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1框敬畏生命【教材分析】本单元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前三个单元的价值升华,也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打好生命的底色。课程标准:一是基于课程标准中的”成长中的我”中的“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基于教学内容本身的层次性、逻辑性。对敬畏生命的认识,需要把握三个层面即从意识层面到行为层面,再到道德层面,逐层升华。这需要学生认识到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的休戚与共,谨慎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懂得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这些内容对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法治教育大纲:《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实施途径”中提出,“要将安全教育、廉政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防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禁毒教育专题教育,与法治教育内容相整合,一体化设计教学方案”。根据这一要求,可在本课“敬畏生命”时落实安全教育,引人有关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本课一共设计了两框内容。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让学生辩证认识生命的有时尽”与“有接续”,引导学生懂得生命是值得珍爱的。第二框“敬畏生命”,在第一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对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应持有的态度,就是“敬畏”,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珍爱生命,为下面两课“珍视生命”与“绽放生命之花”打下基础。【学情分析】目前,我国生命教育相对比较薄弱,整个社会对生命的关爱有待加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我与他人的生命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们有相对丰富的知识,有更为开阔的视野,获取的信息量较大,有了对生命的一些感悟。但是他们对事物的分辨、理解能力还比较弱,缺乏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学生需要把握三个层面即从意识层面“生命价值我判断”到行为层面“危难时刻我选择”,再到道德层面“休戚与共我认同”,逐层升华。【教学目标】1.培养珍爱自我的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 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3.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理解敬畏生命的原因与要求。【重点难点】体会生命的休戚相关,能做到敬畏生命。【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以及情景设置【教学过程】环节一:新闻导入,先抑后扬教师出示两则新闻:新闻1:5月14日早上9点多,四川航空(下称“川航”)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由川航执飞的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因机械故障备降成都,航班已于7时42分安全落地,旅客已有序下机休息。新闻2: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四川省奖励了机长刘传健500万元,奖励了第二机长梁鹏200万元,奖励了副驾驶100万元,其他6名机组人员获得100万元奖励。师:说说新闻主人公机长刘传健为什么获得奖励?生:因为成功让飞机安全落地。师:有网民说奖多了,有网民说奖少了,谈谈你的看法。生:不多,不然坠机会造成重大损失。师:这个问题大家各有各的意见,本节课我会再次问同一个问题,看看到时候会不会有所改变。播放《中国机长》视频。环节二:创造情景,环环追问(一)第一次追问1.呈现组图一:副驾徐奕辰的半个身子瞬间被拉到了机舱外面。师:下一秒可能发生什么?生:在天上因为压强的原因很有可能飞出去找不回来了。师:体现了生命的什么特质?生: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2.呈现组图二:返程机长梁栋也觉察到不对,直直地顶着高压气流向前走去,想要尽快回到驾驶舱。师:返程机长为什么想要尽快回到驾驶舱?生1:因为他已经觉得不对了,再不过去看看飞机要坠毁了。生2:这是机长应该干的。师:体现了生命的什么特质?生:副机长为了挽救飞机而努力拼搏,体现了生命是坚强的。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生命既脆弱又坚强,不禁让我们对生命产生了敬畏的情怀。(板书)(设计意图:《中国机长》最为惊险的一幕直击学生的心灵,触发学生所思所想。通过对两组图片的对比探讨,探究出生命的既脆弱又坚强的特性,为“心存敬畏,才能无畏”这一开放性作业做好铺垫。)(二)第二次追问3.呈现组图三:7点10分,航班出现遇险代码A7700,全体值班管制员立即进入紧急工作状态。7点20分,机场跑道上,引导车、救护车、消防武警等救护准备已经全部到位。思考:长时间的失联,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所有人都渐渐失去了信心,“机组已经到达人类体能忍受极限了。”“3U8633这下完了。”师:这可能是一次徒劳无功的营救,你认为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3U8633值得么?为什么生1:当然值得,这是几百条性命,正所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生2:金钱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师: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即使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即使最后徒劳无功,但是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4.再次呈现导入新闻:被大风吹烂的控制台,手关节被冻僵。师:有网民说奖多了,有网民说奖少了,再次谈谈你的看法。同样的问题,你是坚持你的观点还是有所动摇?生1:好吧,奖励机长是可以的。但是奖励给别的机组人员有点多。生2:对,其他机组人员什么都没有干,蹭了机长的奖金。师:这个问题大家各有各的意见,那我会再次问同一个问题,看看到时候会不会有所改变。(设计意图: 创设两难情景,采用由浅入深的问题串的方式,逐步打开学生思维。《中国机长》电影为学生搭建了话语平台,在情感冲突动摇自己片面的观点,在辨析中学会自我反思,进而生成核心价值观。)(三)第三次追问过渡: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整个机舱,飞机巨大的颠簸和极速下降,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是突然“从天而降”的氧气面罩,让乘客强烈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惧,孩子开始哭闹,缺氧的乘客开始呕吐……5.同时呈现四组机舱内的情景。(1)一片混乱中,行李架上的小件行李也噼里啪啦掉了出来。冒着被砸伤的危险,空乘们挣扎着起身,把行李架的门关好。(2)正在分发早餐的乘务员因为失重,和手推车一起飞到半空中又跌下来;乘务员在身体受伤后,依然本能反应要去把餐车刹车按住。(3)整架飞机开始回转,空乘们差点就被甩飞,却还在大喊着让乘客戴好氧气面罩。(4)检查好每一个旅客都系上了安全带,但自己却没有安全带的乘务员,只能选择抱住乘客。师:上述四个情景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生1:吓死人了,我只能抱住我自己。生2:乱终但是还是有秩序,空姐都在坚守自己的岗位师:你能从上述不同的情景中发现哪些共同的态度?生:但是这么危难关头,空姐还是先关心乘客的生命安全。师:在生死未卜的危难关头,空姐体现了几千年前孔子“仁者爱人”的精神,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再次呈现导入新闻和机组人员合照。师:有网民说奖多了,有网民说奖少了,再次谈谈你的看法。同样的问题,你是坚持你的观点还是有所动摇?生:奖少了,再多的金钱也无法衡量这几个机组人员的功劳。师: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设计意图:意识层面“生命价值我判断”目标初步达成,通过三次追问学生,学生可以理解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生命需要自爱、自觉、自愿。但是本设计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知识的做法,重在学生感悟与提升。)环节三:角色扮演,以己推人学生仔细阅读《公交车自救手册》,开展小组讨论,总结接续的形式和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讨论任务单并进行小组讨论成果汇报。讨论规则:时间4分钟(音乐停,讨论停)完成并上交任务讨论单草拟汇报展示脚本讨论任务单示例:公交车自救小组讨论任务单组长:小组及组员课堂表现(给出合理合规答案得1分,组长记分)姓名得分讨论话题:一辆公交车突然着火,满车的乘客被困在车厢里,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锦囊:以己推人,设身处地。将角色扮演脚本和原因写在下面横线上,小组进行汇报并顺利完成得5分。)1.2.教师小结: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板书)(设计意图:本环节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和主动性的发挥,同时落实安全教育,给学生提供《公交车自救收车》,在角色扮演中关注学生是否有将敬畏生命落实在行为之中,是否合乎安全自救的规范,达成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的学习目标)环节四:知情意行,总结提升教师出示开放性探究作业题目并完成板书后进行小结。学生回顾总结所学知识,从敬畏生命的角度结合本节课“中国机长”情景提出论点论据,2—3位学生分享所写内容。(设计意图:作业设计是为了承上启下,指导学生继续关注和思考生命话题,为下一节课的探究做好准备。)【板书设计】(天平)【作业设计】开放性探究作业心存敬畏,会让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和行为有何不同?有人说, 心存敬畏,才能无畏;也有人说,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结合现实中的例子,将你的观点写在纸上,并寻找同一观点不同角度或者相反观点的同学交换,阅读后写上你自己的读后感。【课例特点介绍】本课例围绕“中国机长”这一主线展开,将素材分层呈现,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在千钧一发之际探究、思考、借鉴,可谓一例多问。另有围绕“公交自救”这一支线,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调动学生在日常生活所见所闻,但是两条线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共同推动学生知情意行螺旋上升。就学习方式而言,本设计体现一个“主”字,以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和主动性的发挥为重点来设计本课,摒弃了道德灌输的方式,通过双向平等的对话、交流等方式进行互动,以情景浸润和角色扮演为载体,让学生在参与两难困境“救人护己”中进行选择,达成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的学习目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公交车自救小组讨论任务作为主要参考,同时也结合开放式探究作业的反馈,最终评定学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