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 课件(共27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 课件(共27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
核心主题:权利义务需明晰 亲属关系要和睦
第二单元 家庭与婚姻
一、在和睦家庭中成长
二、 珍惜婚姻关系
第二单元 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
核心问题: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遗产如何继承?
家和万事兴
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42-45页,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知识梳理。
要求:
1.阅读勾画教材,完成学案基础知识理解梳理。
2.以小组为单位,上交学案,检查教材知识梳理情况。
时间:10分钟
知识梳理 :5.1家和万事兴
义务 抚养 父母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子女,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残疾的未成年人,更不能有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
教育 父母应让适龄子女按时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不得阻碍其入学或迫使其中途退学、辍学。
监护 ①父母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安全和健康②保护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利益。③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的,父母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无过错侵权)
权利 (1)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义务, 也是父母的权利。 (2)父母有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并对子女进行批评教育和合理惩戒。
1.父母对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注: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教
育和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2. 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1)经济上供养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照顾父母的特殊需求。
(2)尊重、体贴父母,不干涉父母的婚姻自由,使父母幸福安度晚年。
【侵权行为】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相关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知识整合】比较抚养、赡养与扶养的关系
抚养 赡养 扶养(狭义)
区别 定义 父母为子女的生活、学习等提供物质条件,在生活上加以妥善照料 子女在精神上、生活上给予父母关心和照料 平辈人之间在物质上和生活上相互扶助
适用范围 适用于长辈对晚辈 适用于晚辈对长辈 适用于平辈之间
联系 ①都是法律规定的家庭成员间应履行的义务,不履行这些义务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②都是构建和睦家庭的条件
学习任务二:阅读教材42-45页的内容,结合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要求:
1.小组合作,完善对问题的思考,小组同学将思考的结果写在学案上。
2.确定小组发言人,进行展示交流。
时间:10分钟
◆中学生小飞在学校与同学打架,把同学打伤,需要赔偿1万元的医疗费。小飞的父母以事情发生在学校为由拒绝赔偿。
◆父母离婚后,小芙跟随母亲生活。父亲一直希望探望小芙,但母亲以父亲探望不利于自己管教孩子为由予以拒绝。母亲要求父亲支付孩子的抚养费,父亲则以母亲长期阻止他探望孩子为由拒绝支付。
案例一
●上述情形中家长的理由是否成立 为什么?
案例一
●上述情形中家长的理由是否成立 为什么?
●均不成立
⑴依据《民法典》规定,父母必须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未成年子女给他人
造成损害的,父母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本案中小飞属于未成年人,其父母需要履行监
护职责,负有侵权责任中的无过错责任,赔偿受害方医疗费。
⑵依据《民法典》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小芙的
父亲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其母亲应给与协助。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法律才限制探望权,
如:探视方患精神疾病、传染性疾病,有吸毒等行为或对子女有暴力行为、骚扰子女
的行为等。可见小芙母亲拒绝探望的理由不成立。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夫妻双方都有平等的负担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经济责任。子女归一方抚养,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抚养费。本案中小芙父亲拒绝支付抚养费的理由也是不成立的
案例二 房某育有一子,2020年,70岁的房某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生活无法自理,要求儿子进行赡养和照顾。但儿子认为父亲在他13岁的时候就逼迫他辍学去外地打工,还经常毒打自己,导致自己留下了不少病根, 因此拒绝赡养。房某则认为当初是由于家境困难,逼迫儿子辍学是迫不得已。因此,双方就赡养问题诉至法庭,法院在审理该案件后作出判决,房某的儿子每月支付2000元赡养费。
指出法院作出判决的依据。
子女对父母具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为父母提供物质上、经济上的帮助是子女不可推卸的义务,所有具有赡养能力的子女都应当赡养父母,付一定的赡养费用。房某由于高位截瘫生活无法自理,作为子女理应尽到赡养义务。
知识总结
薪火相传有继承
学习任务三:阅读教材45-49页,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知识梳理。
要求:
1.阅读勾画教材,完成学案基础知识理解梳理。
2.以小组为单位,上交学案,检查教材知识梳理情况。
时间:10分钟
知识梳理:5.2薪火相传有继承
1
2
(1)
(2)
(3)
1.继承:P46
含义:是指将自然人死亡后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法转移给他人所有。
2.继承关系:
(1)被继承人与遗产
①死者是被继承人,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是遗产。
②继承遗产需要先将个人合法财产从家庭共有财产或者夫妻共同财产中析出,析产以后确定的被继承人的个人合法财产才是遗产。
(2)继承人与继承权:依法承受遗产的人是继承人,继承人享有的财产性权利称为继承权。
3.继承权:P46
(1)原则: ①平等原则:民法典强调继承权男女平等、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平等; ②债务清偿责任:继承人不仅会获得被继承人的遗产,还需要承担被继承人未偿还的债务。
(2)取得继承权的方式: ①法定继承(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 ; ②遗嘱继承(基于合法有效遗嘱的指定)
(3)法定继承的范围和顺序 P47
法定继承的范围和顺序
配偶
对配偶父母尽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
第一顺序
第二顺序
子女
父母
兄弟姐妹
祖父母
外祖父母
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4.遗嘱继承:P48
(1)含义: 遗嘱人生前依法律规定处分其个人合法财产及与此相关的事务,并于其死亡时发生效力的单方意思表示。
(2)种类: 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和公证遗嘱
(3)效力: ①两人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见证; ②遗嘱人立有内容相抵触的前后数份遗嘱,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4)特点: ①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单方意思表示; ②必须由本人独立进行,不能代理。(补充:P48)
(5)比较遗嘱继承与遗赠、遗赠抚养协议
遗嘱继承 遗赠 遗赠抚养协议
性质 是遗产继承,通过被继承人订立遗嘱的方式获得其部分或全部遗产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附条件的遗赠、是有偿的接受赠与
主体 法定继承人 法定继承人之外的其他自然人、社会组织或者国家 法定继承人之外的其他主体
学习任务三:阅读教材42-45页的内容,结合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要求:
1.小组合作,完善对问题的思考,小组同学将思考的结果写在学案上。
2.确定小组发言人,进行展示交流。
时间:10分钟
案例三 2022年6月,上海陈先生的摩托车被一位老人故意推倒,损失16000多元。事后老人态度强硬拒不赔偿,监护人即老人的儿子避而不见,陈先生坚决维权,将老人告上法院。2023年1月24日,涉事老人在医院去世。因审理过程中被告人死亡,2023年2月22日,当事人陈先生再次维权,此次被告是涉事老人的遗产继承人,即老人的儿子,案由系债务清偿纠纷,目前他收到了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立案成功的回执。
如何评价老人的行为?老人的儿子是否该承担赔偿责任?
①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陈先生拥有的摩托车是财产权中的物权,是其合法拥有的动产,涉事老人无故推倒摩托车,侵犯了陈先生的财产权,应该承担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的侵权责任。
②老人的儿子作为老人遗产的法定继承人,不仅会继承老人的遗产,还需要承担老人未偿还的债务。本应由老人偿还的债务应由老人的儿子在继承的遗产范围内承担清偿责任,超过部分不负清偿责任但自愿偿还的除外。
③当地法院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正确解决纠纷,保护自然人的财产权,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案例四 李某夫妇与聂某的父亲是邻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双方经常往来,相处友好,李某夫妇在生活上对聂某父亲经常予以照顾。聂某外出务工多年,一直未与父亲联系,直至2020年11月才恢复联系,并回家探望了父亲。后来,聂某父亲生病住院期间,口头表示其去世后将其唯一的房屋赠送给李某夫妇,并有多位邻居在场证明。2022年9月,聂某父亲去世。除了房屋,聂某父亲还留下存款10万元。此后,李某夫妇与聂某因聂某父亲的遗产继承问题发生争议。聂某认为自己是父亲的唯一法定继承人,主张继承父亲的所有遗产。
(1)聂某的父亲口头表示其去世后将其房屋赠送给李某夫妇,这一表示是否有效?
(2)如果你是本案的法官,你会如何做判决?请给出判决依据。
有效,聂某的父亲口头表示其去世后将其房屋赠送给李某夫妇,属于口头遗嘱,口头遗嘱须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才能生效。本案中有多位邻居在场证明,所以有效。
依法判决聂某的父亲的房屋归李某夫妇所有,存款由聂某继承。我国法律尊重死者生前通过遗嘱处分个人合法财产的意愿。李某夫妇获得房产,既符合遗赠的法律规定,又彰显尊老爱老、邻里互助的传统美德,聂某可以通过法定继承,获得父亲的10万元存款。
知识总结
课后练习
15.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具有里程碑意义。 家庭教育促进法包括总则、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法律责任、附则,共六章55条,集中体现了两个关键词“指引”和“赋能”,即通过法律的方式告诉未成年人父母,如何当好一个合格的家长,如何提升未成年人父母教育孩子的能力。家庭教育促进法的一大亮点是强调立德树人,发挥家庭教育在孩子品德教育和人格养成方面的优势。
材料二 在实际的家庭教育过程中、我们看到:有的父母对孩子不闻不问,有的父母陷入“鸡娃”的“内卷”中,还有的父母依然信奉着“不打不成才”的家庭教育方式。针对这些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五条明确,家庭教育应当符合以下五点要求:(一)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三)遵循家庭教育特点,贯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谈父母的育小职责。
(2)你认可“不打不成才”这一教育方式吗 请运用所学知识阐释你的观点。
课后练习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谈父母的育小职责。
(1)①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和教育的义务。父母不得虐待子女。不得阻碍其人学或迫使其中途退学、辍学。②父母必须履行对未成年人子女的监护职责.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安全和健康。③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庭教育相融合,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④父母只生不养违法,父母只生养不教育也违法。
(2)你认可“不打不成才”这一教育方式吗 请运用所学知识阐释你的观点。
“认可”理由: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也是父母的权利,父母有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采取打的方式有助于引导未成年人明辨是非、改正错误。但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应采取合理惩戒,要把握分寸。未成年人作为自然人,同样依法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以及其他法律赋予的权利。
“不认可”理由:未成年人作为自然人,同样依法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等人格权以及其他法律赋予的权利。采取“打”的方式有可能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反而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但是父母有教育子女的权利,可以通过批评教育等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使其明辨是非、改正错误。
课后练习
16.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高尔基说:“时间的流逝,许多往事已经淡化了。 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颗星星永远闪亮,那便是亲情。 时间可以让人丢失一切,可是亲情是割舍不去的,即使有一天,亲人离去,但他们的爱却永远留在子女灵魂的最深处。”
《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中“敬老是义务”的知识,以“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人生遗憾”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逻辑清晰;②论据充分,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字数在 150字左右。
课后练习
以“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人生遗憾”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子女要在经济上供养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照顾父母的特殊需要;子女要尊重父母、体贴父母,不干涉父母的婚姻自由,使父母幸福安度晚年。孝敬父母、赡养老人也是对父母的感恩,但是要趁着父母健在时候才能尽孝道。趁父母都在身边时,好好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给予生命,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谢父母的无私付出,对父母多一份贴、多点关怀、多一些守护、多一句问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