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拔高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拔高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1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2020浙江7月选考,10—11)氧化亚氮(N2O)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农田是氧化亚氮的第一大排放源。完成下面两题。
1.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  )
A.大气辐射总量增加  
B.大气吸收作用增强
C.地面辐射总量增加  
D.地面反射作用增强
2.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  )
A.作物生长时的排放  
B.大气中氮气的转化
C.秸秆燃烧时的产生  
D.生产中氮肥的施用
考点2 大气受热过程
  (2022浙江1月选考,24—25)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完成下面两题。
3.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夏季大于冬季  
②郊区大于城区
③冬季大于夏季  
④城区大于郊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
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
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
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1广东,12—13)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6.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2023全国乙,10)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如表)。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据此完成下题。
气象台站 珲春 辽源
经度 130.35°E 125.15°E
纬度 42.86°N 42.90°N
1月各日最高 气温时刻均值 约14时 00分 约13时 20分
1月偏离天数/天 20.8 14.4
7月各日最高 气温时刻均值 约14时 40分 约13时 50分
7月偏离天数/天 19.6 17.2
7.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原因是珲春(  )
A.降水多  B.受海洋影响强
C.风力强  D.受山地影响强
8.[2021湖南,18(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4分)
  冰川具有的气候调节、径流调节、淡水供给和旅游科考等服务价值,可以用货币形式体现。冰川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冰川服务价值高低。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面积大,一般发育在海拔4 000米以上,其中疏勒河流域冰川面积是北大河流域冰川面积的两倍多。研究表明:冰川的气候调节价值远高于其他各项服务价值;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地区的冰川消退显著且区域差异大;不考虑物价因素,近年来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下图示意祁连山部分地区的水系及冰川分布。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分析祁连山冰川对当地气温的调节作用。
考点3 热力环流与风
  (2022全国乙,9—11)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飘,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
A.1时  B.7时
C.13时  D.19时
10.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11.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
A.北高南低,梯度大  
B.北高南低,梯度小
C.南高北低,梯度大  
D.南高北低,梯度小
  (2020江苏,5)下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2.下列四地中,吹偏南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三年模拟练
  (2024广东茂名一中期中)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生长,但在春季逆温天气频繁出现,茶园易受霜冻天气影响。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当夜晚气温约降到4℃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图甲为防霜冻风扇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乙为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  )
A.4米以下  B.5~6米  
C.7~8米  D.9~10米
2.关于防霜冻风扇工作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防霜冻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附近
②防霜冻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
③防霜冻风扇转动会增加下层暖空气的上升速度
④防霜冻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提高下层空气温度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24北京育才学校期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古人总结的这一规律在今天正悄然改变。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某农场的温室大棚里,百香果长势喜人,阵阵果香扑面而来。温室大棚能透光、保温、保湿,在不适宜作物生长的季节和地区,可提供生长条件和增加产量。下图为该农场温室大棚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3.热带的百香果能成功在该地种植,主要得益于温室大棚(  )
A.增加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B.复合墙体增加棚内外空气交换
C.保温膜增强了大气辐射强度
D.保温膜减少了地面辐射散失
4.高温易导致百香果叶片被灼伤,甚至生长停滞,正确的应对措施是(  )
A.中午打开通风口,风从下通风口吹入
B.中午打开通风口,风从上通风口吹入
C.夜晚在大棚内灌水达到降温效果
D.夜晚在大棚内灌水增强保温效果
  (2024河南郑州部分学校期中联考)下图为山东烟台附近某山区村庄某时刻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据图可知(  )
①该等压面一般出现在夜晚 
②该等压面一般出现在白天 
③此时风向为由Q到P 
④此时风向为由P到Q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6.在晴朗的夜晚,该谷地上空会出现逆温现象,逆温层产生的原因是(  )
A.山顶离太阳近,气温高;山谷离太阳远,气温低
B.晴朗的夜晚,谷地气温下降快,高处大气层降温慢
C.山坡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暖空气被抬升
D.山顶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山谷接受的太阳辐射少
  (2024广东珠海广东实验中学金湾学校月考)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下左图)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下右图),完成下面两题。
7.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 (  )
A.G→H→F→E→G  
B.G→E→H→F→G
C.G→E→F→H→G  
D.E→F→H→G→E
8.关于城市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属实的是(  )
A.乙、丙间气流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B.甲处位于郊区高空,气流下沉
C.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方向,昼夜相反
D.EF代表城市气压垂直变化规律
  (2023江苏常州十一校期中联考)下图为30°N亚洲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气温、气压分布图,近地面A对应亚洲大陆,B对应太平洋,其中①为5 500米等高面,②为1月份500 hPa等压面,③为7月份500 hPa等压面。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9.关于图中A、B两点气温(T)、气压(P)判断错误的是(  )
A.1月份:TAB.1月份:PA>PB
C.7月份:PA>PB  
D.气温年较差:ΔTA>ΔTB
10.1月份A、B间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正北风  D.正南风
  (2024辽宁鞍山一中期中)燃放孔明灯是我国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冉冉升起的孔明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下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1.点燃孔明灯后,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内部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
B.内部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
C.内部空气密度增大,气压降低
D.内部空气密度减小,气压升高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所燃放的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最快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3.如在图中丙地燃放孔明灯,其在近地面可能的飞行方向是(  )
A.向南  B.向北  
C.向东  D.向西
14.(2024陕西师大附中期中改编)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暑期赴甘肃进行考察,如图示意祁连山北麓绿洲及周边地区。同学们发现坡地上“摆”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当地人为了适应气候条件,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创造了“砂田”这一耕作方式。砂田作物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1)依据大气受热原理,分析张掖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8分)
(2)说明采用“砂田”耕作方式种植西瓜的好处。(6分)
15.(2024福建福州八县一中期中联考)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并在图中用箭头标出A、B、C、D四地气流运动方向。(4分)
(2)A、B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地,其对应的天气状况常为     天气;A、B两地中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地。如果A、B两地之间的温差加大,那么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     (填“增强”或“减弱”)。(4分)
(3)此时高空C地与D地之间吹     风(风向),地面A地与B地之间吹      风(风向)。(4分)
(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那么此时应该是    (填“白天”或“夜晚”)。若该图表示的是市区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B地为   (填“市区”或“郊区”)。(2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1.B 大气增温效应主要是由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引起的,所以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大气吸收作用增强造成的,B正确。
2.D 在我国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施用大量的化肥,以氮肥、磷肥和钾肥为主。而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生产中氮肥的施用,D正确。
3.B 材料提示,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大气透明度有关。据图可知,整体来看,阴天大气散射辐射比晴天强很多,说明大气透明度越低,大气的散射作用就越强。城区车辆多,工业生产密集,地面硬化显著,大气中的尘埃多,大气污染较郊区严重,大气透明度比郊区低,故城区大气散射辐射强度比郊区大,②错误、④正确。太阳高度也会影响大气散射的强度。据图可知,北京时间12—14时,大气散射辐射强,此时太阳高度大,说明大气散射辐射强度与太阳高度呈正相关。太阳高度夏季大于冬季,故大气散射辐射夏季大于冬季,①正确、③错误。故选B。
4.A 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大气中的干洁空气分子比重大,干洁空气更容易散射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这是大气散射作用造成的,①正确。日出和日落时,太阳光要穿过较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面,波长较短的蓝光、青光、紫光大部分已被大气散射、吸收,红光不容易被散射,所以红光能够穿透较厚的大气到达地球表面,故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②正确。秋冬季节出现霜冻,与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有关,与大气散射无关,③错误。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一是由于大气中的杂质更少,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更强;二是由于阳光到达地面后,地面(有积雪)反射能力更强,这就使得天空更加明亮,阳光也就显得更加耀眼,④错误。综上分析,选A。
5.C 冬季在谷地或盆地内形成辐射逆温的时候,由于坡地近地面空气冷却,冷空气沿斜坡地形沉入谷底或盆地内,则可加强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C正确。山峰与大气的接触面小,大气的交换频繁,因此山峰地面温度降低对周围大气影响较小,不易形成逆温,A错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冬季受冷空气影响时易出现大风,大气流动性强,不易形成逆温,B错误。丘陵海拔较低,地形起伏较和缓,空气流动性也较强,不易形成逆温,D错误。
6.D 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出现时近地面气温低,而一天中日出之前气温最低;晴朗无风,则空气流动性差,近地面大气易受冷地面的影响而降温,故D正确。日落前后、正午时刻地面温度较高,近地面气温较高,A、B错误。浓云密雾天气下,大气逆辐射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地面不易出现强烈降温,C错误。
7.B 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比辽源长,说明辽源白天升温快,到达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时间早。依据材料可知,珲春位于日本海附近,而辽源位于内陆。由于海陆位置不同,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也不同:珲春位于沿海,受海洋影响较强,海洋比热容大,白天升温较慢,珲春受海洋影响升温也较慢,导致其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晚于辽源,B正确。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与该地降水、风力关系不大,排除A、C。材料中没有关于地形方面的信息,无法做出判断,排除D。
8.答案 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冰川消融吸收热量,降低气温,缓解气候变暖。
解析 本题以全球变暖为背景,考查高山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通过对试题的考查引起人们重视冰川消融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体现了在地理高考中注重对“人地协调观”学科素养的考查。由材料可知,冰川的消退主要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而要回答祁连山冰川对当地气温的调节作用,就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即要明确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以及水的三态变化对气温的调节作用。由于冰川融化是由固体变成液体,在此过程中要吸收热量,这对于降低气温、缓解气候变暖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冰川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很强,大面积的冰川可以大量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从而减少地面辐射,延缓近地面气温的升高。因此,在组织答案时,需要从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和冰川融化吸收热量这两个方面进行。
9.C 氦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故释放气球后气球在垂直方向上会向上飘,在水平方向上会受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气球先向北飘,说明当时风向为偏南风;随着海拔的上升,气球再向西南飘,说明随后气球应受东北风的影响。由图可知,13时该地近地面吹偏南风,随着海拔的上升逐渐转为吹东北风,故C正确。1时、7时、19时的风向变化与气流运动方向不对应,A、B、D错误。
10.D 海滨城市白天近地面吹海风,夜晚近地面吹陆风。由于一天中气温最高时约为14时,下午气温相对较高,此时段内陆地气压较低,海风较强。从图中风向判断,此时段近地面吹东南风,由此推测海风风向应为东南,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西北方,因此D正确。
11.B 文字材料显示该地某日海陆风明显,说明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气压梯度较小,如果气压梯度较大,则当地盛行风强于海陆风,海陆风会变得不明显。海拔越高受地面的海陆热力差异影响越小,受当地盛行风的影响越大,由图可知,在高空500~1 000 m处偏北风势力较强,故当地气压场应为北高南低。B正确,A、C、D错误。
12.C 读图分析,四地均位于北半球,结合等压线的数值可以画出各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再按照“北半球右偏”的原则偏转30°~45°,可依次判断出各地的风向:①地为偏西风,②地为偏北风,③地为偏南风,④地为偏北风,故选C。
三年模拟练
1.C 结合图甲可知,防霜冻风扇的工作原理是将高处的暖空气向下吹到茶树附近,同时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提高下层空气温度,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影响,这需要防霜冻风扇安装在垂直方向上离地面较近且气温相对较高的高度。读图乙可知,离地面较近且气温相对较高的高度位于7~8米,C正确。
2.D 结合上题分析和图乙可知,防霜冻风扇位于逆温层气温最高处,可把高处暖空气向下吹到茶树附近,①正确;防霜冻风扇本身不会吹出热风,②错误;防霜冻风扇转动,可加快空气流动,其目的是提高下层空气温度,而不是增加下层暖空气的上升速度,并且据图甲可知,下层应为冷空气,③错误、④正确。综上,选D。
3.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纬度较高,昼夜温差大,夜间降温快、气温低;由题干可知,百香果为热带水果,其生长对于热量要求高。之所以可以在内蒙古种植百香果,是因为温室大棚保温膜可以阻挡地面长波辐射,减少地面辐射散失,减少室内外热量交换,将热量截留在室内,从而保证百香果的正常生长,D正确;保温膜透光,可以使大部分太阳辐射穿过,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太阳辐射,保温膜不会增加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A错误;复合墙体密封性好,可减少棚内外空气交换、热量交换,B错误;保温膜的主要功能与保温原理并非增强大气辐射强度,C错误。
4.A 
5.C 图中显示,P地位于山谷,等压面向上弯曲,说明此时山谷气压高于山坡,空气自山谷流向山坡,盛行谷风,即风向为由P到Q,④正确、③错误;山谷气压高,表明山谷上空气流下沉,根据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可知,山谷上空气流下沉表明山谷气温较低,白天山谷因地形、植被等遮挡和下垫面影响获得的太阳辐射少而升温慢,气温较低,因此该等压面一般出现在白天,①错误、②正确。综上,C正确。
6.C 夜间山谷因地形相对封闭,不易散热,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气压较低;而山坡上空气流动快,散热快,温度下降较快,气温较低,形成下沉气流,山坡上的风吹向山谷,盛行山风。由于山风来自较冷的山坡上部,属于较冷气流,该气流沿山坡下沉到谷底,将谷底较暖的空气抬升,这就出现了谷底上空的大气温度高于谷底气温的现象,形成逆温层,C正确。该逆温层出现在夜晚,夜晚无太阳辐射,A、D错误。晴朗的夜晚谷地因地形较封闭散热较慢,气温下降较慢,B错误。
7.A 据材料左图可知,F、H距地面高度较高,E、G距地面高度较低,可知F、H在高空,E、G在近地面。高空的H比F气压高,可知高空水平方向上空气由H流向F;近地面E比G气压高,可知近地面水平方向上空气由E流向G。E、F在同一条线上,G、H在同一条线上,可知E、F是同一地点的不同高度,G、H是另一地点的不同高度。近地面的E为高压,可知垂直方向上空气由F下沉至E;近地面的G为低压,可知垂直方向上空气由G上升至H。综上分析可知,城郊之间环流方向是G→H→F→E→G,A正确。本题难度较大,可采用转变图示的方法,将材料左图转化为下图,以降低解题难度。
8.B 乙、丙位于同一等压面的下方,且与等压面距离相差不大,因此乙、丙两处气压相差不大,不会形成如箭头所示的气流运动方向,A错误。根据等压面的特点“同一等压面在高压处向上凸起,在低压处向下凹陷”可知,甲处气压低于丙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郊区近地面气温较城市低,空气下沉,导致高空形成低压,因此气压较低的甲处应该位于郊区高空,B正确。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城市气温总是高于郊区,因此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方向不会随昼夜发生变化,C错误。城市人为废热排放多,气温高,气流上升,并导致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垂直方向上空气由G上升至H,近地面G为低压,高空H为高压,因此可知,GH代表城市气压垂直变化规律,则EF代表郊区气压垂直变化规律,D错误。
9.B 由图文材料可知,近地面A对应亚洲大陆,B对应太平洋,其中①为5 500米等高面,②为1月份500 hPa等压面,③为7月份500 hPa等压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一地点,随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气压都不断降低。1月份北半球为冬季,依据图中信息可知,1月份TA应低于-16.5℃,而TB高于-14.5℃,即TAPB。直接读图,根据图示A、B两点上下方对应点的1月份和7月份的气温分布可知,A点年温差在-4.3-(-16.5)=12.2℃以上,而B点年温差在-6.8-(-14.5)=7.7℃以下,因此气温年较差ΔTA>ΔTB。综上分析,B符合题意。
10.D 由上题分析可知,1月份A点在500 hPa等压面之上,B点在500 hPa等压面之下,故PA11.B 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孔明灯底部点火以后,内部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部分空气会流到灯外,导致孔明灯内部空气密度减小,气压下降,B正确。
12.D 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取决于风速,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也越大。读图可知,丁地等压线最密集,说明该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速最大,该地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也就最快,D正确。
13.A 根据丙地两侧等压线数值大小可知,该地西北方气压高、东南方气压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其所在等压线大致由西北指向东南,又由于该地位于我国(北半球),在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和近地面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丙地近地面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右偏30°~45°,形成偏北风。因此在丙地近地面,孔明灯最可能向南飞行,A正确。
14.答案 (1)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海拔较高,空气较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辐射强,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或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因此张掖气温日较差大。
(2)增大气温日较差,利于糖分积累;利于地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利于保持土壤水分;砂石覆盖在土壤表面,减少土壤受到的侵蚀,利于保持水土。
解析 (1)可从天气状况和海拔入手,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相关知识回答。张掖位于内陆地区,晴天多,降水少,海拔较高。在白天时,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弱,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夜晚时,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弱,气温较低。所以张掖气温日较差较大。(2)砂石不仅可以增加昼夜温差,还可以增加地表水下渗,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另外,砂石还可以减轻风力和流水对地表土壤的侵蚀,有利于保持水土。
15.答案 (1)气压大小关系:②>①=④>③。
绘图如下:
(2)A 阴雨 B 增强
(3)南 西北
(4)夜晚 郊区
解析 (1)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海拔,海拔越低气压越高,图中②地海拔低于①地,③地海拔高于④地,所以气压值②>①、④>③,而①地和④地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所以①地和④地气压值相等。综上,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是②>①=④>③。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并结合图中等压线弯曲状况可知,D地等压面向高处凸出、气压高,C地等压面向低处凹、气压低;所以D地比C地气压高,高空中气流由D地流向C地;再由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的规律可知,地面B地比A地气压高,近地面气流由B地流向A地。近地面B地空气遇冷下沉,所以形成高压,A地空气则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由此可画出热力环流。
(2)A地为低压,由近地面气温和气压的关系可知,A地气温高。由于A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温逐渐降低,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而B地为高压,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易形成晴朗天气,因此B地昼夜温差较大。若A、B两地之间的温差加大,则A、B两地之间的气压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增强。
(3)C、D两地位于高空,两地之间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图示D地为高压,C、D两地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D地指向C地,也就是由东指向西,该地位于北半球高空,因此风向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转90°,所以此时高空C地与D地之间吹南风。在近地面,相对于B地,A地为低压,因此两地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B地指向A地(由西指向东),受北半球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和近地面摩擦力的影响,两地之间的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转30°~45°,为西北风。
(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此时海洋上为低压,陆地上为高压,吹陆风,时间应为夜晚。若该图表示的是市区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而B地为高压,说明B地气温偏低,应该是郊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