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小塘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科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2024五下·南海期中)在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有( )。A.土壤、水、空气等 B.水、温度、空气等 C.土壤、光、空气等2.(2024五下·南海期中)做绿豆种子发芽实验时,给玻璃器皿编号是为了( )。A.防止丢失B.利于回收C.区别不同组种子的发芽情况3.(2024五下·南海期中)在验证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中,让其中一组种子得到水,而另外一组则始终保持平燥,这一组保持干燥的种子叫做( )。A.对照组 B.观察组 C.实验组4.(2024五下·南海期中)当我们把一块橡皮泥直接放入水中时,它会沉入水中,当我们将其捏成小船的形状后,它却能漂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橡皮泥( )。A.与水接触的体积变大了B.重量变轻了C.本身的体积变小了5.(2023五下·海盐期末)用相同的正方形铝箔做成不同底面积的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船舷越高,载重量越大。B.底面积越大,载重量越大。C.以上说法都不对。6.(2024五下·南海期中)冬天,菜农把蔬菜种在大棚里,主要是为了( )。A.保持较高的温度 B.保持较大的湿度 C.避免风吹雨打7.(2024五下·南海期中)制作我们的小船时,一般会经历的过程是( )。A.设计→制作→测试→问题→完善B.问题→设计→制作→完善→测试C.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8.(2024五下·南海期中)在黑暗的环境中生长的绿豆苗的特点是( )。A.茎粗,叶子深绿且大B.茎粗,叶子发黄细小C.茎细,叶子发黄且细小9.(2023五上·如皋期末)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 )。A.肯定死亡B.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C.以上都不对10.(2024五下·南海期中)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可能因为它们( )。A.材料相同 B.温度相同 C.质量相同11.(2024五下·南海期中)科学小组同学需要捕捉一些蚯蚓进行实验,他们在( )环境中容易找到蚯蚓。A.运动场上的沙池里B.铺满枯叶的湿润树林里C.池塘里12.(2024五下·南海期中)将蚯蚓放入木盆内,用手电筒照射蚯蚓,我们会看到蚯蚓( )。A.原地不动B.向黑暗的一端爬去C.向有亮光的地方爬去13.(2024五下·南海期中)大雁每年都要迁徙,导致大雁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的多少 B.空气的质量 C.温度的变化14.(2024五下·南海期中)“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这句话中包含的科学道理是( )。A.生物依赖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15.(2024五下·南海期中)在天平两边各挂了相同的钩码,天平平衡,把左边的1号钩码浸没在水中,会出现( )。A.右边上翘 B.左边上翘 C.左边下沉16.(2024五下·南海期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正确食物链是( )。A.螳螂→蝉→黄雀B.树→蝉→螳螂→黄雀C.树→螳螂→蝉→黄雀17.(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八))下面哪个方法能够让船的装载量大一些( )。A.增加船的重量 B.减轻船的重量 C.把船造得尽量大18.(2024五下·南海期中)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其它的生物会( )。A.灭绝 B.受到一定影响 C.生活的更好19.(2024五下·南海期中)科科体验了制作生态瓶的活动,科科制作生态瓶的步骤正确的是( )。A.准备玻璃瓶--种水草--放鱼虾B.准备玻璃瓶--铺沙装水--放鱼虾--种水草C.准备玻璃瓶--铺沙装水--种水草--放鱼虾20.(2024五下·南海期中)夏天大雨过后,常可看到许多蚯蚓爬出地面,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土壤淹水后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B.土壤中食物缺乏C.蚯蚓喜欢雨后晒太阳二、判断题,请将答案填写到表格内21.(2024五下·南海期中)种子的发芽离不开水,水越多发芽越快。 ( )22.(2024五下·南海期中)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玻璃皿都应放3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 )23.(2024五下·南海期中)放在冰箱里的种子也可以发芽。 ( )24.(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步训练)潜水艇是靠改变自己的体积来改变沉浮的。( )25.(2024五下·南海期中)绿豆苗在生长过程中,茎、叶会向着阳光强的方向生长,它们的生长与阳光有关。( )26.(2024五下·南海期中)自制小船的载重量只与船的底面积有关 。 ( )27.(2019五上·南湖期末)“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话中,包含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28.(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测试卷(A)37)冬天的麻雀长得胖乎乎的,遍身长满了绒毛,毛茸茸的绒毛是为了过冬准备。29.(2024五下·南海期中)潜艇设计成鱼类的形状,主要是为了看起来更加美观。 ( )30.(2023五下·叙州期末)沉在水中的物体不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31.(2024五下·南海期中)同学们,你们做过“绿豆芽生长”的实验吗?请你回想自己做过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长出根的绿豆芽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的一端湿润,一端干燥。(如图)(1)做实验时保持吸水纸的一端湿润的主要目的是( )。A.让所有绿豆种子有充足的水分B.提供不同的生存条件C.提供充足的氧气(2)这个实验主要是研究( )对绿豆芽生长的影响。A.温度 B.光照 C.水分(3)选用5粒绿豆芽做实验,原因是( )。A.没什么原因,就是随便拿的B.为了防止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C.节省时间(4)把长势良好的绿豆芽移植到盆中,用不透明罩子罩住,如图所示,罩子顶上的A端挖空开口,过几天后发现,绿豆芽的头会朝 (填“A”或“B”),说明绿豆芽的生长还需要 。(5)上述实验方法,我们称为____。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调查研究32.(2024五下·南海期中)潜艇的绝招就是在大海中下潜、上浮,由此获得绝佳的隐蔽性。潜艇下潜上浮的原理很简单:像个密封铁盒子,通过增加或减少盒子里的水量,改变整体重力和浮力。重力大于浮力,潜艇潜人水下;重力小于浮力,潜艇浮出水面;两者相等,潜艇悬浮。(1)要想让潜艇下潜,正确的方法是( )。A.抛弃潜艇的压载舱,以减轻潜艇的重量B.把潜艇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以减轻潜艇的重量C.往潜艇的压载舱注水,以增加潜艇的重量(2)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 )。A.下沉 B.上浮 C.前进(3)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例如煮汤圆的时候,煮熟的汤圆会 (填“浮”或“沉”),因为汤圆的 不变, 变大。(填“重量”或“体积”)33.(2024五下·南海期中)在稻田中生活着5种生物,分别是水稻、青蛙、田鼠、蝗虫、蛇,它们的食物关系如下表:生物种类 青蛙 田鼠 水稻 蝗虫 蛇食物 蝗虫 水稻 / 水稻 青蛙、田鼠(1)整片稻田我们可以看成是一个____。A.群落 B.生态系统 C.生物链(2)观察上表可知,它们之间的食物链起点是 。(3)根据上表的食物关系,请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4)若在这个农田中,蛇被人类大量捕杀,则会造成什么后果?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做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对比实验时,改变的条件是土壤,保持相同的条件是空气、水、温度、光照,所以B符合题意。2.【答案】C【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分析】做绿豆种子发芽实验时,给玻璃器皿编号是为了区别不同条件下的种子萌发情况,方便我们对比。3.【答案】C【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对比实验【解析】【分析】在验证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中,让其中一组种子得到水,而另外一组则始终保持平燥,这一组保持干燥的种子叫做实验组。保持湿润的是对照组。对照组一般是正常发芽的情况。4.【答案】A【知识点】物体的沉浮【解析】【分析】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等于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当物体排开的水量多时,物体上浮;排开的水量少时,物体容易下沉。A、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使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排开的水量增多,故使其受到的浮力增大,进而容易浮在水面上,故A正确;B、同一块橡皮泥改变形状后,重量是不变的,故B错误;C、如果橡皮泥的体积变小,排开的水量减少,获得的浮力变小,是无法浮在水面上的,故C错误。5.【答案】B【知识点】船的载重量【解析】【分析】船的载重量是船舶装载货物重量的能力,是判断船运载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船的载重量等于总排水量减去空船重量。船的载重量与它的体积有关系,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所以用相同的正方形铝箔做成不同底面积的船,船的底面积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故载重量越大。6.【答案】A【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冬天,菜农把蔬菜种在大棚里主要是为了保持较高的温度,选项A符合题意。7.【答案】C【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工程设计一般会经历“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等过程。制作小船时,我们也需要经历这些过程。8.【答案】C【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 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在阳光照射下生长的绿豆苗茎粗、叶片翠绿;在黑暗环境里生长的绿豆苗茎细、叶片发黄。9.【答案】B【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生物的环境适应性就是指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等方面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种种适应性,各种生物一般只能在它所适应的生态环境里生活。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是生物的环境适应性。10.【答案】B【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异,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如果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可能因为它们温度相同。11.【答案】B【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解析】【分析】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态传递的桥梁。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所以在铺满枯叶的湿润树林里环境中容易找到蚯蚓。12.【答案】B【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解析】【分析】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将蚯蚓放入木盆内,木盆上面盖一个瓷盆,用电灯从木盆的一端照射蚯蚓,我们会看到蚯蚓向黑暗的一端爬去。13.【答案】C【知识点】动物的行为;动物的适应能力【解析】【分析】 大雁、天鹅等动物在春、秋两季要进行迁徙,是随着太阳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因此影响鸟类迁徙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可见C符合题意。14.【答案】A【知识点】动物的栖息地【解析】【分析】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草木离不开太阳,瓜儿离不开秧”这句话中包含的科学道理是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比如: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 蟋蟀生活在草丛中,所以A符合题意。15.【答案】B【知识点】物体的沉浮【解析】【分析】 读图可知,在简易天平两边各挂了相同的钩码,天平平衡,把左边的1号钩码浸没在水中,1号钩码会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作用,使得天平左边重量减轻,会出现左边上翘现象。16.【答案】B【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黄雀。故选B。17.【答案】C【知识点】浮力的变化;物体的沉浮【解析】【解答】A.增加船的重量不能使船的装载量变大,A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B.减轻船的重量也不能使船的装载量变大,B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C.将船造的尽量大,可以使船的排水量增大,进而使船的装载量变大,C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承重能力也就越大。18.【答案】B【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解析】【分析】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为这种生物占据食物链中的一环,它的灭绝影响捕食它或者被它捕食的生物,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19.【答案】C【知识点】制作生态瓶【解析】【分析】 制作生态瓶时,要准备玻璃瓶,铺沙装水,先向里面放植物,等植物存活后,再向里面放一些小动物。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所以当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发生变化时,生态瓶里生物的生活会受到影响。20.【答案】A【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解析】【分析】 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水淹,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21.【答案】错误【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分析】 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并非水越多发芽越快。22.【答案】正确【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分析】 根据实验设计,做种子发芽实验时,三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23.【答案】错误【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分析】根据种子发芽的条件认识,把绿豆种子放入冰箱的冷藏室没有种子发芽需要的温度,种子不能发芽。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24.【答案】错误【解析】【解答】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只是由于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重量增加,就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变轻,就开始上浮。因此,潜水艇是通过改变重量来改变沉浮,本题错误。【分析】本题考查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25.【答案】正确【知识点】植物的向光性【解析】【分析】 植物的向性运动,指的是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等。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所以绿豆苗在生长的过程中,新长的茎、叶会向着阳光强的方向生长,它们的生长与阳光有关系。26.【答案】正确【知识点】船的载重量【解析】【分析】 用同样的铝箔纸做小船,底面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越大,获得的浮力也就越大,所以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27.【答案】错误【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完整的食物链应该包含生产者(绿色植物)。28.【答案】正确【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解析】【解答】该题干里的部分是正确的。麻雀为了过冬,身上会长满毛茸茸的绒毛。【分析】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也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29.【答案】错误【知识点】仿生技术;物体的沉浮【解析】【分析】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流线型的物体在空气中和液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鱼类的身体形状大多是流线型的,这种形状在水中游动时受到的水的阻力最小,所以许多潜艇被设计成鱼类的流线型,可以有效减小水的阻力。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30.【答案】错误【知识点】浮力【解析】【分析】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沉入水中的物体是因为受到的浮力小于它自身的重量,所以下沉。题目说法错误。31.【答案】(1)B(2)C(3)B(4)A;阳光(5)A【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对比实验【解析】【分析】(1)做实验时保持吸水纸的一端湿润的主要是为了提供不同的生存条件,进行对比实验。(2)通过题目可知,这个实验主要是研究水分对绿豆芽生长的影响。只改变水分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不改变。(3)实验中,选用5粒绿豆芽做实验,原因是为了防止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4)绿色植物的叶片需要借助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所以把豆苗移入图中的盆中,绿豆芽的头会朝向开口的A端生长。这个实验说明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5)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上述实验称为对比实验。32.【答案】(1)C(2)B(3)浮;重量;体积【知识点】物体的沉浮【解析】【分析】(1)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注水,以增加潜水艇的重量,潜水艇下沉,把潜水艇的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潜水艇上浮。(2) 根据潜水艇沉浮的认识,用压缩空气将潜艇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重量减轻,开始上浮。(3) 生汤圆放入锅内,体积较小,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是沉在水底;煮熟的汤圆因其内部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所受浮力变大,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汤圆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33.【答案】(1)B(2)水稻(3)水稻→蝗虫→青蛙→蛇。(4)破坏生态平衡。【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维护生态平衡【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整片稻田我们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2)食物链的起点一般都是绿色植物,这片稻田中,食物链的起点是水稻。(3)在这片稻田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水稻→蝗虫→青蛙→蛇。(4)如果这片稻田中,蛇被人类大量捕杀,则田鼠和青蛙缺少天敌,会大量繁殖,而田鼠以水稻为食,大量繁殖会造成水稻减产,水稻减产后,田鼠缺少食物,田鼠数量又会减少,造成生态不平衡。1 / 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小塘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科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2024五下·南海期中)在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有( )。A.土壤、水、空气等 B.水、温度、空气等 C.土壤、光、空气等【答案】B【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做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对比实验时,改变的条件是土壤,保持相同的条件是空气、水、温度、光照,所以B符合题意。2.(2024五下·南海期中)做绿豆种子发芽实验时,给玻璃器皿编号是为了( )。A.防止丢失B.利于回收C.区别不同组种子的发芽情况【答案】C【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分析】做绿豆种子发芽实验时,给玻璃器皿编号是为了区别不同条件下的种子萌发情况,方便我们对比。3.(2024五下·南海期中)在验证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中,让其中一组种子得到水,而另外一组则始终保持平燥,这一组保持干燥的种子叫做( )。A.对照组 B.观察组 C.实验组【答案】C【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对比实验【解析】【分析】在验证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中,让其中一组种子得到水,而另外一组则始终保持平燥,这一组保持干燥的种子叫做实验组。保持湿润的是对照组。对照组一般是正常发芽的情况。4.(2024五下·南海期中)当我们把一块橡皮泥直接放入水中时,它会沉入水中,当我们将其捏成小船的形状后,它却能漂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橡皮泥( )。A.与水接触的体积变大了B.重量变轻了C.本身的体积变小了【答案】A【知识点】物体的沉浮【解析】【分析】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等于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当物体排开的水量多时,物体上浮;排开的水量少时,物体容易下沉。A、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使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排开的水量增多,故使其受到的浮力增大,进而容易浮在水面上,故A正确;B、同一块橡皮泥改变形状后,重量是不变的,故B错误;C、如果橡皮泥的体积变小,排开的水量减少,获得的浮力变小,是无法浮在水面上的,故C错误。5.(2023五下·海盐期末)用相同的正方形铝箔做成不同底面积的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船舷越高,载重量越大。B.底面积越大,载重量越大。C.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B【知识点】船的载重量【解析】【分析】船的载重量是船舶装载货物重量的能力,是判断船运载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船的载重量等于总排水量减去空船重量。船的载重量与它的体积有关系,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所以用相同的正方形铝箔做成不同底面积的船,船的底面积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故载重量越大。6.(2024五下·南海期中)冬天,菜农把蔬菜种在大棚里,主要是为了( )。A.保持较高的温度 B.保持较大的湿度 C.避免风吹雨打【答案】A【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冬天,菜农把蔬菜种在大棚里主要是为了保持较高的温度,选项A符合题意。7.(2024五下·南海期中)制作我们的小船时,一般会经历的过程是( )。A.设计→制作→测试→问题→完善B.问题→设计→制作→完善→测试C.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答案】C【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工程设计一般会经历“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等过程。制作小船时,我们也需要经历这些过程。8.(2024五下·南海期中)在黑暗的环境中生长的绿豆苗的特点是( )。A.茎粗,叶子深绿且大B.茎粗,叶子发黄细小C.茎细,叶子发黄且细小【答案】C【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 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在阳光照射下生长的绿豆苗茎粗、叶片翠绿;在黑暗环境里生长的绿豆苗茎细、叶片发黄。9.(2023五上·如皋期末)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 )。A.肯定死亡B.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C.以上都不对【答案】B【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生物的环境适应性就是指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等方面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种种适应性,各种生物一般只能在它所适应的生态环境里生活。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是生物的环境适应性。10.(2024五下·南海期中)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可能因为它们( )。A.材料相同 B.温度相同 C.质量相同【答案】B【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异,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如果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可能因为它们温度相同。11.(2024五下·南海期中)科学小组同学需要捕捉一些蚯蚓进行实验,他们在( )环境中容易找到蚯蚓。A.运动场上的沙池里B.铺满枯叶的湿润树林里C.池塘里【答案】B【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解析】【分析】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态传递的桥梁。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所以在铺满枯叶的湿润树林里环境中容易找到蚯蚓。12.(2024五下·南海期中)将蚯蚓放入木盆内,用手电筒照射蚯蚓,我们会看到蚯蚓( )。A.原地不动B.向黑暗的一端爬去C.向有亮光的地方爬去【答案】B【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解析】【分析】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将蚯蚓放入木盆内,木盆上面盖一个瓷盆,用电灯从木盆的一端照射蚯蚓,我们会看到蚯蚓向黑暗的一端爬去。13.(2024五下·南海期中)大雁每年都要迁徙,导致大雁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的多少 B.空气的质量 C.温度的变化【答案】C【知识点】动物的行为;动物的适应能力【解析】【分析】 大雁、天鹅等动物在春、秋两季要进行迁徙,是随着太阳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因此影响鸟类迁徙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可见C符合题意。14.(2024五下·南海期中)“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这句话中包含的科学道理是( )。A.生物依赖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答案】A【知识点】动物的栖息地【解析】【分析】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草木离不开太阳,瓜儿离不开秧”这句话中包含的科学道理是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比如: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 蟋蟀生活在草丛中,所以A符合题意。15.(2024五下·南海期中)在天平两边各挂了相同的钩码,天平平衡,把左边的1号钩码浸没在水中,会出现( )。A.右边上翘 B.左边上翘 C.左边下沉【答案】B【知识点】物体的沉浮【解析】【分析】 读图可知,在简易天平两边各挂了相同的钩码,天平平衡,把左边的1号钩码浸没在水中,1号钩码会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作用,使得天平左边重量减轻,会出现左边上翘现象。16.(2024五下·南海期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正确食物链是( )。A.螳螂→蝉→黄雀B.树→蝉→螳螂→黄雀C.树→螳螂→蝉→黄雀【答案】B【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黄雀。故选B。17.(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八))下面哪个方法能够让船的装载量大一些( )。A.增加船的重量 B.减轻船的重量 C.把船造得尽量大【答案】C【知识点】浮力的变化;物体的沉浮【解析】【解答】A.增加船的重量不能使船的装载量变大,A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B.减轻船的重量也不能使船的装载量变大,B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C.将船造的尽量大,可以使船的排水量增大,进而使船的装载量变大,C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承重能力也就越大。18.(2024五下·南海期中)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其它的生物会( )。A.灭绝 B.受到一定影响 C.生活的更好【答案】B【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解析】【分析】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为这种生物占据食物链中的一环,它的灭绝影响捕食它或者被它捕食的生物,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19.(2024五下·南海期中)科科体验了制作生态瓶的活动,科科制作生态瓶的步骤正确的是( )。A.准备玻璃瓶--种水草--放鱼虾B.准备玻璃瓶--铺沙装水--放鱼虾--种水草C.准备玻璃瓶--铺沙装水--种水草--放鱼虾【答案】C【知识点】制作生态瓶【解析】【分析】 制作生态瓶时,要准备玻璃瓶,铺沙装水,先向里面放植物,等植物存活后,再向里面放一些小动物。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所以当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发生变化时,生态瓶里生物的生活会受到影响。20.(2024五下·南海期中)夏天大雨过后,常可看到许多蚯蚓爬出地面,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土壤淹水后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B.土壤中食物缺乏C.蚯蚓喜欢雨后晒太阳【答案】A【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解析】【分析】 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水淹,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二、判断题,请将答案填写到表格内21.(2024五下·南海期中)种子的发芽离不开水,水越多发芽越快。 ( )【答案】错误【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分析】 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并非水越多发芽越快。22.(2024五下·南海期中)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玻璃皿都应放3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 )【答案】正确【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分析】 根据实验设计,做种子发芽实验时,三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23.(2024五下·南海期中)放在冰箱里的种子也可以发芽。 ( )【答案】错误【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分析】根据种子发芽的条件认识,把绿豆种子放入冰箱的冷藏室没有种子发芽需要的温度,种子不能发芽。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24.(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步训练)潜水艇是靠改变自己的体积来改变沉浮的。( )【答案】错误【解析】【解答】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只是由于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重量增加,就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变轻,就开始上浮。因此,潜水艇是通过改变重量来改变沉浮,本题错误。【分析】本题考查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25.(2024五下·南海期中)绿豆苗在生长过程中,茎、叶会向着阳光强的方向生长,它们的生长与阳光有关。( )【答案】正确【知识点】植物的向光性【解析】【分析】 植物的向性运动,指的是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等。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所以绿豆苗在生长的过程中,新长的茎、叶会向着阳光强的方向生长,它们的生长与阳光有关系。26.(2024五下·南海期中)自制小船的载重量只与船的底面积有关 。 ( )【答案】正确【知识点】船的载重量【解析】【分析】 用同样的铝箔纸做小船,底面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越大,获得的浮力也就越大,所以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27.(2019五上·南湖期末)“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话中,包含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答案】错误【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完整的食物链应该包含生产者(绿色植物)。28.(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测试卷(A)37)冬天的麻雀长得胖乎乎的,遍身长满了绒毛,毛茸茸的绒毛是为了过冬准备。【答案】正确【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解析】【解答】该题干里的部分是正确的。麻雀为了过冬,身上会长满毛茸茸的绒毛。【分析】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也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29.(2024五下·南海期中)潜艇设计成鱼类的形状,主要是为了看起来更加美观。 ( )【答案】错误【知识点】仿生技术;物体的沉浮【解析】【分析】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流线型的物体在空气中和液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鱼类的身体形状大多是流线型的,这种形状在水中游动时受到的水的阻力最小,所以许多潜艇被设计成鱼类的流线型,可以有效减小水的阻力。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30.(2023五下·叙州期末)沉在水中的物体不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答案】错误【知识点】浮力【解析】【分析】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沉入水中的物体是因为受到的浮力小于它自身的重量,所以下沉。题目说法错误。三、实验探究题31.(2024五下·南海期中)同学们,你们做过“绿豆芽生长”的实验吗?请你回想自己做过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长出根的绿豆芽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的一端湿润,一端干燥。(如图)(1)做实验时保持吸水纸的一端湿润的主要目的是( )。A.让所有绿豆种子有充足的水分B.提供不同的生存条件C.提供充足的氧气(2)这个实验主要是研究( )对绿豆芽生长的影响。A.温度 B.光照 C.水分(3)选用5粒绿豆芽做实验,原因是( )。A.没什么原因,就是随便拿的B.为了防止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C.节省时间(4)把长势良好的绿豆芽移植到盆中,用不透明罩子罩住,如图所示,罩子顶上的A端挖空开口,过几天后发现,绿豆芽的头会朝 (填“A”或“B”),说明绿豆芽的生长还需要 。(5)上述实验方法,我们称为____。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调查研究【答案】(1)B(2)C(3)B(4)A;阳光(5)A【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对比实验【解析】【分析】(1)做实验时保持吸水纸的一端湿润的主要是为了提供不同的生存条件,进行对比实验。(2)通过题目可知,这个实验主要是研究水分对绿豆芽生长的影响。只改变水分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不改变。(3)实验中,选用5粒绿豆芽做实验,原因是为了防止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4)绿色植物的叶片需要借助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所以把豆苗移入图中的盆中,绿豆芽的头会朝向开口的A端生长。这个实验说明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5)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上述实验称为对比实验。32.(2024五下·南海期中)潜艇的绝招就是在大海中下潜、上浮,由此获得绝佳的隐蔽性。潜艇下潜上浮的原理很简单:像个密封铁盒子,通过增加或减少盒子里的水量,改变整体重力和浮力。重力大于浮力,潜艇潜人水下;重力小于浮力,潜艇浮出水面;两者相等,潜艇悬浮。(1)要想让潜艇下潜,正确的方法是( )。A.抛弃潜艇的压载舱,以减轻潜艇的重量B.把潜艇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以减轻潜艇的重量C.往潜艇的压载舱注水,以增加潜艇的重量(2)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 )。A.下沉 B.上浮 C.前进(3)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例如煮汤圆的时候,煮熟的汤圆会 (填“浮”或“沉”),因为汤圆的 不变, 变大。(填“重量”或“体积”)【答案】(1)C(2)B(3)浮;重量;体积【知识点】物体的沉浮【解析】【分析】(1)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注水,以增加潜水艇的重量,潜水艇下沉,把潜水艇的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潜水艇上浮。(2) 根据潜水艇沉浮的认识,用压缩空气将潜艇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重量减轻,开始上浮。(3) 生汤圆放入锅内,体积较小,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是沉在水底;煮熟的汤圆因其内部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所受浮力变大,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汤圆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33.(2024五下·南海期中)在稻田中生活着5种生物,分别是水稻、青蛙、田鼠、蝗虫、蛇,它们的食物关系如下表:生物种类 青蛙 田鼠 水稻 蝗虫 蛇食物 蝗虫 水稻 / 水稻 青蛙、田鼠(1)整片稻田我们可以看成是一个____。A.群落 B.生态系统 C.生物链(2)观察上表可知,它们之间的食物链起点是 。(3)根据上表的食物关系,请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4)若在这个农田中,蛇被人类大量捕杀,则会造成什么后果? 。【答案】(1)B(2)水稻(3)水稻→蝗虫→青蛙→蛇。(4)破坏生态平衡。【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维护生态平衡【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整片稻田我们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2)食物链的起点一般都是绿色植物,这片稻田中,食物链的起点是水稻。(3)在这片稻田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水稻→蝗虫→青蛙→蛇。(4)如果这片稻田中,蛇被人类大量捕杀,则田鼠和青蛙缺少天敌,会大量繁殖,而田鼠以水稻为食,大量繁殖会造成水稻减产,水稻减产后,田鼠缺少食物,田鼠数量又会减少,造成生态不平衡。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小塘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小塘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