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观潮教学目标: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了解文章的中心句和描写顺序。会写“震、霎”等11个生字。通过调动五感、小组合作等方式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潮来时和潮去后的画面。多种形式尝试背诵3-4自然段。阅读刘禹锡的《浪淘沙》,对照课文,划找课文中与诗句相关的句子。教学重点:复习巩固,会写11个生字。边读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并能背诵3-4自然段。教学过程:梳理回顾,复习巩固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整篇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潮来前,江面怎么样?观察者又怎么样?精读三、四自然段通过上节课的梳理,我们已经知道潮来时重点描写了闷雷滚动,出现白线,白浪翻滚,山崩地裂。这部分内容作者描写的顺序是怎么样的?默读3-4自然段。“由远及近”的顺序。大声朗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边读边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有什么方法吗?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读一句话,抓住其中某一个关键词,进行展开表述,用上“仿佛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这样的句式表述。由此看到,听到、闻到的联想到相关的内容,用上“由此我想到了……”想象画面,要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等。出示句子,学生用上这样的方法进行练习。☆调动至少2个感官 ☆有自己的联想☆语言连贯 ☆表达清楚评价标准: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读了这段话,我仿佛听到从水天相接的地方传来隆隆的响声,那响声让我想到了轰隆隆的雷声,一阵一阵却连绵不断。人山人海的观潮者开始骚动起来,人们纷纷踮起脚尖,昂首东望,我仿佛还听到其中有一个人异常激动地大声的呼喊道:“潮来了!”人们的反应如此热烈,一定非常激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读了这段话,我仿佛看到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巨浪,那巨浪好像一条白线,正滚滚朝我奔腾而来。人们的心情更加激动了,情绪高涨,沸腾起来了,我仿佛听到了人们的大声呼喊,看到了他们纷纷拿起相机记录这激动人心的一幕。我的心情也随着他们波动,变得像人群一定激动!个别学生说,其他学生评价,是否调动了多种感官,是否有自己想到的,联想到的内容。☆调动至少2个感官 ☆有自己的联想☆语言连贯 ☆表达清楚朗读第4、5自然段,说说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4/5自然段的印象最深的句子或段落说一说。同桌合作说,用上评价标准:全班反馈评价,齐读4/5自然段多种方式背诵3.4段多种方式背诵3/4自然段:填空式背诵; (2)根据内容线索背诵 (3)借助图片背诵(4)借助视频影像背诵学生自由背诵,随机请学生背诵。阅读刘禹锡的《浪淘沙》,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指导书写指导学生写“震、霎”,“震”注意下半部分的“辰”,不能多一撇;“霎”注意下半部分的横之间的距离。教师范写,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评价。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本》第三题,边读边想象画面,课文描写了哪些画面?填一填。此题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可做重点讲解。第四题的第四小题,选择一两个词语,写一写印象深刻的画面,小练笔有一定难度,建议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学习同伴的优秀语言,再动笔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