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行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大致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秋景,体会诗中的情感。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大致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秋景,体会诗中的情感。教学过程:板块一 激情导入,读懂诗题1.读诗导人,激发情感。出示篇章页的单元导语:“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学生读单元导语,交流读后感受。师:单元导语就是一首明亮、温暖的小诗,这节课,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来读一读古人写的诗。(出示课题)2.比较诗题,理解题意。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山行”的意思是在山路上行走,诗题中的“山”表明了地点。“赠”是送的意思,“赠刘景文”就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诗,诗题点明了人物。“书”是书写的意思,“夜书所见”就是在夜晚书写所看到的景物,“夜”字告诉了我们时间。小结:“题为文眼”,从诗题中可以提取很多关键信息,读懂了诗题能帮助我们进一步读懂诗歌。板块二整体感知,触摸秋天1.自由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提醒学生注意“斜”读xié,“挑”是多音字,在诗中读 tiǎo,在词语“挑选”中读tiāo。3.指导学生读好三首古诗的节奏。4.发现古诗描写的季节,初步感知秋天师:请你猜一猜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背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生思考,交流。小结:诗中出现了一些和秋天有关的词语,如“霜叶、橙黄橘绿、秋风",由此可知这三首诗写的都是秋天的景色。这些都是我们眼能发现的,但是如果想真正领略诗人笔下的秋天,还需要我们走进诗中,用心品读,细细发现。板块三引导学诗,欣赏秋景1.我们先跟随杜牧的脚步,去看看秋天的山林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山行》,圈出有关秋天景物的词语。2.学生读诗,圈画,交流。描写秋天景物的词语:寒山、枫林、霜叶。3.引导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诗句大意。(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①什么是“寒山” 你是怎么知道的 (借助注释理解,“寒山”指的是深秋时节的山。)明确;本课中,古诗旁边配有部分字词的解释,这叫“注释”,借助注释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之一。借助注释理解“生”和“坐”。(“生”是产生、生出的意思,写出了白云升腾缭绕的动态,如仙境一般;“坐”是因为的意思。)②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插图理解“斜”。你爬过山吗 山间的小路是什么样子的 再看看书上的插图,你知道“斜”的意思了吗 (指山间小路弯弯曲曲)③结合图片、联系上文的“枫林”可以知道“霜叶”指的是深秋经霜变红的枫叶。(2)小组合作说说诗句大意。4.想象画面,读中悟情。(1)《山行》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山行旅图。这天,诗人乘坐马车,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上山,走向秋意浓郁的山林。这一路他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2)学生想象,描述画面。预设:诗人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上山,深秋的山林只听见几声鸟鸣。远处,白云升腾缭绕,云端里隐隐约约还有几户人家,好似仙境。忽然,诗人停下车,驻足观赏,只见眼前一片绚烂:在夕阳的照射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闪烁的彩霞。诗人深深地陶醉在美景中。这些景物中,诗人最喜欢的是什么呢 (4)诵读体会诗人的喜爱赞美之情。教师引读:夕阳下,这一片片经霜的枫叶,红得鲜艳,红得热烈,它们比春花更美啊,诗人不禁惊叹道——(生齐读“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夕阳下,这一片片经霜的枫叶都是一个个跃动的生灵,充满了生机,秋天比春天更美啊,诗人不禁赞叹道——(生再读“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5)自古以来,很多诗人悲秋伤冬,而杜牧却认为“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没有秋的萧条衰败,只有秋的绚烂至极,这是一首深秋赞美诗啊。让我们带着热爱赞美之情再次深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生配乐朗读整首诗)(6)背诵古诗。5.小结学法: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欣赏了美丽的秋景;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了诗人的情感。出示“学习小妙招”,学生齐读。学古诗有妙招,借助注释插图,了解诗句大意,想象诗中画面,反复诵读悟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