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一、判断题1.(2023·增城期末)生物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上的生物间依次传递。( )2.(2023·增城期末)在冬季,北极狐换上白色毛,毛量增多,这主要是为了求偶繁殖。( )3.(2022·龙华期末)老鼠→蛇→鹰,这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 )4.(2022·宝安期末)制作生态瓶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美观。( )5.(2022·光明期末)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长,但生物的生长不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6.(2022·光明期末)种子一定要在土壤中才能发芽。( )7.(2023·深圳期末)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玻璃皿里放3粒绿豆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8.(2023·肇庆期末)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叶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9.(2023·汕头期末)一片森林、一个湖泊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10.(2023·佛山期末)辣椒种子如果不浸泡就不会发芽。 ( )二、单选题11.(2023·兰溪期末)下列选项能构成一个农场生态系统的是( )。A.月季花、蜘蛛、瓢虫、蚜虫B.阳光、空气、水、土壤、石头C.微生物;月季花等植物;蚜虫等动物;阳光、空气等非生物12.(2023·增城期末)乐乐搬开校园里的一块石头,发现之前埋在石头下的凤仙花种子已经发芽,据此推测凤仙花种子发芽可能不需要( ) 。A.空气 B.水 C.阳光 D.土壤13.(2023·南山期末)小智在农庄看到有许多刚刚发芽的绿豆苗。为了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这一问题,小智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A.空气 B.土壤 C.水分14.(2023·南山期末)第三天,小智记录了如下表所示的绿豆种子发芽情况,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有土壤 没有土壤种子发芽数量(颗) 3 3A.在适宜的水分、空气、温度等条件下,离开土壤,绿豆种子不能发芽B.在适宜的水分、空气、温度等条件下,离开土壤,绿豆种子也能发芽C.无法判断15.(2023·南山期末)钓鱼回来的路上,小智发现了一只蝗虫,体色是绿色的。爸爸告诉他,到了秋天,蝗虫的体色会变成黄色。下面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蝗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态现象B.凉爽的气温和干燥的空气改变了蝗虫的体色C.蝗虫适应周围环境而形成的保护色16.(2023·南山期末)小智把抓到的一些小鱼放进了生态瓶,生态瓶里的水最好使用( )A.自来水 B.湖水 C.凉开水17.(2023·南山期末)小智在生态瓶中,增加了几倍的水草,其他生物、非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不变。这对生态瓶中鱼的影响是( )A.过多的水草跟小鱼争夺营养物质,鱼因饥饿而死B.过多的水草会制造更多营养物质,鱼因吃得过饱而死C.过多的水草会影响小鱼的呼吸、挤占小鱼的活动空间,还会影响水质,不利于鱼生存18.(2023·南山期末)新疆地区有不少优质草原,此地于2021年爆发了大面积的蝗灾,最严重时,每平方米草地上有2600只蝗虫在破坏农作物。你认为该怎样应对这一现象( )A.面对数量众多的蝗虫,用杀虫药对草原进行大面积消杀B.蝗虫是野生动物,禁止捕杀C.蝗虫的天敌之一是粉红椋(liáng)鸟,此鸟偏爱吃蝗虫,可以引进一定数量的粉红椋鸟帮助消灭蝗虫19.(2023·平阳期末)“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这句话中包含的科学道理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20.(2023·罗湖期末)以下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草←野兔←狐狸←狼B.草→野兔→狐狸→狼C.狼→狐狸→野兔→草三、实验探究题21.(2023·增城期末)下表是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绿豆种了发芽条件做的实验,请看实验记录丧,回答同题。实验方法结果 未发芽 未发芽 发芽了 未发芽 发芽了(1)小组中的果果选择了图中①号和③号杯进行对比实验,他想探究的是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2)贝贝想探究种于发芽是否需要阳光,她应该选择 号和 号杯进行探究。(3)上述实验中,除了果果和贝贝所探究的条件外,还可以探究绿豆种子发芽的其他条件:2号和3号杯可以探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3号和4号杯可以探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4)请总结,做对比实验的要求: 。22.(2023·罗湖期末)为了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小明打算制作生态瓶进行观察。(1)以下是小明制作生态瓶的各个关键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A.清洗去盖 B.放入鱼虾C.铺沙装水 D.种植水草(2)为了探究生态瓶中生物与非生物数量对生态瓶持续时间的影响,小明一共制作了5个生态瓶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以下表格。生态瓶编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水量 3/4瓶 3/4瓶 3/4瓶 1/3瓶 3/4瓶水草数量 15棵 8棵 4棵 4棵 8棵小鱼数量 3条 3条 3条 3条 6条生态瓶持续时间 8天 10天 5天 2天 6天①这些生态瓶应该放置在( )A.室内阴暗处B.阳台通风处C.随意放置②要研究小鱼数量对生态瓶环境的影响,应该选择 号和 号生态瓶进行对比。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当小鱼数量增加后,生态瓶的持续天数 (选填“增加”或“减少”)。这是因为小鱼数量增加,水中氧气消耗量 (选填“增加”、“减小”或“基本不变”),小鱼浮到水面呼吸的次数会 (选填“增多”或“减少”),生态瓶环境变恶劣。③小明分析表格实验数据后得出结论:“植物越多越有利于生态瓶的生态环境。”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正确吗? (选填“正确”或“错误”)。将 号生态瓶的实验数据与2、3号进行对比,植物数量过多,会相互遮挡,影响植物的 (选填“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或“吸水作用”),水中氧气含量 (选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同时动物的活动空间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因此生态瓶持续时间变短。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正确【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能量在食物网中流动遵循的规律: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再流向肉食性动物。2.【答案】正确【解析】 一些温带动物的体色,是跟随着季节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它们一年通常要换两次毛:夏毛和冬毛。北极狐的毛色在冬季变为白色,毛量变多,这主要是为了抵御寒冷,隐藏自己。3.【答案】错误【解析】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4.【答案】错误【解析】生态瓶制作,首先要考虑的是生态平衡,要考虑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5.【答案】错误【解析】 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生物、环境影响生物,这说明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6.【答案】错误【解析】 种子发芽三要素是水、空气、温度,只要保证这三方面条件适宜,一般种子就可以发芽。另外,有些种子有休眠,发芽前需要打破休眠;有些种子发芽需要光照。7.【答案】正确【解析】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可能需要多个条件,如水、土壤、光、空气和温度等。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在实验中只能改变我们选择的那个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在实验中,我们设置两组进行对比,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每一个玻璃皿中放3粒种子,是为了避免实验中偶然现象的发生。题目说法正确。8.【答案】正确【解析】植物的叶片是制造营养物质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能量来源。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茎输送来的水分和叶片吸收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营养物质,并且释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9.【答案】正确【解析】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一片树林、一片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都是既包含生物群落,又包括无机环境,可以看成是生态系统,故题干说法正确。10.【答案】错误【解析】【解答】辣椒种子只要是在适宜的温度下不用浸泡也可以发芽。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温度、水分、氧气和养料等。11.【答案】C【解析】每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自己的结构层次,个体是构成生态系统的最小单位。向上依次为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地球上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微生物;月季花等植物;蚜虫等动物;阳光、空气等非生物能构成一个农场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12.【答案】C【解析】 埋在石头下的凤仙花种子可以发芽,此时种子是接受不到阳光的,所以可以得出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13.【答案】B【解析】在对“绿色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进行研究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土壤,其余条件不变。B选项符合题意。14.【答案】B【解析】通过实验可知,有土壤和没土壤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在适宜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等条件下,离开土壤,绿豆种子也能发芽。15.【答案】C【解析】蝗虫秋天变黄,是因为秋天植物变黄,蝗虫为了保护自己、适应周围环境而变黄,形成保护色。16.【答案】B【解析】 制作生态瓶时,生态瓶里的水最好是自然水域中的水,这样能够更好的模拟自然环境。17.【答案】B【解析】增加几倍的水草,小鱼食物充足,会让小鱼不担心食物,吃的过饱而死。18.【答案】C【解析】进行生物防治的时候,大面积消杀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可以引入一定数量的分红椋鸟帮助消灭蝗虫。19.【答案】B【解析】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作用,“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这句话中包含的科学道理是生物依赖环境。故选B。20.【答案】B【解析】A、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该链状结构中箭头指向错误。A错误。B、该链状结构正确表示了生产者草和消费者野兔、狼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B正确。C、食物链中以生产者为起点。C错误。故选B。21.【答案】(1)水(2)③;⑤(3)空气;阳光(4)变量只有一个,其他条件是不变的。【解析】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温度、水分和氧气。(1)①和③对比时变量是水,所以探究的是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2) 探究种于发芽是否需要阳光时,实验变量是是否有阳光,应该选择③和⑤。(3)②和③对比时变量是是否有空气,③和④对比时实验变量是温度,探究的是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4)做对比实验时变量只有一个,其他条件是不变的。22.【答案】(1)A(2)B;2;5;增加;增加;增多;错误;1;光合作用;减小;减小【解析】(1)制作生态瓶时,要准备玻璃瓶,铺沙装水,先向里面放植物,等植物存活后,再向里面放一些小动物。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所以当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发生变化时,生态瓶里生物的生活会受到影响。所以正确排序为ACDB。(2)①根据生态瓶的认识,我们制作的生态瓶,应该放在有阳光的地方,让生态瓶中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生成养料和氧气。阳台通风处符合题意。故选B。②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大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在探究小鱼数量对生态瓶环境的影响时,除小鱼数量不同,其他都要相同,应该选择2号和5号进行对比,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当小鱼数量增加后,生态瓶的持续天数减少,这是因为小鱼数量增加,水中氧气消耗量增加,小鱼浮到水面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多,导致生态瓶环境变恶劣。③小明分析表格实验数据后得出结论:“植物越多越有利于生态瓶的生态环境。”小明的结论不正确。根据表格,将1号生态瓶的实验数据与2、3号进行对比,植物数量过多,会相互遮挡,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无法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和制造养料,水中含氧量会减小,同时由于植物数量过多,导致动物的活动空间会减小,因此生态瓶持续时间变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