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程标准】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世界上几种重要的古代文明的特点。本课第一部分理论性较强,学生不便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第二部分相对较简单,可以发挥学生主动性。同时在第二部分应注意思考为什么文明之间具有差异。【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通过了解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前提和标志,认识私有制和阶级产生、国家形成、文字出现的原因和历史必然性;通过对古代文明特点的了解,辩证认识文明的共性和差异性。2.时空观念:结合教材相关地图,了解古代不同文明形成的时间和地域分布状况。3.史料实证:运用历史图片和相关史料,认识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探究对古代文明形成的认识依据和方法。4.历史解释:理解人类文明形成的主要因素及其内涵;正确认识私有制、阶级、文字与国家产生、文明发展的关系;探究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形成的影响。5.家国情怀: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华文明起源、早期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感悟中华民族率先迈入人类文明时代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其对人类文明悠久历史与发展多元化认识的理性情怀。【教学重点】古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时空条件对古代文明多元特点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主题】认识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理解时空条件对文明多元特点的影响。【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画上面两幅图大约绘制于5000—6000 年前,左图的人们在放牧,右图的人们在收割。思考:两幅图反映了什么现象 反映了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那么,人类文明是怎么产生的呢 文明的早期发展又有何表现和特点呢 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概念释疑:何为“文明” 说法一:文明是有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文明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观念、工具、语言、文字、信仰、宗教观念、法律、城邦和国家等。说法二:文明是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当某个阶段的文化,比较广泛的使用了文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经初步形成,社会成员被划分成了阶级或等级,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出现了巨大的公用建筑甚至城市中心,那么发展到这种程度的文化,就可以称作文明。一、人类文明的产生阅读教材P2—3,找出关于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标志。阶级的产生、城市和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历程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前提(1)表现(阅读教材——填写表格——展示点评)地区 农作物 家畜西亚 大麦、小麦、豆类 羊、猪、牛等南亚 芋头中国 水稻、粟中南美洲 玉米、南瓜(2)影响①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②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③促进了交换和贸易的产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④让部分人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⑤促进人们定居生活和早期城市的出现。(分化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社会分工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私有制逐渐出现) (农业和畜牧业产生)2.阶级的产生(出现剥削关系)3.国家的形成(1)背景①部落战争:为争夺土地和资源,部落之间爆发战争。②最早时阶级对抗: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2)形成①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②部落首领演变为国家的统治者,人类由此进入奴隶社会。文字的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文明标志 产生原因阶级 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战俘沦为奴隶国家 解决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需要文字 记事、管理的需要城市 农耕文明要求定居;政治宗教活动;战争兼并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阅读“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说明了什么 )1.早期文明(信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说明: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2.多元特点(1)类型:大河文明:西亚、埃及、印度、中国。海洋文明:希腊。(2)特点:大河文明:以发展种植农业为主的农耕经济,一般都建立起地区性大国,实行君主专制的政治统治。海洋文明:以发展工商业和对外贸易为主的经济,适应这种经济发展要求,通常建立起城邦民主政治。古巴比伦文明(阅读教材——填写表格——展示点评)时间 公元前3500年左右出现自然环境 干旱少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文明进程 ①公元前3500年左右,产生了最初的文明。 ②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③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文明成果 政治 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制定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文化 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文学: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洪水和方舟传说 数学:发明了60进位制第6条任何一个人窃取寺庙或者商行的货物,处以死刑,而收受其赃物着也处以死刑。第23条如强盗不能捕到,被劫者应于神前发誓,指明其所有失物,则盗劫发生地点或其周围之公社及长老,应赔偿其所失之物。第196∕197条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倘彼折断自由民(之子)之骨,则应折其骨。第203∕205条倘自由民之子打与之同等的自由民之子,则应赔银一名那;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结语怨声载道的统治,寿命不会长,将出现连年饥荒、一片黑暗、突然死亡……他的城市将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换,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他的幽魂(在地狱里)喝不到水。——《汉谟拉比法典》【研讨提升】请你根据《汉谟拉比法典》所提供的法典条文,概括该法典的主要特点。保护私有财产,并规定政府的职能;同态复仇法(原则);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鲜明的阶级歧视;神权主义色彩浓厚;古埃及文明(阅读教材——填写表格——展示点评)时间 前3500年左右兴起自然环境 地处干旱地区,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文明进程 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文明成果 政治 建立起比较完整完善的官僚体系(法老、宰相、州长)法老具有无上权威文化 文学: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 文字:象形文字 历法: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建筑:金字塔(体现法老至上权威,包含数学知识) 书写材料:纸莎草【合作探究】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它们各自文化的特点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经常泛滥,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两河流域农业发达,苏美尔人发明了测量土地的60进位制。尼罗河水定期泛滥,每次涨水退水以后,都需要精确的记录和计算,并且退水以后,还需要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界,几何学就逐渐诞生了。同时为了准确地预测尼罗河泛滥开始的日期,埃及开始了最早的天文学研究,根据尼罗河的涨落规律制定了历法。使用的书写材料的原料来自于尼罗河中的特产植物莎草。古印度文明(阅读教材——填写表格——展示点评)时间 兴起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自然环境 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恒河流域雨水丰沛、植被茂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文明进程 前3千纪文明诞生(1千纪=1000年) 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文明成果 政治 形成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文化 宗教:婆罗门教;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文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 数学: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思考:在印度神话中,不同种姓的人的地位与身体的部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后来什么思想对其产生了冲击 印度的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通过利用身体器官的自然高下来附会和比拟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强调等级制的神圣不可变动性。冲击:佛教思想。)(特点: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古希腊文明(阅读教材——填写表格——展示点评)时间 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时代)自然环境 巴尔干半岛南部及周边岛屿,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但有利于发展工商业和对外贸易文明进程 前2千纪,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诞生 前8—前6世纪,形成众多奴隶制城邦国家,雅典和斯巴达最为著名文明成果 政治 小国寡民、独立自治;斯巴达实行寡头政治(少数人掌握政权);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奴隶制;公民;公民大会)文化 文学:神话、悲剧、喜剧 历史:“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政治史奠基人:修昔底德 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材料一“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文明多样发展的今天,中国一直主张不同文明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互鉴”。——习近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1)文明是平等、多样的,各民族不同文明要相互尊重和谐共处。(2)文明是包容的,要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3)“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借鉴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材料二 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不同的生产资料和不同的生活资料。因此,它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不相同。——马克思《资本论》材料三 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再这个地方碰见的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河流”;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黑格尔谈古希腊自然环境时说思考: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环境”在各文明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到什么作用 (1)为各文明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2)导致各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和物质产品的不同;(3)为文明多元化、多样性发展提供基础。【知识延伸】影响文明起源的因素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地理环境≠决定因素人类早期各个文明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所孕育的,越是文明初期,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就越大。此外,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民族特性以及宗教信仰等也会从各方面或多或少地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影响。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包括人的素质、社会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生产资料。【本课小结】(文明的产生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文明的多元性文明的产生和早期发展标志:阶级、城市、国家、文字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文明多元的原因地理环境、国家制度经济类型、民族性格等)【课堂检测】1.世界上多数的早期文明区域,不但天文历法、数学等相关学科获得了较早、较快的发展,而且大都发明了灌溉工具,修建、疏浚、维护水利工程也往往被当作地区发展的大事。上述现象集中反映了A.天文历法的历史悠久 B.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的不可或缺 D.农耕文明的必然要求2.“从苏美尔城邦到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领巴比伦……两河流域先后经历了苏美尔城邦、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等主要历史时期”,这实质反映了两河流域文明A. 稳定性B. 充满了刀光剑影C. 落后性 D. 各部族共同创造3.“站立在诸王诸帝之后者,是升斗小民。撑持着庄严华丽巍峨神庙宫殿及金字塔的,是无数工人及农夫。”上述文字最能说明该文明的特征是A. 农业立国B. 王权神授C. 来世信仰D. 专制统治4.某学者认为,“从当代民主的视野来看,希腊民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一个重要的局限性,那就是,公民资格具有高度的排他性。”这种“排他性”使古希腊民主制度A.是所有城邦居民的民主B.是仅限于公民内部的民主C.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D.开近代西方间接民主先河5.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这表明A.两河流域村落发展迅速B.农业发展决定村落规模C.原始村落分布较为均衡D.地理环境影响村落位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