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乙醇与乙酸、基本营养物质——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一站式复习(讲义+课件+练习 共3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 乙醇与乙酸、基本营养物质——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一站式复习(讲义+课件+练习 共3份打包)

资源简介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一站式复习之讲义
第九单元 有机化合物
第2节 乙醇与乙酸、基本营养物质
【高考考情分析】
乙醇、乙酸及基本营养物质,是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知识涉及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等。
本内容命题常常有三种形式:一是结合化学与生活,考查乙醇、乙酸、糖类、酯、油脂和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二是考查羟基、羧基等官能团的有关性质、反应类型;三是结合烷烃、羟基和羧基的性质,考查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等。复习时要注意:乙醇、乙酸、糖类、酯、油脂、蛋白质和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注意各类典型有机物中所含官能团的性质,所能发生的反应类型以及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等。
近年高考有关本专题的考题较少且较简单,常结合日常生产和生活考查乙醇和乙酸的结构、性质,基本营养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
预计2025年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特点基本不变,题型会稳中有变,考查的主干知识不变。仍然以选择题为主,以社会热点事件涉及的新物质、新材料进行试题命题的趋势会增大;仍然会结合日常生活,考查常见有机物的性质与应用、反应类型的判断以及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等,难度较小。
【基础知识复习】
一、烃的衍生物
1.定义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2.官能团
①概念: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②常见几种官能团名称和符号。
【基础知识复习】
二、乙醇与乙酸
1.结构和物理性质的比较
物质名称 乙醇 乙酸
结构简式 CH3CH2OH CH3COOH
官能团 —OH —COOH
物理性质 色、味、态 无 色 、 有 特殊香味的液体 无 色 、 有 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挥发性 易挥发 易挥发
密度 比水小 —
溶解性 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易溶于水和乙醇
2.化学性质
(1)乙醇
(2)乙酸
3.乙酸、乙醇发生反应时的断键位置
【典型例题复习】
1.易错易混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医用酒精的质量分数为75% (   )
(2)100 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含有NA个氧原子 (   )
(3)乙醇和乙酸中均含有—OH,所以均能与Na反应生成氢气 (   )
(4)标准状况下,22.4 L乙醇分子中含有8NA个共用电子对 (   )
(5)乙醇、乙酸、乙酸乙酯均属于非电解质 (   )
答案: √
2.完成下列各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① ; 。
② ;     。
③ ;    。
④ ; 。
⑤ ;     。
⑥ ;    。
答案 ①CH2CH2+H2OCH3CH2OH 加成反应
②2CH3CH2OH+O22CH3CHO+2H2O 氧化反应
③2CH3CHO+O22CH3COOH 氧化反应
④CH3COOH+NaHCO3CH3COONa+CO2↑+H2O 复分解反应
⑤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⑥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 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
3.乙醇分子中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化学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
B.和浓H2SO4共热到170 ℃时键②和键⑤断裂
C.和浓H2SO4共热到140 ℃时仅有键②断裂
D.在Ag催化下与O2反应时键①和键③断裂
答案:C
4.已知乙酸的结构如图所示:

关于乙酸在各种反应中断裂化学键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③断裂
B.和NaOH反应时键②断裂
C.燃烧时断裂所有的化学键
D.酯化反应时键①断裂
答案:C
5.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
铜片质量比开始时增加的是 (   )
A.硝酸   B.无水乙醇
C.石灰水   D.盐酸
答案:C
6.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

①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②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③能跟NaOH溶液反应  ④能发生酯化反应 ⑤能发生加聚反应  ⑥能发生水解反应
A.①④  B.只有⑥  C.只有⑤  D.④⑥
答案:B
【基础知识复习】
三、乙酸乙酯
1.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C4H8O2 _或CH3COOC2H5 酯基()
2.物理性质
乙酸乙酯通常为无色、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存在于水果、花草中,可作食品的香料和溶剂。
3.化学性质
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
CH3COOC2H5+NaOH CH3COONa+C2H5OH
4.制备
①反应原理
②实验装置:
③反应特点
④现象
饱和Na2CO3溶液上面有油状物出现,具有芳香气味。
⑤反应条件及其意义
a.加热,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b.以浓硫酸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
c.以浓硫酸作吸水剂,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d.可适当增加乙醇的量,并用冷凝回流装置,可提高产率。
⑥注意问题
a.试剂的加入顺序为乙醇、浓硫酸和乙酸,不能先加浓硫酸。
b.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中和乙酸、吸收乙醇。
c.防倒吸的方法:导管末端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或用球形干燥管代替导管。
d.加热时要小火均匀加热,防止乙酸和乙醇大量挥发、液体剧烈沸腾。
【典型例题复习】
1.某课外兴趣小组欲在实验室里制备少量乙酸乙酯,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  )
答案:A
2.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乙酯,反应温度
为115~125 ℃,反应装置如下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不能用水浴加热
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
答案:C
【基础知识复习】
四、基本营养物质
1.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与水溶性比较
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3.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用途
①糖类的用途:
②油脂的用途: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用于生产肥皂和甘油。
③蛋白质的用途: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在工业上有很多用途,动物的毛和皮、蚕丝可制作服装;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
【典型例题复习】
1.易错易混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糖类、脂肪、蛋白质均属于天然高分子 (   )
(2)糖类、蛋白质、油脂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   )
(3)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   )
(4)用银氨溶液能鉴别葡萄糖和蔗糖 (   )
(5)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纤维素可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
(   )
(6)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
答案: √ √
2.在物质和用途之间连线。
①葡萄糖 a.用于造纸、制造纤维素酯、黏胶纤维等
②蔗糖 b.食品加工业、合成药物、医疗、制镜工业
③淀粉 c.甜味食物,用于食品加工业
④纤维素 d.可做食物,工业上用于生产葡萄糖和酒精
答案 ①—b ②—c ③—d ④—a
3.下列有关物质水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肽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纤维素不能水解成葡萄糖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之一是高级脂肪酸
答案:B
4.鉴别下列各组有机物所用试剂及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
选项 有机物 鉴别所用试剂 现象与结论
A 葡萄糖与果糖 钠 有气体放出的是葡萄糖
B 蔗糖与蛋白质 溴水 褪色的是蔗糖
C 油脂与蛋白质 浓硝酸 变蓝的是蛋白质
D 淀粉与蛋白质 碘水 变蓝的是淀粉
答案 D9.2 乙醇与乙酸、基本营养物质——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一站式复习之阶段训练
1.乙酸和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下列关于乙酸和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C.氢氧化钠能和乙酸、乙醇反应,且都属于取代反应
D.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乙酸乙酯,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2.乐平雪梨瓜种植历史悠久,在民间素有“蜜糖埕”的美誉,乐平雪梨瓜香气浓郁、爽甜多汁,其含有的一种有机物R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R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三种官能团 B.能发生氧化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C.既能与乙醇反应,又能与乙酸反应 D.1 mol R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1 mol
3.针对如图所示的乙醇分子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乙酸、浓硫酸共热时,②键断裂
B.与钠反应时,①键断裂
C.与浓硫酸共热至170 ℃时,②、④键断裂
D.在Ag催化下与反应时,①、③键断裂
4.女儿红是浙江省绍兴市的地方传统名酒,属于发酵酒中的黄酒,用糯米、红糖等发酵而成,除乙醇外,还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江南的冬天空气潮湿寒冷,人们常饮用此酒来增强抵抗力。下列有关酒和酒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热的铜丝插入乙醇中,发生反应,乙醇分子中碳氧键断裂
B.酒精结构中有-OH所以显碱性
C.酒精分子中的所有氢原子均可被钠置换出来
D.酒精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溶解许多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人们用白酒浸泡中药制成药酒就是利用了这一性质
5.下列关于乙烯、乙醇、乙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烯属于烃,乙醇、乙酸属于烃的衍生物
B.乙烯不含官能团,乙醇、乙酸的官能团相同
C、乙烯难溶于水,乙醇、乙酸易溶于水
D.三者之间存在转化:乙烯乙醇乙酸
6.在pH相同,体积相等的盐酸A和醋酸溶液B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若反应停止后,有一份溶液中锌有剩余,则正确的判断是( )
①生成等量时反应所需时间B>A
②开始时反应速度A>B
③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B>A
④整个反应阶段平均速度B>A
⑤盐酸中锌有剩余
⑥醋酸溶液中锌有剩余
⑦盐酸中放氢气多
⑧醋酸溶液中放氢气多
A.③④⑤⑧ B.①③⑥⑦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
7.实验室用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中试剂的加入顺序为浓硫酸→乙酸→乙醇
B.加热过程中发现忘加沸石,应停下来,立即往试管中加入沸石
C.乙试管中饱和碳酸钠溶液可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酸、乙醇
D.实验完毕,可将乙酸乙酯从混合物中过滤出来
8.有机羧酸与醇在酸催化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的机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已知为快速平衡。
A.该历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
B.若用和在酸催化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D存在于乙酸、乙醇、水、中
C.用羧酸和醇反应或和醇反应均可探究酯化反应断键规律
D.该历程中涉及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中是否混有HCl 将气体通入溶液
B 检验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 加热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溶液
C 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 向混合液中加入饱和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分液
D 比较AgCl和AgI的溶解度 向2mL溶液中加入0.5mLNaCl溶液,振荡后再加入0.5mLKI溶液
A.A B.B C.C D.D
10.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的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B. B.②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C.若用作反应物,产物可得
D.酯化过程中,用浓硫酸有利于过程②
11.三醋精是一种食品用香料,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醋精属于油脂
B.三醋精的分子式为
C.三醋精易溶于水
D.与足量反应,生成
12.野生食用菌,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富含多种有益于人体的成分,有的食用菌还有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理作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野生食用菌中含有多种多糖体,如-葡聚糖等,-葡聚糖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B.野生食用菌中含有多种氨基酸,氨基酸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C.野生食用菌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等,铁、锌均属于过渡元素
D.野生食用菌所含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高,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13.乙醇俗称酒精,在生活中用途广泛。
资料1:乙醇分子有两个基团,一端是憎水(易溶于油)的;一端是亲水(易溶于水)的。
资料2:乙醇可破坏蛋白质分子中形成盘曲和螺旋的各种力,使长链舒展、松弛,导致蛋白质变性。
资料3:水分子可以使蛋白质外部亲水基团之间的吸引力减小,而不能;可以破坏蛋白质内部憎水基团之间的吸引力。
(1)乙醇的结构及性质
①1mol乙醇分子中的极性共价键有_______mol。
②从结构角度解释乙醇的沸点比乙烷高的原因:_______。
(2)乙醇的用途
医用酒精(75%)制备过程与制酒的过程类似,不能饮用,但可医用。
结合题中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糖化、发酵的过程均发生化学变化
b.获得医用酒精常采用的分离提纯方法是蒸馏
c.99%的酒精杀菌消毒效果一定好于75%的酒精
(3)乙醇的工业制取乙醇的工业制取方法很多,由碳的氧化物直接合成乙醇燃料已进入大规模生产。下图是由二氧化碳合成乙醇的工艺流程。
该流程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
14.异戊酸异戊酯的键线式为,该物质可作为制备苹果香精的原料。某实验小组选用下图装置制备异戊酸异戊酯,相关数据、实验装置、主要过程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 沸点/℃ 在水中的溶解性
异戊醇 88 0.8 131 微溶
异戊酸 102 0.9 176.5 能溶
异戊酸异戊酯 172 0.8 192 微溶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m的名称为______,其合适的容积是______(填字母)。
A.
B.
C.
D.
(2)仪器n的作用是______,洗涤操作的主要过程如下:将洗沵剂与不纯产物混合于______,使水层从下口恰好流出后关闭活塞。
(3)X的成分不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无水
B.固体
C.无水
(4)图2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______点(填“a”或“b”)。本实验中异戊酸异戊酯的产率为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5.A、B、C、D、E均为有机物,其中A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有机物,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B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Ⅰ.根据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
(2)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Ⅱ.某校化学探究小组甲、乙两同学分别使用图1、图2装置探究制备反应③的情况。
已知: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
②相关有机物的沸点:
试剂 乙醚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沸点(℃) 34.7 78.5 117.9 77
密度() 0.714 0.778 1.05 0.897
(3)甲同学向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冰醋酸。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5分钟,产生的蒸汽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关于制备乙酸乙酯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A.换成水浴加热原料的损失会减少
B.不断蒸出乙酸乙酯,会降低其产率
C.饱和碳酸钠的作用是吸收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
D.分离乙酸乙酯所需的玻璃仪器是蒸馏烧瓶
E.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醇和水,可先加足量无水氯化钙过滤,再加无水硫酸钠后蒸馏
(4)最终制得纯净的乙酸乙酯2.2g,产率是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5)为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乙同学利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了四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3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试管B,再测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烧瓶A中的试剂 试管B中试剂 测得有机层厚度/cm
A 3mL乙醇、2mL乙酸、浓硫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5.0
B 3mL乙醇、2mL乙酸 0.1
C 3mL乙醇、2mL乙酸、2mL3mol/L硫酸 1.2
D 3mL乙醇、2mL乙酸、盐酸 1.2
①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实验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_________mL和_________mol/L。
②分析实验_________(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硫酸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乙醇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溶液褪色,故A正确;
B.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可使蛋白质变性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常用于医疗消毒,故B正确;
C.乙醇是非电解质,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乙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故C错误;
D.浓硫酸作用下乙醇和乙酸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2.答案:C
解析:A.从结构简式中可以看出,有机物R含有羧基和羟基二种官能团,A不正确;
B.有机物R分子中含有羟基,既能发生氧化反应也能发生取代反应,B不正确,
C.有机物R分子中含有的羧基,能与乙醇反应,含有的羟基,能与乙酸反应,C正确;
D.羧基和羟基都能与钠反应,则1molR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1.5 mol,D不正确;故选C。
3.答案:A
解析:发生酯化反应时,①键断裂。
4.答案:D
解析:A项,乙醇几乎不电离,属于非电解质。B项,羟基(-OH)不是氢氧根(),溶液显碱性是的作用。C项,金属钠与乙醇的反应中,Na置换羟基中的氢。
5.答案:B
解析:A.乙烯只含C和H两种元素,属于烃,乙醇、乙酸由烃衍生而来为烃的衍生物,故A正确:B.乙烯官能团为碳碳双键,乙醇官能团为羟基,乙酸官能团为羧基,乙醇与乙酸官能团不同,故B错误:C.乙烯为烃,难溶于水,乙醇与乙酸易溶于水,故C正确:D.乙烯与水加成生成乙醇,乙醇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乙酸,三者之间存在转化:,故D正确。
6.答案:A
解析:①初始两溶液pH相等,反应开始后因为醋酸电离平衡随着氨离子被消耗而正向移动(盐酸没有电离平衡),醋酸的氢离子浓度一定大于盐酸,所以反应速率更快,生成等量H时反应所需时间B②初始两溶液p相等,就是氢离子浓度相等,所以开始时反应速度A-B,故②错误。
③pH相同,体积相等的盐酸A和醋酸溶液B,因为醋酸是弱酸只能电离一部分,盐酸完全电离,所以醋酸的浓度远大于盐酸,体积相等,所以醋酸的物质的量也远大于盐酸。因为醋酸的物质的量远大于盐酸,所以醋酸能反应的Zn的质量也大于盐酸,加入等量的Zn后,有一份溶液中锌有剩余,则一定是盐酸中锌有剩余,所以参加反应的锌质量B>A,故③正确。
④醋酸电离平衡随着氢离子被消耗而正向移动,醋酸的氢离子浓度一定大于盐酸,所以反应速率更快,整个反应阶段平均速度是B>A,故④正确。
⑤盐酸中锌有剩余,故⑤正确。
⑥盐酸中锌有剩余,故⑥错误。
⑦盐酸中消耗的锌少,放氢气少,故⑦错误。
⑧醋酸中消耗的锌多,放氢气多,故⑧正确。
故正确序号为③④⑤⑧。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7.答案:C
解析:A.氯化铵分解后,在试管口又化合生成氯化铵不能制备氨气,应选铵盐与碱加热,故A错误;
B.木炭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也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B错误;
C.一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无法演示喷泉实验,故C错误;
D.实验中变量为硫酸的浓度,能探究硫酸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故选:D。
8.答案:C
解析:该反应历程中(1)→(2)为加成反应,(3)→(4)为消去反应,A正确;由酯化反应的机理图可知,若用和在酸催化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D存在于乙酸、乙醇、水、氢离子中,B正确;由酯化反应的机理图可知,用酸和醇反应,可探究酯化反应酸脱羟基醇脱氢的断键规律,但若用和醇反应来研究酯化反应断键的规律,当羟基发生消去反应去水形成碳氧双键时,可能存在于水中,也可能存在于酯中,无法确定酯化反应断键的规律,C错误;由酯化反应的机理图可知,该历程中涉及C=O和O—H键的断裂和形成,D正确。
9.答案:C
解析:A.氯气和水反应也会生成氯离子,因此不能用硝酸银溶液检验中是否混有HCl,故A错误;
B.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因此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检验乙醇的消去产物,故B错误;
C.饱和溶液可以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且能与乙酸乙酯分层,因此可以用饱和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故C正确;
D.因为相对氯离子银离子过量因此加入碘离子后银离子肯定会和碘离子生成碘化银沉淀,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C
解析:A.①中C=O双键断裂,O原子上加入一个H原子、C原子上加入RO ,所以该反应为加成反应,故A正确;B.该分子中去掉一个小分子同时生成碳氧双键,所以该反应为消去反应,故B正确;C.醇中18OH发生酯化反应后存在于酯基中,水中 OH来自于羧酸中,故C错误;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所以用浓硫酸有利于②的过程,故D正确;故选:C。
11.答案:D
解析:A.油脂由丙三醇与高级脂肪酸反应形成的酯,而三醋精由丙三醇与乙酸反应形成的酯,不属于油脂,A错误;
B.根据三醋精的键线式可知,三醋精的分子式为,B错误;
C.三醋精中只含有酯基一种官能团,没有亲水基团,难溶于水,C错误;
D.a中有3个,与足量发生置换反应生成1.5mol,D正确;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A.β-葡聚糖与淀粉聚合度n值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B.氨基酸中含有氨基和羧基,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B正确;C.铁、锌在元素周期表中均属于过渡元素,C正确; D.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D正确;故选A。
13.答案:(1)①7②乙醇分子中有羟基,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2)ab
(3)
解析:(1)①乙醇分子的结构式为;键为非极性键,其余为极性键;②乙醇分子中有羟基,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2)淀粉生成葡萄糖是化学变化、葡萄糖转化为乙醇也是化学变化;用由葡萄糖发酵得到的乙醇制取医用酒精,通常采用蒸馏的方法;99%的酒精会迅速使细菌表面蛋白质变性而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酒精向细菌内部渗透,消毒效果不如75%的酒精。
(3)吸收池中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可生成;受热分解生成。
14.答案:(1)三颈烧瓶;B
(2)冷凝回流,维持容器中压强稳定(或避免容器中压强过大);分液漏斗中,然后充分振荡、静置,待分层后打开分液漏斗下端活塞
(3)B
(4)b;71.5%
解析:(1)仪器m的名称为三颈烧瓶,三颈烧瓶中加入液体的体积约为++22mL≈75mL,根据三颈烧瓶中液体体积大于容积的,不能超过容积的的原则,则三颈
烧瓶的容积应该选150mL,故选B。
(2)仪器n是球形冷凝管,作用是冷凝回流,维持容器中压强稳定(或避免容器中压强过大),洗涤操作的主要过程如下:将洗沵剂与不纯产物混合于分液漏斗中,然后充分振荡、静置,待分层后打开分液漏斗下端活塞。
(3)X的作用是干燥,无水和无水都属于酸性的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异戊酸异戊酯,固体也能干燥但是会促进异戊酸异戊酯的水解,X的成分不可能是固体,故选B。
(4)图2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支管口,故选a;本实验中异戊醇的物质的量为mol,异戊酸的物质的量为mol,则理论上可以生成0.2mol异戊酸异戊酯,本实验中异戊酸异戊酯的产率为。
15.答案:(1)羟基
(2)加成反应
(3)BD
(4)71.4%
(5)2;6;AC
解析:(1)A是乙醇,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
(2)反应②是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3)A.水浴加热便于精确控制温度,减少乙酸和乙醇的挥发,原料的损失会减少,故A正确;
B.不断蒸出乙酸乙酯,生成物浓度降低,反应平衡正向移动,乙酸乙酯的产率增大,故B错误;
C.饱和碳酸钠的作用是吸收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故C正确;
D.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用分液法分离乙酸乙酯,所需的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故D错误;
E.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醇和水,可先加足量无水氯化钙过滤,再加无水硫酸钠后蒸馏,故E正确;
选BD。
(4)乙醇的物质的量为,乙酸的物质的量为,乙醇过量,乙酸乙酯的理论产量是0.035mol,最终制得纯净的乙酸乙酯2.2g,产率是。
(5)①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根据“控制变量法”,实验C、D加酸的体积和氢离子浓度都相同,实验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2mL和6mol/L。
②根据“控制变量法”,实验A、C加入硫酸的浓度不同,分析实验A、C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硫酸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共32张PPT)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一站式复习
第九单元 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乙醇与乙酸、基本营养物质
高考考情分析
乙醇、乙酸及基本营养物质,是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知识涉及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等。
本内容命题常常有三种形式:一是结合化学与生活,考查乙醇、乙酸、糖类、酯、油脂和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二是考查羟基、羧基等官能团的有关性质、反应类型;三是结合烷烃、羟基和羧基的性质,考查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等。复习时要注意:乙醇、乙酸、糖类、酯、油脂、蛋白质和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注意各类典型有机物中所含官能团的性质,所能发生的反应类型以及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等。
高考考情分析
近年高考有关本专题的考题较少且较简单,常结合日常生产和生活考查乙醇和乙酸的结构、性质,基本营养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
预计2025年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特点基本不变,题型会稳中有变,考查的主干知识不变。仍然以选择题为主,以社会热点事件涉及的新物质、新材料进行试题命题的趋势会增大;仍然会结合日常生活,考查常见有机物的性质与应用、反应类型的判断以及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等,难度较小。
PART 01
烃的衍生物
基础知识复习
1.烃的衍生物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 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1)定义
(2)官能团
其他原子或原子团
—Cl
—NO2
—OH
①概念: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②常见几种官能团名称和符号。
PART 02
乙醇与乙酸
基础知识复习
2.乙醇与乙酸
(1)结构和物理性质的比较
物质名称 乙醇 乙酸
结构简式 CH3CH2OH CH3COOH
官能团 —OH —COOH
物理 性质 色、味、态 无 色 、 有 ______味的液体 无 色 、 有 __________气味的液体
挥发性 易挥发 易挥发
密度 比水小 —
溶解性 与水_____________ ____于水和乙醇
特殊香
强烈刺激性
以任意比互溶
易溶
基础知识复习
(2)化学性质
乙酸
①乙醇
基础知识复习
②乙酸
CH3COOH+OH-=CH3COO-+H2O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取代
+H2O
基础知识复习
(3)乙酸、乙醇发生反应时的断键位置

全部断裂
①③



PART 03
乙酸乙酯
基础知识复习
3.乙酸乙酯
(1)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C4H8O2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酯基(_________)
或CH3COOC2H5
(2)物理性质
乙酸乙酯通常为无色、有____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___,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存在于水果、花草中,可作食品的香料和溶剂。
芳香

基础知识复习
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逆)
____________________(完全)
CH3COOH+C2H5OH
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CH3COOC2H5+H2O
CH3COOC2H5+NaOH
(3)化学性质
CH3COONa+C2H5OH
(4)制备
①反应原理:
②实验装置:
基础知识复习
③反应特点
④现象
饱和Na2CO3溶液上面有油状物出现,具有____气味。
⑤反应条件及其意义
a.加热,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b.以浓硫酸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
c.以浓硫酸作吸水剂,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d.可适当增加乙醇的量,并用冷凝回流装置,可提高产率。
芳香
基础知识复习
⑥注意问题
a.试剂的加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先加浓硫酸。
b.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降低_________的溶解度、中和____、吸收乙醇。
c.防倒吸的方法:导管末端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或用球形干燥管代替导管。
d.加热时要小火均匀加热,防止乙酸和乙醇大量挥发、液体剧烈沸腾。
乙醇、浓硫酸和乙酸
乙酸乙酯
乙酸
PART 04
基本营养物质
基础知识复习
4.基本营养物质
(1)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与水溶性比较
基础知识复习
(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基础知识复习
(3)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用途
典型例题复习
【典例1】 某二元醇的结构简式为 ,关于该有机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系统命名法命名:5-甲基-2,5-庚二醇
B.该有机化合物通过消去反应能得到6种不同结构的二烯烃
C.该有机化合物可通过催化氧化得到醛类物质
D.1 mol该有机化合物能与足量金属Na反应产生22.4 L(标准状况) H2
典型例题复习
答案 C 
解析 为二元醇,主链上有7个碳原子,为庚二醇,从右往左数,甲基在5号碳原子上,2个羟基分别在2号、5号碳原子上,用系统命名法命名:5-甲基-2,5-庚二醇,A项正确; 中羟基碳的邻位碳上有H,就可以发生消
去反应形成双键,右边的羟基发生消去反应形成双键的位置有2个,左边的羟基发生消去反应形成双键的位置有3个,定一议二,形成的二烯烃有6种不同结构,B项正确;羟基碳上至少有2个H才能通过催化氧化得到醛类物质,左边的羟基碳上无氢,右边的羟基碳上只有1个氢,不能得到醛类物质,C项错误;1 mol该有机化合物含2 mol羟基,2 mol羟基能与足量金属Na反应产生氢气1 mol,标准状况下为22.4 L,D项正确。
典型例题复习
【典例2】某有机化合物M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的名称为2,4,4-三甲基-3-乙基-3-戊醇
B.M的消去反应产物有3种
C.M的一氯代物有5种
D.M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典型例题复习
答案 C 
解析 根据系统命名法,其正确命名应为2,2,4-三甲基-3-乙基-3-戊醇,A项错误;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中只有两个碳原子上连有氢原子,所以消去反应产物只有2种,B项错误;该有机化合物有如图所示5种环境的氢
原子 ,所以一氯代物有5种,C项正确;虽然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但该物质可以燃烧,燃烧也属于氧化反应,D项错误。
典型例题复习
【典例3】化合物M(如图所示)是一种重要的材料中间体,下列有关化合物M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含有三种官能团
B.可与乙醇、乙酸反应
C.所有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典型例题复习
答案 B 
解析 该有机化合物中含有碳碳双键、醚键、羟基、羧基4种官能团,A项错误;含有羟基可以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含有羧基可以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B项正确;双键上的碳原子和与该碳原子相连的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该物质含有多个双键结构,即有多个平面结构,各平面之间由单键相连,单键可以旋转,所以所有碳原子不一定处于同一平面,C项错误;含有双键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双键、羟基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从而使其褪色,原理不同,D项错误。
典型例题复习
【典例4】下列关于水杨酸(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1 mol水杨酸最多消耗2 mol NaOH
B.水杨酸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水杨酸存在分子内氢键,使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D.1 mol水杨酸可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典型例题复习
答案 D 
解析 水杨酸的(酚)羟基和羧基均能与NaOH反应,A项正确;酚能够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项正确;水杨酸的(酚)羟基和羧基处于邻位,能够形成分子内氢键,导致溶解度减小,C项正确;水杨酸中的苯环能够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羧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项错误。
典型例题复习
【典例5】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
典型例题复习
答案 D 
解析 制备乙酸乙酯所用原料为乙醇和冰醋酸,使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A项正确;为防止倒吸,导管末端应位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方,B项正确;所得的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而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可被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可用分液法将乙酸乙酯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C项正确;整个过程不需要蒸发,D项错误。
典型例题复习
【典例6】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 ℃,反应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不能用水浴加热
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
典型例题复习
答案 C 
解析 该酯化反应需要的温度为115~125 ℃,水浴的最高温度为100 ℃,A项正确;长导管可以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B项正确;乙酸丁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容易发生水解,C项错误;在可逆反应中,增加一种反应物的用量可以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D项正确。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