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专题强化练3 水循环(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专题强化练3 水循环(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专题强化练3 水循环
  (2023福建三明期末)地中蒸渗仪装置是利用水量平衡原理,进行量化研究根系吸水层中有效降水量的观测试验装置。下图为地中蒸渗仪装置原理示意图,实验小组用该装置进行了一次测量,测得该次降水量为P,蒸发量为E,量筒①的量为R,量筒②的量为D。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R表示的是(  )
A.地表径流量  
B.地下径流量
C.下渗量  
D.蒸发量
2.该次实验测得的根系吸水层中的有效降水量为 (  )
A.P+R-E-D  B.P-R-E-D
C.P-R+E-D  D.P-R-E+D
  (2024辽宁沈阳一二〇中学一检)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地表径流。下图为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a减弱  B.b减弱
C.c减弱  D.d减弱
4.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是(  )
A.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B.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C.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D.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5.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  )
A.流量会更加稳定  B.丰水期水位更高
C.流量下降  D.流速减小
  (2023四川南充嘉陵一中月考)垄作是一种农田改造方式,人们在农田中堆土起垄,在垄与垄之间开沟。在坡地开垦中,根据垄向与坡向的关系,垄可以分为顺坡垄和横坡垄(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采用顺坡垄种植的地区(  )
A.蒸发旺盛  B.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C.水汽输送量小  D.少暴雨
7.与顺坡垄相比,采用横坡垄可以(  )
①减少地下径流  ②削减地表径流
③增加下渗  ④抑制蒸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4河南开封期中)2022年开封市成功入选全国“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绘就绿色生态宜居的魅力家园画卷在开封市全面铺开。下雨时“海绵城市”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海绵城市”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示意“海绵城市”原理。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有关“海绵城市”各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表述正确的是(  )
A.河流、湖泊改变降水量的季节差异
B.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C.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体
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
9.某班同学为开封市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禁止开采地下水  ②地面铺设透水砖
③扩大绿地面积  ④杜绝城市污水排放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2024福建厦门双十中学期中)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中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0.1989年到2015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
A.10~15千米  B.15~20千米
C.20~25千米  D.25~30千米
11.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4山东德州实验中学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贵州省六盘水市通过城市河道生态改造工程建设生态湿地公园,以缓解城市的相关问题,具体工程包括:①拆除混凝土河堤,恢复滨河河道,恢复河道内的植被,为各类植物提供生长条件,促进水体中富营养化的物质被生物吸收(下左图)。②建造梯田式湿地,根据不同的水质和土壤环境种植乡土植被(下右图)。
(1)说明该城市河道生态改造工程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4分)
(2)推测河道生态改造工程所缓解的主要城市问题。(3分)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生态湿地公园对缓解该市热岛效应的作用。(4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专题强化练3 水循环
1.A 图中显示,量筒①上方导管直通地表,所以量筒①中收集的是地表径流,故R表示的是地表径流量,A正确。
2.B 读图文材料可知,该次实验中收入水量为降水量(P),支出水量为蒸发量(E)、地表径流量(R)、地下径流量(D,根据导管引水高度与地下水位齐平可知,量筒②中的水为土壤层中超过地下水位的部分,即D为地下径流量)、植物蒸腾量四项。按照水平衡原理,水平衡方程式应该是总收入=总支出,即P=E+R+D+植物蒸腾量,由此可以计算出植物蒸腾量=P-E-R-D。有效降水量就是农作物生产直接或间接利用,以及用作农田其他必须耗用的水量,而根系吸水层中的有效降水量基本上等于植物蒸腾量,故根系吸水层中的有效降水量=P-E-R-D,B正确。
3.B 依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a为蒸发,b为地表径流,c为下渗,d为地下径流。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由于植被浅沟的吸水、滞水、渗水能力强,故下渗会增加,地下径流会增加,土壤中的水分增多,后期蒸发量也会增加,而地表径流会减少,故B正确。
4.D 城市建设带来的最大问题是硬化路面增多,导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最终使得过多的地表径流不能及时排出而形成城市内涝。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可以将地表径流暂时滞留在植被浅沟中,从而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所以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是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D正确。A、C两个选项所述内容都是布置植被浅沟的作用,但不是主要目的。植被浅沟并非常年积水,因此其不属于水生环境,B错误。
5.A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下渗增加、地面产流与汇流能力下降,在丰水期时进入河流的地表径流量会减少,在枯水期时植被浅沟下的地下水可以持续补充河流,增加河流水量,从而使得河流流量更加稳定,A正确。综上分析可知,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会使得城市河流丰水期水位降低、枯水期流量增加,但对河流流速无明显影响,B、C、D错误。
6—7.D C 
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被横坡垄层层阻挡,流速减慢;同时由于水在横坡垄中停留,增加了下渗,减少了地表径流,也就减轻了地表径流对斜坡的冲刷,即减轻了水土流失。而顺坡垄为地表径流提供了“道路”,使得地表径流流速加大,水土流失更加严重。所以,在多暴雨的地区宜采用横坡垄,而在降水较少、暴雨极少的地区可以采用顺坡垄。
8.C 
推理过程 结论
河流、湖泊可以改变地表径流而非降水量的季节差异 A错误
树木、草坪可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而非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B错误
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过滤、吸附污染物、净化水体,减少水污染 C正确
城市小区地面硬化比例大,地表水难以下渗,减少了下渗水量;拦水坝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对于增加下渗水量影响不大 D错误
9.D “海绵城市”的最主要功能就是让更多的地表水通过下渗转化为地下水。禁止开采地下水和杜绝城市污水排放不现实,且不能增加下渗,①④错误;地面铺设透水砖和扩大绿地面积,可以增加下渗,有利于“海绵城市”建设,②③正确。故选D。
10.B 读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当是距离市中心大约15~20千米处,故B正确。具体对比如下:
11.C 由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城市不透水面增加,可能会导致该城市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①错误、④正确。不透水面比热容小,吸热、放热速度快,白天不透水面升温速度快,地表气温可能会升高,②正确。城市不透水面增加,代替了原有的森林、草地或田野,使得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导致其数量不断减少甚至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大大减少,③错误。综上分析,C正确。
12.答案 (1)下渗增强;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蒸发、蒸腾增强。
(2)洪涝灾害;水污染问题;休闲和绿色空间不足;等。
(3)植被、水体增加,导致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升温幅度减小,从而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城市气温较之前降低,缓解了热岛效应。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拆除混凝土河堤,建设河道生态改造工程,可以增加水域面积和植被面积,增加下渗、地下径流、蒸发、植物蒸腾等,减少地表径流。(2)河道生态改造工程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治理城市内涝问题;恢复滨河河道,为各类植物提供生长条件,增加了绿地面积,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提供休闲和绿色空间,还能够吸附有毒、有害物质,改善水质,缓解水污染问题。(3)建设生态湿地公园,增加了湿地和植被的面积。水域面积的增加及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可以增大地表的比热容,使近地面增温速度减慢,减小了白天地面温度的增幅,使得地表温度降低,从而导致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降低了城区的气温,缩小了城市与郊区的气温差异,起到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