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小学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一、选择题1.(2024四下·万柏林月考)壶中的水还没有烧开,水往外溢的原因是( )。A.水受热体积变大B.壶中的水增多了C.热水把冷水挤了出来2.(2024四下·如皋期中)夏天,在太阳下暴晒的自行车,可能会发生爆胎,这是因为( )。A.太阳辐射,热能使轮胎内气体受热膨胀,气体产生了动能。B.自行车轮胎老化C.自行车轮胎质量不好3.(2024四下·如皋期中)如图,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1分钟后,并试着让铜球通过铁圈。对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A.铜球能穿过铁圈B.铜球不能穿过铁圈C.铜球受热后体积膨胀4.(2022四下·韶关期中)冬天,挂在阳台上的衣服结了一层冰,太阳下冰融化成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和水都是无色、透明的B.冰和水都会流动,都有固定的形状C.冰和水状态不同,不是同一种物质5.(2024四下·如皋期中)下列温度中,说明冰正在融化的是( )。A.﹣2℃ B.2℃ C.0℃6.(2024四下·如皋期中)下列温度计中,( )测量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A. B. C.7.(2022六上·兴仁期中)夏天,每当自来水管壁“出汗”时,过一会儿就会下雨,这说明( )。A.自来水管中的水很热B.自来水管能预测天气C.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较高8.(2022四下·韶关期中)下列现象不属于凝结现象的是( )。A.冬天进入室内,镜片出现小水珠B.盛冰的瓶子外出现小水珠C.屋檐下挂满冰凌9.(2024四下·如皋期中)酒精灯的火焰:外焰的温度( ),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 )。A.高;低 B.低;高 C.高;高10.(2024四下·如皋期中)下图是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由照片可知面积最大的是( )。A.海洋 B.冰川 C.荒漠11.(2024四下·如皋期中)( )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是球形的。A.麦哲伦 B.布鲁诺 C.伽利略12.(2024四下·如皋期中)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由( )形成的。A.火山喷发 B.流星体撞击 C.地震13.(2024四下·如皋期中)仔细观察下图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的位置,此时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月相”是( )。A. B. C.14.(2024四下·如皋期中)连续两次月圆之间相隔大约( )。A.一年 B.半个月 C.一个月15.(2024四下·如皋期中)下图可能是“农历初三的月亮”的是( )。A.B.C.16.(2024四下·如皋期中)下面测量太阳高度图中,能正确表示太阳高度的是( )。A.A B.B C.C17.(2024四下·如皋期中)月球围绕行星运行,它这样的天体被称为( )。A.恒星 B.卫星 C.流星18.(2024四下·如皋期中)上午8点的太阳高度角与下午( )的太阳高度角相同。A.4点 B.2点 C.1点19.(2024四下·如皋期中)下图是小乐在阳光下拍的照片,请你判断下午拍摄的照片是( )。A. B. C.20.(2023四下·新荣期末)乐乐在某一时间测得阳光下自己的影子长度是5米,过了1小时后测得自己的影子长度是4米,他这两次测量都是在( )进行的。A.上午 B.夜晚 C.下午21.(2023四下·左权期中)在完成《太阳钟》的前置作业:观察一天中早晨、中午和放学回家时的影子位置和长短变化。除了铅笔,下列材料中最适合观察影子变.化规律的是( )A.大树 B.小草 C.短竹竿22.(2024四下·如皋期中)下图是不同的日晷,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是计时工具B.它们是测量温度的工具C.它们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有规律制成23.(2024四下·如皋期中)下面生物属于昆虫的是( )。A. B. C.24.(2024四下·如皋期中)在研究“莴笋叶能否代替桑叶喂蚕”时,小明设计了下图的实验。此实验设计( )。A.合理 B.不合理 C.难以判断25.(2024四下·如皋期中)蚕的一生经历了四种形态,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成虫→蛹→卵→幼虫B.卵→幼虫→蛹→成虫C.卵→成虫→幼虫→蛹26.(2024四下·如皋期中)在研究蚕宝宝的生活习性时,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请问他研究的问题是( )。A.莴苣叶能不能代替桑叶喂蚕?B.蚕宝宝在生长过程中有没有蜕皮现象?C.蚕宝宝喜欢生活在明亮的地方还是黑暗的地方?二、实验题27.(2024四下·如皋期中)下列是“水沸腾”实验。(1)从图a中可以发现,实验中一个明显的错误是 。(2)图b温度计的所指的温度是 。(3)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会怎么变化?为什么?答: 。28.(2024四下·如皋期中)小乐在实验室连续测量了一杯热水的温度,得到以下数据:时间 开始 3分 6分 9分 12分 15分 18分 21分温度(℃) 78 72 67 63 59 56 53 51(1)分析上表的数据,我们发现水降温的规律是( )下降。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匀速(2)水温在不断地下降,说明( )。(3)已知小乐在实验室的室温是20℃,3小时后这杯水的温度大约是( )。29.(2024四下·如皋期中)下面是小明和同学一起完成的水结冰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实验记录表,请你根据记录表中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时间(min) 1 2 3 4 5 ……温度(℃) 10 6 3 1 0 (1)水结冰的过程是( )。A.凝结 B.凝固 C.融化(2)在水结冰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下降了,说明( )。A.水释放了热量 B.水吸收来热量 C.水不干净(3)你认为第6分钟时,温度计的读数应该是( )。A.1℃ B.﹣1℃ C.0℃30.(2024四下·如皋期中)小华和同学做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使数据更准确,他们做3次再求平均数,记录如右表:石子高度 小石头 大石头丢三次平均数 丢三次平均数50厘米 坑宽(厘米) 5.3 7.3坑深(厘米) 1.1 1.720厘米 坑宽(厘米) 3.3 5.3坑深(厘米) 005 1.2(1)分析数据发现: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头,高度越 (填“高”或“低”)形成的坑越大。(2)从同一高度丢大小不同的石头实验中,保持不变的实验条件是( )。A.石头的大小 B.丢石头的高度 C.坑的大小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解析】【分析】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壶中的水还没有烧开,水往外溢的原因是水受热体积变大。故选A。2.【答案】A【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解析】【分析】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夏天,在太阳下暴晒的自行车,可能会发生爆胎,这是因为太阳辐射,热能使轮胎内气体受热感胀,体积变大,气体产生了动能。自行车轮胎老化、自行车轮胎质量不好不是主要原因。3.【答案】A【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解析】【分析】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缩小,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1分钟后,原来能够通过铁圈的铜球不能通过了,说明铜球受热体积膨胀。故A错误。4.【答案】A【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解析】【分析】冰和水是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状态,属于同一种物质,冰是水的固体状态,冰是固体,没有流动性。5.【答案】C【知识点】冰的融化【解析】【分析】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冰的温度升至0摄氏度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在一起,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可见C符合题意。6.【答案】C【知识点】温度计【解析】【分析】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测量时,要和被测物充分接触是为了使温度计和被测物温度一致。红外线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7.【答案】C【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炎热的夏天,外界的温度较高,自来水管壁的温度相对较低,若此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则比较容易凝结在自来水管壁上。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时,容易下雨。此题选C。8.【答案】C【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凝结,是气体遇冷而变成液体的现象,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水。 屋檐下挂满冰凌是液体遇冷变为固体的过程。9.【答案】A【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解析】【分析】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10.【答案】A【知识点】地球上的水【解析】【分析】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因此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如图是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由照片可知面积最大的是海洋。11.【答案】A【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解析】【分析】 根据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是球形的。12.【答案】B【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主张陨石撞击的人认为,在距今约30亿年前,空间的陨星体很多,月球正处于半融熔状态。巨大的陨星撞击月面时,在其四周溅出岩石与土壤,形成了一圈圈的环形山。又由于月面上没有风雨洗刷与激烈的地质构造活动,所以当初形成的环形山就一直保留至今,这是目前公认的环形山的成因。通过“模拟月球上环形山形成”的实验,可推测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原因是陨石、流星体撞击。13.【答案】C【知识点】月相;日食【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的位置,此时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太阳照亮月球的背面,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月相”是C,这时候的月相是新月。14.【答案】C【知识点】月相【解析】【分析】 月相周期大约是一个月,所以连续两次月圆之间相隔大约一个月。15.【答案】A【知识点】月相【解析】【分析】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圆缺不同的样子叫做月相,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变化期是农历的一个月。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一娥眉月一上弦月一凸月一满月一凸月一下弦月一娥眉月一新月,农历初三月亮的形状弯弯的,像一把镰刀且亮面在右。16.【答案】C【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解析】【分析】阳光照射到地面上,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C符合题意17.【答案】B【知识点】太阳系【解析】【分析】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的星,叫做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恒行运行的星叫做行星;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行的星叫做卫星。18.【答案】A【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日影与方向【解析】【分析】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在地球上某地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在不断变化,如图甲所示,这个夹角叫太阳高度角,也叫太阳高度。上午8点的太阳高度角与下午4点的太阳高度角相同,但方向不同。19.【答案】A【知识点】日影与方向【解析】【分析】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太阳早上从东方升起,下午从西方落下,所以下午的影子应该在东方,A符合题意。20.【答案】A【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日影与方向【解析】【分析】 从清晨起,物体的影子是逐渐变短的,过了1小时后测得自己的影子长度是4米,说明测量时间是上午。A选项符合题意。21.【答案】A【知识点】影子;太阳的位置和方向【解析】【分析】观察一天中早晨、中午和放学回家时的影子位置和长短变化。除了铅笔,短竹竿的长度与铅笔很类似,长度一致, 因此短竹竿最合适。22.【答案】B【知识点】日晷【解析】【分析】日晷又称为日规,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它们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有规律制成,日晷形状大小不同,但都有一根类似于针一样的晷针设于轨面上,人们主要根据晷针影子的方向和长短来判断时间,AC选项观点正确;B选项观点错误,它们是测量时间的工具。23.【答案】C【知识点】昆虫【解析】【分析】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AB图不符合昆虫的特征,不符合题意;C图是苍蝇符合昆虫的特征;故C符合题意。24.【答案】B【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莴笋叶能否代替桑叶喂蚕,所以唯一的变量是食物,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不变。所以应该同时准备数条蚕,分别喂笋叶和桑叶,看看他们的选择。25.【答案】B【知识点】蚕的一生【解析】【分析】 卵、幼虫、蚕蛹、蚕蛾是蚕一生要经历的四个时期。B选项符合题意。26.【答案】C【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解析】【分析】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由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实验是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是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根据实验条件和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小同学研究的问题是:“蚕宝宝喜欢生活在明亮的地方还是黑暗的地方”。故C正确,AB选项错误。27.【答案】(1)温度计触及容器底部(2)38℃(3)水位下降,因为水沸腾后蒸发速度变快【知识点】水的蒸发;温度计;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解析】【分析】(1)温度计测温时,要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实验中的温度计触及可容器底。(2)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说明温度在零下。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说明温度在零上。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液柱在30和40之间过8个小格,此时温度是38℃℃。(3)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在水沸腾的实验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是从低到高,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会下降,因为蒸发了不少水。28.【答案】(1)A(2)水的热量在减少(3)20℃【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热传递【解析】【分析】(1)热水降温的特点是先快后慢。热水温度降低,与外界的温差就会变小,所以温度传导的速度就会变慢。(2)水温在不断地下降,说明水的热量在不断减少。(3)实验室的室温是20℃,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水温最终会下降到与室温相同,也是20℃29.【答案】(1)B(2)A(3)C【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解析】【分析】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1)水在自然界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水结冰的过程是凝固,由液态变为固态。(2)在水结冰的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所以水的温度下降了。(3)水结冰的温度是0℃,直至完全结成冰,根据表格推断,第5分钟水的温度下降到0℃C开始结冰,第6分钟时,还是冰水混合物状态,温度计的读数应该是0℃。30.【答案】(1)高(2)B【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月相是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面,另半个球面是暗面。随着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运动,就使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朝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月相。(1)分析小华和同学做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数据可以发现: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头,高度越高形成的坑越大。(2)从同一高度丢大小不同的石头实验中,保持不变的实验条件是丢石头的高度。故B正确。1 / 1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小学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一、选择题1.(2024四下·万柏林月考)壶中的水还没有烧开,水往外溢的原因是( )。A.水受热体积变大B.壶中的水增多了C.热水把冷水挤了出来【答案】A【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解析】【分析】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壶中的水还没有烧开,水往外溢的原因是水受热体积变大。故选A。2.(2024四下·如皋期中)夏天,在太阳下暴晒的自行车,可能会发生爆胎,这是因为( )。A.太阳辐射,热能使轮胎内气体受热膨胀,气体产生了动能。B.自行车轮胎老化C.自行车轮胎质量不好【答案】A【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解析】【分析】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夏天,在太阳下暴晒的自行车,可能会发生爆胎,这是因为太阳辐射,热能使轮胎内气体受热感胀,体积变大,气体产生了动能。自行车轮胎老化、自行车轮胎质量不好不是主要原因。3.(2024四下·如皋期中)如图,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1分钟后,并试着让铜球通过铁圈。对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A.铜球能穿过铁圈B.铜球不能穿过铁圈C.铜球受热后体积膨胀【答案】A【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解析】【分析】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缩小,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1分钟后,原来能够通过铁圈的铜球不能通过了,说明铜球受热体积膨胀。故A错误。4.(2022四下·韶关期中)冬天,挂在阳台上的衣服结了一层冰,太阳下冰融化成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和水都是无色、透明的B.冰和水都会流动,都有固定的形状C.冰和水状态不同,不是同一种物质【答案】A【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解析】【分析】冰和水是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状态,属于同一种物质,冰是水的固体状态,冰是固体,没有流动性。5.(2024四下·如皋期中)下列温度中,说明冰正在融化的是( )。A.﹣2℃ B.2℃ C.0℃【答案】C【知识点】冰的融化【解析】【分析】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冰的温度升至0摄氏度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在一起,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可见C符合题意。6.(2024四下·如皋期中)下列温度计中,( )测量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A. B. C.【答案】C【知识点】温度计【解析】【分析】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测量时,要和被测物充分接触是为了使温度计和被测物温度一致。红外线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7.(2022六上·兴仁期中)夏天,每当自来水管壁“出汗”时,过一会儿就会下雨,这说明( )。A.自来水管中的水很热B.自来水管能预测天气C.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较高【答案】C【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炎热的夏天,外界的温度较高,自来水管壁的温度相对较低,若此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则比较容易凝结在自来水管壁上。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时,容易下雨。此题选C。8.(2022四下·韶关期中)下列现象不属于凝结现象的是( )。A.冬天进入室内,镜片出现小水珠B.盛冰的瓶子外出现小水珠C.屋檐下挂满冰凌【答案】C【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凝结,是气体遇冷而变成液体的现象,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水。 屋檐下挂满冰凌是液体遇冷变为固体的过程。9.(2024四下·如皋期中)酒精灯的火焰:外焰的温度( ),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 )。A.高;低 B.低;高 C.高;高【答案】A【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解析】【分析】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10.(2024四下·如皋期中)下图是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由照片可知面积最大的是( )。A.海洋 B.冰川 C.荒漠【答案】A【知识点】地球上的水【解析】【分析】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因此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如图是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由照片可知面积最大的是海洋。11.(2024四下·如皋期中)( )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是球形的。A.麦哲伦 B.布鲁诺 C.伽利略【答案】A【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解析】【分析】 根据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是球形的。12.(2024四下·如皋期中)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由( )形成的。A.火山喷发 B.流星体撞击 C.地震【答案】B【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主张陨石撞击的人认为,在距今约30亿年前,空间的陨星体很多,月球正处于半融熔状态。巨大的陨星撞击月面时,在其四周溅出岩石与土壤,形成了一圈圈的环形山。又由于月面上没有风雨洗刷与激烈的地质构造活动,所以当初形成的环形山就一直保留至今,这是目前公认的环形山的成因。通过“模拟月球上环形山形成”的实验,可推测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原因是陨石、流星体撞击。13.(2024四下·如皋期中)仔细观察下图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的位置,此时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月相”是( )。A. B. C.【答案】C【知识点】月相;日食【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的位置,此时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太阳照亮月球的背面,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月相”是C,这时候的月相是新月。14.(2024四下·如皋期中)连续两次月圆之间相隔大约( )。A.一年 B.半个月 C.一个月【答案】C【知识点】月相【解析】【分析】 月相周期大约是一个月,所以连续两次月圆之间相隔大约一个月。15.(2024四下·如皋期中)下图可能是“农历初三的月亮”的是( )。A.B.C.【答案】A【知识点】月相【解析】【分析】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圆缺不同的样子叫做月相,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变化期是农历的一个月。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一娥眉月一上弦月一凸月一满月一凸月一下弦月一娥眉月一新月,农历初三月亮的形状弯弯的,像一把镰刀且亮面在右。16.(2024四下·如皋期中)下面测量太阳高度图中,能正确表示太阳高度的是( )。A.A B.B C.C【答案】C【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解析】【分析】阳光照射到地面上,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C符合题意17.(2024四下·如皋期中)月球围绕行星运行,它这样的天体被称为( )。A.恒星 B.卫星 C.流星【答案】B【知识点】太阳系【解析】【分析】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的星,叫做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恒行运行的星叫做行星;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行的星叫做卫星。18.(2024四下·如皋期中)上午8点的太阳高度角与下午( )的太阳高度角相同。A.4点 B.2点 C.1点【答案】A【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日影与方向【解析】【分析】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在地球上某地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在不断变化,如图甲所示,这个夹角叫太阳高度角,也叫太阳高度。上午8点的太阳高度角与下午4点的太阳高度角相同,但方向不同。19.(2024四下·如皋期中)下图是小乐在阳光下拍的照片,请你判断下午拍摄的照片是( )。A. B. C.【答案】A【知识点】日影与方向【解析】【分析】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太阳早上从东方升起,下午从西方落下,所以下午的影子应该在东方,A符合题意。20.(2023四下·新荣期末)乐乐在某一时间测得阳光下自己的影子长度是5米,过了1小时后测得自己的影子长度是4米,他这两次测量都是在( )进行的。A.上午 B.夜晚 C.下午【答案】A【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日影与方向【解析】【分析】 从清晨起,物体的影子是逐渐变短的,过了1小时后测得自己的影子长度是4米,说明测量时间是上午。A选项符合题意。21.(2023四下·左权期中)在完成《太阳钟》的前置作业:观察一天中早晨、中午和放学回家时的影子位置和长短变化。除了铅笔,下列材料中最适合观察影子变.化规律的是( )A.大树 B.小草 C.短竹竿【答案】A【知识点】影子;太阳的位置和方向【解析】【分析】观察一天中早晨、中午和放学回家时的影子位置和长短变化。除了铅笔,短竹竿的长度与铅笔很类似,长度一致, 因此短竹竿最合适。22.(2024四下·如皋期中)下图是不同的日晷,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是计时工具B.它们是测量温度的工具C.它们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有规律制成【答案】B【知识点】日晷【解析】【分析】日晷又称为日规,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它们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有规律制成,日晷形状大小不同,但都有一根类似于针一样的晷针设于轨面上,人们主要根据晷针影子的方向和长短来判断时间,AC选项观点正确;B选项观点错误,它们是测量时间的工具。23.(2024四下·如皋期中)下面生物属于昆虫的是( )。A. B. C.【答案】C【知识点】昆虫【解析】【分析】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AB图不符合昆虫的特征,不符合题意;C图是苍蝇符合昆虫的特征;故C符合题意。24.(2024四下·如皋期中)在研究“莴笋叶能否代替桑叶喂蚕”时,小明设计了下图的实验。此实验设计( )。A.合理 B.不合理 C.难以判断【答案】B【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莴笋叶能否代替桑叶喂蚕,所以唯一的变量是食物,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不变。所以应该同时准备数条蚕,分别喂笋叶和桑叶,看看他们的选择。25.(2024四下·如皋期中)蚕的一生经历了四种形态,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成虫→蛹→卵→幼虫B.卵→幼虫→蛹→成虫C.卵→成虫→幼虫→蛹【答案】B【知识点】蚕的一生【解析】【分析】 卵、幼虫、蚕蛹、蚕蛾是蚕一生要经历的四个时期。B选项符合题意。26.(2024四下·如皋期中)在研究蚕宝宝的生活习性时,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请问他研究的问题是( )。A.莴苣叶能不能代替桑叶喂蚕?B.蚕宝宝在生长过程中有没有蜕皮现象?C.蚕宝宝喜欢生活在明亮的地方还是黑暗的地方?【答案】C【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解析】【分析】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由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实验是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是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根据实验条件和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小同学研究的问题是:“蚕宝宝喜欢生活在明亮的地方还是黑暗的地方”。故C正确,AB选项错误。二、实验题27.(2024四下·如皋期中)下列是“水沸腾”实验。(1)从图a中可以发现,实验中一个明显的错误是 。(2)图b温度计的所指的温度是 。(3)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会怎么变化?为什么?答: 。【答案】(1)温度计触及容器底部(2)38℃(3)水位下降,因为水沸腾后蒸发速度变快【知识点】水的蒸发;温度计;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解析】【分析】(1)温度计测温时,要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实验中的温度计触及可容器底。(2)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说明温度在零下。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说明温度在零上。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液柱在30和40之间过8个小格,此时温度是38℃℃。(3)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在水沸腾的实验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是从低到高,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会下降,因为蒸发了不少水。28.(2024四下·如皋期中)小乐在实验室连续测量了一杯热水的温度,得到以下数据:时间 开始 3分 6分 9分 12分 15分 18分 21分温度(℃) 78 72 67 63 59 56 53 51(1)分析上表的数据,我们发现水降温的规律是( )下降。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匀速(2)水温在不断地下降,说明( )。(3)已知小乐在实验室的室温是20℃,3小时后这杯水的温度大约是( )。【答案】(1)A(2)水的热量在减少(3)20℃【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热传递【解析】【分析】(1)热水降温的特点是先快后慢。热水温度降低,与外界的温差就会变小,所以温度传导的速度就会变慢。(2)水温在不断地下降,说明水的热量在不断减少。(3)实验室的室温是20℃,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水温最终会下降到与室温相同,也是20℃29.(2024四下·如皋期中)下面是小明和同学一起完成的水结冰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实验记录表,请你根据记录表中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时间(min) 1 2 3 4 5 ……温度(℃) 10 6 3 1 0 (1)水结冰的过程是( )。A.凝结 B.凝固 C.融化(2)在水结冰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下降了,说明( )。A.水释放了热量 B.水吸收来热量 C.水不干净(3)你认为第6分钟时,温度计的读数应该是( )。A.1℃ B.﹣1℃ C.0℃【答案】(1)B(2)A(3)C【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解析】【分析】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1)水在自然界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水结冰的过程是凝固,由液态变为固态。(2)在水结冰的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所以水的温度下降了。(3)水结冰的温度是0℃,直至完全结成冰,根据表格推断,第5分钟水的温度下降到0℃C开始结冰,第6分钟时,还是冰水混合物状态,温度计的读数应该是0℃。30.(2024四下·如皋期中)小华和同学做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使数据更准确,他们做3次再求平均数,记录如右表:石子高度 小石头 大石头丢三次平均数 丢三次平均数50厘米 坑宽(厘米) 5.3 7.3坑深(厘米) 1.1 1.720厘米 坑宽(厘米) 3.3 5.3坑深(厘米) 005 1.2(1)分析数据发现: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头,高度越 (填“高”或“低”)形成的坑越大。(2)从同一高度丢大小不同的石头实验中,保持不变的实验条件是( )。A.石头的大小 B.丢石头的高度 C.坑的大小【答案】(1)高(2)B【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月相是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面,另半个球面是暗面。随着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运动,就使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朝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月相。(1)分析小华和同学做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数据可以发现: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头,高度越高形成的坑越大。(2)从同一高度丢大小不同的石头实验中,保持不变的实验条件是丢石头的高度。故B正确。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小学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小学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