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学习目标】1.掌握美苏冷战的具体原因,结合雅尔塔体系、美苏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变化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背景。2.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举例分析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3.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一体化和日本崛起的原因,掌握第三世界兴起的表现及意义。4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意识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重点难点】1.重点:冷战的发生、发展和终结;冷战的基本特点。2.难点:冷战过程中国际格局从两极走向多极的趋势。【教材梳理】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逐渐形成两极格局。2.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3.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宣布世界已分裂为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这篇演说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4.1947年9月,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5.1949年,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两极格局正式形成。6.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49年相继成立。7.1958年苏联要求美、英、法三国在六个月内从西柏林撤军,遭到坚决反对,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8.1961年8月,东德在西柏林周围拉起一道全长约154千米的路障和铁丝网,后来改建成水泥墙,这就是“柏林墙”。9.有些国家是处于两大阵营之外的,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1962年10月,美国指责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苏联否认,古巴导弹危机爆发。2.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3.1961年,在南斯拉夫等国倡导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这次会议提出不结盟和非集团化原则,是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标志。三、两极格局瓦解1.美苏关系走向缓和,主要是以苏联的退让和妥协为前提的。2.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3.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冷战格局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4.“和平演变”是指西方国家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渗透,对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促使它们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达标检测1.1960 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与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建议,表示同苏联建设一个“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大欧洲”的设想;1963 年,法国大西洋舰队从北约撤出。这反映出( )A.欧盟东扩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C.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迅速走向了瓦解2.日本战败初期,美国占领当局未将对日本的现实生产活动与战后经济复兴作为占领政策的重点。1948年10月7日,美国决定停止在日本的一切改革,并指出“今后对日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复兴”。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旨在( )A.清除法西斯主义的经济基础 B.进一步扩大对日资本输出C.改变美苏对峙中的被动地位 D.适应亚太地区政局的变化3.二战后,为了有效开展对外宣传战,美苏双方先后创建了专门机构来负责策划、实施、协调和评估对外宣传战,向对方阵营发起了宣传攻势,试图以此击垮对方,赢得意识形态话语权。这说明( )A.舆论宣传是最有效对抗手段 B.舆论左右美苏争霸的结果C.美苏争霸双方当前处于均势 D.美苏都谙熟现代外交手段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提出“经互会一体化”的目标,将东欧各国的经济按统一计划进行专业分工,东欧国家根据生产专业化的要求,几乎完全为苏联生产某种产品,例如保加利亚的电动小吊车,波兰的船只与车厢,而苏联则为东欧提供原料和燃料。苏联的这一举措( )A.阻碍了东欧战后经济的恢复 B.缓和了美苏冷战的紧张局势C.增加了东欧经济发展的风险 D.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启5.有研究认为,最后导致苏联决定跟世界经济切割的决定性因素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美苏合作的终点和对抗的起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 )A.马歇尔计划实施造成欧洲事实上的分裂B.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C.马歇尔计划最能体现美苏意识形态对立D.促进国际局势稳定的核心因素在于经济6.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印度尼西亚首任总统苏加诺宣称:“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做很多!我们可以动员所有精神、道德和政治的力量去追求和平……用‘道德暴力’的力量去维护和平!”这一主张旨在( )A.提升印尼的国际声誉 B.规范民众的斗争方式C.捍卫国家主权的独立 D.支持配合不结盟运动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两大对立的政治军事集团持续对抗,但中美洲共同市场、东南亚国家联盟、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共体等区域性经济组织纷纷建立。这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 B.发展是国际社会的重要诉求C.世界多极化逐步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逐渐走向瓦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