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课标要求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和主要战场、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位于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主要讲述了二战的过程、联合国和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以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从教材空间来看上承“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崩溃,下启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开始。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种种矛盾和经济危机的爆发是二战的原因,而二战这场巨大的灾难带来了巨大变革,为冷战埋下了伏笔。同时,本课内容通过帮助学生体会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使学生明白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因而,本节课在本章乃至整个世界现代史教材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学情分析在八年级学习抗日战争时学生了解了中国是二战的东方主战场,在本学期学习过一战以及战后国际秩序、1929-1933年经济危机、法西斯策源地形成等内容对于二战爆发的背景以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九年级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作为教师需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教学中通过讲述法、情境创设法和合作探究等多种教法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地获取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图表总结归纳知识点学会高效学习,对接中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探究,史料阅读引发学生对二战爆发原因的思考,在通过要贴近生活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的关系,进而通过回顾所学理解二战爆发的原因,此过程中加强对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培养。2、通过地图、构建时间轴以及制作图表,帮助学生识记二战的发展过程,让学生能够将历史事件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正确认识和了解二战当中的关键事件,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意识。3、通过二战的和图片和二战伤亡数据引导学生分析二战胜利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正义必将战争邪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史料实证的意识。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识记二战进程和主要战场、重要国际会议难点:二战胜利的原因和启示教学过程本课设计总体思路我将本课整合为三大篇章: 第一篇章:祸水外引——二战的开始与爆发 第二篇章:正义必胜——二战的转折与胜利 第三篇章:合作共赢——胜利的原因与启示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前准备 自主预习 认真阅读教材,完成本课涉及到中国抗日战争的内容进行搜集。 回顾抗日战争的内容,温故知新,整体感知教材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能力。第一篇章:祸水外引——二战的开始与爆发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中国接受日军投降书视频片段) 提问:视频反映的是什么事情? 导入语:通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这一天也宣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合课前预习回答出是日本投降这一事件。 播放中国接受日军投降书视频片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回顾所学总结归纳二战爆发的原因。 探究一:回顾学习过二战之前发生的战争。提问:为什么人类不断发生战争?为什么以前没有如此大规模的世界性战争? 引导学生回顾两次工业革命的意义,请学生合作探究两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有逻辑关联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肯定二者的关联,并引出史料。 材料:19世纪末,美国和德国的工业化进程加速发展,同时法国、奥匈帝国,甚至沙皇俄国也加入了西方世界经济力量的扩张。这种增长就推动了一种世界经济的形成……这个发展过程还有更黑暗的一面。西方体系是建立在单一民族国家的竞争上的……但经济的扩张赋予了这些国家巨大的军事力量,从长远观点来看,就使得战争既不可避免又富于灾难性。 ——杰弗里 帕克等著《剑桥插图战争史》 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得出:“西方的政治经验没有跟上军事和经济力量的勃兴。”的结论。 (过渡)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突如其来的状况又会加剧战争的到来。 引导学生回顾1929-1933年经济危机等相关史实,通过将班级比作工厂,将自己比作资本家,将学生比作劳动者,帮助学生理解资本家发出去的工资低于总产值,所有劳动者的工资加起来买不完产品,这就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在结合14课,回顾德国和日本的军国主义传统,说明这两国在经济危机发生后通过转嫁危机来缓解国内矛盾。 认真思考并结合所学,深层次理解二战爆发的原因。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全面的评价历史事件,提升综合分析问题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贴近生活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素养。创设情境,进入二战过程的学习。 (穿越时空隧道) 刚穿越成功就收到了在英国BBC做记者的朋友皮斯寄来的信,落款日是1939年9月5日,那“悠哉的日子在5天前被打破,波兰的防线不到3天就瓦解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课前预习回答出这是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通过穿越时空隧道,收到好友信件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针对性的提问将教学引向二战局部战争的内容。 提问:为什么说二战是“全面爆发” 而非“开始”?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思考) 指出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的抗战开始。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起回忆已学过的相关史实。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内容,形成整体的历史观。提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也为后面学习中国战场的地位打下铺垫。借助多媒体利用动态的地图讲解二战全面爆发后欧洲西线战场的局势。 通过动态地图展示西线战场扩展的过程,介绍在1940年4—6 月间德国“黄色计划”的实施。 了解欧洲西线战场的局势,感受法西斯战争初期的嚣张气焰。 充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将课标对本课的要求融入教学环节,通过表格梳理二战前期各战线的作战情况。 展示表格,帮助学生结合本课和前一课所学填写局部战争和全面爆发两部分内容,并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填写战争扩大阶段的重要战役。 完成表格并识记二战初期战争的主要进程。 培养学生通过图表整合并识记知识点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太平洋战场。 结合地图介绍珍珠港事件。 材料一: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永远蒙受耻辱的日子,美国遭到日本帝国海军和空军的蓄意进攻……不能否认这样的事实:我们的领土、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利益,正面临着严重的危险。 ——罗斯福对日宣战演讲 材料二:面对前来祝贺的官兵,他不停的重复:“我们不过是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 ——山本五十六 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美国对日宣战的原因。 学生通过教师对史实的介绍和对史料的阅读理解日本唤醒了沉睡的巨人所以美国参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结合史实理解战争战争从全面爆发到最大规模的层层递进。第二篇章:正义必胜——二战的转折与胜利阶段小结 回顾战争全面爆发扩大到最大规模的过程,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进探究。 探究二:“世界陷入了空前浩劫,被侵略的国家应该如何捍卫自己的家园?” 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只有团结才能捍卫自己的家园。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顺利过渡到第二篇章的教学。在学生探究合作的答案基础上过渡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学习上。 结合图片可以看出这些国家团结了起来,这种局面的形成源于哪一事件? (二战形势图) 教师提问:此时,二战中也出现了交战的两大集团分别是?进而继续提问:《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之后,二战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在老师的引导下回答出:二战转变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利用图片帮助学生梳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的情况,与上一环节结合完成教学重点突破。 通过史实梳理引导学生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后二战的性质发生了变化。通过情境创设法、讲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的过程及意义。 (过渡)《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结合地图视频和时间轴讲述希特勒发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原因。通过斯大林的名言,展现苏联坚决抵抗的决心。进而开始结合地图和图片讲述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进程。 展示斯大林格勒战役双方伤亡的数据,通过双方力量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转折点的战略意义。提问: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战争的新局面有哪些? 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的转折点的战略位置,结合教材梳理出意大利投降和诺曼底登陆的史实。 通过图片、地图、数据和对史实的讲述让学生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意义、体会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完成教学难点突破,过渡到诺曼底登陆。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理解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以生为本,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重要国际会议。 (过渡)在战争取得重大转折后,反法西斯同盟国开始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做出准备。请同学们自行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学生根据表格梳理出相关会议情况。 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以及总结、归纳,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提问的方式总结二战胜利的过程。 提问:信中“终于迎来的胜利”指什么?中国又是在什么时候“收到胜利的消息”? 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回答出德国和日本投降的经过。 以好友书信为线索完成对于二战进程的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第三篇章:合作共赢——胜利的原因与启示用二战相关数据讲教学引入到二战胜利的意义与启示。 展示二战中纳粹德国和日本屠杀平民后留下累累白骨的照片,引导学生认识法西斯发动二战的非正义性。 出示苏联等国在二战中的伤亡情况,帮助学生意识到孤证不立,进一步出示主要战场中死伤数对比情况。 加深学生对于二战残酷性的认识,进而理解同盟军为二战胜利做出的努力,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正义必胜。 提问:面对沉重的灾难,今后我们怎样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呢? 通过数据、图片并结合本节课对二战过程的学习,了解二战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二战胜利的原因。 学生回答出各国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用数据和图片相互佐证,帮助学生意识到孤证不立,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意识,让学生直观的感悟二战给全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的原因。课堂提升 (过渡)那二战后人们的期盼实现了吗?先出示漫画让学生们猜测动物分别代表哪个国家。 通过丘吉尔的话揭示答案,指出英国在二战后的处境,说明二战后的世界依然受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影响。 并展示北约轰炸南联盟的几则材料,说明二战后受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影响。 顺势提出几十年后的今天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出示北约轰炸南联盟的几则材料。 材料一:1999年3月24日,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的批准下,时任北约秘书长哈维尔·索拉纳在布鲁塞尔宣布,对南联盟发动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在接下来的78天里,南联盟遭到了世界上最强大军事联盟的狂轰滥炸。 当时北约19个成员国中有13个参与了空袭,其余6国全程参与后勤保障。 ——《新华社》 材料二:1999年5月7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袭击,造成3名记者遇难、20多位外交人员受伤。 ——央视新闻 材料三:北约还欠着中国人民的血债。今天的世界不应该是谁的胳膊粗、拳头大,谁就说了算,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呼吁各国一道抵制单边霸凌行径,让暴力的拳头张开,化作共同维护和平的双手。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 介绍材料三是俄乌战争爆发后美国要求中方敦促俄方做出让步的情况下,华春莹女生做出的回应。 探究三:如今的世界并不太平,应该如何应对不公、避免战争、促进国际关系的良性发展? 在评价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出材料,引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未来要建设合作共赢的世界。 学生结合所学和生活经验深度思考并回答问题。 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学生即兴回答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灵活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能力,认识中国的大国担当,增强民族认同,培育家国情怀。知识梳理、整合 出示二战关键词,请学生按照对应的历史事件重新进行排序。 走向联合 形成夹击 协调步伐 出现转折 取得胜利 规模扩大 全面爆发 规模最大 在排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整合,绘制表格,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同学在作业纸上进行作答。 全面爆发 规模扩大 规模最大 走向联合 出现转折 形成夹击 协调步伐 取得胜利 学生对照关键词的提示,一起回顾二战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通过关键词的方式,再次回顾二战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板书设计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法)祸水外引 全面爆发 正义必胜 走向联合(反) 取得胜利 合作共赢六、教学反思1、整体的教学过程较为流畅,运用讲述法、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史料、视频、数据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图表总结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便于识记。2、还存在一些未达到预期之处,例如:在讲述雅尔塔体系的一系列会议时偏重对于史实的梳理和讲解而缺乏了引导学生对于雅尔塔体系与战后世界格局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为弥补这一遗憾,可以在讲授16课冷战的内容之前带领学生回顾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在引导学生思考雅尔塔体系与冷战格局及战后国际秩序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