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件(共39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件(共39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只有社会主义才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是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为什么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人类社会发展五大形态


生产力: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济地位是否平等)
产品分配
劳动者:最主要、最基本,决定因素
劳动对象
劳动工具
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的总和
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
风俗习惯,宗教观念,语言文字
生产力
生产关系
机器
技术工人
按劳分配
雇佣关系
森林、棉花
地主占有土地
国家
法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E 按劳分配制度
F 人民大会代表制度
G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H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连一连:以下例子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
2.生产关系特点
二、社会的演进 (一)原始社会
能人:脑容量600毫升左右
石器
捕猎、生火做饭、画画
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低下
劳动工具极其简陋
劳动对象范围有限
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
所有制:
分配方式:
人与人的关系:
1.生产力的特点: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共同劳动,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生产关系。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一)原始社会
3.上层建筑(社会组织形式)
原始社会是按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到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地位平等)
4.原始社会的地位: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5.私有制的确立和原始社会解体
生产力发展
个体劳动盛行
生产资料私有
私有制确立
贫富分化加剧
地位不平等
出现地位不同的两大阶级
奴隶主阶级
奴隶阶级
原始社会解体进入奴隶社会
土地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来耜耕地,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的房子,已经挖掘水井饮水,饲养家畜,制造陶器、玉器和原始乐器。下列有关原始社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阶级分化
②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③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④生产工具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1.奴隶社会的基本阶级及主要矛盾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人类社会最早对立阶级)
剥削地位
被剥削地位
奴隶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什么?
2.国家本质: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阶级统治的工具
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奴隶社会——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利益,镇压奴隶的反抗,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奴隶制国家就产生了。
3.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1)劳动者: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
(2)劳动工具:青铜工具广泛使用
(3)劳动对象:农业、畜牧业、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4.生产关系的特点
(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2)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3)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5.奴隶社会上层建筑的特点
阶级的产生、奴隶制国家的出现
奴隶制是一种最野蛮的剥削制度,为什么还要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次巨大进步?
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摆脱蒙昧野蛮
迈入文明时代门槛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④脑体劳动分工
③文字发明和应用
②城市出现
①金属工具广泛使用
代替
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奴隶社会的青铜器
表现在
6.历史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
2023年5月30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商代考古最新发现,通报了河南安阳洹北商城遗址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这些新的发现生动还原了商代城市营建、社会制度、丧葬礼仪、手工业生产等各方面历史图景,描绘出更加立体鲜活的商代社会。下列描述符合这一社会形态的是( )
①开始出现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②广泛地使用金属工具和用品
③存在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④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商朝的奴隶主统治很残酷,常常把奴隶当作牲畜一样屠杀。他们屠杀奴隶祭祀神灵和祖先,叫做“人牲”: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来陪葬,叫做“人殉”。这表明( )
①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②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存在的矛盾是可调和的
③阶级压迫是奴隶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④奴隶因失去劳动权利而无法得到生存资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三)封建社会
产生原因:
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
1.生产力的发展表现:
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耕作技术显着进步
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特点:
地主占有绝大多数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地主主要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剥削农民;
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劳动成果归自己支配。
进步性: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农民
2.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
3.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特点
封建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思想钳制。
封建国家显著的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经济制度 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政治制度 封建制国家、君主专制等级制
思想控制 君权神授、封建迷信、封建道德
补充: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经济剥削
政治压迫
思想钳制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3.基本阶级和主要矛盾
①基本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
②基本斗争:农民的一直反抗
(小的抗租抗税,大的农民起义)
③封建社会的瓦解: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
(三)封建社会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唐代诗人张籍《野老歌》。诗歌描述的社会现象表明,在封建社会( )
①统治者对百姓无情压榨,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②地主阶级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剥削农民
③农民劳动的全部产品归地主阶级占有和支配
④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而且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由此可知( )
①封建剥削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方式
②等级森严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④地主阶级占有所有土地和一切生活资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封建小农经济(旧生产关系)
阻碍
取代
城市经济
小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激烈
封建社会后期
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条件较好的作坊主商人和高利贷者
无力还债者
早期资本家
雇佣工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生
(四)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四)资本主义社会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1.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特点:
机器大生产、科技快速发展、生产社会化
3.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特点:
思想上倡导“自由、平等、博爱”;
政治上实行民主制度;
科学教育文化都有较大的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
学生活动:
疑问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疑问3: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腥掠夺是一种进步?
疑问2: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在哪里?
1.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2.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疑问4:倡导“自由、民主、博爱”的资本主义,真能如它所说那样让人们充分享受自由平等,过上幸福生活吗?
暴力、掠夺
剥夺剩余价值
思考:如何理解经济危机中的“生产过剩”?
(四)资本主义社会
(四)资本主义社会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基本特征
主要表现
生产过剩,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四)资本主义社会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②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
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资本主义命运。
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
结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无法解决的,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矛盾越尖锐,唯有的办法是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所以,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资本主义社会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决定
反作用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
聿见思政统编新教材教学网 www. 原创作品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上层建筑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规律一: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的规律
规律二:上层建筑的发展状况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注意:生产关系只有适应生产力时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经济基础时才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主要标准
二战结束后,资本家为了缓和劳资关系,通过吸收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终身雇佣、推行职工持股。此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劳动者的安全和保障需求,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劳动者的社会状况。工人工资水平也都有所提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给工人提高福利待遇,其根本目的在于( )
A.改变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本性
B.提高工人待遇,消除阶级对立
C.缓和阶级矛盾,获取高额利润
D.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的地位
C
2023年2月,约50万人在英国伦敦参加罢工游行,由于疫情期间政府实施了更加有利于富人的经济政策,同时乌克兰危机使得能源、粮食价格大涨,物价飙升。罢工人员表示,“支付完账单,工资已没有剩余,这让人必须思考怎样才能生存下去”,工人们要求提高工资待遇。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导致此次罢工事件发生的总根源
②工人能够获得薪酬是因为工人能够占有部分生产资料
③工人薪酬与付出不成正比体现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④没有疫情和俄乌冲突就不会发生类似的罢工抗议事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C
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看,自1825年英国开始出现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以来,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时期就要发生一次。除了19世纪发生的几次危机以外,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又发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和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所以频繁发生,是因为( )
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支付能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②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能力难以满足劳动人民生活需求的矛盾
③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④资产阶级没有采取措施缓和阶级矛盾,导致工人生产效率低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知识归纳
原始社会的解体与阶级社会的演进
一、名词解释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二、原始社会的解体
1.地位
2.生产关系的特点
3.私有制产生的标志
三、阶级社会的演进
(一)奴隶社会
1.生产关系的特点
2.主要矛盾
3.国家的含义和本质
(二)封建社会
1.生产关系的特点 2.剥削的基础 3.剥削的主要方式
4.封建国家的特征(上层建筑) 5.主要矛盾
(三)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
2.生产关系的特点
3.经济危机:a.基本特征 b.主要表现 c.原因(根本+直接)
四、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1.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2.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
对应训练
C
在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产品十分有限,只能够维持人们生存的需要。如果不实行平均分配,就会有一部分人被饿死,这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就不可能繁衍生存下来。从生产关系看,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A.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B. 人们建立了平等互助的关系
C. 生产资料共同占有
D. 生产工具极其简陋
第一课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对应训练
D
在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显著发展起来,商业和城市日益繁荣。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社会的变化表明
①奴隶制的建立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③奴隶制是一种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制度
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第一课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对应训练
C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干杂务,战乱时则武装为私兵部曲,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材料说明
①封建社会农民对地主依然存在人身依附关系的根源 
②封建等级制度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③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富有生产积极性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受苦、地主发财的总根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一课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对应训练
C
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期,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牧场主将牛奶倒入大海,将奶牛大批杀掉;农场主将土豆翻入地下当作肥料,拿玉米当作燃料;与此同时,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工人失业,失去收入来源,只能靠领取救济金存活下去。这种现象体现了
①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购买力降低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③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④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减弱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第一课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