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虽有嘉肴》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1.《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礼记》是 儒 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 时期戴圣编撰。2.《虽有嘉肴》选自《礼记·学记》,《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二、主旨《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三、重点文言词句的积累1.注音嘉肴(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虽有嘉肴 即使 (2)不知其旨也 味美,甘美(3)虽有至道 最好的道理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因此,所以(5)弗学 不 (6)教然后知困 困惑(7)然后能自反也 反省 (8)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9)学(xiào)学(xué)半:通“敩”,教导 (10)教学相长也 教与学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11)其此之谓乎 表示推测3.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甘美;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6)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7)《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4、通假字学学半(通“敩”(xiào)“),教导。5.古今异义A.虽有至道 古义:达到了极点。 今义:到B 教学相长也 古义:教与学。 今义:教书6.词类活用A.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处7.、一词多义A. 学学半 音xiào,同“敩”,教导学学半 学习B .其此之谓乎 表推测。大概,恐怕不知其旨也 它的四、用原文语句默写填空。(1)领起全篇,运用类比推理的手法,以“嘉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虽有嘉肴, 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2)揭示教和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道理的成语是:教 学 相 长(3)强调通过学习与教导别人感知自身缺憾的语句是: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4)强调躬身自省,奋发图强的语句是: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问题归纳: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答:本文论述了教和学的关系。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答: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用“嘉肴”与“至道”作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这一句,指出只有学才能了解至道的好处,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说理”。3.引用《兑命》有何作用?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证明论点“教学相长”,说明教与学的关系,并进一步强调教与学的重要性。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更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深化文章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读完文章,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畅谈感悟。(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强”。5.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1)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就学年龄过了然后才去学习,那么就劳苦而难有成就。(强调学习的时效性)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独自学习而没有学友(一起研讨),就会孤陋寡闻。(提倡共同探讨交流、相互启发、增广见闻的学习方法)3)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人在学习过程中,有的错在贪求太多(而难以消化),有的错在所学太少(而浅陋狭隘),有的错在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的错在畏难而止步不前。(指出学习中容易出现的四种错误)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善于提问的人,如同砍伐坚硬的树,先砍伐纹理平顺的地方,最后砍伐(纹理不平顺)有疙瘩的地方。(提倡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