《汉谟拉比法典》保留了原始社会的同态复仇法;判决三说明古巴比伦社会等级森严。(2)案例二:这一次,依据【法典条文】,你判决“穆某妻子申诉无效,驳回申诉”,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答案示例】古巴比伦盛行家庭奴隶制,男性家长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3)案例三:对此,依据【法典条文】,你又会做出怎样的判决?由此可知,该法典的实质是什么?【答案示例】判决结果:一、割掉图某一只耳朵;二、阿某给鲁某赔偿图某买价的一半。实质:《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共34张PPT)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单元培优专练中考真题同步挑战1.[2023扬州中考]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纳美尔将他的统治权延伸覆盖到上下埃及的两方土地之上。这表明古埃及( )AA.初步实现统一 B.遭到外族入侵 C.文明未能延续 D.等级制度森严【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埃及的初步统一。据“上埃及国王纳美尔将他的统治权延伸覆盖到上下埃及的两方土地之上”可知,上埃及国王纳美尔统治了上下埃及,说明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故选A。B、C、D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2.[2023乌鲁木齐中考]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由此可见,太阳历的制定( )DA.体现了法老的权威 B.印证了古埃及的神话C.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D.受到了自然环境影响【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埃及文明。分析材料可知,太阳历根据尼罗河的涨落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以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命名,这说明古埃及太阳历的制定以自然环境的变化为基础,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故选D。A、B、C均与材料无关,排除。3.[2022深圳中考]古埃及穷人死后埋入地下简陋墓穴,官僚贵族则埋入高出于地面的平顶陵墓,法老死后葬入宛如宫殿的金字塔。这种差别反映了古埃及( )CA.地理环境各异 B.风俗习惯迥异 C.社会等级森严 D.建筑形式多样【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埃及的统治。分析材料可知,由于等级不同,古代埃及的坟墓也出现了相应的等级差别,这体现出古埃及社会等级森严,故选C。A、B、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4.[2022湘西州中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这反映了该法典( )A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提高了奴隶的政治地位C.促进古巴比伦经济发展 D.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解析】 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A正确。材料中的规定是对奴隶具体行为的惩罚措施,没有体现奴隶政治地位的提高,排除B;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D。5.新课标·学业质量·中外关联[2021娄底中考改编]玄奘游历天竺时记录: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宽又高……屠夫、渔夫、舞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这印证了( )AA.种姓制度 B.君主专制 C.城邦制度 D.封君封臣制度【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天竺”即印度;由材料“屠夫……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可知,屠夫等被隔离在城外,就连行走也被严格限制。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屠夫等在印度属于低种姓者,而印度的种姓制度等级森严,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因此玄奘的记录印证了印度历史上的种姓制度,A正确。阳燧取火示意图6.新课标·跨学科·物理[2023河南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阳燧是中国古代取火用具。利用太阳光取火是运用光的反射和聚焦原理完成的(如上图所示),故人们称之为阳燧。《周礼》记载周代有专门执掌用阳燧取火的组织,叫作“司烜(烜huǐ:火)氏”。——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夏商周史》材料二 古埃及人已经知道在石头缝里打入木楔,然后灌上水,就可以利用木头的张力让巨石裂开。他们把大门设计成由4块巨石构成的三角形(见下图),使得重达500万吨的建筑也不能把开口的门压塌。大金字塔三角形入口——摘编自吴军《全球科技通史》(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成就有哪些相似之处?【答案示例】都利用了物理学的相关原理;都借助了自然的力量;都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利用太阳光取火是运用光的反射和聚焦原理完成的”“他们把大门设计成由4块巨石构成的三角形……不能把开口的门压塌”即可概括。(2)请再举出一例中国古代相似的成就,并说明它的价值。【答案示例】成就:筒车。价值:古代灌溉工具,促进了古代农业的发展。【解题思路】首先举出中国古代的相关成就,然后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价值即可。专项 大单元(横向比较)——亚非四大文明阶段强化专项训练角度一 古代亚非文明的概况1.[2023威海期末]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制作了如下表格。该表格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时间 事件约公元前2600年 古埃及胡夫金字塔建成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了夏王朝约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6世纪 古印度产生了佛教AA.古代亚非文明 B.海洋文明的演进C.宗教的产生与发展 D.封建时代的亚洲【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亚非文明。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中提到的国家都处于亚非地区,时间都是古代,故A符合题意。亚非文明是大河文明,排除B;题干信息只在古印度一栏涉及宗教,且该栏也未涉及佛教发展的内容,排除C;古代亚非文明大多是奴隶制文明,排除D。2.新课标·时空观念新课标·跨学科·地理一支考古队从中国出发,自东向西考察亚非文明古国的发源地,最后一站是( )AA.尼罗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黄河流域【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亚非文明的地理方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非文明古国中,古埃及位于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古印度位于南亚的印度河、恒河流域,古中国位于东亚的黄河、长江流域,故从中国出发的考古队自东向西考察亚非文明古国的发源地,最后一站是位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故选A。角度二 古代亚非文明之比较3.[2024郑州新郑市期中]古埃及的法老自称“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是“众神之王”;古代印度最高统治者称“Raja”,即“王”,也就是“佛经里的天王”;古代中国的君主被认为是“天子”。这反映出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是( )DA.发源于大河流域 B.建立严格等级制度C.都发展农业经济 D.利用神权强化王权【解析】 据题干信息“太阳神的儿子”“月神的后裔”“众神之王”“佛经里的天王”“天子”可知,古代亚非四大文明都宣扬统治者的权力受之于神或者天,这反映出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是利用神权强化王权,故D符合题意。A、B、C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4.[2023亳州期中]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六国后,秦始皇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这说明三者( )BA.所处的自然环境相同 B.都实行专制制度C.拥有相同的社会习俗 D.信仰的宗教趋同【解析】 由“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可知,三者均实行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君主具有绝对权威,故选B。5.[2024厦门外国语期中]古埃及的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我国传统历法——农历则将一年分为清明、谷雨、芒种、秋分等“二十四节气”。由此可知( )AA.古代历法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B.历法设置是统治者的普遍行为C.中国传统历法在设置上更先进 D.东西方早期政权强调君权神授【解析】 由“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可知,古埃及太阳历根据尼罗河的涨落划分季节,且与农事生产密切相关;由“谷雨”“芒种”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间体系。这说明古代历法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统治者的行为,排除B;从材料看不出哪一种历法更为先进,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历法与农业的关系,而不是强调君权神授,排除D。6.新课标·家国情怀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与其他三个古国在文明传承上有着最大不同的国家是( )DA.古印度 B.古巴比伦 C.古埃及 D.中国【解析】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文明传承”。由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都没有延续下去,而中国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故在文明传承上有着最大不同的国家是中国。故选D。《睡虎地秦简》局部7.[2022鹤壁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竹简,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发现秦简,也是首次系统发现的秦律,亦是隶书演进重要环节的代表实物,虽非秦律全部,却涉及农业生产、市场交易、徭役征发、官吏职掌、少数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为研究早期封建社会提供了重要实物史料。这些竹简当中有一篇《秦律十八种》,从中可以看出秦律已经达到了十分细密、详备的程度。秦律对汉代以及其后的中国传统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材料二 下图石柱上所雕刻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涉及内容可以分为六大部分:动产、地产、商业、家庭、伤害与劳工……刑罚有鞭打、焚烧、断手足等方式。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1)根据两则材料,概括《睡虎地秦简》和材料二中法典的异同。【答案示例】不同:完整度不同,《睡虎地秦简》不是秦律的全部,《汉谟拉比法典》是完整保留的法典。社会阶段不同,《睡虎地秦简》是早期封建社会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奴隶社会的法典。载体不同,《睡虎地秦简》是竹简,《汉谟拉比法典》是石柱。(答出一点即可)相同:都为研究当时的法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内容都非常丰富。(答出一点即可)【解题思路】由材料二“下图石柱上所雕刻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涉及内容可以分为六大部分:动产、地产、商业、家庭、伤害与劳工……刑罚有鞭打、焚烧、断手足等方式”可知,这描述的是《汉谟拉比法典》。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睡虎地秦简》和《汉谟拉比法典》完整度不同,《睡虎地秦简》不是秦律的全部,《汉谟拉比法典》是完整保留的法典;社会阶段不同,《睡虎地秦简》是早期封建社会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奴隶社会的法典;载体不同,《睡虎地秦简》是竹简,《汉谟拉比法典》是石柱。两者的相同点是,都为研究当时的法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内容都非常丰富。(2)材料一、二中的两个文物除了对研究当时的法律有价值,还有什么历史价值?【答案示例】是了解当时文字的重要史料。(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解题思路】材料一、二中的两个文物除了对研究当时的法律有价值,还是了解当时文字的重要史料。8.【古代亚非文明】材料 下表所示是四大文明古国的概况(部分)。文明名称 起源于 奴隶制文明兴 起时间 文明成果等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 约公元前3100 年 金字塔、太阳历古巴比伦文 明 底格里斯河、 幼发拉底河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文明名称 起源于 奴隶制文明兴 起时间 文明成果等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 公元前23世纪 种姓制度、佛教古中国文明 黄河、长江 约公元前2070 年 青铜器、甲骨文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以上史事,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续表【答案示例】示例1 观点:大河流域是古代亚非文明的摇篮(或亚非文明属于大河文明)。论述:亚非文明古国都诞生于大河流域,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是其主要的文明成就之一。古代巴比伦王国文明诞生于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是其代表性成就。总之,水孕育了生命,也造就了人类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就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其各具特色的文明发展史,构成了灿烂辉煌的大河文明,对整个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示例2 多元的亚非文明。论述: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智慧的结晶。《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下各等级之间世代相袭,贵贱分明,种姓制度阻碍了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综上可知,古埃及建筑辉煌,两河流域有悠久的法制传统,古印度社会等级森严,说明古代亚非文明具有多元性。【解题思路】第一步:寻找共性,确立观点。如据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起源地可确立观点为:大河流域是古代亚非文明的摇篮;据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奴隶制文明兴起时间可确立观点为:古代亚非文明历史悠久;据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等可确立观点为:多元的亚非文明。第二步:找准联系,遴选史实。从所学知识中搜寻和遴选可以论证观点的史实,并阐述其特征或意义。第三步:理清思路,表述成文。做到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共29张PPT)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 古代印度教材必备知识精练知识点1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2023茂名高州市联考]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以印度河流域为中心,方圆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崛起了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它曾经被印度学专家称为印度文明的“第一道曙光”。这里所说的文明( )AA.被称为哈拉帕文明 B.是雅利安人创造的C.是佛教文化的代表 D.属孔雀王朝的遗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印度文明。解题思路如下:第一步: 分析材料 (1)“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对应的时间信息;(2)“印度河流域”→对应的地点信息;(3)“第一道曙光”→出现较早第二步: 回扣教材 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遗址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第三步: 得出答案 综上可知,A正确。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才进入印度,公元前6世纪佛教诞生,公元前324年才建立孔雀王朝,B、C、D均与材料时间不符2.孔雀王朝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下面对孔雀王朝的表述正确的是( )BA.属于古印度早期文明 B.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C.首都华氏城位于印度河流域 D.统一了整个印度半岛【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孔雀王朝的了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孔雀王朝是由雅利安人建立的王朝,其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孔雀王朝基本统一了印度;孔雀王朝的首都华氏城位于恒河流域,故B正确,C、D说法错误;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属于古印度早期文明,A说法错误。知识点2 森严的种姓制度3.[2024聊城莘县期末]在学习古代亚非文明时,九年级(1)班同学组织了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短剧表演。以下场景符合史实的是( )AA.首陀罗在田地里辛勤劳动 B.刹帝利在主持祭祀活动C.婆罗门命令军队出兵作战 D.吠舍在法庭上审讯犯人【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根据所学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因此首陀罗在田地里辛勤劳动的场景符合史实,A正确。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排除B;婆罗门掌管祭祀,排除C;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排除D。4.[2023青岛期中改编]弗罗兹是公元前1500年印度一个非常善于经营的富有商人,家财万贯。他有很多愿望,在当时的条件下,你认为他可能实现的愿望是( )BA.向国家多纳税,以成为刹帝利阶层B.向神庙中的婆罗门上供C.和首陀罗合作,共同进行商业活动D.娶一个貌美公主做妻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相关内容。据“商人”可知,弗罗兹属于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其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B正确。种姓制度下,各等级世代相袭,且各等级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因此费罗兹不可能成为第二等级,不可能跟公主(公主是国王的女儿,也是第二等级)成亲,也不可能让首陀罗成为自己的商业伙伴(首陀罗是第四等级),排除A、C、D。5.[2023运城月考]种姓制度也被叫作“民族的诅咒”。下列规定说明( )刹帝利辱骂婆罗门应处以一百钵那罚金……婆罗门辱骂刹帝利种姓处五十钵那罚金;辱骂吠舍种姓处二十五钵那罚金,辱骂首陀罗处十二钵那罚金……——《摩奴法典》禁止宗教、种族、种姓、性别、出生地的歧视。——《印度共和国宪法》CA.刹帝利在该制度中地位最高 B.种姓制度有利于调解矛盾C.印度的种姓制度影响深远 D.种姓制度的歧视已经消除【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种姓制度的等级性十分明显,存在等级歧视;由《印度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可知,种姓制度带来的歧视直到现代仍然需要法律明令禁止,说明其影响十分深远,C正确。婆罗门在该制度中的地位是最高的,排除A;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排除B;D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知识点3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6.新课标·学业质量·因果联系[2024苏州昆山市期中]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列国纷争,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随着经济地位上升,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于是佛教应运而生。这说明佛教( )CA.废除了古印度种姓制度 B.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C.顺应了古印度发展需要 D.成功解决印度列国纷争【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佛教诞生的背景。解题思路如下:第一步: 分析材料 材料论述了当时印度复杂的社会矛盾以及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取消特权阶层特权的主张第二步: 回扣教材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第三步: 得出答案 综上可知,佛教顺应了古印度发展的需要,C符合题意。种姓制度长期存在,佛教的建立并没有废除种姓制度,排除A;材料中未涉及佛教地位的论述,且“最重要”一说不符合史实,排除B;D论述的是佛教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7.下面示意图反映的主题是( )AA.佛教的传播B.阿拉伯数字的传播C.种姓制度的发展D.古代印度的扩张【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佛教的传播。根据题图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之后传入中亚,并经中亚传入中国,后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等国;佛教向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故题图反映的主题是佛教的传播,故选A。第3课 古代印度学科关键能力构建1.大约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他们逐步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随着雅利安人内部的逐渐分化,各种社会地位被世世代代地固定下来,种姓制度超出了种族压迫的范畴,演变为一种社会分层制度。由此可见,种姓制度( )CA.形成于雅利安人占领征服前 B.是对征服居民进行统治的制度C.体现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D.因雅利安人的职业划分而形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可知,“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他们逐步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说明种姓制度基于民族侵略的前提,体现的是征服者对被征服者的民族压迫;“随着雅利安人内部的逐渐分化……演变为一种社会分层制度”说明随着历史发展和种姓制度的演变,种姓制度成为印度社会内部阶级分层的依据。据此可知,种姓制度体现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故C正确;种姓制度形成于雅利安人占领征服之后,排除A;B说法片面,排除;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2.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面对游牧民族的入侵,印度社会中能参战的人仅限于“刹帝利”,即武士阶层。其他人都未经训练,而且对作战也毫无兴趣,漠不关心。这说明他认为印度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A.种姓制度使社会缺少凝聚力 B.印度人民不重视军事训练C.游牧民族骑兵力量强大 D.印度社会制度的落后性【解析】 面对入侵,只有“刹帝利”可以参战,其他阶层“未经训练”,且对战事“漠不关心”,这说明种姓制度下,印度社会阶级分化严重,缺少凝聚力,这导致了印度反入侵战争的失败,A正确。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3.新课标·学业质量·中外关联[2023陕西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摩诃婆罗多》这一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全书共分18篇,以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摩诃婆罗多》的成书时间约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处在印度从原始部落社会转化为国家社会的时代,也是婆罗门教向印度教转化的时代。该书用梵文写成,采用对话体,共有10万颂(每颂为1节双行诗体),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印度古代史诗,全文共分为7章,24 000对对句)的4倍,书中插入了各种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以及宗教教义、哲学、政治、律法和伦理等论述(约占全诗篇幅的一半),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著名的印度教(印度本土宗教)哲学经典《薄伽梵歌》就是其中的插叙之一。——摘编自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亚非卷)》等材料二 汉代以前,我国史籍中就已经出现过有关印度的记载,但大多是神话传说。汉代以来,印度的历史及社会情况成为《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官修史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民间的许多著述也对印度有所涉及。这些著述往往因为作者缺乏切身体验而对印度的描述多有误解。中土僧人之西行求法活动,在西晋及南北朝时期为数不少。法显到达印度之时,正当笈多王朝后期。他在《佛国记》中对于印度公元5世纪之前的历史,特别是佛陀时代、孔雀王朝以及笈多王朝早期历史,都作了记述。有日本学者表示:“《佛国记》为一千五百年前之实地考察的记录,凡关于中亚、西亚、印度、南海诸地之地理、风俗及宗教等,实以本书为根本资料……其年代与事实之正确及记述之简洁与明快,亦远出于《大唐西域记》之上。”——摘编自杨维中《法显与〈佛国记〉》(1)根据材料一,概括《摩诃婆罗多》的特点。【答案示例】①创作年代跨度长;②篇幅较大;③内容繁杂、丰富;④带有较浓厚的宗教色彩。【解题思路】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分析对象是《摩诃婆罗多》。可用三步分析法解题,具体分析如下:第一步:分析设问 根据材料一(答题依据),概括(能力要求)《摩诃婆罗多》的特点(答题方向)第二步:提取关键信息 第三步:得出答案成书时间约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 创作年代跨度长该书……共有10万颂……篇幅相当于《罗 摩衍那》(印度古代史诗,全文共分为7 章,24 000对对句)的4倍 篇幅较大书中插入了各种神话传说……律法和伦理 等论述(约占全诗篇幅的一半) 内容繁杂、丰富续表第二步:提取关键信息 第三步:得出答案书中插入了……宗教教义;著名的印度教 (印度本土宗教)哲学经典《薄伽梵歌》 就是其中的插叙之一 带有较浓厚的宗教色彩据此整理答案即可,注意答案的条理化、序号化 续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献中出现有关印度的历史记载的原因。【答案示例】①丝绸之路的开辟;②中印官方、民间交往的发展;③佛教传入中国并不断扩大影响;④中国使臣、僧人的求索精神和严谨态度。【解题思路】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汉代以来”可知,丝绸之路的开辟;根据材料“印度的历史及社会情况成为《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官修史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民间的许多著述也对印度有所涉及”可知,中印官方、民间交往的发展;根据材料“中土僧人之西行求法活动……正当笈多王朝后期”可知,佛教传入中国并不断扩大影响;结合中外交流的使者及所学可知,中国使臣、僧人的求索精神和严谨态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课 古代埃及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pptx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pptx 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pptx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单元培优专练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