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
1、重点:两次工业革命发生背景、成就与影响。
2、难点: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
【时空定位】
【自主学习】
第一遍看书:快速浏览本课的内容,包括图片、小字部分,完成以下问题。
第二遍看书:再次细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并在课本上作出标记。
【重点内容】
一、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因素 表现
政治变革 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农业变革 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殖民扩张 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手工业进步 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科学发达 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 技术革新 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
工厂出现 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蒸汽机的改进 改进 1782年,瓦特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意义 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还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完成 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
扩展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第二次工业革命 背景 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成就 (1)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3)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4)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特点 (1)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2)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3)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各具特色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生产力:①社会生产力大发展;②经济繁荣(商业、交通运输业、农业)。
(2)生产组织管理方式:①工厂制度→垄断组织②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3)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4)生活巨变: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人口增加明显。
(5)世界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6)社会关系:不具人格的社会关系逐渐取代了血缘的、亲属的社会关系。
2.消极影响
①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②城市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
③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出现;④更多殖民地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相同点 背景: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过程:都在动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结果: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不同点 发生范围 从英国开始,逐渐扩展到其他国家 从多国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主要领域 轻工业为主 重工业为主
与科学技术的结合程度 生产经验的总结 生产与科学技术的真正结合
生产关系 形成工厂制度 形成垄断组织
【问题探究】
探究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一、英国首先爆发工业革命的原因?
1、为什么“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被当做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2、阅读课本P59大字内容,请归纳,英国具备了哪些工业革命的条件?
3、归纳工业革命爆发在英国的条件
材料一 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而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商业中心附近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煤炭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为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从17世纪末开始,一种追求进取的精神开始在全英国弥散,并得到社会的承认与鼓励,结果激发了人的创造力,引发出技术大革命。 ——钱乘旦《谈谈英国工业革命中人的欲求因素》
材料一、材料二中两位学者是从什么角度分析影响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因素的?
4、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领域 年代 成就 国别 发明人及身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棉纺织业 1765 珍妮纺纱机 英 哈格里夫斯(织工)
1769 水力纺纱机 英 阿克莱特(理发师)
1785 水力织布机 英 卡特莱特(工程师)
动力 1785 万能蒸汽机 英 瓦特(修理工)
交通运输 1807 汽船 美 富尔顿(工程师)
1814 蒸汽机车 英 史蒂芬孙(工程师)
(2)为什么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材料三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在世界舞台上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一个英国政论家对此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
(3)材料三反应的信息与上述表格有何关联?
探究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材料一
材料二 世界主要国家工业产值排序表(1860—1900年)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1860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900年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根据材料一,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显著变化。
根据材料二表格,指出西方国家经济格局有何变动。从中你得出怎样的认识
(3)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成就
经济结构
发展进程
发明来源
生产组织形式
侵华方式
材料 工业革命前,欧洲的手工工场大部分是分散在家庭里进行生产,集中生产且分工细致的工厂非常少见。工业革命以来,工厂出现,大批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通过机器进行大量生产。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有几百名工人的工厂就算是大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很多工厂有成千上万人。在竞争中壮大起来的少数企业之间,就产量、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达成协议,形成垄断组织。——据人教老教
探究三:多角度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图(%)
(1)材料一中反应的信息与工业革命有何关联?
材料二 伯明翰出现了第一所专为女工开设的夜校课程,有阅读、写作、算术、缝纫等。女工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教育,且学费低廉。 ——旺德·F·内夫:《维多利亚时代的工作妇女》
材料三 人们日常阅读的书籍由原来的宗教书籍为首选变成了报纸、通俗小说等为主;与原来到教堂做祷告相比,到酒吧喝酒、观看体育比赛更加吸引人。原来只有贵族才能享受的休闲生活也走进了普通民众。
——摘编自赵虹《工业化与英国休闲生活的转型》
材料四 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钱乘旦、许洁明合著《英国通史》
(2)指出以上三则材料是从哪个角度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并归纳。
材料五 新兴的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通过请愿,群众集会等形式向政府施加压力,迫使贵族做出让步,1832年,改革法案在议会通过,赋予新兴中等阶级选举权。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工人为争取普选权发起宪章运动。1867 年和1884 年议会改革,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 ——摘編自刘金源《议会改革与英国的政治现代化历程》
材料六
(3)据材料五、六是从哪个角度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并归纳。
【本课小结】
【当堂检测】
1、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结构示意图,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
A.启蒙运动 B.工业革命 C.文艺复兴 D.商业革命
2、恩格斯曾说“英国人……侵占印度,目的是要从印度输入,谁也没有想到要向那里输出。但是这些纯粹由贸易利益促成的发现和侵略,终归还是对工业起了很大的反作用:只是由于向这些国家输出的需要,才创立和发展了大工业。”恩格斯旨在说明(  )
A.市场需求刺激了技术革新 B.技术革新导致东方对西方的依附加深
C.殖民掠夺推动了工业革命 D.工业革命是一次较为完整的社会变革
3、“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上述条件促使英国(  )
A.开始了“羊吃人”的运动 B.较早实现了君主专制
C.掀起了工业技术的革命 D.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
4、19世纪上半叶,英国曼彻斯特某工厂规定: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职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期内职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3便士。这表明(  )
A.垄断组织通过经济手段干预国家政治 B.制度管理推动了机器的普及
C.工厂制度使生产区和生活区严格分离 D.生产组织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5、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德国运输、石油开采、化工等行业的高速发展。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使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B.推动了工业结构的变化
C.加剧了世界的贫富分化 D.开启了机械化生产模式
6、下表为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据此可知(  )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A.英国已经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B.欧美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正式确立 D.世界贸易多中心的局面逐渐形成
7、1851年的人口普查表明,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1%,而同期的法国是25.2%,美国是13%。曼彻斯特等制造业和采矿业发展速度最快,诺里奇等传统老城却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由此可知,工业革命(  )
A.加剧了贫富差距 B.促进了乡村的改变
C.使美国落后于英国 D.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8、19世纪初,在英国利兹地区的丝织业工厂里,一般工人每天工资约为1先令,童工的最低工资每天仅有1便士,而当时面包的价格每磅要1.5便士,房租每天要1.5便士。这反映了工业革命时代(  )
A.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B.生产发展物价上升
C.弱势群体遭受残酷剥削 D.阶级斗争愈演愈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