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辩证看待与历史有关的言论、客观评价国共领导的全民族抗战功绩,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日军侵华暴行难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基础知识局部抗战1.原因:日本统治集团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2.侵华行为:(1)1931年9月18日也,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这一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2)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3)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4)1935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3.应对:(1)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东三省游击队改编成为东北人民革命军掀起民众抗日救亡运动。(3)1935年8月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4)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统一了党内思想。(5)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进行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这一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6)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它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全国抗战的开始1.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由此开始。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7月15日周恩来向蒋介石递交了《国共合作宣言》——7月17日庐山谈话蒋介石发表准备抗战的讲话——8月下旬中共中央召开洛川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8月末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红军游击队改变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中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日军的侵华暴行1.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2.1940年3月,在日本扶植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并签订大量卖国协定。3.政治上日本侵略者实行“以华制华”,经济上实行“以战养战”。4.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战时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轰炸。达标检测1.1938年10月,以国立中山大学为代表,包括广东省立文理学院、私立岭南大学等一大批知名高校纷纷迁往广东省外、粤北等地展开科研与教学。这主要是因为( )A.战争的破坏与冲击 B.师资流动状况加剧C.经济重心逐渐转移 D.广东外贸中心丧失2.下图为叶浅予1932年创作的漫画《不抵抗将军的汗衫衬裤危险了!》。此幅漫画意在警示A.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矛盾 B.国共两党摒弃前仇合作抗日C.片面抗战路线导致国土论丧 D.局部侵华助长日本野心膨胀3.下列抗日战争期间的宣言或声明,按其公布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当今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②日本帝国主义又公开进兵中国,强暴占领奉天安东营口……只有广大群众的革命铁拳,才能……驱逐帝国主义滚出中国③(中共)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④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4.1936年7月,某救国会发出联合声明:“在联合战线上的各党各派,尽可以有不同的主张,政府和民众,中央和地方,也尽可以有不同的意见,只要在抗日救国的一点上,求得共同一致,大家相互宽容而不互相倾轧、互相攻击,联合战线就建立起来了。”该声明旨在A.发动各党派一致联合抗日救国 B.强调反抗日军侵略的紧迫性C.阐述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途径 D.积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5.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后被幽禁大陆期间,曾认真研读马列主义理论著作。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张学良藏书目录中,有大量“红色”和偏左的书籍,合计书籍达180多种。张学良上述行为是出于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政治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C.对救国道路的探索选择 D.基于个人兴趣的随心阅读6.“九一八”后,马占山率领爱国官兵反蒋抗日,在东北地区用“拜关公、讲忠义”来呼吁民众参军救国,吟诵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来表达对国土沦陷的悲愤。对其意图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运用忠义伦理组织官兵逼蒋抗日 B.借助民俗文化推进抗日救亡运动C.呼吁各界爱国民众投身国民革命 D.广泛动员群众投身于全民族抗战7.当侵华日军进攻到南京郊外时,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在1937年12月7日亲自起草了《攻占南京城要领》,规定:日军“进入城内要进行扫荡”,以“发扬日本的武威而使中国畏服”。这表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 )A.达到了征服中国的目的 B.将全城军民彻底杀害C.是日军预谋组织开展的 D.出于铲除国军抗日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