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压强(固体压强)填空题、探究题【期末复习】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7压强(固体压强)填空题、探究题【期末复习】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含解析)

资源简介

3.7压强(固体压强)填空题、探究题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一、填空题
1.(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长方体物块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乙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分别为S、S'(S2.(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上、下底及材料相同,质量相同的两圆台形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如图放置,若用大小分别为F和F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_________(选填“F>F”、“Fp”、“p3.(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期末科学试题)生活中做类似的事,从科学的角度看其目的往往不同。剪刀、斧头用过一段时间要磨一磨;在冰壶运动中,运动员对冰面也要磨一磨(如图所示)。前者的“磨”是为了增大___________,后者的“磨”是为了减小冰壶与冰面之间的___________。
4.(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期末科学试题)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玻璃水杯,它们的底面积相同,将它们放在水平的桌面上。甲杯中盛有水,水对甲杯底的压力、压强分别为F1、p1;现将甲杯中的水全部倒入乙杯中(未溢出),水对乙杯底的压力、压强分别为F2、p2。请判断:F1___________F2,p1___________p2。(均填“>”、“<”或“=”)。
5.(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期末科学试题)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边长之比l甲:l乙=2:1。将乙叠放在甲上方时,物块甲对桌面的压强为p1,拿走物块乙,甲对桌面的压强为p2,已知p1:p2=4:3。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个正方体的重力之比G甲:G乙=___________;
(2)若将甲叠放在乙上方时,物块乙对桌面的压强为p3,则p3:p1=___________。
6.(浙江省丽水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期末科学试题)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现用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均匀实心正方体A、B,当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且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时,则两正方体A、B的质量比为(  )
A.1:64 B.1:16 C.1:8 D.1:4
7.(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期末科学试题)现有6个相同的正立方体金属块,分别以图中甲、乙两种方式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种方式放置的金属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F甲︰F乙=___________,如果将乙放置方式中右边3个金属块取走,则剩余金属块对地面的压强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期末科学试题)如图所示,大拇指与食指用力压在铅笔的两端,使它保持静止。
(1)两手指与铅笔接触处发生了凹陷,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
(2)食指凹陷程度比拇指明显,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有关。
9.(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期末科学试题)如图所示有一质地均匀的长方体,质量为1kg,底面积为120cm2, 放在水平桌面上时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00cm2, 则此时它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Pa;若竖直切除右边的阴影部分,则剩余部分(仍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会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期末科学试题)如图所示,工人使用橡胶锤铺设瓷砖。橡胶锤头有较大的横截面积,且橡胶具有较好的弹性,能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___________压强。橡胶锤敲击到瓷砖后会向相反方向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的。
11.(2020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押题卷科学试题)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我们可以利用气球做小实验来说明一些科学知识。
(1)如图甲:轻推气球,气球从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
(2)如图乙:左球挤右球,两球都变形了。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
(3)如图丙:用手掌和手指同时挤压气球的两端,出现了不一样的形变效果。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_____有关。
12.(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2022 年杭州亚运会的攀岩项目将在我们绍兴柯桥齐贤羊山攀岩馆举行。各参赛国运动员正在加紧训练。
(1)攀岩运动是一项较危险的运动,需要事先穿戴好 保护装置,如图所示的带子做得较宽,有利于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压强, 使人穿戴更舒服。
(2)一质量为60kg的攀岩运动员背着质量为7.5kg的背包,用了2min完成比赛,此时攀岩运动员经过的路程约为15m。(g取10N/kg)
①求运动员的平均速度________。
②求当运动员因手打滑而脱离攀岩壁,悬空静止时保护绳上需至少承受多少力?________。
(3)攀岩运动员在攀爬岩壁前往往会往手上抹一些白色的镁粉,请联系学过的知识说说它的作用________。
13.(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为了美化教室环境,小科同学从家里带来了一盆盆栽花卉,放于水平窗台上,盆栽花卉的总质量为 4kg,花盆底面与水平窗台的接触面积为200cm2, 则该花盆对窗台的压强为________Pa。小科每三天都要给花浇一次水,浇水后与浇水前相比较,花盆对窗台的压强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g取10N/kg)。
14.(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如图所示,一块长方体橡皮,当侧放于水平桌面上时比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沿ab方向竖直向下切去一块,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科学试题)70周年国庆阅兵中展出我国最新研制的五代战机歼﹣20,是由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制造的中国第五代隐身重型歼击机,其主要参数如下:(马赫表达式为Ma)其中,最大飞行速度2.8Ma,表示歼﹣20的最大飞行速度是空气中声速的2.8倍。
空载质量 最大飞行速度 作战半径 最大飞行高度
17t 2.8Ma 2200km 18500m
(1)求这架空载歼﹣20受到的重力__________。
(2)若空气中声速取340m/s,求歼20以2.0马赫的速度飞行10min运动的路程__________。
(3)如图所示,空载的歼﹣20停在水平地面,若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4m2,求地面受到的压强__________。(g取10N/kg)
16.(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为了控制疫情,全国很多地方实行疫区封闭管理,使用无人机进行常态化安全巡查。如图甲所示,是正在巡查的某款无人机。无人机起飞前,放在地面上要确保脚架平稳着地;启动后,利用遥控器可控制它运动和工作。该无人机的部分参数如下表。(g取10N/kg)
无人机自重(含电池) 10kg
最大飞行速度v 54km/h
脚架与水平地面接触面积S 10-2m2
(1)使无人机上升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填序号:①无人机②螺旋桨③空气④地面)
(2)当无人机停放在水平地面上时(没有携带物体)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_________
(3)如图乙,交警正在使用此款无人机进行扫码进城登记,当无人机载着5N的二维码等物体悬停在空中时,无人机总共受到的升力是多少?_________
二、探究题
17.(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期末科学试题)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子、海绵、砝码、木板)设计了如图甲、乙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甲、乙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子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子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丙所示。通过对图甲、丙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小明和小华是通过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小华前后两次得出的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若图乙中小桌子对海绵的压强是p乙,图丙中小桌子对木板的压强是p丙,则p乙___________p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8.(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期末科学试题)小科经常开展家庭小实验,他用如图所示的其中一种或多种器材,分别完成了三个指定实验。
[实验:1]:探究“液体对侧壁的压强是否与有关”
选用器材:锥子、塑料瓶及水;
操作方法:用锥子在塑料瓶侧壁上按不同深度扎透几个等大的洞;
实验现象:有水喷出,且深度越深喷出的水越远。
[实验。2] :探究“物体是否具有惯性”
选用器材:小石块、一张白纸;
操作方法将小石块静分别放在白纸上,快速水平抽出小石块下方的白纸;
实验现象:。
[实验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
选用器材: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橡皮泥;
操作方法:分别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正放和倒放在橡皮泥上;。
实验现象:矿泉水瓶倒放时,橡皮泥凹陷明显。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1探究的是“液体对侧壁的压强是否与___________有关”;
(2)实验2现象:小石块___________ ;
(3)通过实验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
(4)写出实验3中用到的其中一种研究方法:___________。
19.(浙江省丽水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2020年2月5日,浙江某救援队用H155直升机将病毒核酸检测仪、检测试剂等紧急援助物资运往湖北,提升了湖北疑似病例的检测速度。
请回答:
(1)直升机前部设计成流线型,且表面复合材料极其光滑,目的是________;
(2)若直升机在某段航程匀速飞行300千米,用了1.5小时,则这段航程直升机的飞行速度是________千米/时;
(3)H155直升机载着救援物资停在水平跑道时,若总质量为4000千克,直升机与地面接触总面积为0.4米2。求直升机对水平跑道的压强。________
20.(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________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用________两次实验;
(3)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________。
21.(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小科经常开展家庭小实验,他用如图所示的其中一种或多种器材,分别完成了三个指定实验。请根据要求,将表格中的空白填写完整。
序号 实验内容 选用的器材 操作方法 发生现象
1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 锥子、橡皮泥 分别用锥子的两端用相同的力压橡皮泥 凹陷明显的是用________(选填尖端或柄)部位
2 探究:物体是否具有惯性 小石块、一张白纸 将小石块静止放在白纸上,快速水平移动下方白纸 ________
3 探究:液体对侧壁压强与________是否有关 锥子、塑料瓶及水 ________ 有水喷出,且深度越深喷出的水越远
22.(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金把一个或两个相同的木块放在海绵上,进行如图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也运用于以下______实验中。
A.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B.用悬挂的乒乓球靠近振动的音叉,用乒乓球运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C.用10粒玉米来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D.用望远镜观察太空以了解星球的运行规律
(2)对比______两图可得出的结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对比甲、丁两图,海绵凹陷程度相同,小金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小金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_______;
23.(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科学试题)小梦乘坐竖直升降电梯从一楼到六楼,刚上升时有一种向下沉的的感觉,快到六楼时却有一种向上飘的感觉。小梦猜想这种感觉应该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大小有关。于是小梦把压力传感器放在电梯地板上,将一物体放在压力传感器上,探究电梯上升过程中压力传感器示数变化,每隔1s记录一次数据,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t/s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压力F/N 10.0 11.5 11.0 10.5 10.0 10.0 10.0 10.0 9.5 9.0 8.5 10.0
(1)根据上表数据,请在图中绘制出电梯整个上升过程中压力传感器示数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____
(2)分析图象可知物体的重力为____N,由图象还可以获取的信息有____(写出一条即可)。
24.(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下表是品牌电动机的相关信息。求:
整车质量 轮胎的总面积
1500kg 0.12m2
(1)该车行驶54千米,用时30分钟,此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_______
(2)当车辆正常停放时,轮胎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帕?_______
(3)若该车内乘客总质量为300kg,匀速行驶时,阻力是汽车总重力的0.02倍,求汽车牵引力是多少牛?_______
参考答案:
1. 小于 大于
【详解】[1]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接触面积
S根据公式
F=G=pS
可知,甲的重力小于乙的重力,即
G甲[2]若将二者叠放在一起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力都等于二者重力之和,即对地面的压力相等,且接地面积
S根据公式可知,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
2. F=F p【详解】[1]两个圆台的质量相同,重力相等,即对地面的压力相等,且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那么运动时它们受到的摩擦力相等。当它们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们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相互平衡,即
比较可知,它们受到的的拉力相等,即
[2]两个圆台对地面的压力都等于自身重力,即压力相等,接触面积
根据公式
可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
3. 压强 摩擦力
【详解】[1]磨一磨剪刀或斧头是通过磨刀锋,来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
[2]冰壶运动中,运动员磨地面是为了增大冰面的光滑程度,从而减小摩擦力。
4. < <
【详解】[1]甲杯上粗下细,水杯侧壁对水有一个向上的力,所以水对甲杯底的压力
F1<G水
乙杯上下粗细相同,水对乙杯底的压力
F2=G水>F1
[2]水对甲杯底的压强
水对乙杯底的压强
由于
F2>F1
所以
p2>p1
5. 3:1 4:1
【详解】(1)[1]A、B的体积之比
将乙叠放在甲上方时,物块甲对桌面的压强为
取走乙,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所以
甲与乙的重力之比是
(2)[2]若将甲叠放在乙上方时,物块乙对桌面的压强为
那么
6.A
【详解】根据图像可知,甲的密度为
乙的密度为
二者的密度之比为
二者的压强相等,即
p甲:p乙=1:1
根据公式p=ρgh得到,两正方体的边长之比
两正方体的体积之比
则两正方体的质量之比
故选A。
7. 1∶1 不变
【详解】[1]设每个正立方体实心金属块的重力均为G,底面积为S,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甲、乙两种方式放置的金属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甲=F乙=F=6G
甲、乙两种方式放置的金属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
F甲∶F乙=1∶1
[2]如果将乙放置方式中右边3个金属块取走,对地面的压力减半,受力面积减半,根据可知,金属块对地面的压强将不变。
8. 形状 受力面积
【详解】(1)[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两手指与铅笔接触处发生了凹陷,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2)[2]图中铅笔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受到两手指的压力相等;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相等,而受力面积不同,食指凹陷程度比拇指明显,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9. 1000 变大
【详解】[1]物体对桌面的压力
F=G=mg=1kg×10N/kg=10N
物体对桌面的压强

[2]将这个物体分成两部分,伸出桌面部分的重力为G',桌面内的重力为G,受力面积为S,
则原来物体对桌面的压强为

这个物体密度均匀,且为长方体,设切除的阴影部分为桌面内重力的, 那么受力面积也会减小,
则现在的按要求

①②比较可知,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会变大。
10. 减小 相互
【详解】[1]橡胶锤头有较大的横截面积,且橡胶具有较好的弹性,能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2]橡胶锤敲击到瓷砖后会向相反方向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1. 运动状态 相互的 受力面积
【详解】(1)[1]轻推气球,气球从静止变为运动,气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2]左球挤右球,两球都变形了,两球都受到力的作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3]用手掌和手指同时挤压气球的两端,手掌和手指对气球的力大小相同,观察到与手掌接触部分气球的形变较小,而用手指顶着的那部分气球形变明显,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有关。
12. 减小 0.125m/s 675N 镁粉可以吸收手上的汗液,使手干燥,增加接触面粗糙度,从而增大摩擦力,防止攀岩运动员打滑出现意外
【分析】(1)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积;
(2)①根据公式计算运动员的平均速度;
②首先根据G总=m总g计算运动员和背包的总重力,然后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出保护绳上承受的压力;
(3)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详解】(1)[1]带子做得较宽,可以通过增大接触面积的方式减小压力,从而使人穿戴更舒服;
(2)①[2]运动员的平均速度
②[3]运动员和背包的总重力
G总=m总g=(60kg+7.5kg)×10N/kg=675N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保护绳上承受的力和总重力是平衡力的,那么保护绳上受到的力,故有
F拉=G=675N
(3)[4]攀岩运动员在攀爬岩壁前往往会往手上抹一些白色的镁粉,它的作用是:镁粉可以吸收手上的汗液,使手干燥,增加接触面粗糙度,从而增大摩擦力,防止攀岩运动员打滑出现意外。
13. 2000 增大
【详解】.[1]花盆对窗台的压力
F=G=mg=4kg×10N/kg=40N
花盆对窗台的压强
[2]浇水后花盆的总重力增大,那么对窗台的压力增大,根据公式可知,花盆对窗台的压强将增大。
14. 变大 不变
【详解】[1]一块长方体橡皮,侧放和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压力不变,侧放于水平桌面上时比平放时对桌面的受力面积小,由p=可知侧放于水平桌面上时比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变大。
[2]根据
p==ρgh
沿ab方向竖直向下切去一块,ρ、g、h不变,所以,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15. 1.7×105N 408km 4.25×105Pa
【详解】(1)这架空载歼﹣20受到的重力
(2)歼20的飞行速度
飞行10min运动的路程
(3)飞机停在水平地面上
地面受到的压强
16. ③ 9000 Pa 95N
【详解】(1)[1]当无人机的电机带动旋翼(螺旋桨)转动时,对下方空气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对它施加向上的反作用力(即为升力),所以获得升力的施力物体是空气,故③正确。
(2)[2]无人机受到的重力
G=mg=9kg×10N/kg=90N
无人机停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
F=90N
对地面的压强
p==9000Pa
(3)[3]当无人机载着5N的二维码等物体悬停在空中时的总重力为
G总= 90N+5N=95N
无人机悬停时,升力与重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无人机受到的升力为95N。
17. 比较凹陷程度 没有控制材质相同 等于
【详解】(1)[1]在本实验中,根据转换法可知,小明和小华是根据物体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2]小明实验时用海绵做受压物体,小华实验时用木板做受压物体,受压物体的材料不同,观察到压力作用的效果不同。
(3)[3]图乙中小桌对海绵和图丙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力相同,受力面积相同,根据可知,p乙= p丙。
18. 深度/液体深度 停留在原位置附近(或“不跟随白纸运动”或“仍保持静止状态”或“停留在原位置”)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转换法/控制变量法
【详解】(1)[1]根据“按不同深度扎透几个等大的洞”可知,实验(1)探究“液体对侧壁的压强是否与深度有关”。
(2)[2]要用一张纸探究惯性,可以将小石块放在白纸上,然后迅速的拉动白纸,白纸受力就会由静止变为运动,但小石块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静止的运动状态,所以小石块不会随白纸运动出去,而小石块仍会落回到原来位置。
(3)[3]根据描述可知,实验3中“正放和倒放”时与橡皮泥的接触面积不同,而压力相同,那么得到结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4)[4]将压强大小转换为橡皮泥的凹陷程度,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相等,因此实验3使用了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19. 减小摩擦 200 1×105Pa
【详解】(1)直升机前部设计成流线型,且表面复合材料极其光滑,目的是减小摩擦
(2)直升机的飞行速度为
(3)直升机对跑道的压力
F=G=mg=4000kg×10N/kg=40000N
直升机对跑道的压强
答:(1)直升机前部设计成流线型,且表面复合材料极其光滑,目的是减小摩擦;
(2)这段航程直升机的飞行速度是200千米/时;
(3)直升机对水平跑道的压强1×105Pa。
20. 泡沫塑料形变程度(凹陷程度) 乙丙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详解】(1)[1]该实验是通过泡沫塑料形变程度(凹陷程度)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比较控制压力相等而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因此可以选用乙丙。
(3)[3]甲和乙中,接触面积相同,但是乙图中小桌上有砝码,因此压力大,那么得到结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1. 尖端 小石块停留在原位置附近,不跟随白纸运动或小石块仍保持静止状态、小石块停留在原位置 深度 用锥子在塑料瓶侧壁上按不同深度扎透几个等大的洞
【详解】[1]凹陷明显就是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因为尖端比手柄位置的受力面积小,所以凹陷明显的是尖端。
[2]白纸受力后改变自己的运动状态,由静止变为运动,而上面的小石块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3][4]根据发生现象“深度越大喷出的水越远”可知,变化的因素是深度,因此探究的是液体对侧壁的压强与深度是否有关。而操作方法是:用锥子在塑料瓶侧壁上按不同深度扎透几个等大的洞。
22. B 甲乙或丙丁 实验中存在压力和受力面积两个变量
【详解】(1)[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A.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研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采用了等效替代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用悬挂的乒乓球靠近振动的音叉,用乒乓球的运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采用了转换法;故B符合题意;
C.用10粒玉米来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望远镜观察太空以了解星球的运行规律,运用了观察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对比甲乙或丙丁两图可得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3]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要控制受力面积相同,但实验中受力面积也发生了改变,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
23. 10 信息有:在0~1s,地板对物体向上的支持力大于重力,做加速运动;4~7s地板对物体向上的支持力等于重力,做匀速直线运动等
【详解】(1)[1]利用“描点法”,绘制出电梯整个上升过程中压力传感器示数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2)[2]由图像可知,电梯未上升时,物体对传感器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物体的重力为10N。
[3]由图像还可以看出,当压力和重力相等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在4~7s电梯匀速上升。在0~1s,地板对物体向上的支持力大于重力,物体做加速运动等。
【考点定位】压力
24. 30m/s 1.25×105Pa 360N
【详解】(1) 30分钟=0.5h,该汽车的平均速度
(2)当车辆正常停放,轮胎对地面的压力
F=G=mg=1500kg×10N/kg=1.5×104N
轮胎对地面的压强
(3) 该车内乘客的总重力
G人 =m人 g=300kg×10N/kg=3×103N
汽车的总重力
G总=G+G人=1.5×104N+3×103N=1.8×104N
因汽车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汽车的牵引力
F′=f=0.02G总=0.02×1.8×104N=360N
答:(1)该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m/s;
(2)当车辆正常停放,轮胎对地面的压强是1.25×105Pa;
(3)该车内汽车牵引力为360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