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课件 (共25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课件 (共25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志士之慨与隐士之情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 对比阅读
学习目标和学科素养:
一.诵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味,把握不同 的感情基调。(教学重点)
二.品味语言,理解并赏析两首诗的不同情感与风格。(教学难点)
三.把握诗人形象,感受不同的生命状态,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学科素养)
学习活动一:交流与分享
1.文体知识分享。
2.小组讨论并归纳展示。
学习活动一:交流与分享
诗 歌 体 裁 题 裁 节奏、音韵 情感风格 时代背景
《短歌 行》
《归园田居》
四言古诗
(乐府诗)
五言古诗
抒情诗
田园诗
短促激越低沉昂扬
舒缓平和
慷慨悲凉
抒发雄心壮志
恬淡宁静
追求自由
赤壁之战前夕
宴饮宾客之时
几仕几隐
官场黑暗
最终辞官
学习活动二:交诵读与感悟
1.欣赏《三国演义》中曹操于军帐中作《短歌行》的场景片段,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和表达出的生命情怀。
2.听读《归园田居》音频,比较两首诗表达出的不同的人生志趣。
3.小组讨论并归纳展示。
学习活动三:分析比较与鉴赏
“心怀天下之忧”和“山野田园之归”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你从两首诗中各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布置作业:
1.会默写这两首诗。
2.完成学案语言建构与运用部分的内容。
志士之慨与隐士之情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 对比阅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和学科素养:
一.诵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味,把握不同 的感情基调。(教学重点)
二.品味语言,学习诗中用典、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
三.把握诗人形象,感受不同的生命状态,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学科素养)
上节课,我们通过诵读感受了 “心怀天下之忧”和“山野田园之归”的两种不同人生选择的诗人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忧天下的曹操孟德和归山野的陶潜的情感世界!
学习活动一:归纳与鉴赏
诗 歌 诗眼 为何而忧 为何而归 情感志向 如何写忧(归)一 如何写忧(归)二




忧时光易逝:
譬如朝露
忧贤才难得:青青子衿
忧功业未成:
人生
苦短
渴慕
贤才
欲成
功业
用典
1、“青青子衿”——《诗经 郑风 子衿》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 小雅 鹿鸣》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
4、周公吐哺,天下归
比兴
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经 郑风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
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经有三个月那样长!
注释
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服的胸前部分。
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 宁(nìng):岂,难道。
嗣(sì)音:保持音信。另一种读音是yi(二声)通贻。 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挑(tiāo,一说读tā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也作“佻”。
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周公吐哺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周公是西周辅佐周成王的贤臣,当时也受到人们的怀疑,以为对成王有威胁。而曹操最受天下诟病的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以周公自比,表达:1.对贤才的重视;
2.宣告汉王室才是人才应该归向的正统;
3.自己具备治世之才,
4.自己不想称帝,只想做个贤臣,效仿周公辅佐成王一统天下、匡扶汉室的远大理想。
曹操以周公自比,你能读出什么含义?
学习活动二:归纳与鉴赏
诗 歌 诗眼 为何而忧 为何而归 情感志向 如何写忧(归)一 如何写忧(归)二





吾爱
丘山
吾更爱
自由
厌弃
官场
喜爱
田园
追求
自由
比喻拟人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远近结合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色彩结合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动静结合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白描
以上八句都是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 描


写 意
一些使用白描手法的作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列锦),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的描写:“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这样寥寥几笔,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
学习活动三:归纳与鉴赏总结
诗 歌 诗眼 为何而忧 为何而归 情感志向 如何写忧(归)一 如何写忧(归)二

歌 行






一忧时光易逝:譬如朝露
二忧贤才难得:青青子衿
三忧功业未成:天下归心
吾爱丘山吾更爱
自由
人生苦短
渴慕贤才
欲成功业
厌弃官场
喜爱田园
追求自由
用典
1、“青青子衿”——《诗经 郑风 子衿》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 小雅 鹿鸣》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韩诗外传》
比喻拟人
比兴
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远近结合
色彩结合
动静结合
白描
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第75页1.3题,第77页1.2题。
补充资料
1.视音频诵读。
2.理性默写。
《短 歌 行》
1.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的彷徨之情。
2.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3.曹操《短歌行》中“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表达了诗人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诗人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
5.曹操《短歌行》中“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6.曹操《短歌行》中“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_”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7.曹操《短歌行》中“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
8.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怀与抱负:《短歌行》中的“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体现了曹操延揽人才、渴望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
9.(原创题)歌曲《我们的新时代》中,歌词“天下归心相拥第一百个春天”,“天下归心”用的是曹操《短歌行》里“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_”的典故。
10.曹操《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被唐代立学家刘禹锡《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北则灵”这一千古名句。
11.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两句比喻新颖,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
1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诗句“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13.曹操《短歌行》中“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以明月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14.曹操《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句子来表现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句子是“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15.曹操《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礼贤下士,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16.《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
17.《短歌行》中,引用修辞表明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18.《短歌行》中,曹操以周公自比,表现自己想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诗句是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19.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诗是:“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20.《短歌行》中劝说那些有才能的人赶快择主而事的诗句是:“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21.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的句子是: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