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2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of land degradation in farming pastoral ecotone of North China.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也是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
21世纪初,北方农牧交错带80%以上的草场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
Q1:据图描述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位置特征及范围?
位于400mm年等降水量附近
农区与牧区
半湿润与半干旱
森林与草原
生态系统稳定性差
过渡区
共涉及9个省级行政区,总面积超过65万平方千米。呈带状分布;东宽西窄;
1.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位置及范围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其原因
400mm
①位置:
②范围:
Q2.为什么这里会成为农牧交错带 ?
400mm是旱作农业的低限
Q3:思考农牧交错带内的土地利用方式。
非农非牧,农中有牧,牧中有农
种植业布局在有灌溉水源之处,散落各处;
1.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位置
a 不同时期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北界变迁示意图
冷干期
牧进农退
暖湿期
农进牧退
垦荒政策
土地退化
2.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主要环境问题
气候变化
暖湿期
农进牧退
冷干期
牧进农退
+
受自然和人为因素
的综合影响
21世纪初,北方农牧交错带80%以上的草场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
毛乌素沙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交界处,是中国的四大沙地之一,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
魏晋
南北朝
水草肥美的大草原
唐代
一小块沙地
新中国成立前一百年
千百年来
流沙越过长城南侵50多公里
凶手是谁?
20c50s
乌审旗荒漠化、沙化土地达90%以上,森林覆盖率仅为2.6%。
黄沙漫天,沙进人退
3.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
思考1:依据图2.12a,估算鄂尔多斯市多年平均降水量; 依据图2.12b,找出其年降水量最多与最少的年份及其数值,描述鄂尔多斯市的降水特征
降水量具有临界性
且变率大
(1)降水总量:多年平均降水总量380mm左右
(2)降水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降水年际变化大
1961年530mm
1965年135mm
思考2:鄂尔多斯降水的变化特征如何影响该地的土地退化
夏季暴雨
强烈的土壤侵蚀
少雨年
降水量具有临界性
且变率大
季节变化大
年际变化大
土地退化
旱灾
多雨年
正常
异常集中
降低水分利用率
土壤易风蚀沙化
鄂尔多斯
补充材料 鄂尔多斯地区风速≥5m·s-1,就会吹蚀地面,卷沙而走。毛乌素沙地的基质为沙土,保水力差。
鄂尔多斯市近46年大风日数时间变化趋势
大风(八级以上)天数多,且60%以上的大风集中在冬春季节
思考3:与夏秋相比,冬春季节鄂尔多斯地区为何土地更易遭受风蚀
思考3:与夏秋相比,冬春季节鄂尔多斯地区为何土地更易遭受风蚀
冬春季
春季
气温回升
地表解冻
降水稀少
植被
覆盖率低
表土裸露、疏松
大风多
风力强
土壤易受风蚀
亚洲高压强
靠近风源地
土地退化
(1)自然原因
多大风
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
土地极易受
风蚀和沙化
土地退化
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降水

【小结】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
(根本的自然原因)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
耕地面积
1949年的9.8万公顷
1980年的21.93万公顷
基本上分布在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的地区,而这里曾是水草条件优良的草场。



新开垦的耕地
①过度开垦
①过度开垦
降水较多
适宜农耕的条件好
农区向牧区扩展
降水较少
农作物减产
为了生计,扩大耕地面积
农作物长势较差
土壤保护作用减弱
若遇大风、暴雨,
则会加重土壤侵蚀
本身生态环境脆弱
垦区面积越来越大,并向西、向北扩展。土地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土地退化
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超载放牧导致牧草生长能力和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地沙化,草场载畜量降低,从而形成新一轮的超载放牧,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
②过度放牧
③不合理的开矿
④过度樵采
⑤道路建设
人生存发展的基础
资源
地上
地面:土地资源
地下: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与土地
相关
建设(住房、道路等设施)
动物:捕猎、养殖
植物:樵采、垦殖
采矿
人口增长,导致资源需求增加,导致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总结】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多大风
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
土地极易受
风蚀和沙化
土地退化
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降水

人为原因
人口激增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不合理的开矿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道路建设
农牧交错带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下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农牧交错带有很强的过渡性,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过渡性表现为(  )
①高原地形向平原地形过渡
②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
③荒漠景观向草原景观过渡
④人口稀疏区向密集区过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课堂练习
农牧交错带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下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3.在农牧交错带,宜(  )
A.退耕还牧,扩大载畜量
B.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退耕还林,大量植树造林
D.发展草、粮轮作,提高土壤肥力
D
2.农牧交错带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表现为(  )
①耕地减少 ②水土流失 
③土地荒漠化 ④物种多样性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课堂练习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农牧界线演变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的农牧界线(  )
A.相当于草原和荒漠的分界线
B.是明确的界线
C.古长城位置与之关系密切
D.生态环境好,自然灾害少
5.图中农牧界线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变干 B.牧区养殖规模扩大
C.农耕区粮食压力加大 D.西北地区人口减少
C
C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